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社区共享经济模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7 16:24: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共享经济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本文根据大学社区的特点,采用云计算技术解决现阶段共享经济与大学社区建设相结合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云计算下共享经济的运行特征,结合大学社区资源建设的特殊性,提出云计算下共享经济在大学社区生活服务模型。应用结果表明,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大学社区建设的共享经济,能够较好的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该模型较好应用于大学社区建设。

关键词:云计算;共享经济;大学社区建设;模型

本文引用格式:阳朝晖,等.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社区共享经济模型[J].教育现代化,2019,6(10):128-130.

Shared Economic Model for University Community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YANG Zhao-hui 1,HUANG Hui-hong2

(1.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community,we adopt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sharing economy and university community construction.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o the shared economy,we put forward a model of sharing economy in university community life service under cloud computing.The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o the sharing economy of university community construction can better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t this stage.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Shared economy;University community construction;Model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为共享经济提供了一个运行高效、稳定的大型数据信息处理平台,使得信息的处理与传递集中化与系统化;平台内部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由专业人员承担,比起传统的经济模式,云计算下的共享经济的信息处理更专业化,从而便于企业从更多维度发掘数据中的内在资源,更大程度地挖掘数据本身的价值[1]。大学社区是为各高校在校大学生与教师所服务的,这就使得无论是在社区建设目标还是在社区建设方式上,大学社区建设都与普通的生活社区建设相比有不同的着重之处,以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作为服务对象,是大学社区建设具有特殊性的根本原因。大学社区的建设目标是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充足的课外活动空间同时保证完善、便捷的生活与休闲服务[2]。

\

 
二 共享经济的运行特征

       共享经济也被称为合作消费,即2C(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一般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为供给方与需求方提供匹配服务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其中供给方可以将自身的拥有的闲置资源信息(包括物品、数据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互联网平台利用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整合[3],如图1所示。


\



        需求方可以根据互联网平台整合后的数据,更快更方便地找到满足自身需求的资源。共享经济以供需两方为服务对象(People),这种精确匹配的经济模式为供需双方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Profit),同时,共享的模式提高了各部门资源的利用率(Plant),这就形成了共享经济的3P特征。

三 现阶段共享经济与大学社区建设有机结合所面临的问题

(一)社区共享平台与高校内部的服务系统易发冲突


          共享经济属于较为新型的经济模式,所以,政府部门对其监管与运营的政策条规还在制定当中[4]。在这个责任与义务还尚不明确的阶段,社区共享平台的建设容易与高校内部原有的服务系统产生矛盾。此外,部分原已存在的服务加上共享经济的背景再进入大学社区,将高校内部原有的服务系统造成冲击,破坏高校的日常服务运营于资金运转。而如何使社区共享平台与原有的高效服务系统相融合,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二)市场准入制度与共享平台的征信制度不完善

        在大学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使用共享经济的模式,必然要引入社会资源与私人企业,而这些组织的选择与准入门槛的制定关系着这大学社区内共享经济模式的建立质量,而在本文的资料搜索过程中,尚未发现具体市场准入制度[5]。同时,近段时间如小蓝单车等的企业破产出现了押金不能退还的失信行为。这说明我国的征信制度与信用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而如何结合大学社区背景提供更加完善的征信方案,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四 云计算对共享经济发展的促进

         共享经济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以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为技术基础。云计算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对来源于广大用户的信息虚拟化后,进行数据的整理、储存与计算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式。对于普通消费者,云计算主要的服务模式是SaaS,即通过软件(如手机应用程序)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数据的查找与分析的即时服务;而对于企业、公司等,云计算的主要服务模式是PaaS与IaaS,前者主要是提供应用程序的创建、运营服务,后者主要是云计算公司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如提供数据综合的储存、分析服务。云计算下的共享经济数据存储在云端,这样既保证的储存的数据不易丢失,又便于数据的随时提取与使用。在这些方面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发挥了自身极大的优势,保证了共享经济模式运行的高效性[6]。充分利用云计算的集约化、系统化、专业化和高效性等特点为其更好的提供服务,可以部分解决现阶段共享经济与大学社区建设有机结合所面临的问题。

           共享经济以覆盖面更广大的供求双方为服务对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供需双方进入共享经济的门槛大大降低。通常只要拥有智能移动通信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并在相应平台注册账号,用户就已经可以享受到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比起传统的经济模式,在服务对象的数量而言,共享经济中的低门槛使得所服务的对象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其服务对象的种类而言,共享经济中的低门槛使得其服务对象来源更复杂,服务对象更趋于零散化。共享经济以寻求更精确的供求匹配为改进方向,共享经济的服务对象种类多样化,供需双方的要求凸显多元化。在此背景下,更精确的供求匹配能够更加符合供求双方的要求,使得双方获取更加良好的用户体验。此外,因为共享经济下的服务对象更趋于零散化,所以在供求匹配的过程中,个性化定制等以个体为单位的项目将会相应增多,这对供求匹配的精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五 云计算下大学社区共享经济模型

