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医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重要的基础医学主干课程,其知识体系有着很好的纵向连续性。为了适应新世纪卫生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将这两门课程有效的整合为一门新课,提高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师计划本科生的教育质量,已是我们迫切需要进行改革的一项重任。本文就医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教改的相关内容作一探索。
关键词:医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课程整合
本文引用格式:张忠双等.基于临床医学本科的医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课程整合改革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7):65-67
医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基础阶段重要的医学主干课程。它不仅以系统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学科为基础,而且也是后续临床桥梁课如药理学和诊断学及临床专业课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决定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卫生人才培养的需求,故本文就两门课程整合的相关内容做一探索。
一医学生理学与病生理学课程简介
医学生理学(medical physiology),即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是研究人体功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既要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和不同细胞正常生命的功能活动现象和规律并阐明其内在机制,又要研究在整体水平上各系统、器官、细胞乃至基因分子之间的相互联系[1]。该课程重点强调机体“正常功能”。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断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2]。该课程重点强调机体疾病状态下的“异常功能”。
二 课程整合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整合的目的:医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知识内容体系有很好的连续性和延续性。体现了从正常向异常过渡的原则。基于以上特点,我们对两门学科的有效整合、调整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两门课程相关内容的联系,进一步导向临床,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卫生人才。
课程整合的意义:①课程整合整体上优化了教学内容,对重复性的内容做了删减,增强了整合课程知识的目的性、纵向和横向的连续性、实用性,有利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有利于医学生建立科学严谨的整体思维;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7];②促进课程形成性过程评价、考试方法和内容的改革;③课程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促进新型整合课程团队的建设;④促进与学科相关的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内容整合。
三 课程整合改革的探索
(一)课程整合的总体原则
把《人体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体系细化,找到知识点的联系,以知识点为基点进行有效整合,使之成为一门阐述人体生理状态过渡到疾病状态及其变化机制的一门新课程。教材原则上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教材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统整合教材,组织整合课程组全体教师编写授课大纲、讲义,精选授课教师队伍。教学方法上,在原有大班理论课的基础上,增加翻转课堂、PBL教学、CBL教学、双语教学、学科前沿讲座、学生小讲课等多种形式,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程综合考核体现公平性,强化过程评价。
(二)课程内容的科学设置
课程整合后,两门学科所有章节总体按照各大系统重新编排,在每一个系统内,按照正常功能-异常功能-PBL框架进行,要体现出知识的延续性和连贯性,还要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性。《生理学》原有理论教学12章,《病理生理学》原有理论教学20章,整合后理论教学改为19章,具体包括模块一(包括整合课程绪论、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疾病概论、细胞生理功能及功能异常);模块二(血液生理和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心血管生理及其功能不全、呼吸生理及其功能不全);模块三(肾脏生理及其功能不全、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模块四(消化生理及肝功能不全、能量代谢及糖脂代谢紊乱、内分泌生理及应激);模块五(神经生理及脑功能不全、体温调节及发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模块六(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缺氧)共6个模块19章。这6个模块拟安排在临床医学本科第三、四两个学期完成。大系统章节安排1次PBL和1次CBL,用时2-3周。
(三)教学手段的多样有效运用
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Kahoot、UMU或雨课堂软件等[3],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建立师生之间有效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1.雨课堂
目前雨课堂已经推出了3.0版本。它是一款利用微信和电脑端PPT插件进行师生有效互动的实用型平台。课前,任课教师把选择、问答等互动环节插入PPT课件。学生上课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加入课堂,在学生手机上就可同步显示教室投影上的PPT课件,同时进行有效互动。雨课堂的客户端需要安装,目前其界面不仅支持PowerPoint 2010及以上版本,还支持WPS等办公系统,除外,雨课堂还推出了网页版,如学生成绩最终统计可以从网页版雨课堂直接导出。雨课堂的界面是嵌入到PPT或WPS的,界面上按钮不多。只要会使用PPT、WPS办公软件和微信,就能使用雨课堂和学生进行互动。在用雨课堂微信端浏览PPT幻灯片时,幻灯片会以较小的比例显示,用手滑动放大手机屏幕后幻灯片显示不清晰,这影响了学生的浏览体验,但幻灯片可以以图片的形式保存;另外,幻灯片内的视频动画在微信端是无法播放的,这都是教师希望雨课堂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更方便教学。雨课堂在课堂互动时有选择题、投票、弹幕、发红包和点击“不懂”五种按钮,在课前及课后也是只能通过推送课件的形式来给学生发送预习资料和测试题,我们期望能有更多的形式如语音、视频等形式。雨课堂的一个特色是弹幕功能和3.0版本新增的发红包功能,该功能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3.0版本可以及时关闭弹幕功能以避免部分学生发送一些不合适的内容,影响教师授课和其他学生听课;除外,雨课堂的第二个特色是在进行课堂互动时,教师可同时利用手机微信端和雨课堂公司推出的职能翻页笔来实现对课堂的控制,对投影屏幕上的PPT课件进行翻页、跳页、发布测试题、打开或关闭弹幕及发红包等操作,极大的方便了教学[5]。
2.UMU
