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不断深入学习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对比了PBL与抛锚式、基于项目科学的教学方法;讨论了PBL中促进者的作用、协作学习模式、教学目标和反思过程。
关键词:PBL;解决问题;目标;反思
本文引用格式:林多,等.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育方法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13):151-153.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有着很长的历史。他们是一种将学习置于有意义的任务之中的教学方法,例如基于实例的指示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经验学习的其中一部分,在PBL中,学生们通过解决问题和反思实践而进行学习。这种方式非常适合于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因为它是把学习置于真实世界的问题情景中,并让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负责。它强调帮助学习者发展学习策略,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的构建[1,2]。
一PBL和其他实验方法的介绍
PBL是一种专注的经验学习,它是在调查、解释和问题解决中形成。期间,学生分组进行相互协作,去学习那些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教师的角色就是一个促进者,去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循环图进行学习,如图1所示。这个循环也成为PBL个性化过程,在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他们通过确定情境中相关的事实去分析问题,这种事实确定的步骤帮助学生去认清问题。因为当学生把问题理解的约透彻,他们就能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个循环中的重要环节是寻找与这个问题相关的知识缺失。之后,学生就需要应用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对这些缺失的知识进行调研。在SDL之后,学生利用他们的新知识去评估他们预设的解决方法。在每次问题解决之后,学生们就开始反思他们所获得的抽象知识。教师则是帮助学生们学习解决问题和协同工作的认知能力。因为学生是自主导向,管理他们的学习目标以及策略去解决问题,所以他们也需要终身学习的技巧。PBL最早在医学院校发展起来,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中学以及大学教育[3,4]。
PBL是一种与抛锚式和基于项目科学相似的教育方法。在抛锚式教育中,问题是一个基于视频的故事,它在故事的结尾给学习者提出一个挑战,例如,判断一个学校的项目是否是有益的。这个问题在抛锚式教育中扮演两个角色。第一,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将他们共享的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的机会。第二,这个视频帮助问题的理解,因为问题常常需要15-20步才能解决。在基于项目的科学中,问题是一种驱动性问题。问题是科学质询的焦点,因为学生们必须决定他们怎样回答他们的问题。在过程中,PBL使用特殊的PBL学习循环。抛锚式教育强调计划和子目标的确立,这样学生才能使得问题解决的任务易于管理。而在基于项目的科学中,学生们参与到科学质询的循环中,在这里,他们设计实验、做出预测、观察、解释他们的预测与最终实验结果的关系。在所使用的工具方面,PBL使用一个简单的工具、一个写着一些事实、想法、学习问题和行为计划的白色书写板,来帮助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学习。相反地,基于项目的科学使用一系列基于电脑的工具来支撑学生的问题解决。这些包括后设认知、计划者和模型工具。抛锚式教育方法则使用工具帮助学习者去控制视频中他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包括一系列特殊问题的评估工具。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部分,它在以上三种方法中都被证明是有效的[5,6]。
二 PBL的目标
基于问题的课程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指导经验,这些经验是通过复杂的、真实情景的问题中获得。PBL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目标,它用于帮助学生们:
1.构造一个广泛的、灵活的知识基础
2.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
3.发展自我导向、终身学习的技能
4.成为一个有效的合作者
5.成为一个内在驱动的学习者
构造广泛和灵活的知识是学生认识一个领域的必备条件。它包括跨领域的集成化信息,能被流畅地应用于各式各样的以及合适的情境下。我们常认为为了鼓励学生发展灵活的知识和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我们必须把学习融入情景中,这就需要使用这些技能。在PBL小组中讨论问题会激活相关的已有知识以及加速新知识获取的进程。当学生们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联系,他们会更加容易构建新知识。
有效知识获取技能的发展,包括应用合适的后设认知和推理策略,是完成第二个目标的关键。后设认知技能指的是执行控制过程,包括计划问题的解决、监测进程、评估目标是否已经达成。
后设认知策略对于发展自我导向、终身学习技能也是至关重要。这些技能使得人们进行自主学习。SDL还包括一些次级技能。1、他们必须明确他们理解的和不理解的。2、他们必须能够设定学习目标,确定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3、他们必须能够计划他们的学习以及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他们必须选定行为课程去达到他们的目标。最后,当他们执行计划,他们必须能够监控并评估他们的目标是否达到。
