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放、管、服”视域下高校教师人事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6 09:17: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启动“放管服”下提升高校教师人事管理能力,无疑是激活高校人事管理自主性活力,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人事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服务改革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教师人事管理能力,应着眼于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争做研究型管理员,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践行立体服务意识这三条路径。展开“放管服”下高校教师人事管理能力提升的多元路径选择与实施推行,有利于打破高校传统的“上行下效”的单线管理模式,进而激活高校人事管理的自主性活力。

关键词:“放、管、服”;高校教师;人事管理;研究型管理员;“以师为本”的理念

本文引用格式:黄雪利,等.“放、管、服”视域下高校教师人事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9):65-68.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Abi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Under the View of“Putting,Managing and Serving”

HUANG Xue-li,ZHOU Jian-shu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MaoMing GuangDong)

Abstract:The“management service”means streamlining administration,delegating power,integrating control,and optimizing service.To improve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abi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under the“management service”is undoubtedly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activate the independent vitality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innovation system,innovation concept and innovation service in higher education.Under the new situation,to improve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ability of college teachers,we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our ability to strive for a research-oriented administrator,establish the management concept of“teacher oriented”,and practice these three paths of service consciousness.To carry out the multi-path se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abi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under the“management service”is beneficial to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single-line management mode of“upper and lower efficiency”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us activating the autonomous vitality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Putting,managing and serving”;College teachers;Personnel management;Research-oriented administrator; The management concept of“teacher oriented”

         “放管服”,“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放管服”是政府转变职能优化管理的必然要求。由此,2015年5月12日,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总的要求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即‘放、管、服’三管齐下”。2016年5月9日,国家政府领导人再一次在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将以更有力举措深化“放管服”,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效能。同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旨在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赋予各高校更大办学自主权。本文拟从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争做研究型管理员、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践行立体服务意识三个方面探索“放、管、服”视域下高校教师人事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及其价值。

一“放、管、服”:启动结构性改革、激活高校人事管理自主性活力的必要性

        “放管服”政策的实施,也是高校教师对激活高校管理自主性活力长期以来的诉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行的中央集权制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弊端重重,在高校人事管理中亦可窥见:一是管理机构臃肿化。高校人事行政机构庞大臃肿,岗位不明确,职责不明晰,人浮于事,无所事事。二是管理理念虚无化。在人事管理实践中缺乏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目的不明确,计划不到位,行动盲目,结局混乱,管理理念虚无或与实践严重脱节,说一套,做一套。三是管理模式行政化。高校人事管理照搬经济管理模式、政府管理模式,管理机械统一僵化,冷漠无情,从而导致高校教师的主体性在管理中被忽视,体现大学特点的学术权利亦被边缘化;四是管理决策滞后化。高校人事管理政策应因时而变,因校制宜,但近年来高校人事管理无视本校实际情况,尤其是一些地方高校缺乏对本学院现状的了解、研究、分析和统计,出台的相关的政策完全照抄、照搬兄弟院校,由此,既严重阻碍了我国地方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需要。以上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的“四化”弊端必然导致高校教师管理的严重缺位:一是高校教师的人事管理严重偏离大学的本质与初心;二是高校教师人事管理高效有序的严重缺失;三是高校教师管理的服务平台严重失衡。上述情形无疑反映了“以师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与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实践严重脱节,甚至是虚无的。具体表现为:高校教师人事管理部门一则官本位意识十足,高高在上,缺少对教师的关心和了解;二则服务意识淡薄,目中无人,缺乏工作的热情和深情;三则工作态度不端正,拈轻怕重,敷衍了事,对教师的责任感缺失;四则工作能力不足,对业务的理解浅薄,梳理混乱,工作难以在教师中有效展开;五则人事管理方式方法陈旧,改革创新不足,难以推动教师向高层次人才发展。因此教师对学校的建设发展缺乏热情和信心,高校教师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基于此,按十九大要求,构建新型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模式,是我国继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之后的又一重大决策和伟大战略,为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毋庸置疑,“放管服”改革的实施,为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激发高校办学活力、推动高校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高校教师如何提高计划、组织、指挥、调节、控制能力,做好对接工作,推动高校健康、活泼、和谐、科学发展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放管服”下人事管理政策的推行,对于打破了高校传统的“上行下效”的管理模式,激活高校人事管理自主性活力尤为迫切。

