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六大金融领域,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正成为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当今金融科技的发展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我校的金融工程专业的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原有的课程体系需要适时地调整与完善,因此本文就推进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金融科技;金融工程;课程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邢钰.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10):91-93.
近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申报的新专业金融科技本科专业获得教育部备案和审批。金融科技专业是国内唯一国家目录外的新专业,这也是国内唯一获批金融科技专业的高校。这意味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同时与金融科技相关的专业课程也需要同步改革。
一 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
按照国际权威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目前应用在金融行业的科技技术主要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
大数据技术主要是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分析数据的内在关联性,特征,从而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金融活动中的数据量很大,且数据种类繁杂,分散,利用大数据可以从大量的金融数据中了解潜在客户的需求、特征及偏好,这为金融机构实现精准营销提供了便利,提高了盈利的可能性,还可以减少盲目拓客的时间,大大提高了金融活动中的效率。此外,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还可以建立起一套金融评分体系,提高风险预警的管理水平。
云计算是指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云计算技术可以根据金融业务的需求量实时配置网络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金融活动的运营成本,使得金融数据资源可以实现集中存储,集中管理,集中维护,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同时了避免了资源的浪费[1-4]。
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赋予计算机以人类的思维方式,具备人的智能。在金融活动中,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语言识别、触摸感知等技术,使计算机可以快速地读取客户的个人信息,像人类一样与客户交流,给客户带来更快捷更精准的服务体验。同时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还可以在不断地学习与试错中像人类一样不停地调整交易的策略,更有效地管理风险。
区块链技术主要是利用密码加密技术与分布式记账技术,实现点对点的网络结构,分布式的系统架构,分散化的存储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交易记录不能被人为地篡改,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财富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现阶段数字货币就是区块链技术的一大应用,未来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应用到互联网借贷,金融产品识别交易等领域,该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从而为金融活动提供了一个安全可信任的环境。
(二)金融工程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应用较强的专业,一方面金融工程专业对理工科要求较高,另一方面,金融工程的金融理论知识也较为全面,专业课程的设置较为满足金融科技的理论要求,与金融科技的内容也有较多的交叉内容,可为金融科技行业输出大量的人才,比如,此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金融工程专业,曾下设金融科技方向,立项为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金融工程专业起源于国外,很多教材都翻译自国外的教材,国内的教材还未得到国际范围内的一致认可,且国内的师资与人才都较为短缺。由于金融工程需要大量的先修课程的知识储备,我国本科阶段就开设此课程,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背景下,对学生的理论水平与技术水平的要求都比以往的要求更高,因此传统的课程体系需要改革与修订。现阶段的主要困难是我国的金融科技走在世界前列,国际上还未有金融科技专业,因此暂时没有值得借鉴的国际经验,特别是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自我探索。
(三)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金融工程是一门与数学计算机融合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金融复合型人才,可为金融科技行业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CFA考试在2019年就将加考金融科技(Fintech)科目,可见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可,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而金融工程专业是为金融科技行业输送大量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对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符合金融科技发展的最新需求。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为传统的金融工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的创新带动了金融的发展,而科技的创新需要人才,只有加快人才培养的进程,才能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促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二 我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的金融工程专业起步较晚,建设时间较短,在专业课程的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背景下,我校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与计算机专业的融合度不够
目前我校虽然也配备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如Matlab与金融计算。但是总体而言,学生接触的计算机语言的种类较为单一,导致实践课程内容相对容易难以深入,与计算机专业的交叉融合度不够。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爬虫技术、数据挖掘等技术都需要学生掌握并精通一门以上的计算机语言,目前金融科技行业比较主流的语言是Python,企业招聘时大多要求应聘者精通Python语言,但我校在课程设置上未将Python语言纳入专业选修课或是实验实践课程,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很可能会降低毕业生与企业对我校本科阶段培养的双向认可度与满意度。
(二)与数学相关的课程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学生在大一阶段学习了微积分、概率与统计等先修课程,对金融工程专业课的理解有所帮助,但是其他一些数学的相关课程如随机过程,偏微分方程等,学生知之甚少,而金融工程与衍生品定价等专业课中,会大量地涉及到随机过程以及偏微分方程的知识,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匮乏,这部分相关知识一般是略讲或不讲,导致学生的理解比较肤浅。事实上,偏微分方程与随机微分方程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当标的资产不再是简单的几何布朗运动时,而是更复杂的随机过程时,欧式期权价格可能不再存在精确的解析解,此时传统的概率论方法不再适用,所以要用更一般的偏微分方程的方法来求解。
(三)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
