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19 15:21: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民办高校逐渐崛起,与此同时,国家对民办高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尽管如此,民办高校教育尚存诸多问题,而教师专业化便是其一。我国民办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展开研究,期望通过实践研究寻得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化问题解决的合理化路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化;问题及对策

一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化概述

        教师这一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出现并不断发展,具有古老的历史,同样,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新的专业化思想便得以萌生。教师专业化是指个体在具备教师基本要求并通过相关资格证书考试的条件下,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摄取知识蕴含,提高认知能力的同时,自觉培育职业道德,提高教学能力,发展为一名具备专业能力的教师执业者的过程,即不断向教育者过渡的过程。对于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化而言,首先要求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可以在教育工作中结合教学需求与特点等,制定完善的教育计划方案,帮助学校培养新时期背景之下的大学生人才。其次在自身工作中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责任感,可以在教育事业中总结丰富的经验,根据目前的教育发展需求与特点等,将自身的精力投入到教育行业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将学生的长远发展与专业进步等作为主要的教育目的,全面提升整体教学工作效果,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最后要求民办高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针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整改,及时发现自身的知识结构问题,采用正确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以此提升整体专业水平,为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二 我国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机制不完善


         教师往往任期较长,其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保证自身与时代步伐的契合。职前教育、入门教育与在职教育构成了教师教育的三大环节,而在职教育尤为重要。然而,民办高校却往往对此较为忽视,培训内容、方式与渠道等均存在较大问题。其一,部分院校往往忽视教师在职进修与培训[1]。诸多学校并未就教师培训事宜设立相应的组织管理部门,同时对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也不太重视。其二,培训渠道狭窄。对于教师培训,民办高校多采两种方渠道进行,即培训基地进修与企业锻炼。显然,教师的培训渠道应该更加多元,而不应限于上述两种途径。其三,培训单一化严重,这些导致其充分性欠缺。在培训基地进修时,教师所接受的培训往往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甚至与教学实际不符,并未结合教师以及院校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的单一化、敷衍化,这显然会会对教学质量提高构成阻碍。在企业锻炼中,虽然实践锻炼能够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但由于锻炼时间短,教师与企业间的沟通并不充分。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培训,才能达到预期设定效果。

\

 
(二)教师缺乏正确的自主发展意识

         当前很多民办的高校教师在自主发展方面缺乏较为良好的积极性,没有树立正确观念,不能参与到自主学习与创新发展活动中。首先,多数教师未能提出较高的自主发展要求,缺乏正确的专业发展态度,只能在日常工作中简单的完成教育部门与学校教务部门所提出的要求,未能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对自身长远发展也没有提出较高的要求,缺乏良好的自主发展观念意识。而从教育哲学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教师的自主发展首先需要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如若教师自己未能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积极意识,未能充分了解到自身的专业进步重要性,将会导致其长远发展与进步受到严重影响。其次,教师在自我发展方面未能提升自信心,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没有较为良好的态度,并且满足于现状。一些教师甚至出现自卑心理,难以更好的完成目前的自我发展学习任务,导致自身的专业化进步等受到严重的抑制性影响。

(三)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其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对此,我们主要以各学者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为基本参考,基于我国实际,对其作了分析。一方面,年龄结构合理性欠缺。在民办高校教师统计中,我们发现30岁以下的民办高校教师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41-50岁的教师则出现了严重下降[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能将科研与教学做好的骨干教师在民办高校中正在减少,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对于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构成了严重阻碍。另一方面,学历结构合理性不足。民办高校教师硕士学历、博士学历所占比差距明显,前者占据了绝大多数,而后者则占比极小。显然这与我国的要求相去甚远,与国外高校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亦是不足。总之,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性欠缺的困境亟待克服。

         其二,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不到位。在民办高校中,往往有些许兼职教师,其实践技能往往较高。尽管如此,兼职教师存在着管理与考评等问题。学校对于兼职教师的财力、人力、物力等支持有限。另外,其与专任教师却拥有着不同的管理与考核方式。前者拥有完整的管理与考核制度,而后者则并适用于此,而受所在系、部的管理。这就导致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与考核形式化严重,不仅造成了其与专职教师教学目标以及行为取向的分歧,亦造成了其队伍稳定性欠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由此,兼职教师便陷入例如管理难、考核难的境地,这对于其整体素养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3]。

三 我国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培训机制


        1.加强教师岗前培训。民办高校许多教师往往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对教学方式、实践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鉴于此,对其予以岗前培训十分必要。具体而言,其一,要设立相应培训组织机构。组织机构设立才能保证培训有序进行,从而保证培训制度合理运行。其二,要注重培训方式创新、多元化。培训内容要注重其丰富性,形式则宜更加多元,宜依据培训对象、内容等灵活采用相应培训方式。其三,要注重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学科基本知识的培训[4]。教育学关系着教师能否有效把握学生特点与需求,能否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而心理学则关系着教师能否切实把握学生心理,能否正确塑造学生的价值理念。其四,要强化教师创新思维。教学模式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只有如此,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才能得以增强。其五,要注重专家学者“传、帮、带”作用,积极组织活动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对此,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以让教师对实践问题的处理予以明晰,增强教师对待问题的实践处理能力。

