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医药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医药学教育面临挑战,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寻求和探索更理想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发展的需求,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开始在医药学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日益得到重视。本文将总结当前临床药理学教学工作改革的新方法、新思路,分析各种教学模式间的利弊,探讨适用于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临床药理学;教学模式;探索;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刘倩,等.临床药理学教学模式探讨与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05):156-158.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Teaching Method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LIU Qian1,2,LI Yi-ping1,BI Hui-chang1,LI Jia-li1,WANG Xue-ding1,JIN Jing1,HUANG Min1,ZHONG Guo-ping1
(1.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dong,Guangzhou,China;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izhou,Kaili)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medicine,med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challenges.Educators have been constantly seeking more ideal teaching methods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and a variety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and promoted in medicine teaching.As clinical pharmacology teaching is paid increasingly attention to,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methods,analyzed the pros and cons between them,and discussed implementation process,to find a suitable mode in teaching clinical pharmacology,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Clinical pharmacology;Teaching methods;Exploration;Analysis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始源于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我国的临床药理学开始得比较晚,直至80年代才正式作为一门学科有序地开展起来。[1]作为药理学的一个分枝,临床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新兴学科,也是一门联系实验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桥梁学科。[2]临床药理学通过运用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人体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包括药物的临床评价、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最终服务于临床。临床药理学涉及新药研发和临床用药等各个领域,因此,临床药理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面向的学生比较广泛,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学历的学生,涉及药学、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因此,在医学和药学学生教学过程中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的课堂讲授形式为主,即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讲”为主,学生们普遍缺乏积极探究临床实际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如何全方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目前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当前临床药理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案,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分析。
一 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授课形式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本科生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3]尽管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有时候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其学习兴趣,甚至会出现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脱节的情况,但因教学资源的稀缺性等因素制约,其在教学过程中仍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故具有其实施的必要性。该方法可使学生在任课教师丰富的临床药理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下快速掌握知识理论,高效把握内容重点和难点,老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帮助其更加有效率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教学法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只需在课前进行简单的预习,课后再对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即可,这对于科目多、学业繁重的学生而言,能大大降低其学习压力。
综合其优劣,基础理论强、概念术语多、规范规定类的有关内容可考虑采用此方法,例如药代动力学、遗传药理学、药品的临床研究等章节。一般在每次课开始的时候,先详细介绍本次课所涉及的重点内容;在课堂结束时,简单总结本次课的重点知识,并点拨下一次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对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而且明确的了解,使其预习与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二 引导式教学模式
(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是在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Barrow教授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20世纪80年代后在北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4]PBL,顾名思义就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学生和启发学生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实施过程包括“问题设计—自学—小组讨论—集体讨论—总结”等阶段。其中,问题设计和总结阶段的主体都是教师,教师应尽可能根据教学大纲重点要求,将临床实用意义较大的历年教学难点作为问题的切入点,提前将设计好的问题告知学生,并在学生讨论完后做适宜的总结和补充。[5]
随着PBL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尝试该教学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PBL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单方面的讲授,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参加讲座等多种获取资源的途径,自己去挖掘专业知识,从而掌握课堂内容,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通过自我导向学习,能够很快地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收获了学习能力与个人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PBL模式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个人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对学生判断性思维的培养、自我导向学习和广泛使用资源能力的提高均有较大的帮助。但是,如果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前准备上,将会影响到其它课程的学习。另外,如果课堂上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对时间的把握上可能会稍有难度,较容易减慢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控制学生的发言时间,严格安排课堂内容,掌控课堂秩序。