(一)大学社区生活服务中的共享经济


        云计算下的共享经济理念可以在大学社区生活服务许多方面之中应用。现今的大学社区内,共享经济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出行(如滴滴拼车、OFO单车租赁)、快递送达等其他社区都已经应用较广的共享经济领域。而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社区的独特性,建造新型大学社区生活服务共享经济模型,如图3所示。其基本思路大致是首先以大学社区为基本单位,建立大学社区的共享平台。

          各种大学社区子服务可以通过此平台进行供需双方的信息传递与整合分析。服务需求方可以通过该平台发送自身的需求信息,共享平台基于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供需间的精准的信息匹配再向用户方反馈信息,服务需求方再基于自身的需求进行服务的选择。待服务需求方做出选择后,共享平台再将订单信息呈现给服务供给方,服务供给方即可以根据服务需求方的要求提供服务。此过程中的资金流动可以由第三方支付机构支持(如银联、支付宝等),这既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同时又保证了资金流动的及时性。同时还需注意在服务需求方与服务供给方之间设置仲裁机构与信用评价机构,其中的信用评价机构可以与各高校的学生在校行为评价机制相挂钩,尽量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在此过程中,服务的需求方与服务的供给方既可以是在校师生也可以是社会组织或私人机构,这也给在校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同时提供更多的创业模式的选择。

(二)共享经济下大学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型

        现今大学图书馆主要有以下的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各高校间的图书馆资源库相对独立。对于现在大部分高校而言,高校的图书馆资源仅对本校师生开放。而每所高校开放给校外师生的资源很少或甚至没有;第二,大学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的选择更多是基于高校层面,对学生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度不够高。现今,每所高校都有不同学科侧重点,所以在高校选择图书馆资源时自然会有所侧重。这固然存在资源选择的合理性,但当学生对于超出该校学科侧重点的知识有要求时,学生所属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并不能满足其要求,这就为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扰。针对以上的两点,可以结合云计算技术与共享经济的经济模式,建设新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型,如图3所示。

\

\


        从高校间的关系而言,在一个大学社区内,每所高校应将需求量较大或该高校独有的资源对本社区内的所有师生开放,即每所高校应该开放更大范围的共享图书馆资源库,并与大学社区内其他高校的共享图书馆资源库相连,形成该大学社区内一个大型的共享图书馆资源库。同时,还应为该共享图书馆资源库设置统一的入口,大学社区内的师生均能通过该统一的入口进入共享图书馆资源库搜索资料,资源库运行人员也可独立运行该资源库,基于云计算技术对其内部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分析与优化,避免因不同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平台的差异而导致管理的不便;从高校与学生间的关系而言,大学的图书馆资源选择应由基于高校侧重学科的大方向选择逐步转化为基于学生个人的个性化的资源选择。各高校的图书馆应设置图书馆与学生用户间的需求互通反馈渠道,图书馆应及时收集学生对图书馆内外资源的需求,并运用云计算技术及时与该大学社区内的共享图书馆资源库进行搜索与匹配。帮助学生更快更精确的寻找到其所需的资源。同时,高校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对学生使用图书馆共享资源平台的用户行为进行分析,使得大学图书馆的资源配置能够更加符合现今大学生需求与时间碎片化的特征,从而提高大学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与对大学生需求的匹配度。

六 结束语

        大学社区所服务的群体为在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知识人群,他们对新技术与新生活模式的接受度比起普通人群更高,这有利于新型社区建设模式的推广与试行。所以,在社区建设的方式上,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技术如云计算等,并结合共享经济模式的运行经验,实现大学社区内各高校资源的共建共享,让大学社区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生活的解决方案。大学社区建设是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云计算下的共享经济,为大学社区建设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设想,希望在以后的大学社区建设中,我们能够利用共享经济模式流动性高、便捷性好等的优势,优化大学社区建设,为在校师生构建资源共建共享的开放共享型大学社区格局。

参考文献

[1]刘永民.共享经济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23):67-68.
[2]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411(3):32-36.
[3]姜宏.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概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7(35):9266-9267.
[4]唐清利.“专车”类共享经济的规制路径[J].中国法学,2015(4):286-302.
[5]Felson M,Spaeth J L.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21(4):23.
[6]常畅,程换新.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5(2):123-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