        2.搞好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方式亦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考量。其顾名思义即围绕本校展开培训,包括培训对象、地点以及资源的利用等均要求立足本校与教师自身。校本培训理念能够让教师在实践锻炼中补足自身,促进教师实践技能与专业知识相契合,从而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同时,这与高校教育的培养宗旨是十分契合的。校本培训要注重多元培训方式的采用,例如讲座、企业锻炼、观摩等,要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培养,注重教师培训评价机制等。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仍需根据教师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总结丰富的校本培训经验,利用合理的方式完成目前工作任务,全面提升整体培训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增强各方面培训力度,优化校本教育方面的工作模。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方面,我国民办高校应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在吸引一些青年才俊的同时,亦应注重对资历较深学者的引进。另一方面,基于我国民办高校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宜加大博士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民办高校师资配置。

         2.加大兼职教师队伍管理。目前,我国的兼职教师比例较德国先进国家仍处于较低阶段。此外,尽管兼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能够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但我们不得忽视的是其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稳定性不足、教学方式创新性缺乏等。因此,我们还应继续加大兼职教师队伍管理。

        首先,应严格兼职教师准入门槛。虽然民办高校对其招聘设定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但在实践执行中却因为招聘条件、程序等具体规定的缺乏或不完善,造成了聘任局面标准混乱、公正性缺乏的情况。鉴于此,应建立相应的准入规章制度,对各具体事宜予以明细化。在兼职教师管理工作中,为了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还需开展考核工作,制定完善的兼职教师的准入考核方案,通过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全面了解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以便于为其安排岗位,合理进行工作内容的设定,以此提升整体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除了教育之外,科研是另一个体现教师价值的衡量标准,亦系关系学校发展的重要评判因素。其不仅能够提升教师专业形象,亦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同时,科研能够促进创新性人才的锻炼与培养,有助于促进新技术的实践应用。民办高校的科研往往以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为基本考量,侧重于实践问题的解决,诸如设备研发、改进等。而科研的有效进行离不开学校财力、人力、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鉴于此,学校要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样,教师进行科研与其自身的学术专业水平不可脱离,对此,学校应激励教师通过研修、培训以及参加学术活动等方式提升自身理论与实践素养,增加自身科研方法与科技发展认知,开拓自身视野。其间不宜忽视专家学者“传、帮、带”作用,宜将之纳入重要议程[5]。此外,还要注重对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例如给予相应的金钱奖励等。除了利用金钱方式进行奖励之外,还可以采用职位晋升的方式、假日旅游方式、进修培训方式等开展奖励工作,遵循人本性的工作原则,根据教师的心理需求与物质需求等设定具体的奖励方法,以此提升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转变以往的观念意识。

         2.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对于教师专业化的衡量标准,不仅宜将其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纳入考量,还要注重职业道德水平。学生未来工作之后,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仅是一方面的考量,敬业与否、品质优良与否等是更为重要的因素,而学生优良品性与态度的培养往往源自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由此,教师应注重职业道德素养提升,不断强化自身。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能够促使教师在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下,尽职尽责,刻苦钻研,以积极的态度做好学生培育工作。而专业能力强且师德高尚正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与民办高校发展需要相契合,同时也利于教师职业价值的体现。教师应将二者要求融合,为人师表,尽职尽责,培育创新意识、反思意识,在自律的同时亦要具备自我发展意识,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与师德素养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思想政治知识的教育培训,阶段性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培训,使得教师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全面提升工作积极性与职业道德素养,确保可以满足当前的教学工作要求。与此同时,在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工作中仍需不断完善职业素养的培育方式方法,转变以往的工作形式,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四)重点关注教师自我发展积极性

        在民办高校教师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其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应正确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观念意识,充分了解到自我发展重要性,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与发展习惯,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首先,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宣教的方式,引导教师充分意识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与先进的教学技能,掌握新型教育工作手段,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并创新教育工作手法,提升自身工作质量与水平。其次,应阶段性针对教师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强调教师发展的主体性,使其树立主体认知,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了解缺失原因。在此期间,教师应自主的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实现主动与自觉的发展目的,除了要提升学历水平之外,还需经济参与到进修培训活动与职称评定活动中。最后,杜宇民办高校而言,教师在自主进行自我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民办高校应总结丰富经验,做好相关的督促工作,转变以往的强制类型统一管理方式,遵循人性化的工作原则,除了可以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之外,还能使得教师在自主发展的环境之下,摆脱束缚,获取更加广阔与自由的发展空间,形成自主发展的促进作用。另外,在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的过程中,仍需针对各方面的激励制度与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完善,通过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手段,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确保可以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之下,培养高素质的民办高校教师人才队伍,形成较为良好的工作模式与体系,以此提升各方面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增强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效果,充分发挥学校督促作用与自身的自主发展意识作用。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职院校需求导向问题和改革路径[J].教育研究,2014,(03):122-126.
[2]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03):61-66.
[3]俎文红,黄春丽.陕西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4):169-170.
[4]吕春燕.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策略探究——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10):101-103.
[5]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几对重要关系[J].江苏高教,2012,(02):146-1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