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云平台的数字资源建设与关键技术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7 16:30: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我国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本高校云平台资源建设和管理经验,借鉴国外在此领域的相关优秀经验,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方案进一步探索,尤其是在工具资源、数字资源标签、高效在线互动以及资源质量评价方面深入研究,提出相关建设方案,从而提高数字资源建设效果。

关键词:云平台;数字资源建设;资源标签;资源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杜劝劝,等.基于云平台的数字资源建设与关键技术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9):103-105.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Based on Cloud Platform
DU Quan-quan,WANG Bo-che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Hangzhou,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e further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ing with the experience of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loud platforms in our university,learning from foreign related excellent experience in this field,and adopting advanced technology.Especially in terms of tool resources,digital resource tags,efficient online interaction,and resource quality evaluation,we propose related construction plan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Key words:Cloud platform;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Resource tag;Resource evaluation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一直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数字资源建设方式,这种建设方式主要体现在各院校采用传统技术建设、使用数字资源库,以致于硬件资源利用率低、通用数据重复度高、有效数据分散、数据共效率低等特点。随着云计算应用范围和深度日益拓展,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个别高校将云计算技术引入资源建设中,但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基础设施利用率低、数字资源共享度弱、资源数据生产不规范、用户参与资源评价不足,交互性弱[1,2]。针对以上问题,以本高校云平台为基础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提高数字资源建设效果。

一 系统整体设计

        通过对师生用户使用需求的调研与分析,在本校云平台基础资源架构基础上进行相关业务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


(一)基础架构模型

        作为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最新发展,云计算在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并发控制和系统管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理念和技术,主要包括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并行计算等技术,这些技术为云计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数据处理能力,降低了管理复杂度,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提供了有效保证。云计算的架构模型包括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由底层硬件或虚拟机资源构成;平台即服务(PaaS)构建在基础设施之上,提供开发环境的服务,是一种分布式平台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是基于云平台开发的各类应用服务。

(二)用户需求分析

        从资源的内涵来说,许多教学者对资源的认识上的存在误区,认为资源是指教案、课程等相关教学资料。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明确指出资源不仅仅是一些帮助学习者学习而设计的材料,同时还包括技术、工具、环境等[2,3]。目前,我国资源建设中提供的大量资源局限于教学材料方面,缺少对学习工具、环境等资源的重视。传媒院校教学中涉及诸多节目后期制作等课程,这些课程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较高,为了满足学校师生的教学与创作要求,设计并开发基于云计算的高端配置虚拟计算机,使广大师生只需登录账号便能随时随地使用这台云机器。除工具资源外,部分师生用户具有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以及检索学习他人优秀课程的需求。

\

 
(三)功能需求分析

       通过对师生用户以及管理员用户的需求分析,系统主要包括远程连接云桌面、数字资源检索、数字资源评价以及在线互动等核心功能。管理员能够根据用户对虚拟机的配置要求生成相应工具,并能根据用户专属模式或者临时模式合理控制用户使用权限。随着云端资源的增加,用户在迅速增长的资源中准确地检索到所需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形成以标签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对云端课程以及师生用户申请共享的课程资源能够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测量工具对相应课程资源进行有效评价,从而保证在线课程质量。设计开发具有多种有效在线互动方式解决线上疑问无人交流现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 关键技术

(一)云工具开发及管理


       云工具的开发是通过VMware创建虚拟机的方式实现,师生用户使用Citrix远程连接云主机,并能够根据用户剪辑渲染、数字资源存储等目的动态调整云主机的GPU、硬盘等相关配置,不仅提高了资源使用率,也满足了校内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针对校内用户的不同使用方式,将云主机的使用分为专属模式、临时模式以及上课模式三种模式,专属模式为申请者提供长期使用权限,用户使用账号登录即可关联已存在的云桌面,临时模式是一种即需即用的模式,用户一旦需要即可随时申请使用,一旦断开连接即将资源释放,而上课模式则根据上课时间和学生人数创建对应的云主机,非上课时间不能访问。

