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文献阐释法的视频分析理论在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以日本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2 17:28: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通过日常生活练习,培养儿童的社会性人格,促进儿童正常化发展。本文基于文献阐释法的视频分析理论,以日本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视频为例,分析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指出:通过形式化阐释,该视频主要是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中的基本动作和照顾环境等;通过反身性阐释,该视频体现了蒙台梭利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和指导者、自我教育、人格与和平等。最后建议:树立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理念;重视舀和夹等基本动作训练;日常生活教育和语言教育相结合;建立蒙台梭利教育法实验室。

关键词:文献阐释法;视频分析;日本;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李满仓.基于文献阐释法的视频分析理论在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研究中的运用——以日本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08):78-80.

一 基于文献阐释法的视频分析:定义及其操作步骤

(一)基于文献阐释法的视频分析的定义


        从跨文化的角度,关注日本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该视频于2016年12月7日选自优酷视频库,选取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这是一所蒙台梭利教育典范学校,基于文献阐释法的视频分析,是基于“什么”二三十年前,Halwords在东京郊区的Machid(a町田市)探求“如何”的一种方法,是由柏林自由大学拉尔夫·博恩扎克教授以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论、布迪厄的实践知识理论为基础,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及艺术史学家伊姆达尔的平面构图为方法原则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微观分析方法。[1]

(二)基于文献阐释法的视频分析的操作步骤

         基于文献阐释法的视频分析在方法论层面如下:通过形式阐释、反身性阐释、类型及一般化,去寻找关系主体(包括图片里呈现的对象及拍摄参与者本身)的惯习或者同一性。

         其步骤概括为三个维度三种水平阐释。三个维度:图片(单个及连续性),文字及声音。三种水平:视频筛选并进行形式化阐释、反身性阐释(对图片的反身和总体性反身)、类型及一般化。[1]

二视频研究的具体运用:日本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是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教育,我们创办了TAkana school,并且日常生活教育被视为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五大领域之一,是其起始领域。

        第二,探讨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生活技能类型的发展规律,这对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对儿童生活技能发展教育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已被广泛运用于当前的日本幼儿园。

         第三,以往的研究者和幼儿园比较关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2]和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缺少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分析。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通常发生在1.5岁-4岁,高年级则延续到6.5岁,开展顺序各班略有不同,但基本内容是: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礼仪等。[3,4]为了保证此研究的可靠性,研究者要看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培训书籍和熟悉视频切片分析技术(魏宏聚,2014),使用优酷视频库、优酷播放器、红蜻蜓抓图精灵,掌握统一的分类标准,练习分类。

\


(一)关于视频的选择

         笔者所关心的是在“培养日常生活能力”意识下产生的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到底如何得以实行。本研究所选取的视频发生在日本,过程如下:儿童仰面蹬纸质吊球,翻身,爬行,坐着注视小球的左右移动,双手扶木制双杠学走路,双手扶3层木制楼梯学上楼,五指抓,搅木轮,抱球走和放球入洞,走长路并提、拉重物,定滑轮拉沙袋,爬土山,爬树和走独木桥,背重物走和筛、倒固体,串珠子,三指捏和倒固体,筷子夹固体,扫地,海绵取水和擦地,倒水和照顾植物,拧瓶盖、用海绵洗勺子和碗、用布擦勺子和碗,衣服夹子夹,安全剪刀剪和扫纸屑,剪线,折纸,穿针引线、任意绣,绣花,切橡皮泥,削黄瓜皮、切黄瓜、切菜叶、饲养动物,切豆腐成小块、称重量、煮豆腐,锤球入洞,锤钉子入洞,把钉子锤进木板,用锤子、木头和钉子做木梯,开锁,捣的工作、舀的工作和扫的工作,铺桌布,盛粥,托盘端饭,种花,音感钟伴奏,户外活动。下面具体分析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视频。

(二)形式化阐释

        主要就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中的基本动作和照顾环境,进行前图像学及图像学阶段的阐释。

         1.主序列: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走、跑、跳、平衡等(大肌肉动作);穿、舀、切、
倒、抓、拧、敲等(小肌肉动作)。分段如下:

       大肌肉动作。00∶00-00∶30蹲、跑,教师参与学前儿童户外体育游戏,00∶31-01∶10蹬,01∶11-01∶21翻身,01∶22-01∶50爬,01∶51-01∶59注视和平衡,02∶00-02∶26走,02∶47-03∶17抱球走和放球入洞,03∶18-03:32走长路并提、拉重物,03:33-04:04定滑轮拉沙袋,04:05-04:54爬土山,04:55-06:16爬树,06:17-06-25走独木桥,06:26-07:03背重物走,07:04-07:18筛。

         小肌肉动作(精细动作)。02∶27-02∶36三指捏,02∶37-02∶46搅木轮,07:40-08:57串珠子,08:57-10:05三指捏和倒固体,10:06-11:30筷子夹固体,12:25-12:43儿童海绵移水,15:36-15:52夹的工作,15:53-18:53用安全剪刀剪,19:36-20:44剪线,20:45-21:50折纸,21:51-24:24穿针引线、任意绣,绣花,24:25-25:44切的工作,29:07-30:31锤球入洞、锤钉子入洞、把钉子锤进木板、用锤子、木头和钉子做木梯,30:32-31:23开锁。

        2.主序列:照顾环境(主要是饲养动植物、做家务)11:32-12:24扫的工作,18:54-19:34扫纸屑,12:44-12:56擦地板,12:57-13:47照顾植物,13:48-15:35用海绵洗勺子和碗、用布擦勺子和碗,25:45-26:56削黄瓜皮、切黄瓜,26:57-28:07切菜叶、饲养动物,28:08-29:06切豆腐成小块、称重、煮豆腐,33:11-35:21铺桌布、盛粥、儿童托盘端饭。35:22-36:48种花。

