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跨越教育领域”的会计专业学生“分析能力”培养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2 14:41: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跨越教育领域”的新观念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打通;将教育科学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打通;将教育界同研究界、实业界、用人界打通,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大学生“分析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学习成果”的首要任务。高等学校要从六个方面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分析能力”:一般的基础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辩证分析法、经济学分析法、管理学分析法、会计济学分析法、社会学分析法。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跨界教育;分析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王一舒,等.基于“跨越教育领域”的会计专业学生“分析能力”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08):126-128.

一 高校“跨越教育领域”的新观念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这是勿庸置疑的。但人们的观念往往忽略了“基本”二字。总认为,高等学校和中小学一样,也和过去的“学堂”一样,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似乎“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靠的是大学校园内“抑扬顿挫”的讲解、“书声朗朗”的吸允、“生龙活虎”的研讨。其实,这只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是一个基本途径,不是唯一途径。冲破这一观念的是“跨界教育”概念的提出和运用。笔者在《财务与会计》2016年第4期发表“融入“跨界教育”理念,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论文,论述了“跨界教育”概念的提出与理念的形成。高校“跨越教育领域”的新观念归纳起来是:学校的教育要跨越教育领域、学科领域和地区领域的界限,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了解实践知识、接触社会知识、应用成果知识。例如奥地利专家Humans1994年所提出的:在学校设置“模拟公司”处理“实业界”业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所提出的:“在劳工界与教育界”之间建立相互协调机制;德国Laoniru教授2001年提出的:让学校同“相关行业单位和相关职业岗位”打通,老师跟行业专家、学者及部门领导人员打通;美国Walster等2006年提出的:按行业岗位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块,进行“宽、专、多能型模式”教育;等等。如今,我国高等学校“跨越教育领域”[1]达成的新观念是: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打通;将教育科学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打通;将教育界同研究界、实业界、用人界打通,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 培养大学生“分析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学习成果”的首要任务

(一)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是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指导思想


        根据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得知:高等教育在2020年要“建成一批有自己的特点、水平较高、在国际上拥有很大名声的高等学校,很多大学的水平在世界范围内,达到或者更接近一流大学水平”。这一目标在2015年11月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建议中进一步凸现。这里所提“国际知名”、“世界一流”不是自吹的,也不是自评的,要国际认可的。我国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加入《华盛顿协议》后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网站公布的信息,截至2014年,我国工程教育领域已经在机械、计算机、化工与制药、电气信息等14个专业类开展了认证工作,共有443个专业通过了认证[2]。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内容是:将学生放在放在首要位置,将目光聚集在学生的发展上;以相关标准为准则,将目光聚集在学生质量的好坏上;把不间断的改进作为机制,提升品质文化;以本质等效为最终目标,增进国际互认。其中,专业认证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标准作为导向”,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着重表现出来。

(二)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评价指标是“能力”

        在国际上,“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核心指的是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具体要求。对于“学习成果”来说,各个类别专业的教育都有其各自的要求。例如“管理学科”,教育部高等教学评估中心在2015年9月14日,依照相关的框架标准,在我国专业类国家教学标准的基础上,与之相结合,形成了八条标准,主要是关于“管理学科”门类通过“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价:

     (1)对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有所掌握,同时兼顾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知识;

     (2)结合相关的知识,研究对应案例的管理问题,并积极的寻找解决方案;

     (3)结合相关的方法,对相应的管理问题进行探究,将信息综合起来,使得结论更加合理;

     (4)在完成从事的专业领域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和使用更为恰当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管理学研究工具;

     (5)拥有向相关人士普及相关知识的能力,即书面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

     (6)拥有团队合作意识,并且提升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跨学科、跨文化以及本学科的团队合作过程中,及时沟通,有效合作;

     (7)拥有可以自己学习的能力、勇于创新以及不断学习,在其领域内,对法规、法律及相关的政策有所了解;

     (8)拥有社会责任感、崇尚科学以及人文素质,在相关的实践中,将职业道德和规范作为标准,积极的遵守。

        在俄罗斯,其教育标准有四类:拥有普通的文化能力(知识点有二十二个);拥有组织管理活动的职业技能(细致分为二十五项);拥有信息分析活动的职业技能(细致分为二十二项);拥有经营活动的职业技能(细致分为三项)。

       在美国大学中,对理论了解;对具体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管理自我的能力;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设计的能力;检索学习成果的能力;不同工具的使用组成了管理学专业(工商管理类)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标准。

       根据以上得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是来自我国教育部对管理学科专业认证的八条标准里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学生的“分析技能”,是根据俄罗斯国家相关的认证标准中的第三条,“分析能力”在美国大学的相关认证里也有出现。在对“学习成果”的评价指标中,最主要的是“能力”,而在知识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能力”。在了解商业成本和趋势上,分析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企业价值有联系的技能,主要有制定商业战略的能力以及创造商业价值两种;利用批判思维对当代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了解;拥有分析跨科学的技能,参照各种的学科分支,分析视角以及经验来源是美国评价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分析能力”四个方面。

三会计学专业学生“分析能力”的设计与培养

        根据相关理念,会计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不仅出现书本、学校、课堂中和作业本里,还要走出校园,和社会变革、企业实际、行业形势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一)会计视角下相关分析方法的掌握

