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6 13:57: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前沿性的学科。同时考虑到医学免疫学是公认的较难掌握的一门课,针对性地根据中医院校本科生特点,在理论教学中,通过积极导入病例分析和形象模型,激发学生们学习免疫学的主动性和兴趣。通过理论考试和期末考试后问卷反馈的形式,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提示,此环节能有效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有助于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沟通,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认知结构,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病例分析;教学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唐海波,等.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10):144-147.

Application of Case Analysis in Teaching of Medical Immunology

TANG Hai-bo1,2,QU Ze-qiang1,2,NIE Xin-wen1,2,YUN Chen-xia1,2,LIANG Liang1,2,NONG Qing-dong1,2,WU Zhan-shuai1,2,ZHANG Li-feng1,2,WEI Hai-hong1,LENG Jing1,2,XIAO Jian1,2

(1.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Guangxi;2.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for Treating High-Incidence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 Integrative Medicine,Nanning,Guangxi)

Abstract:Medical immunology is a basic and advanced subject in medicine.At the same time,considering that the medical immunology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a difficult course to master,pointed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students’initiative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immunology can be stimulated by actively introducing case analysis and image models.The teaching effect is objectively evaluated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test and questionnaire feedback after final exa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proced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rengthen the learning effect,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effective cognitive structure,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edical immunology.

Key words:Medical immunology;Case analysis;The teaching effect

         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支柱性的基础医学课程,具有理论体系完整,技术应用广且实用性大,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广泛交叉渗透并形成多个分支学科。免疫学研究在医学领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地位,20世纪以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免疫学方面做出突出成就的褒奖达19次之多。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因为在肿瘤免疫领域做出的贡献,荣获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免疫学研究领域平均每6年就要有1次获诺贝尔奖。

         医学免疫学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学科交叉广泛的一门学科,以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与临床结合紧密[1,2]。免疫学向临床各学科的渗透,产生了免疫血液学、移植免疫学、肿瘤免疫学、自身免疫病学与变态反应等分支学科,对临床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治疗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影响着现代医学发展的进程。

       由于免疫学飞速发展及特殊的重要地位,在中医药院校,该课程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中医药院校的很多专业其课时也慢慢接近西医院校的设置,成为中西医结合的纽带之一,有助于中医药专业学生对现代医学的掌握和对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发扬。广西中医药大学,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壮医药、瑶医药教育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担负着培养专业中医药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教学内容既要兼顾专业性、系统性的中医传统理论知识,同时也要传授现代医学知识。但由于该课程概念繁多、内容较为抽象、机理复杂、理论性强,虽然学生对其颇感兴趣,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使得其在中医药院校的教学效果普遍不甚理想。因此,进一步深化医学免疫学教改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文基于教育心理学,尝试在教学中加强临床案例分析和形象模型导入,以激发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强化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 中医院校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随着民族文化自信心不断增强,国家对中医药人才的越来越重视,中医药院校普遍存在扩招现象,甚至很多中医药院校通过开办独立学院来满足社会需求,与此同时招生方面又存在文理科学生兼收的情况,文科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欠缺或比较差,抽象思维的能力较理科学生偏弱。而医学免疫学理论相对比较抽象,逻辑思维性强,且涉及的概念多,知识内容繁杂,很多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觉比较困难。

(二)院校特征方面

         由于中医药院校主要以中医学科和中药学科为重点或优势学科,学生不但要学习西医基础课程,还有学习中医理论科目,课程很多,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西医基础课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不少同学认为医学免疫学是检验、预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认为自己以后的临床工作只要知道检测结果就行,其发病或检测的过程与基本原理不是自己关心的重点,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程设置方面

         在中医药院校,西医基础课的课时数普遍有所压缩、偏少,医学免疫学课时在中医学、针推及药学等专业也严重偏少,往往只有西医院校的一本学生数左右,且很多其他专业医学免疫学归为考查课或选修课。课时数的严重不足使得本门课的教学不能充分展示,影响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知识的综合和全面掌握。

二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和探索

(一)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突出中医药特色


         由于中医药院校本课程学时少、知识内容多,因此要求教师在全面统筹的前提下对学生授课内容进行必要的节选,主要选择与中医药等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介绍,同时又要保证免疫学知识的完整性,使学生能够理简明地,提纲挈领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紧密关联中医药相关知识,做到中西医相结合,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感觉到本课程与自身所学专业密切相关,学习这门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