(三)反身性阐释

        比问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是什么使这一过程成为可能。如:什么使老师与幼儿完成日常生活教育。

1.蒙台梭利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和指导者

        户外体育游戏。老师进入幼儿圆圈,蹲下,发现负责捉人的男幼儿,于是立刻起立,和其他幼儿一起散开。幼儿的欢呼声和惊叫声,显示幼儿没有生气,是开心的。老师是参与式指导。

        夹的工作。2岁1个月儿童用多彩的衣服夹子夹,老师示范夹的工作。教师及时有效的示范和指导有利于幼儿的模仿。

         切的工作。2岁7个月和2岁2个月儿童切,教师准备了橡皮泥,教师指导如何放置双手,使用齐头小刀切。

         舀的工作。教师示范勺子盛粥,3岁儿童盛粥。这些工作体现了蒙台梭利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和指导者。

\

 
2.自我教育

        扫纸屑。当2岁2个月幼儿用小笤帚扫剪纸后的纸屑时,老师观察幼儿,在需要的时候向孩子提供簸箕,幼儿自己扫纸屑,整个过程呈现出幼儿的自我教育。

         捣的工作、舀的工作和扫的工作。3岁7个月儿童和2岁2个月儿童一起做捣的工作、舀的工作和扫的工作,蒙氏混龄教育体现了年长幼儿对年幼幼儿的教育,年幼幼儿对年长幼儿的尊敬。

3.人格与和平

         蒙台梭利幼儿园的气氛同样让我们新奇。帮助。1岁儿童爬土山,上面的儿童拉下面的儿童往上爬。
等待。只有一组开锁教具,两个3岁8个月儿童轮流开锁。爱心。5&6岁儿童种植蝴蝶花、浇花,孩子们通过追问、讨论和合作,最后达成共识。在有准备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的爱心、耐心,这些精神将自然地在孩子的心中建立起来,同时形成了自我完善的人格。音乐陶冶。5&6岁儿童用音感钟伴随钢琴唱歌,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和感官教育、音乐启蒙教育相结合,陶冶心情。通过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使每个孩子承担他们的责任,完善他们的人格,构建一个和平世界,儿童是和平的使者。

三 建议

         借鉴日本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经验,中国学前儿童日常生活教育可以改进如下:

(一)树立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理念

          树立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理念有助于日常生活教育,有助于一日生活常规培养,有助于幼儿自己照顾自己,树立自信心,缓解入园焦虑,减少幼儿过度依恋家长。

(二)重视舀和夹等基本动作训练

          以上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视频中有筷子夹固体的训练(3岁10个月)等,而在2004年6月的上海第十届国际电视节上获得了“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奖”,惟一获奖的中国纪录片,湖北电视台张以庆的《幼儿园》[5,6]中,将要升入大班的中班幼儿才开始使用筷子。所以中国学前儿童可以先训练舀和夹的基本动作:3岁左右儿童开始训练勺子舀和夹子夹固体;4岁左右儿童先从筷子夹固体开始训练,熟练后再使用筷子吃饭。[7]

(三)日常生活教育和语言教育相结合

        在进行抓、捏、舀、夹等基本动作训练时,教师或家长可以用三阶段教学法告诉幼儿该动作的名称或物体的名称。第一阶段:命名,告诉幼儿“这是XX。”第二阶段:辨别,问“XX在哪里?”。第三阶段:发音,让幼儿回答“这是XX?”。[8]

(四)建立蒙台梭利教育法实验室

         日本学者相良敦子认为,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日本的传播为日本1989年以来的幼儿教育改革注入了“原动力”。在中国,自1994年以来,蒙台梭利教育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我国幼教界人士所认识。[9]北京师范大学亚洲教育文化研究中心和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于1998年4月9日-15日举行了“中国蒙台梭利教师培训计划”启动仪式。[10]

        针对蒙台梭利教育和研究中缺乏培训和实习的问题,[11,12]为了提高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质量,可以建立蒙台梭利教育法实验室,系统学习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和实训,观摩蒙台梭利幼儿园,到蒙台梭利幼儿园实习锻炼等。

参考文献

[1]陈红燕.基于文献阐释法的视频分析理论及其在学校仪式研究中的运用——以柏林一所改革教育小学的“早晨圆圈”仪式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4(05):23-30.
[2]陈惠虹.论蒙台梭利体系之感觉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9.
[4]段云波.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1:13.
[5]吴晓靓.寓意式的纪实——纪录片《幼儿园》的叙事艺术[J].电视研究,2005(06):50-51.
[6]张以庆,宋素丽.我还可以那样做——21年纪录片创作感悟[J].中国电视,2008,(12):58-61.
[7]杨丽珠,邹晓燕.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社交和认知类型发展的研究——中美跨文化比较[J].心理学报,1995,(1).
[8]段云波,卢书全.蒙台梭利语言教育[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9:51.
[9]周兢.印度蒙台梭利幼教机构考察叙事与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3).
[10]霍力岩.蒙台梭利教育法与幼儿教育改革——借鉴蒙氏教育法的两个基本思路[J].比较教育研究,1999(05):55-58.
[11]雨佳.“中国蒙台梭利教师培训计划”启动仪式及“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研讨会[J].比较教育研究,1998(04):56.
[12]吕萍.日本从娃娃抓起的教育与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6,(40):244-2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