由于我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建设时间较短,人才培养方案还有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金融工程学与衍生工具定价课程,但是从内容与难度上来说,衍生工具定价是金融工程学内容的延伸与扩展,难度也较大,这两门课程放在一个学期上的话,不够科学,应该是先学金融工程学,再学衍生工具定价。此外,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基础课程还不够完整,比如与金融工程学联系较为密切的随机过程,有的年级的培养方案上没有设置或是设置在与金融工程学同一个学期上,这就不太合理,最好是放在金融工程学之前修完。再者,目前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实验课程较少,目前我校开设了Matlab与金融计算的相关课程,但是专业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比如C语言,Python语言,R语言在本科阶段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少,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课程缺失不够科学。
(四)核心课程重理论轻应用,校企联系不够密切
金融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如金融工程学,内容较为偏数理分析,远期、期货、互换、期权的实际应用却较少提及,这造成了课程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脱节,因此可以适当增加一定的课时向学生展示金融工程的实际应用知识。在如今的金融科技的发展背景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应用的能力要求较以往有所提高,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对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等最新科技技术有所了解与掌握,这对推动金融工程的创新应用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目前我校已在校内开设了一些专业实验课程,但还没有建立起与一些优秀企业的长期联合培养关系,校外实训基地还有待进一步建设。
三推进我校金融工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设想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推进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建设。
(一) 促进与计算机、数学相关课程的深入交叉与融合
促进金融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数学等相关专业的交叉与融合,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大一大二低年级阶段,加强基础课程如微积分、概率与统计的学习与考核,适当提高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如要求学生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语言。二是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数学系与计算机系的相关课程,鼓励交叉学科的教师开发新的课程,促进金融工程专业与其他交叉专业在内容上的融合。三是通过组织讲座、网络课程、社团活动的形式增强各交叉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更科学地设置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对现有的专业必修课进行梳理,优化课程的开设顺序及课程大纲。比如,在学生修完金融工程学后,下一个学期可以开设金融衍生品定价,内容上要避免重复,注意衔接。不同于金融工程学的理论,衍生品定价主要侧重于金融创新衍生品的设计,在教学大纲中,应着重讲授金融工程学理论在衍生品设计中定价中的应用。此外,为了迎合金融科技的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与编程能力,建议开设一门计算机语言Python作为专业必修课。
由于金融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与数学、计算机等专业具有较高的相关度,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必要丰富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建议增加与数学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偏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金融数学建模、金融随机分析、金融统计分析等;增加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程如C语言、Python语言、大数据科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此外,还可以增加与金融科技相关的课程如互联网金融、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理论等。
(三)加大实践课程的投入与考核
以往的专业课程考核通常采用笔试的形式,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往往忽视实践应用的学习,但是金融工程专业又属于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建议加大实验课程的投入,在今后的考核中,建议增加实验实践课程的考核力度。比如Matlab的金融实验课上,可以要求学生借助Matlab软件,利用市场上的金融数据,解决实际金融问题,比如投资组合问题,衍生品价格计算、现金流计算等。在实验课程的考核时,应注意考核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设专业教师团队,增强校企合作
鉴于金融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与较强的交叉学科,而目前从事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教师通常具有金融与数学的专业背景,却鲜少有同时拥有金融、数学、计算机学术背景的教师。因此应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人才,鼓励教师去境外访学进修,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开发配套的新课程。此外,应与校外企业加强合作,建设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大四阶段可以进行为期一年的企业商业项目的实训,这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我院也应该积极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积极地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提高办学质量[5-7]。
四 结语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金融的发展与创新,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背景下,目前我校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为了培养出更高层次的金融行业人才,我校的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本文针对目前金融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和改进意见,如丰富学生可选择的专业选修课、加大实验实践课程的考核力度,建设教师专业团队、增强校企合作等,希望这些建议措施能够提高我校的金融工程专业的办学质量,提高专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伟.金融科技发展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7(8):14-16.
[2]陶琳瑶.我国高校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对外经贸,2016(10):144-145.
[3]张元萍,周远.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金融教育研究,2011(5):68-75.
[4]陈庭强.金融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9):114-115.
[5]邢钰.人工智能背景下对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33).
[6]郭君默.金融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教育研究,2016,29(4):69-73.
[7]洪铁松,奚欢.本科生金融工程实验教学内容框架设计探讨[J].高教学刊,2015(21):226-2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