第四个目标是成为一个好的合作者,这意味着你必须知道怎样扮演好一个团队中的角色。这包括建立共同的基础、解决差异、讨论小组下一步的行动以及最后达成一致。这些任务需要公开地交换意见和小组成员的集体参与。成为一个好的合作者和共同学习的过程常常是交织在一起。
PBL的最后一个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内在驱动的学习者。内在驱动力常常出现于学习者在他们感兴趣、有挑战以及有满意感的任务执行中。设立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对于医学生来说十分简单,因为他们都想成为临床医生。同样的,一些有才华的高中学生有着较高的驱动力,因为他们有着能使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从而获得自信。为程度较低的学生设立一个合适的问题需要问题的设计者理解:对于程度不同学生群体什么是合适的、有趣的问题,适当的挑战但不会使他们丧失自信是关键。当学生重视他们所学的知识以及他们感觉到教育活动有助于他们解决有意义的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动力是最强的。此外,当他们相信学习成果在他们掌控之中的时候,学习动力也是最佳的[7,8]。
三 PBL中促进者的作用
有效的PBL学习中,优质问题的选取是一个必须而非充分的条件。一个促进者的帮助对于PBL功能的合理利用尤为重要。强调通过问题解决的学习以及凸显重要的专业知识,PBL被认为是一种认知的学习模型。在PBL中,教师或促进者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学习者,能够利用优质的策略进行思考和学习,而不仅仅是某个具体知识内容的行家。这些促进者通过对策略的质询,来为学生们建立学习以及辅导的模型,并且当学生们拥有丰富的PBL学习经验时,他们就开始不断淡化自身的角色。促进者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同策略的引导,不断推进学生们的学习进程,另外还需要对整个团队的学习进行监控。这种监控能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并且鼓励他们客观地看待自身的观点以及对他人的想法提出评论。
四 PBL中的协作学习模式
解决问题的协作小组是PBL的重要特点。小团体结构有助于分配小组中各个成员的认知负荷,通过问题的处理从而充分利用小组成员各自的知识储备,通常这些问题对于单个成员来说都是十分棘手以及难以解决。这些各自的专业知识是相关的,因为在PBL中,学习者将问题分解为各自擅长的领域并分工解决。并且,在此环节中团队成员的讨论和辩论还能加快问题的解决和思考的进程,促进共享知识的共建。在PBL团体中,学生们通过协作构建知识体系,大多数的PBL团体需要一些帮助来进行有效的协作。在传统的PBL模式中,一个促进者会帮助确认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讨论。在没有促进者的情况下,仍然有许多替代的方式能帮助团队进行有效的协作学习,例如脚本化的协作、互相的指导。这些认知的方式包括预测、理论化以及总结成果,从而将预测和理论与结果相联系。以上的方式就像一名促进者,帮助确保每个学习者参与到PBL学习中,并且促进有效协作学习的效率。
五PBL的反思
反思问题解决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PBL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支撑广泛和灵活知识基础所需要的。这种反思应该帮助学习者理解他们学习和问题解决目标之间的关系。因此,每一个问题解决的任务并不是结束而是一种完成自我界定学习目标的方法。反思能帮助学生:1、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相关联;2、抽象知识的理解;3、知道他们学习和问题解决策略怎样被再次利用。当完成一个问题,PBL会将辅导过程中的多次反思进行合并。学生们定期地反思他们写在白板上的内容的正确性,以及反思他们自身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在问题完成时,学生们反思他们学到的知识、在小组中他们怎样与其他成员进行完美地合作、以及他们怎样有效地引导自己的学习。PBL中反思的过程能帮助学生们做出推断,找出他们思想上的差距,以及将他们问题解决策略、SDL策略、知识都提升到新的高度。大多数的群体需要其他的帮助来完成对于学习的反思。一个专业的促进者能支持学生的反思,但在更大的群体或者年轻的学习者群体中,就需要其他的方法帮助他们进行反思。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利用日记本记录下PBL学习的过程[9,10]。
总之,PBL是一种将学习置于复杂问题解决的情景中的教学方法。PBL帮助学生们成为一名反思者和灵活的学习者,最终形成一种自我驱动、自我导向的高效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7):105+118.
[2]黄亚玲,郑孝清,金润铭,等.PBL教学模式探索[J].医学与社会,2005,18(18):56-57.
[3]李丽萍.PBL教学中教师角色功能定位与思考[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01):17-19.
[4]黄育妆,陈利国,董军,等.PBL教学模式的理论及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2):11-12.
[5]宋向秋,肖海,李志平.PBL教学法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7):96-97.
[6]张炳立,常淑枫,李玲玲,等.试论PBL教学法的理论基础[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03):156-158.
[7]杨艳杰,李品艾.PBL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28):65-65.
[8]曹博,程志,曹德品,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7):1-2.
[9]陈娜娇,俞方,夏强.PBL教学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11):11.
[10]王斌,郑亚安.浅谈PBL教学模式下问题的设计[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2):63-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