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以学生的就业教育为主,因此学校应该在学生的就业安置方面提出更高的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作,与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为了做好就业安置工作,应该将就业安置工作划分为多个环节,对重要的环节要抓好过程管理,强化管理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安置;重要环节
本文引用格式:高波.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就业安置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J].教育现代化,2019,6(06):165-167.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主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在进行就业安置工作的时候,要从多方面进行工作指导,首先要做好就业安置的前期工作,要进行市场调查,设置社会需要的专业,同时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际企业取得联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从而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一 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以学生的就业导向进行教育。为了最好就业安置工作,学校首先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不断加强学生的职业观和教育观。要对学生职业道德进行教育,建立成才意识,多数用人单位都对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较为重视,此外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与责任意识等。所以职业学校要对职业目标进行分析,培养相应的职业道德,让学生能积极塑造自己,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提升自身。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市场发展环境,能积极主动“推销”自己。在就业观念中,要全面摆脱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等观念限制。建立到国家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理念。先就业再择业,学会做人做事,给自己精确化定位。
为了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学校应该专门设置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在入学之后就能够知道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的职业,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做好人生的职业规划。在校期间让学生做好人生的职业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如果学生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在学校的学习就会变得非常迷茫,学习过程没有动力,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初、中级的技术操作人员,如果学生没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学校就会出现自卑、松懈的心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因此在学生刚入学之后,就要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计划。进入第二学年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人生的职业规划。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等教育学校的很多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内容,一些课程的内容过于陈旧,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学校课本的更新速度没有跟上现实企业的发展速度。例如钳工专业的课程,在学校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锉刀锉削等基本功的练习,但是在实际的工厂中,这门工艺已经基本不会使用了,这样就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不能用到实处,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所以,学校应该做好市场调查工作,结合现代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2]。在进行市场调查的时候,可以组织学校的教师与现代的工厂或者企业进行调研,主动获取企业的资料,加强和用人单位的沟通和交流,考察现在的用人单位的技术设备的现状,为学校提供有用的信息。此外,在调研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真实的企业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工作的先进性,让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当前大多数中大型城市需要更多外交型、技术型、专业型、管理型、文秘型人才,职业学校要结合专业结构与学习内容适当归并相应专业,强化实用技术、文化知识、动手能力等进行教育,对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的精神、上进心、责任意识等进行培育,确立职业道德,让毕业生能从社会大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塑造自己,提升学生个人发展竞争力。
三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提高学生就业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校可以和一些大型的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学生毕业之后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或者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安排学生就业,向企业输送优质的毕业生,建立长期的共赢工作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共同建立实训室、实验室,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之后,可以经常性的发展校企联谊活动,向企业展现学校的高素质人才。此外,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应该充分注重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的人才。此外,还可以实行开放性的办学,在一定的时间内安排学校的学生到工厂和企业中进行实习,合理的利用企业的人才和设备资源,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设备操作方式,同时更早的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从企业中聘请经验丰富的实践性人才进行设备顾问和工艺流程的讲解,让学生在学校内就可以掌握企业的工艺技术[3]。
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
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各个行业都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方式,是发展过程中新活力的关键来源。所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要不断加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力度。首先,指导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及兴趣点,给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找准方向。其次,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以了解最前沿动态发展信息,如技能竞赛、科技博览会、展览会等。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最前沿动态发展信息的把握程度,探索相应专业所需人才的要求和相应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另外,从创新角度出发,可以适当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毕竟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业主体。加上我国对创业的毕业生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国内可用于创业的资源等相对比较丰富,再者创业的毕业生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给其他人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大幅度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可谓一举多得。为此,学校应该首先将国家对创业毕业生的优惠政策向在校学生进行宣传;其次,设定创业咨询窗口,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更专业、一对一的服务;最后,扫除创业障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创业环境保障,让学生能创业、创好业。大多数学生自身缺乏社会经验,对事物判断具有局限性,所以教师要对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风险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能合理处理好创业与市场环境、创业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掌握更多求职技巧,能正确进行职业判断,创业活动能接受市场考验。
