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校本大学英语能力测试体系建设研究初探 ——以温州大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5 11:37: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给学生划范围的传统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无法有效发挥测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导向、激励、诊断、改进、决策等诸多功能,无法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和大学生英语能力提高。为规范考试,校本英语课程考试大纲的建设非常迫切,而基于考纲的课程试题库与单项技能测试体系的建设无疑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教学质量的促进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校本大学英语课程考试大纲;试题库;单项技能测试

本文引用格式:蒋艾峰.校本大学英语能力测试体系建设研究初探——以温州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08):122-125.

一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提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2017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同时,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大学英语教育委员会主任王守仁指出:“熟练掌握英语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而国际化人才的英语能力主要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来培养和提高”[2]。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担负着国际化重任,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关系着国际化的前途。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教改如火如荼,但对评价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大学英语能力测试的研究不多,且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课程测试研究方面。大学英语能力测试,对学生而言,它不仅能够检测学生的英语能力,也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与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对老师而言,它不仅能够督促与检查教师教学大纲的执行,也是评估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3]。然而,现行的大学英语测试体系不能充分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所担负的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任,因此测试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二 大学英语能力测试体系现状与问题

         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而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就应该是检测评价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英语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公正、准确的大学英语能力测试体系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评价至关重要。目前笔者所执教大学的英语课程期末考试有着一套完整的测试体系,但更多意义上是一种大学英语课程测试体系,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英语能力测试体系。

(一)目前的现状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测试体系由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部分组成,各占期末最终总成绩的50%。形成性评估包括若干子项,每个子项具体占形成性评估的比重为:考勤(10%)、课堂互动(15%)、单词测试(15%)、自主听力(20%)、快速阅读(10%)、作文(15%)和翻译(15%)。而终结性评估指期末大学英语考试(以大一学生第一学期英语课程为例),具体包括词汇与语法(10%)、阅读(30%)、选词填空(15%)、翻译(30%)和作文(15%)。试卷总分100分,试题涵盖教学要求所对应的教学内容,其中课本内容占45%,课外内容占55%。由于我校实行分级教学,大一学生分为LA、LB与LC三个级别,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亦不相同。为了成绩公平,尽量保证三个级别学生英语期末成绩的可比性,以便教务处评优,期末测试由相同内容部分和不同内容部分组成。相同内容部分是水平测试题,由测试小组出题,试题选自课外,包括词汇、语法与阅读;不同部分是课本内容测试题,包括选词填空、翻译和作文,由各个级别任课老师轮流出题,最后组卷,由教研室主任把关,教学院长审核,教务处组织考试。

        以上的大学英语课程测试体系所测试的内容比较全面,听、读、写、译等能力均得到考核,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衡量出学生的学业水平,但也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问题。

\

 
(二)存在的问题

1.形成性评估中的信度与效度不高


        形成性评估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试教学倾向,它主要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与记录所做出的真实评价。在我校的形成性评估中,课堂互动主要是结合学生上课发言、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个人或者小组展示等进行考核;单词测试是一个学期进行词汇测试中的两次成绩的平均分;自主听力包括视听说教程第一册Unit1至Unit 4的自我测试成绩均分和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程中Unit1至Unit7的完成情况,由教师检查登记并给予分数;快速阅读也是由老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登记并给予分数。作文与翻译由老师在“全景智能批阅网”布置,适当手改并给予分数。以上项目,分门别类,详细复杂,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项项俱实,受到老师的精力、敬业精神、主观偏好等方面影响较大。同时,学生也可以在部分项目上进行舞弊、造假,进而获得较高的评价。这些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稍有疏忽,都会造成形成性评估的信度与效度降低,都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状态,都会对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让辛苦学习的学生觉得不公平,让投机取巧的学生更加肆意妄为,对学习生态是一种极大的破坏。

2.终结性评估存在负面反拔效应

         作为终结性评估的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从试卷的题型中可以看出,主要测试学生的读写译能力;但从试卷的内容来看,水平测试题主要考核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作文部分主要考核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写作能力,这两部分试题有着很好的区分度,主要目的是区分学生英语水平。课本内容测试题本质上是考核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因为翻译与选词填空题型都源自于学生所学的教材,而且给学生指定了范围,这部分试题的目的是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课程考核。试卷中客观题占55%,看起来有着很高的信度,但多项选择只能考察学生语言知识的识别能力,不能衡量语言的运用能力,猜测成分大,容易舞弊。[4]主观题占试卷比重的45%,看似比重很大,能够很好衡量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但实则不然,学生基本都是通过期末背书获取这部分主观试题的分数。只要期末努力把书本内指定的考核范围背会,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而言,基本都能获取高分;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而言,只要期末努力背背,顺利通过课程考核也很容易。这种考试无疑不利于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

3.对课程考核定位的偏差

        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而课程考核主要功能就是为评价学生所获得的英语能力水平以及评价教学质量服务的。作为终结性评估的期末英语考试,英语能力是考核的核心,对课程内容的考核是为对英语能力考核服务的。然而在具体的考试实践中,英语期末考试会受到学校具体的校情、测试的顶层设计与教师命题思维倾向影响,侧重点会不尽一致。以我所在的地方高校为例,招生形势严峻,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水平层次不齐,教学难度很大。学校上下都希望英语课程以学生为本,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考核,不能影响学生的就业以及来年的招生。笔者多次参与期末考试命题工作,命题时会受到这种思想影响,试卷主要以测试课程内容为主,融合部分水平性试题,目标是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并且要有区分度,以方便学校对学生进行评奖评优。这种测试摒弃了英语能力是考核核心的原则,没有把期末考试与《指南》中所提出的三级教学目标要求进行对应,也没有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1(]以下简称《量表》)中的要求进行关联,这虽然满足了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考试的基本要求,但不利于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以内容为中心的划范围、划重点的考核,看似为学生着想,实则催生一批“平时不刻苦,期末背一宿”的投机取巧者,于是会出现“校园门一出,英语还老师”的论调;这同时也催生一批挂科、补考、重修甚至需要参加“清考”的学生,这对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大学英语学风建设都有不利影响。国家于2018年9月出台文件,明确坚决取消“清考”制度[5],也说明目前教学与考试体系存在着很多桎梏,大学英语能力测试体系的研究与改革非常迫切。

