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医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5 14:22: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国内学者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不断研究,专业认同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了进一步了解医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现状,探讨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选取中国医科大学9个专业一至五年级971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访谈探讨了医学生专业认同的各类影响因素。

关键词:医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因素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宝景春,等.医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05):185-190.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之路。我国的高等教育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下的教育特色。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深入研究就是在这种国情下不断发展而来的。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广泛借鉴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开展了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的关于大学生专业认同的调查研究。

         通过文献查阅发现我国学者开展的专业认同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专业认同问卷的编制,关于专业认同内涵的研究,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与特点研究,专业认同与其他变量关系研究,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研究,提升专业认同的建议。由于研究方向、对象的不同也导致了对专业认同的概念的界定也出现了不同的差异。例如,安芹、贾晓明(2006)指出,专业认同发展贯穿个体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是指认同所从事专业工作的社会价值,同时认为自身有能力胜任所从事的专业工作[1]。王顶明、刘永存(2007)认为,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在认知了解的基础上内心产生的接受和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探究,将该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程度[2]。秦攀博(2009)认为,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认知了解所学习的学科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3]。陈娜(2015)将专业认同定义为:本科生在对所学专业充分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之上,从内心接受和认可所学专业,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肯定专业的社会价值,并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4]。

        随着对专业认同的不断研究,专业认同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马晓清、曹安斌(2016)通过研究发现医学新生对所学专业越认同、越接受认可,并愿意努力适应专业要求,其学习自信心越容易被激发,学业自我效能感也越强[5]。胡凯婷(2015)认为专业认同不仅影响着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情绪、行为、未来职业意向和心理健康等,还影响着学科、专业、教育实践甚至是国家未来的发展[6]。

\

 
        从上述以及其他文献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关于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还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学术界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概念界定尚不统一。二是专业认同的研究因我国的教育体系庞大复杂,导致研究在地域分布、专业分布、人群分布上还不够彻底全面。因此,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医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情况就具有了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中国医科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或五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式,选择法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生物科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等9个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1份,有效率97.1%。其中男生350人,女生621人,一年级255人,二年级251人,三年级208人,四年级142人,五年级115人。

(二)研究工具

          课题组选取信度、效度均较高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秦攀博2009)为工具,选取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护理学、生物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9个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专业的一年级至毕业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每班按30人计),共计发放问卷11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970余份。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问卷含四个因子:认知性专业认同、情感性专业认同、行为性专业认同、适切性专业认同,共23个项目,采用Likert五点评分[3]。本研究中,问卷总体信度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57,其中认知性认同、情感性认同、行为性认同、适切性认同四个维度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896、0.929、0.882、0.877,信度指标甚为理想。效度分析KMO值为0.938,效度高,四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值分别是26.546%,18.440%,16.851%,12.133%,旋转后累积方
差解释率为73.969%>50%,意味着研究项的信息量可以有效的提取出来,验证了该问卷的结构合理性。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9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处理。

二 结果分析

\

 
        (一)从表中可以看到医学生专业认同的最高为 5 分,最低为 1 分,中等临界值为 3 分,总平均M=3.9130,接近 4,高于中等临界值 (3 分 ),从总体上看医学生专业认同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各因子平均分大小排序是:情感性 > 认知性> 行为性> 适切性。其中最高的是情感因子 4.0030 分,最低的是适切因子 3.6905 分,说明医学生在情感上比较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但在专业与自身的适切性上较低。

         (二)医学生专业认同在性别、生源地方面的差异分别以性别、生源地为分组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以检验专业认同在性别、生源地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从表2不同性别医学生专业认同的差异比较摘要表中可以发现,医学生性别变量在适切性认同方面检验的t统计量达显著水平,p<0.05,表示男生的适切性认同(M=3.82)显著高于女生的适切性认同(M=3.6171)。性别变量在认知性认同、情感性认同、行为性认同、总体认同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从表 3 不同生源医学生专业认同的差异比较摘要表中可以发现,生源地变量在专业认同四个因子及总体认同检验的 t 统计量均未达显著水平,显著性概率值 p 均大于 0.05,表示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专

          ( 三)医学生专业认同在年级方面的差异以年级为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以检验不同年级学生专业认同是否存在差异。表5不同年级医学生专业认同差异比较的方差分析摘要表可知:就认知性认同、情感性认同、行为性认同、适切性认同、总体认同而言,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1.249、5.898、3.578、1.453、3.959。其中认知性认同、适切性认同未达到显著水平,接受虚无假设,不需做事后比较;其中情感性认同、行为性认同和总体认同达到显著水平,须拒绝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表示不同年级学生在情感性认同、行为行认同和总体认同间均有显著差异存在,事后比较可以发现:

      1)采用Scheffe法,在情感性认同上1>2、1>3,在行为性认同上1>3,总体认同上1>2。

       2)采用LSD法,在情感性认同上1>2、1>3、1>4、1>5、2>4,在行为性认同上1>3、1>4,在总体认同上1>3、1>4、2>3。

        3)采用HSD法,在情感性认同上1>3、1>4,在行为性认同上1>3,在总体认同上1>3 1>4。

总体认同均值图如下:

\

\

\

\


(四)医学生专业认同在专业方面的差异

          以专业为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以检验不同年级学生专业认同是否存在差异。

         从表7不同专业医学生专业认同差异比较的方差分析摘要表可知:就认知性认同、情感性认同、行为性认同、适切性认同、总体认同而言,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5.313、11.760、2.943、5.548、8.325。

         认知性认同、情感性认同、行为性认同、适切性认同、总体认同均达到显著水平,须拒绝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表示不同专业学生在认知性认同、情感性认同、行为性认同、适切性认同、总体认同间均有显著差异存在,事后比较可以发现:在认知性认同上1>9、3>2、3>6、3>7、3>9、4>9,在情感性认同上1>2、1>6、1>7、1>9、3>2、3>6、3>7、3>8、3>9、4>2、4>7、4>9、5>2、5>6、5>7、5>9,在行为性认同上3>7、3>8、3>9,在适切性认同上3>2、3>7、3>8、3>9,在总体认同上1>2、1>7、1>9、3>2、3>6、3>7、3>8、3>9、4>2、4>9、5>2、
5>7、5>9

          总体认同均值图如下:

\

\

\
\

\


三 讨论与结论

(一)医学生专业认同的总体情况


          从调查数据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生专业认同的总平均分(M=3.9130),接近4,高于中等临界值(3分),从总体上看医学生专业认同水平处于中等偏上,高于已有研究的其他专业学生。

         他学者研究情况看,认知性认同高于其他因子,而本项研究显示:情感性>认知性>行为性>适切性。说明医学生在情感上比较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但在专业与自身的匹配性上较低。

         以上情况,通过访谈初步了解其影响因素在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广受人们关注。因此,考入医学院校 的学生在入学前已经从各个渠道了解了行业的状况,并对这个职业抱有充分的认可和希望,在情感上的专业认同往往高于认知上的认同,整体上由对职业的认同转化为对专业的认同,认同程度较高。

(二)不同年级医学生专业认同情况

         根据不同年级医学生专业认同差异比较的方差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专业的认同随着年级的增长程下降趋势,一年级的专业认同显著高于三、四年级。这样的结果并非学校或教育者希望看到的情况。

        通过访谈,很多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理想与学业现实的冲突。

         学生在入学后,随着年级的增长,专业理想与学业现实的冲突愈加明显。抱着学习理科的念头考入医学专业,专业学习现实却更加注重记忆,倾向于文科。理想中安逸清闲的大学却因为医学专业的原因,学业繁重甚于中学。理想中学医成为白衣天使,学业现实却是完成本科学业离成为医生还遥遥无期。

二是不良医患关系的负性影响。

        随着学生在校时间的延长,对医患关系的关注度逐步上升。社会不良医患关系诸如医闹、杀医、伤医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学生的专业理想发生动摇、困惑和犹豫不决,对于是否坚持从事医疗行业缺乏信心导致专业认同也不断降低。三是学业与职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同等条件下其他理学、工学专业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已经面临就业,即将步入社会,进入下一个角色,但因为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其学业完成时间需要继续延长至8年、12年甚或15年,学业发展的长期性会使学生专业认同逐步下降。相比于理学、工学等其他专业,医学生的职业发展同样面临艰难的历程,无论是从业难度还是职业晋升难度都非常高,医生猝死、职称晋升困难等现实问题会随着学生的深入了解而影响愈深。

(三)不同专业医学生专业认同情况

        从不同专业医学生专业认同差异比较的方差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法医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学生专业认同相较其他医学相关专业要高。

        经过访谈与深入分析,可以初步找到如下影响因素:

        一是不同专业学位授予的差别。专业认同较高的专业一般是五年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而专业认同较低的专业一般是四年制,授予理学或工学学位。学位之间的差别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边缘感。

         二是专业与职业发展路径相关性的差异。专业认同较高的专业,其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路径密切相关,学业与职业有较高的一致性。而专业认同较低的专业在毕业后其职业发展充满不确定性,这就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会产生“所学无用”的困惑,从而降低其专业认同。

           三是职业环境的差异。专业认同较低的专业诸如护理学、生物科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等毕业生从事的职业环境较差,或者社会地位较低,或者工作十分辛苦都对学生的专业认同产生了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安芹,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203-206.
[2]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08):18-22.
[3]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陈娜,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湘潭地区为例[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5
[5]马晓清,曹安斌.医学新生专业认同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5):82-84.
[6]胡凯婷.重庆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