五 以教学质量取得社会用人单位的信任
职业学校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否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受到用人单位关注,主要在于各个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方向。当前要建立特色职业学校,明确办学重点,建立规范化教学管理体系,为社会输送更多综合性技能人才。从职业学校实际办学实践活动来看,各类具有办学特色以及多方面管理较为严重的职业学校,生源较为充足,教学质量较高,学校社会信誉较强,能形成良性循环,培育的学生也能被社会各个用人单位所接受。所以当前要建立品牌意识,结合市场发展现状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对各项教学制度补充完善,规范教学管理流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社会用人单位来说,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职业学校要确立以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思想,对办学模式全面改革,集中教学资源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培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全面学习发展奠定基础。相关部门要对在校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掌握学生个体中存在的主要差异。然后对学生个人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提升教学过程针对性,促使学生能在受教育过程中找寻自我发展空间。对于环境适应能力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重点突出技能实践联系,使其有针对性掌握2门左右的专业技术,对提升个体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文化素质、思维智力方面进行全面培养,能保障学生基本素质与社会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不仅能更好地生存,也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当前提升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责任意识至关重要,能培育更多高素质的学生。在专业教学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培育,有计划性引入相应教学专家对教师队伍进行引导。最后还要对教师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规范考核,对教师个人发展情况与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议。结合毕业生就业反馈的信息,要重点解决教材建设、课程内容设定、教学改革、专业结构设定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培育更多社会所接受的人才,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可以融入学生创业情况、就业率高低等内容,保障学生能学好知识,对知识进行有效实践。
六对学生就业政策宣传教育,树立现代求知与择业意识
当前学生要想全面实现就业,不仅仅要掌握更多专业技能,还需要对求职相关技巧与知识进行求职,所以当前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明确就业目标,以相应的求职知识与技巧为基本手段。对就业心态进行调整,组织专业人员展开教学研讨会,对毕业生优秀发展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全面认识当前我国就业发展形势,对当地经济发展特征、就业政策以及市场动向进行分析,处理好不同领域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以求职就业为主的技能方法。引导学生能结合自身实力确定就业期望值,主动接受市场多样化竞争要求,为更好地走入社会奠定基础。在就业观念上要全面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就业理念,对未来发展合理定位,鼓励引导学生从多个平台中提升自身作为。
七以信息网络构筑人才服务的桥梁
现阶段要想更好地安置学生就业,要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学校以及相关部门需要成立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机构,全面提升现代学生毕业就业率。要对市场发展形势以及市场多方面需求变化进行分析,掌握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基本要求与不同条件,全面整合用人单位性质、发展规模、生产效益、整体待遇、工作环境等,对企业发展前景深入分析,能掌握更多重要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建立企业就业信息网,构建毕业生固定用人基地与联系点,保障就业市场在需求变化中更细发展。可以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校园人才信息网络,掌握学生布置情况,发布不同的人才需求信息,加强信息共享,确保人才信息交流畅通性,拓宽学生基本就业渠道,突出职业学校广大毕业生的亮点所在。规范化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组织相关人员以及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管理,使得广大毕业生能规范化、科学化就业。在毕业学生招聘、就业协议与就业方案签订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设定相应程序,对学生盲目择业问题进行控制,为职业学校毕业安置提供完整服务。让毕业离校之后能顺利报到、上岗,对一系列程序进行规定,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避免学生无目的性就业,降低学生盲目选择的问题,对其进行规范化指导。
八结语
毕业生就业一直都是社会与家庭关注的重点问题,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要对市场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迈入创业道路,使得学生能有效升学就业,通过规范就业促使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多元化的市场背景下,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必须做好就业安置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包括通过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义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注重就业安置工作中的各个重要环节的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庞立敏.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开展好职业指导工作[J].中国科技博览,2015,16(10):184-185.
[2]李双喜.如何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J].科学导报,2014,12(16):115-116.
[3]李建勋.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就业安置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J].河南教育:职成教,2008,16(1):51-52.
[4]石定华.浅谈中职学校的管理体制问题[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78.
[5]叶伶俐.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新课的引入的浅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1):11.
[6] 谭晓燕.浅谈中职语文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18-19
[7]刘云鹏.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109.
[8] 马彩云.职业规划让理想清晰可触[J].班主任之友,2010(01):121.
[9]马斌.制度建设,让事业赢在未来——点击2010年江苏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与主要工作[J].江苏教育,2010(06):13-14.
[10]李海花.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2011:(02):223.
[11]余青.提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效果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03):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