UMU互动学习平台是一款非常实用的综合性软件,该平台包含签到、布置作业、拍照上墙、抽奖、讨论、提问、考试等多种功能。教师利用该平台,可以建立相应课程模块,并实时进行课程的监控、内容的更新、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信息的分析等;同时UMU公司平台团队技术人员还与教师建立了QQ交流群,及时通知软件升级及新功能情况,同时及时解答教师在使用过程中的疑问,这是UMU平台比较人性化的方面;此外,UMU平台最大的好处是解决了课前课后学习的问题,教师可以发布文字的、语音或视频任务,学生也可以用文字、语音或视频形式完成任务,方法多样化便于不同学生做出选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也可以利用手机APP制作微课上传到课程群便于学生自学。对学生而言,UMU平台既可以在网页中输入互动码,也可用微信二维码扫描实现一键登录互动,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可用手机发表任何想法、点赞或回复其他同学的看法,教师则可以用手机对不良言论进行及时屏蔽。所有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可用统计图形式投影在大屏幕上,所有互动数据自动保存在服务器。UMU平台实现了手机、电脑等设备的多屏互动,具有较专业的在线互动功能,实时的互动功能深受师生的青睐。最后,UMU互动平台最具特色的功能是投屏功能,该功能既能代替实物展示台,使教师能更方便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能激发师生之间产生共情,在紧张的课堂授课之余插入一个能够拉近师生关系的“小插曲”,不但使课堂充满了温馨与活力,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5]。
3.Kahoot
Kahoot是一款实用的在线网站平台。用户需要使用浏览器登录Kahoot之后输入互动序号,即可进入互动界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它的使用体验,部分学生不喜欢登陆网页进行学习。Kahoot网站平台没有中文界面,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教师和学生在使用初期都会有一点困难,但困难是暂时的。用户只需要第一次认真浏览,就会发现其网站所使用的英语非常简单。Kahoot平台只有讨论、测试和调查三种功能[6],无论哪一种功能,学生都是通过做“选择题”的形式来完成。该平台虽然界面为全英文,但对中文文字完全接受,另外,基于它的英文界面,在医学院全英文授课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班级可以很好的使用这个平台的测试功能和前三名上颁奖台的功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方便教师对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跟踪,方便了留学生教学,也方便了教师评阅留学生试卷。
(四)教学质量的把控和反馈
加强整合课程团队集体备课制度:授课前由课程负责人牵头讨论各模块内容整合思路及讲课提纲,编写讲课讲义;团队教师示范授课:正式授课之前,授课教师要进行课程组内示范课授课,并邀请大学及学院督导组专家、高年资教师及全国授课比赛获奖教师进行点评;督导组专家听课:每学期邀请学校督导组专家重点听取整合课程教师授课,不断对教师教学全过程进行及时反馈;同行听课:教研室内部老中青教师相互反馈授课意见,共同进步。学生评议: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4个学时的评议,并收集评议意见,在学期期末做总结讨论[4]。
四 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整合虽然初步达到预期效果,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1)原来两个课程组的教师现在要熟悉整合课程的所有内容,对教师来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部分教师多年的教学模式已经习惯了单一学科的授课方式,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2)对学生来说,前期的课程没有整合的经历,如何适应这种整合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接纳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也是长期需要思考的问题;3)从正常讲解要过渡到疾病的异常状态也是需要和临床疾病相联系的,虽然参与整合课程授课的老师都是临床医学本科背景毕业,但授课教师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一线和忙于科研,与临床不断更新的知识相脱节,为此大学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教授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师去临床相关科室进行实践,以便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临床疾病诊治进展;同时如果课程组能邀请1-2名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作为课程组成员,授课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会极大的提高;4)PBL和CBL授课采取的是8-10人的小组授课,每个班大约分为3-4组,只有一名引导教师,从教师资源上是远远不够的,培训PBL教师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最后,PBL授课前期需要投入的很多,耗时长,对学生和老师来说有很大的挑战性;5)部分数学生对这种整合教学模式不适应,有抵触情绪,学生认为课下占用的时间太多,书本内容太多,因此在课前准备、课题大班课及小组讨论时表现的不积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加强与有抵触情绪的学生实时有效的沟通和谈心,本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的态度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引导,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6)课程整合不仅仅是两个课程组教师的任务,也需要大学学院教务部门及其他部门的软硬件方面的大力支持。
课程整合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也希望课程整合最终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希望课程整合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科学的医学思维模式,树立良好的医德观。
参考文献
[1]王庭槐.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王建枝,钱睿哲.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谢芳.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以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63.
[4]孟婷婷,汪丽聪,王宇等.理论教学与实践学相整合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的探讨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0):6-7.
[5]许麒麟,黄威荣.四种常见的课题在线互动平台比较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0):174-177.
[6]李秀娟.KAHOOT软件在高职思政课程中的运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5(49):232-234.
[7]罗彦,陶虹,聂黎虹等.人体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课程整合教改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4):158-160.
[8]石丽娟,张璠,秦岭等.人体生理学整合课程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201-2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