(二)案例式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leaching,CBL)于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哈佛大学,将近一个世纪后引入我国,主要应用于医学、法学等学科的教学。[6]案例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内容,将具体的典型的一个或多个案例施之于课堂,学生根据客观的描述,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和分析,运用专业知识和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案例中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CBL的具体实施过程可概括为“选择案例—展示案例—学生分析与讨论—总结”,其中案例的选择是CBL的关键,教师要紧密根据教学目的与课堂的核心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才能有助于学生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此教学方法的运用较为灵活,可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导入,如课前导入,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目的地听课会使听课效果更明显;课中导入,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列结合,更好地理解所授知识,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课后导入,则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案例式教学更加直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好地引导学生将基础理论与医药临床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以小组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以小组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是Larry K Michaelsen于2002年提出的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国内主要运用于外语专业的教学,关于TBL运用于我国医药学专业教学的报道较为少见。TBL是一种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互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组建学习小组—教师确定教学要点—小组根据要点进行课前准备—课堂测验(个人独立完成和小组讨论完成)—教师精讲—组内互评”。[7]其强调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及通过及时的课堂测验巩固所学的知识。
TBL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有利于激发成员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团队的氛围下,学生可以共同进步,成绩也会相应的有所提高。TBL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方法。但是,其缺点为学生学习耗时较多,而且教师讲解较少,导致学生对一些难点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另外,由于学生甚少接触此类教学方法,在适应度方面仍然欠缺,可能会导致其学习感到吃力或者跟不上进度。[8]因此,在研究生(或部分本科生)的临床药理学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课前老师根据临床药理学理论基础结合学科前沿,提出若干个课题思路,各小组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讨论等自学过程完成解决方案。这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学法(IBL)已成为一种新兴、时尚、高效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行通过网络小组讨论的形式,商讨课题内容,老师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布置网络作业、播放教学网络视频、网上提交作业等等,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接受知识,与学校及集体始终联系在一起。且相较于传统教学,互联网教学也顺应了时代的需求。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互联网教学极大地展现了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改善了师生间关系
(五)辩论式教学法
辩论是一种积极的表达自己观点正确的方式,它有助开阔学生思维,让辩者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加强辩论团体间的默契,维护自己观点目的性较强,因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翻阅大量相关文献,查阅相关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换言之,辩论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临床药理学实践性强,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两面性,因此,将辩论式教学法引入临床药理学的教工作中来,使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辩论式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的应用中,主要包括找主题-派发观点任务-查找资料-围绕主题展开课题辩论-点评总结。此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培养学生自我查阅资料的能力和逻辑私我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驾驭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运用和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三 结论
虽然在大量的研究对比中,发现了引导式教学模式在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临床药理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个性化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可同时选取多种方法,互相取长补短,灵活运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如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学生,因其药学基础薄弱,可以LBL为主,结合具体的内容,适当进行课堂提问以及案例分析;如果是药学专业的学生,因其药学基础扎实,可以课前/课堂提问以及案例分析为主,在尽量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的条件下弱化传统授课的内容。
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中等教育院校学生,授课内容应偏应用实践,教学方式应以LBL为主,适当进行课堂提问以及案例分析;如果是本科生水平的学生,授课内容应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式可以视专业不同灵活运用;如果是研究生,授课内容应学科前沿联系实际研究热点,教学方法可以TBL为主,灵活辅以传统授课、课前/课堂提问以及案例分析等方式。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断提高业务水平,及时更新知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必须始终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是启发者、引导者,教师需要满腔热情的投入到教学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修养。就临床药理学的教学而言,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虽然课程内容相似,但因教学目的的差异,教师应灵活选择适合的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现代高内涵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尽量弥补学生的不足,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超云,张树平,许勇,等.辩论式教学模式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8):49-41.
[2]赵香兰,黄民.临床药理学[M].2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11.
[3]刘晓东,孙浩,庞露,等.LBL+PBL+CBL三种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中的联合使用研究[J].医学教育进展,2016,8(18):8-10.
[4]高明奇,王韵,唐漫,等.以学生为中心模式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6):411-414.
[5]李娟,朱深银,邱峰,等.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药房,2012,23(4):379-381.
[6]Azer SA,Frauman AG.Seeing the Wood for the Trees:Approaches to Teaching and Assessing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urse[J].Annals of the Academy of Medicine Singapore,2008,37(3):204-209.
[7]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0-102.
[8]Johnson JF,Bell E,Bottenberg M,et al.A Multiyear Analysis of Team-Based Learning in a Pharmacotherapeutics Course[J].Am J Pharm Educ,2014,78(7):Article 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