 
(二)从医学史导入免疫学

         我国古代医学源远流长,甚至在许多方面曾是医学发展史上的先驱,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而成功的经验,人类应用免疫的方法防治传染病的实践有着久远的历史。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至少在10世纪以前,已在我国民间流行。人痘接种术约于17世纪开始东传日本,西经印度传向欧洲,并在这些国家民间使用。毫无疑问,人痘接种术对1798年琴纳(Jenner)发明牛痘苗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以传承传统医学及治病救人为学习目的,因此,成功的医学实践和杰出的医学事件往往会有强大的榜样力量,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人类对免疫的认识首先是从与传染病作斗争中开始的。医学史上,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天花、狂犬病、霍乱、结核、乙肝、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肆虐横行,给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实施免疫接种,现在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天花,而且使结核、白喉、百日咳等传染病不再构成为儿童健康的巨大威胁,极大的减少了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白喉等传染病发生流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免疫学在生活中离我们如此之近,同时感受到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免疫接种是免疫学的重大贡献。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医学免疫学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交叉学科广泛,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与临床结合紧密[1]。现代医学中的热点问题,如器官移植、自身免疫、肿瘤治疗等免疫学研究对解决医学领域重大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导入病例分析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以听讲模式为主,由于医学免疫学概念繁多、内容较为抽象,导致学生学习容易感觉枯燥,积极主动性不高,课堂氛围显得沉闷。因此,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及积极性[4],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改善本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导入病例分析,基于问题式学习[5],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该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3],通过引入带有启发性和导向性的问题,由学生通过思考,发现生活中常见的临床案例,激发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进一步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在不知不觉中,即掌握了相应的免疫相关理论知识,也由此深入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整体化,学生记忆更加深刻,从而改善学习效果[6]。

         例如理论课上到免疫学的抗原的时候,可以导入异嗜性抗原的常见病例:见表1。积极导入该案例,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分析讨论,然后再深入讲解抗原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给出答案并讲解。这样一来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加深了对该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其有相关记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导入病例分析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挖掘学员的创新潜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尤其适用于医学免疫学这种知识更新快、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的课程[3]。

四)常规教学中,利用模型、图片及动画使抽象理


\

 
论形象化、生动化

        免疫学的概念比较抽象,像抗原、抗体、补体等,看不见、摸不着,与学生先前的高中生物学课程知识也关联少,很难马上被理解。因此,利用模型、动画解释抽象概念,使理论形象化、生动化,给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附着点,便于理解和记忆。比如,什么是抗体,抗体的结构是怎样的,用模型展示可以马上使其记忆深刻;乙肝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如何判断分析,把乙肝病毒的模型形象展示,学生马上就明白了什么是表面抗原,什么是核心抗原,自然很容易判定结果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等。血型为什么区分为A、B、AB及O等血型,形象化的模型也是非常容易解释这些问题的。因为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的,血型检测就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

(五)在新知识讲授之后,通过免疫学实验,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强化

        免疫学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也是对知识的分析、检验、批判及应用。所以免疫学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要着眼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知识深化并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抗原抗体反应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加以验证与理解。从抗体、抗原的制备到抗体、抗原的检测,及结果的判定,通过做具体的相关实验会有很深的体验与理解。此外,还有如凝集实验、补体结合实验、沉淀反应、ELISA实验等。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及结束后,教师针对性对学生的操作及结果进行点评分析及讨论,使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该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内容,同时引出该类实验的适用范围及日后在临床工作中的指导意义[1],使新知识得到有效的强化。

(六)将临床案例分析纳入考试内容

        免疫学教学的成功,不仅是学生理解并记住了概念、机理,更重要的是学会在医学实践中运用免疫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对临床案例的分析可以作为期中或期末考试的组成部分。例如,学习血型过敏反应,不一定要求学生背诵繁多的血型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在临床和科研中灵活运用。因此,考试时,可以引入如简述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请学生分析并采取预防措施,来考查学生对血型过敏反应知识的掌握情况。免疫学讲授结束时,学生应该对免疫学的知识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因此考试题可以设置一定的临床案例,进行免疫学分析。如,给出一位青霉素过敏患者的病例,让学生利用免疫学知识解释患者为什么注射青霉素会发生过敏?其机理是什么?是如何发生的?如上所述,对青霉素过敏反应案例的分析可以全面反映学生是否理解并能够应用免疫学知识。

三 结语

         中医药院校的免疫学教学,面临着内容抽象、任务量大、课时少等难题,教学中出现学生接受困难甚至“习得性无助”等现象[7]。基于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本文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导入临床案例分析和形象模型、动画及图片示教,以期加强免疫学教学效果,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8]。中医药院校所设置的课程,就是为了培养能够胜任工作的中医药人才以及科研工作者。免疫学对于指导临床医疗工作、研究疾病机制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使学生理解、接受、掌握免疫学理论知识,是免疫学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为了提高免疫学教学效果,在课堂中积极引入临床案例分析和形象模型、动画及图片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学习内容,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改革的基础是运用现代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一般而言,中医药专业学生的自我实现,主要表现在治病救人,成功救治病人获得的成就感,最终成为优秀的中医药人才。通过对临床案例分析和形象模型、动画及图片示教,学生获得使用免疫学知识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郭凯文,邱文洪.范例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1005-1006.
[2]曹雪涛.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陈涛涌,杨明金.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教改方法初探[J].海峡科学,2011,3:57-58.
[4]熊茂来.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22:46-47.
[5]王欢.国外研究生培养的模式[N].教育文摘周报,2008-06-30(6).
[6]潘国锦.国外研究生教育管理对中国教育模式的启示[J].嘉应学院学报,2006(01):82-85.
[7]文萍.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王彦.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