(二)资源标签体系建设

        将“资源标签化”引入到资源库的建设中,按资源的多个属性特征建设多维度的标签体系,不仅使资源获得者对资源的检索更加快捷精准,也提高了资源管理效率。传统的元数据产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分类法,主要是图书馆和一些正式组织机构根据学科分类创建的专业元数据;另一种是资源的创作者自行创建的关键词、核心词汇等元数据。随着网络“读/写”模式的发展,出现了第三种元数据创建方式—社会性标签,社会性标签是一种web上的用户共享、组织、搜索和管理资源机制,它是一种大众分类法,用户可以通过该标签对资源的内容、用途和个人喜好等方面进行标注[4]。该标签系统主要实现标签展现和标签标记系统两部分功能,标签展现一般采用标签云的方式,标签标记系统使用户能够为学习资源添加标签。

        基于标签的大众分类法更加注重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并通过协同标签进行互动,基于标签的网络学习资源管理框架如图2所示。资源管理系统主要由资源检索、采集、组织和存储四要素组成,资源协作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资源分组、寻找好友、资源订阅和资源推荐等共享机制,而学习者是资源管理和共享的主题,通过社会化标签的形式完成学习资源的分类与共享。
\


(三)资源质量标准与评价

       如何提升在线课程质量和其教学有效性日益成为在线课程建设和应用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是如何利用科学客观的标准对在线课程质量进行评,另一方面是如何遵循标准的原则和指向,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美国的Quality Matters(QM)标准是一个广泛应用在在线课程质量的标准,该标准经过多次修订,目前的第五版本包括8个大类和43项具体指标,该标准8个大类维度分别是:课程概述、学习目标、学习测评、教学材料、课程互动、课程技术、对学习者的支持、易用性和可用性,通过对在线课程设计的调查分析,该标准同样适用于国内在线开放课程的评价[5]。在评价工具方面,探究社区理论框架是一个有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指导模型,以该理论框架为理论基础的探究社区(Community of Inquiry,CoI)量表,已成为测量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中在线课程有效性的重要工具。中文版的CoI量表同样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适用于中国教育文化背景,为在线课程有效性提供了良好的测量工具。采用QM标准以及CoI量表对本系统中的在线课程资源进行评价,从而保证在线课程的有效性。

(四)高效在线互动

        在线互动主要是为提高云端课程教学质量,良好的在线互动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习积极性。目前,大量的在线课程涌现,据反馈,用户无法与教学者或者其他学习者建立有效的交流沟通,这严重限制了学习者的问题解决,是目前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6]。本系统针对不同的云端课程设有相应的交流问答区,师生用户使用账号登录后能够随时随地发表问答,此外,本交流区具有截屏、录屏以及发送本地文件等多项功能,促进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内化吸收。

三总结

        针对我国部分院校在数字资源建设中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利用率低、数字资源共享度弱、资源数据生产不规范、资源评价不足、交互性弱等问题,以本院校云平台为基础,从云工具服务、资源标签建设、资源评价标准以及课程在线互动等方面进一步探索解决方案,不仅有效提高了基础资源利用率,也将国外QM资源评价标准和CoI量表引入到在线课程资源评价中,并将社会性标签应用在资源搜索中,提高资源使用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润.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资源和平台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22):43-47.
[2]周川.基于云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2017.
[3]陈蕙若,姚中锐,钟琳,等.引领学习的改变—AECT 2017年会评述与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8(1):3-17.
[4]刘凯鹏.社会性标注关键技术及其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5]范慧慧.在线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性探析——基于“Applying the Quality Matters Rubric”在线课程的学习启示[J].教学研究,2017,40(5):50-53.
[6]曲燕.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混合式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和导向性——以机械航空系的热工课程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0):273-2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