\

 
二 三位一体:探索高校教师人事管理能力提升之路径

        启动“放管服”下提升高校教师人事管理能力,无疑是激活高校人事管理自主性活力,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人事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服务改革的必然要求。基于此,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应从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争做研究型管理员,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践行立体服务意识这三条路径,提升高校教师人事管理能力。

(一)高校教师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争做研究型人事

         管理员是创新制度的基础“放管服”视域下,“放”即有的放矢,高校需制定承接改革事项系列配套制度(管理办法):一是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机制;二是改革高校编制及岗位管理制度;三是改善高校进人用人环境;四是改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五是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六是完善和加强高校经费使用管理等。[1]无疑,把“放管服”改革落到实处,是学校的一项重大工作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而配套制度的制定则是学校首要的工作,其中二、三、四、五项改革与高校人事管理紧密相连,且高校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创新为第一动力,而人才为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谁就拥有了发展的先机,可见高校人事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如何使制定的配套制度更科学、更规范?这一历史性的职责,落在了高校教师身上。在“放管服”视域下,人事配套制度的制定不再是之前的“上传下达”,“照抄照搬”,因此要依据社会的客观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关照个人的现实需要,同时,以科学的人事管理理论为指引,改革高等院校人事管理,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是有效管理、立体服务的基础。

         毫无疑问,改革之际,为推动高校创新管理制度,激发高校人事管理自主活力,对高校教师综合人事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做研究型的管理员,实现由研究型教师向研究型专业人事管理员的转型,具体言之如下:

         首先,应具备与岗位对应的专业背景是研究型人事管理员的基本素养,如具备具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管理素养,有助于尽快的熟悉相关业务,更好的理解相关政策要求,正确的办理相关事宜。其次,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积极的工作热情、强烈的人事管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释放出足够的细心、耐心、真心、爱心,将工作做足、做牢,是研究型人事管理员开拓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动力。再就是,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研究素养。如具有收集整理各方资料的能力;具有访谈、座谈,开展调研的能力;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究精神,具有高度的综合分析能力;具有脚踏实地地研究现状的品质;具有质疑的睿智;具有勇于创新的勇气和锐气;上述各项综合研究能力是研究型人事管理员开展自主性工作、创新制度的力量源泉。最后,高校教师人事管理员只有将自身能力提升到研究型管理员的高度,具备研究型管理员的素质,并向专家型的人事管理员转型,而不是兼职人事管理员,“放管服”视域下,才能游刃有余,多视角考虑,多维度论证,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制度,释放出新政的活力。

(二)高校人事管理者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创新有效人事管理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以人为事”则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高校人事管理者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创新有效人事管理的核心,是高等学校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教师管理的根本所在。“以师为本”的高校人事管理理念用马斯洛的话来说就是教师是自我实现的人,高校人事管理要以尊重教师是自我实现的人为前提,而自我实现的人具有如下特征:需要满足来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的低级需要,以及来自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同时,高校教师又具教书育人、学术科研、服务社会于一体的独特性。因此,在高校人事管理中应把教师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充分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教师的价值,以尊重、关心、发展教师为宗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总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与“放管服”视域下高校有效人事管理激发高校创新活力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放管服”下高校人事管理者树立与践行“以师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具体言之:首先“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到人事管理实践中,施以以“师”为中心,以“情”为主线的“柔性管理”[3],在人事管理实践中充满人文情怀。其次,在实践中,让教授参与到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管理制度的制定、教师的选拔、任用、考核、利益分配等,让教授成为行政管理的主体。第三,“以师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还体现在重视高校教师的进修培训,促进教师精神境界的成长。高校教师的进修培训应是多渠道的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求,如各种技能技巧方面的培训学习;教师资格证的获取;网络教育培训;国内外的访学;海内外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进修培养等,同时制定符合校情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奖惩制度、薪酬制度、晋升制度、用工制度等,以引导、鼓励、支持、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第四,”以师为本”的有效人事管理理念还体现在建立体现人性的教学与科研、绩效优先、聘任制、年薪制“四位一体”的薪酬体系。真正注重教师的价值,注重教师的差异,尊重教师的能力,实行分配公平公正并体现足够成长空间的“四位一体”薪酬体制,才能体现“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吸引和留住宝贵的人才。