\

 
三 大学英语能力测试体系的建设

        Heaton指出:一个好的测试体系,会对教学带来有利的影响;一个不好的测试体系,会对教学产生破坏作用。[6,7]《指南》中明确提出:“评价与测试是检验教学质量、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课程应依据本指南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测试体系”,“各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英语能力要求,开发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和大学生英语能力测试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和测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导向、激励、诊断、改进、鉴定、咨询、决策等多重功能,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和大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一)基于教学大纲的考试大纲的建设

         《指南》中有一个基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并要求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参照基准,制定出符合各高校校情的校本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指南》中也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本校的教学需求和现状,制定并颁布校本考试大纲,实施校本考试。校本考试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测试,测试内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制定与校本教学大纲与教学要求一致的校本考试大纲非常必要,这会使得测试有纲可循,更加规范、科学。在笔者进行过一次调查问卷,来自浙江省25所不同高校的40名大学英语老师对于“贵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是否有对应该课程的校本考试大纲?”的问题的问答结果,选项“没有”的占比60%,而在对选项回答为“有”的3位老师电话交流中,他们都把教学大纲等同于考试大纲。而在另一个问题“你是否觉得有必要在《量表》的指导下,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出符合各个学校校情的‘校本英语课程考试大纲’?”的回答中,选择“非常有必要”的占比85%。由此可见,校本英语课程考试大纲的建设必要且迫切。

        校本英语课程考试大纲的建设,必须从多个维度进行考虑。首先要考虑学校的具体情况,了解学校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结合国家有关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纲领性文件《指南》和《量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以及与目标相适应并与《指南》和《量表》有机结合的课程考试大纲。任何过低或者过高要求的课程考试大纲都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课程考试大纲必须和课程教学大纲一致,都必须以课本内容为基础,使得教考相连但又教考分离。考试内容必须能有效反映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知识考点不能脱离课本,难度也应该与课程内容难度保持一致,并具有一定的区分度。任何与课程知识点与难度不相吻合的考试,都对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

        (过易不能真实反映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课程结果,过难会打击教学效果和学习热情)。同时课程考试大纲的制定必须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考虑大学英语三级、四级和六级的考试题型与内容,让考试结构尽可能向考级试卷结构靠拢,让学生能够适应考级的要求。

        只有综合考虑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课程考试大纲才能做到科学、全面和有效,才能真正促进教学相长。

(二)基于课本与课程考试大纲的试题库建设

        试卷考核的知识点与内容必须以课程考试大纲要求一致,紧扣课本内容,难易结合,有很好的区分度。测试要既能保证水平高的学时获得高分,又要保证基础不好但刻苦努力的孩子顺利通过课程考核。同时,试卷必须有效反映教师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中规定的所要培养学时英语水平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如内容体裁、听力与阅读速度、写作能力要求等。任何与考核英语能力不符的测试,都对教学无益,都无法检验教学质量,更无法促进教学。考题内容不仅要反映课本知识,还要反映社会文化和当前时代特征的信息,能让学生把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语言与发展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学生既扎实学习课本内容,又走出课本,了解世界,了解文化和社会。

         试题库建设工作量巨大,要靠整个教师集体来完成。单个老师精力有限,出大量考题并进行组卷,很难把握试题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出题也可能会受到单个老师的出题偏好与知识结构的影响。因此,试题库建设需要由教学团队来完成,并辅之于一些专业权威考试机构的试题库。

(三)单项能力测试体系建设

         《指南》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要求各高校结合学校、院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明确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单项技能要求。

          因此,建设单项能力测试体系意义重大,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但目前我校还没有统一的单项能力测试体系,各个单项能力的培养与测评都是由任课老师通过形成性考核机制完成,而这种考核又会受到老师偏好、监管程度以及精力投入的影响,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单项能力测试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考试大纲规定要求,依据课本内容和目标能力要求,建设单项试题库,统一对学生的单项能力进行定期检测,并做出反馈,以促进学生能力的稳步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种单项能力测试,一方面能检测学生单项能力,让学生能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进而提升自己;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给出一个可信的过程性评估成绩。这都对学习和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 结语

         传统的英语课程期末考试,都存在着给学生划考试范围和指定具体内容的现象。在笔者上文提到的调查问卷中,关于“贵校大学英语考试是否有给学生划出一定的复习范围?”的问题中,得到“是”的回答竟然有85%,我校情况也是如此。这种单词、语法、背词填空、翻译等题型划出一定的范围完全属于静态考核,只是强化了对语言的记忆,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扼杀了大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创造性,同时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没有任何激励作用,对老师的教学也同样没有起到促进作用。教与学、教与考、学与考,三者没有共同的粘合剂,不能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制定不同级别的校本课程英语考试考纲,建立依据考纲的英语试题库,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考分离。大学英语考试能力要求源于考纲,内容依据考纲源于教材。老师依纲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依纲测试;学生依纲学习内容、提升各项能力,依纲复习。这使得教与学、学与考、教与考紧密联合在一起,教学浑然一体,不再割裂。对学生和老师都有压力,也都有动力。这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教学评估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2017.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2016(3):2-10.
[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本科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教育部考试中心(著).《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Z]2018.
[7]Heaton J B.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