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结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特点,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学》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完整的土地管理课程知识体系支撑、教学内容与该专业知识体系衔接不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规划编制技能低下、新教学手段欠缺、实践机会偏少等。基于此,在明确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与目标基础上,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最后提出实践教学创新实施路径,包括:筛选各类规划案例,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案例库;加强GIS环境模拟规划设计,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串联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各环节,开展综合实习;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规划公司实习等。实践教学顺应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型人才教学改革趋势,可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学;实践教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学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刘永强.《土地利用规划学》实践教学创新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08):19-21.
一引言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研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组织的综合性专业课程,核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1,2]。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国家和地方急需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专业人才,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土地利用规划学既强调掌握基础的规划基础理论,又对实践工作技能的培养十分注重[3,4]。但我校开设的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专业必修课,不属于核心必修课,具有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不同的背景和知识结构。另外,从专业培养方案来看,该课程对于“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从事土地规划和管理、旅游规划和开发及相关领域工作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培养具有特色的创新型和实践型规划人才的迫切要求,《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模式等不能照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模式,应体现该课程在不同专业教学中的差别,突出特色,优化土地规划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5,6]。
本研究聚焦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丰富运用GIS等技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进而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实践创新能力,使我校培养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对规划人才的要求。我国已经编制完成了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主体的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即将开始[7]。如何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水平,提高国土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创新面向实践要求的规划编制模式,培养优秀的国土资源科技工作者极为关键。
二《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较完整的土地管理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有力支撑
我国高校所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的其它土地资源管理课程的设置十分完整,便于学生对土地规划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掌握,从而为土地利用规划学该门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但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的土地管理课程没有系统开设,因而低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储备,容易导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多以机械性记忆为主,难以做到对规划内涵、编制方法与流程等的深入理解,规划实践更是不足[8]。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知识体系衔接不科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宽口径的特色突出,涉及的专业内容较多,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方向针对性不强。当前的土地规划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土地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展开,造成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知识体系衔接不紧密、不科学等问题,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找到该门课程与专业培养之间的最佳结合方式,学习兴趣和动力明显不足。
(三)传统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造成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能较低
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存在理论教学情景脱离实际、实践课时相对偏少等问题,以课程设计为主的实践平台类型单一。过多的理论教很难使学生加深对规划的理解,导致学习流于空泛,影响规划编制实践技能的培养[9]。
(四)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比较欠缺
传统教学多以教学视频或幻灯片等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这种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专业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实践教学强调“验证理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训学生多种实验技能”。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复杂自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甚至抽象的概念,借助新方法可通过三维动态方式直观生动的体现,从而实现对各类信息变化的仿真、自然过程演变的模拟等,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实现的[10]。
(五)实践机会少,规划编制教学效果不理想
由于缺少规划设计院、规划公司等实践支撑平台,学生缺乏调研及资料收集等重要环节,导致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程序认识不够完整,实习最后流于形式。另外,土地利用规划选题大小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完成,最理想的选题应该是“真题真做”式的现实选题。
三 实践教学创新思路、目标与模式构建
(一)实践教学创新思路
1.打破过多的以课本为核心的封闭式理论教学模式,更多强调“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师生互动、公司与学生互动为通道,以实践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2.提出“学生进企业和社会,规划高级人才和管理者进课堂”进行面对面沟通的双向培养机制。
(二)实践教学创新目标
土地利用规划属于综合的应用类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该课程的最明显特征[4]。面向规划编制的专业实践目标,通过以提高实践应用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尝试搭建多样化的专业实践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的规划编制能力,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技术与方法。在规划编制实践过程中,融合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提高土地利用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和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学生规划编制时困惑茫然的状态,培养高素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者。
(三)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相关理论支撑,更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教学改革要立足实践导向,增大实践教学力度,针对规划编制的所有环节开展全过程实践教学,包括:组织学生自己拟定数据资料收集清单、数据资料整理与转换、开展专题调研与研讨、规划方案编制与论证、成果评审及验收、规划实施及调整等规划程序,建立与各阶段现实情景相切合的规划实践场景,让学生在各规划环节和任务中掌握规划全部流程及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全过程实践。
四 实践教学创新实施路径
(一)筛选各类规划案例,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案例库
案例教学是一个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启示引领作用[6]。具体的,可在课程教学中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案例库,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等主要内容和编制过程的介绍,增强学生对各类规划编制的实践认识和体验,从而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各类规划的编制程序、方法和内容,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编制的结合,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土地利用规划的积极主动性。
(二)丰富GIS环境下各类土地利用规划的模拟教学,提高学生实际的规划编制能力
3S技术在土地学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在编制技术方法和手段上进行相应的创新。充分利用我校的各类GIS实验室,利用3S技术和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通过构建课程数据库、增加演示范例和课后练习实践题库等教学手段,加强GIS环境下各类土地规划的模拟设计和编制,提高学生的规划编制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有机串联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各个环节,开展综合性实习
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丰富、类别多样,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11],如何让学生掌握土地规划编制的核心技术,同时避免陷入具体的设计实践而忽略了规划的全貌十分重要。因此,在完成课堂理论教学后,必须进行综合性规划实习。结合我校人地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特色,尝试开展为期2-3周的综合实践实习,将专题研究、规划大纲、规划文本与说明、规划图件编绘的全过程进行有机串联。
(四)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规划公司实习
校企互助合作是学生了解企业、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关键平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与我校其它专业相比,在校企合作方面的范围和深度不够,不利于学生的课程实践和未来就业,应鼓励学生到公司实习。另外,通过参加规划评审会,发现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审意见反馈完善规划,在提高规划编制质量的同时提升课堂实践教学的设计。
五 结语
本研究尝试改进原有照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创新实践教学,突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对土地规划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系统、缺乏相关土地管理课程知识体系支撑的瓶颈制约。通过培养学生运用GIS技术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进而丰富《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综合协调发展,使我校培养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更加符合土地管理工作对规划人才的要求,并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土地利用规划教学由理论走向实证的趋势愈发明显,进一步体现出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导向特点。因此,课程教学在全面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在筛选规划案例、提供编制技能,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学生提供符合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要求的实践机会[12-14]。
参考文献
[1]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张占录,张正峰.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付梅臣,王金满,王广军,等.“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7(3):88-92.
[4]吴大放,姚漪颖,冯艳芬,等.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38-139.
[5]杨君,王翠红,林瑜,等.不同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09,(3):87-90.
[6]高进云,胡伟艳,乔荣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案例教学实施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9:80-82.
[7]国土资源部.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国土资源部,北京,2010.
[8]刘艳中,陈勇,盛建龙等.产教研融合的土地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112-114.
[9]吴大放,刘艳艳,姚漪颖,等.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国内研究进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5):27-31.
[10]韦燕飞,周兴,严志强,等.模拟教学法在土地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1):139-142.
[11]杜国明,雷国平.“土地利用规划实习”的任务与内容[J].中国农业教育,2011(2):63-65.
[12]张宇婷,王一鸣,姜长军,李贻学.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6):35-38.
[13]安娟.案例和现场教学在《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课程中的结合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36):287-288+293.
[14]李强,王弘月,王子鑫.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8,5(19):114-1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