(三)践行全方位保障高校教师权利的创新立体服务

         高等学校是研究高深学问和探索发现真理的场所,纽曼将大学定义为“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4],高校同时具有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作为高校核心的教师正是这些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发展、创新的第一动力,因而,教师在高校中应占有主体地位。高校人事管理人员是创新高校人事管理的主体,是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支撑条件,在高校运作中,人事管理部门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高校教师管理须符合大学的组织的功能、特点以及教师的特性,唯有如此,才能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和激励人才,才能造就“大师”,进而使高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保证和稳步提高。因此,人事管理部门应以教师这一主体为中心,为教师这一主体的有效研究和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正如梅贻琦说:

          “与教授相比,校长并不重要,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员给教授搬凳子椅子的人”[5]。为此,践行全方位保障高校教师权利的创新立体服务,应努力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1.树立师本主义思想,强化高校人事管理全方位服务理念。高校教师管理推行“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要求高校的人事管理人员必须在观念上予以彻底转变,打破以往科层管理理念下严格的等级关系,改变单纯“管住”和“控制”的做法,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组织管理体系,并树立管理工作就是为一线的教育科研人员服务的思想,管理者应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要树立无私奉献、“甘为他人做嫁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2.创新高校人事管理立体服务模式。即情感服务、理性服务和政策服务于一体的高校人事管理立体服务模式。情感服务是指人事管理人员要敏锐的捕捉到教师情绪、情感上的变化和需求,通过各种方式满足教师情绪、情感上的需要,而不能熟视无睹;理性服务是指人事管理人员提高自身人事管理的理性化和科学性,理性、机智的处理人事问题;政策服务是指人事管理人员对人事管理的各项政策要了如指掌,要吃透,要理解透,才能有资格更好地向教师解释,而不是模棱两可、一知半解。

         3.践行全方位高校人事服务管理。全方位人事服务管理,决不能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仅停留在理论与认识上,而要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要求人事管理员在日常行为的管理中,要充分体现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精神,要做到知之以心、待之以礼、动之以情[6]。具体言之,人事管理员行为举止礼貌大方;态度诚恳热情,不馅上欺下;习以为常为教师送水端茶、搬椅搬凳;为教师办理业务要进行跟踪服务,对业务问题给予及时发现反馈,出谋划策;办理业务时不敷衍了事,不推诿拖延,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有速度,要有效率,让教师感到暖心、舒心、顺心,从而使教师安心、真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教师的潜能,实现教师管理的创新。

\

 
三 因校制宜:“放管服”下高校教师人事管理能力提升路径选择之评价

         营造和谐、友好、积极、主动的创新管理氛围是高校承接好“放、管、服”创新改革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校须因校制宜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选择适合自身的优化人事管理能力路径,更好对接创新、活力、联动的新时代高校“放管服”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如前所述,探索“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争做研究型管理员、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践行立体服务意识”三位一体驱动“放、管、服”视域下高校教师人事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无疑将极大地推动高校教师人事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进程。同时有利于打破高校传统的“上行下效”的单线管理模式,进而激活高校人事管理的自主性活力。

          总体来看,高校因校制宜积极探索“放管服”下高校教师人事管理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既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人事管理改革的时代需要,也是各高校提升人事管理自主性活力、增强高校“人才是第一资源”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且对于高校教师人事管理而言,“放是高质约束、管是效率、服是润滑剂”,“放、管、服”视域下探索高校教师人事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高校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的制度建设,提升高校民主管理和学术治理的水平,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同时应看到高校放管服下提升教师人事管理能力的改革,由主导向引导,从被动到主动,从思想到行动,要实现深度转型、管理运行转型及观念的转变仍存有不少困难和平衡利益分配的各种阻力,因此,在推进“放管服”下高校教师人事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尤须克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错误倾向。

参考文献

[1]参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征求对《关于深化我省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粤教人函【2017】100号,2017年4月28日.
[2]肖浩辉.论“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地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20-23.
[3]王刚,李锦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甘肃社会科学2011(5):224-227.
[4]周黎安,柯荣柱.从大学理念与治理看北大改革[J].学术界,2003(5):89-99.
[5]杨立德.西南联大的斯芬克司之谜[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05.
[6]陈立荣,严俊俊.高校教师管理的目标追求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教学管理,中国农业教育,2009,(2):22-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