      (1)使学生可以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熟练掌握。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是现场会计人员的其中一个日常工作。会计的“定性分析”就是将会计确认和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会计的“定量分析”就是将会计计量和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所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会计总括性的分析方法。

       (2)使得学生在进行会计分析时,所要掌握的一般方法。同时也是对会计进行分析的基本程序[3],将分析的具体对象确定下来,列出具体的提纲;大量的资料有助于了解基本的情况;对比分析有利于发现相关的问题;分析原因可以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措施,及时的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3)使得学生在学习会计分析时,对其方法有所了解。技术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业绩分析法;第二种是包括调查研究预测法、时间数列预测法、因果关系预测法等在内的预测分析法;第三种包括:对经济学计量进行分析的方法、对管理学进行实证的研究方法等[4]在内的实证分析法。

        这些分析法向学生传授的途径是经过《财务分析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实证研究法》等课程的开设。

\

 
(二)逻辑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

        在对经济学专业技能进行评价时,学生应该掌握相关的分析能力,比如经济推理、演绎等。这样就形成了相应的研究方法体系。在核算时,比如利润总额一类的经济结果是那些因素导致的,要进行推论;本期经营活动现金静流量之所以有所提升,除了直接的原因以外,还要经过逻辑分析的方式将间接的影响额计算出来;会计报告和审计结论的逻辑性要具有合理性;如此等等,这种方法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是对辩证分析法的研究。即对研究事物发展是否有其相应的规律性、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会计学为了对很多形而上学的观点或结论进行有效的防止,通常利用对立统一和量变质变规律[5,6]。

         高等学校为了使学生对逻辑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有效的了解,开展了《逻辑学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或《哲学》课程。

(三)经济学分析法的掌握

         在经济学构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时,“经济现实”和“经济后果”可以通过会计方法的应用反映出来。教育部高等教学评估中心在2015年9月14日时,将“经济学科”门类评价制成,其中的有两条标准分别是:第一,利用相关的知识,解释所造成的相应现象;第二,可以利用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相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再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以上两条可以看出,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利用分析法,进而对相应的“经济现象”、相应的“经济现实”、相应的“经济核算结果”以及相应的“经济模型结果”进行研究。

        高等学校使学生掌握了经济学分析法,是由于开展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

(四)管理学分析法的掌握

         在1998年以前,我国的会计学科属于“经济学科”,而到了1998年,我国的会计学科就从属于“管理学”范畴,属于“工商管理”二级学科,仅次于一级学科,这种管理学一般的分析方法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上面已述,2015年9月14日教育部高等教学评估中心研究制成的“管理学科”门类评价学生通用“学习成果”的第三条是:“利用管理学研究方法判断、分析和研究管理学的相关问题,运用信息综合的方式使结论更加合理准确”。根据这一要求,会计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管理学分析法分析“管理问题”,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就要对“具体的管理案例”、“具体的管理进程”、“具体的管理战略”、“具体的管理业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高等学校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分析法,是由于开展了《管理学》和《管理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教。

(五)会计学分析法的掌握

         会计学分析法指的是运用相关的资料,包括会计核算资料、统计核算资料、业务核算资料,运用相关方法,研究企业财务的状况、研究企业的经营成果的、研究企业现金的流动、研究企业财务预算或企业计划执行是否顺利、经济环境的好坏。其中包括:

        (1)基本分析法。指的是对企业基本态势进行分析,并与经济环境相结合。主要有宏观经济分析;研究行业发展状况,研究企业前景等。

        (2)账户分析法。在确定相应的金额和方向后,研究财务状况的好坏和数据是否有关联、研究成本性态的归类、研究财务软件的相关数据是否可靠等。

        (3)财务分析法。指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包括:对综合财务的分析、对专项财务的分析。专项财务分析包括:对货币资金专题的分析、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专题的分析、对应收款项专题的分析等;财务综合分析包括:对杜邦财务的分析、对沃尔评分的分析等。

       高等学校使学生掌握会计学分析法,是由于开展了《财务分析学》课程。

\

 
(六)社会学分析法的掌握

         在俄罗斯,在社会学问题评价上,其相关的管理学认证标准包括两种:一种是在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研究和评价;另一种是在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进程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在现代社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责任感必不可少,履行社会责任时,不仅要对其状况进行分析,还要在企业实行社会贡献性时,对其进行专门的分析;同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认真的分析和把握,例如人们对社会的环境、社会的价值、社会的福利等。

        高等学校使学生了解社会学分析法是由于开展《社会责任会计》和《社会会计》课程。

参考文献

[1]陶希东.青少年大养成教育:跨界教育与政策创新[J].当代青年研究,2008(4):1-6.
[2]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结论发布[EB/OL].http://ceeaa.heec.edu.cn/news.php?news_id=125.[2015-11-04].
[3]朱学义.煤炭企业财务分析创新体系研究与应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
[4]朱学义,李文美,刘建勇,等.财务分析教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王娜.独立学院应用型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29):52-53
[6]万崇华,全鹏,傅崇辉,等.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专业本科生统计分析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33):176-1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