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课堂教学能力测量的效度与信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19 13:58: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讨论了实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测量和评估的效度和信度问题。认为实习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表现在学生的表现。对实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估,必须基于对学生堂上表现的客观可测量的有效且可靠的数据。

关键词:师范专业;课堂教学;测量标准;信度;效度

        师范生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推动教师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给予了师范专业高度的重视,并且期望师范专业能够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为我国教育领域注入生机与活力。实习阶段在师范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所以师范生应当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表现。从具体来讲,师范生参与实习,具有三个重要作用:首先,师范生参与实习能够确保教师队伍的高质量。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若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较为落后,那么也就无法培养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进而为社会的发挥构成阻碍。教师作为直接面向学生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提供较高质量的课堂,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专业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的高水平,而师范生参与教学实习,能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作出贡献;其次,师范生参与实习,能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师范生的培养是为了给我国教育领域投入更多后备军,所以高校应当给予实习阶段高度的重视,全部学生能够加入到各个学校中进行实习,并且在实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即使如此,师范生也不应当自暴自弃,而是积极参与实习,并且实现高质量的实习;最后,师范生参与实习,能够获得对自己能力的客观评价,帮助他们更好的看待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让他们积极改正这些缺点,实现综合水平的提升。对于师范生而言,正确有效的实习评价极为重要,这不仅是由于实习阶段是教育的重要阶段所导致的,而且还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导致的。综上所述,师范生参与实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在实习阶段里,评价环节极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影响师范生的工作,而且还决定着师范生的实习结果,所以高校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以多种途径实现对学生的客观评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习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实习评价中,高校教师往往是依据实习学校的反映情况,来作出对于学生的客观评价,然而这样的方式如今已经不再符合当今的社会需求,它不仅不够全面,而且还可能出现私下串通舞弊的可能性。教育实习是师范生的专业综合训练和检阅环节,也是师范生的特殊专业定位之一。教育实习成绩所代表的能力构成复杂,测量面广且综合多样,绝不能简单化地分列测量。这个成绩反映的还有教师与学校、社会、家长等诸方面互动、协调和平衡能力的总水平。因此,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测量和评价,必须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1-4]。

         若是想要为实习评价提供保障,那么就应当贯彻几个基本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课堂教学能力测量的效度以及信度。首先,对师范生展开评价,应当从课堂入手,对整个课堂展开细致的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将实事求是的观点落实在实际中。评价内容也应当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出发点,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主体之一,不仅在课堂上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而且还决定着师范生工作能否顺利展开。为了确保师范生能够完美完成实习工作,实习评价还应当涵盖师范生的创新意识,若是师范生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那么获得的实习评价也就应当更高,与时俱进的实习评价内容不仅能够促进师范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让师范生更加投入,从而促进师范生教育水平的提升;其次,对师范生展开评价,还应当让学生与其他科任教师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经研究表明,单一角度的评价无法实现客观有效的评价,可能会使得评价呈现较为狭隘的特点,进而失去评价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多角度的评价就显得极为重要,高校在对师范生展开实习评价时,还应当将学生与其他科任教师也纳入考虑范围,并且向他们征询关于师范生的意见,从而为实习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测量的效度与信度;再其次,实习评价的方法也应当更加多元化,将教学过程也视为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较为高效的评价。因此,高校应当具体考察师范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并且收集来自于学生的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落实在工作中,解决师范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帮助师范生给予自己正确的认知;最后,高校还应当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到实习评价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由于师范生众多,且实习地点较为分散,所以指导教师难以对每一个学生都展开具体的指导,这种时候,指导教师应当明确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并且将其应用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对师范生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实现对他们实习工作的深入了解。

\

 
         检索表明,外语课堂评估的改革热点已经从终结性评估转向形成性评估。课堂评估是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行为,是教育评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5-8]。课堂评估有着多元性、即时性、和定量定性相结合等特点(刘卫红、谢蕾2009)。目前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正面临着研究主题、评估功能、研究范型三个方面的重要转换。重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界定课堂教学科学化研究的论域,确立体现现代教学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所应坚持的基本命题,并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概括提升和教学行为的改善(裴娣娜,2008)。

        课堂评估必须清晰地反映出教学诸变量的动态关系。传统的评估注重期中或期末考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努力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学习是一种过程。最有效的评估时间不是在期中或期末,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杨惠元(2007:283)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为教学提供早期的和及时的反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评估[9]。

        近50年来,有效教学的研究已成为另一热点,其思想的确立有利于转变课堂教学的评价观念,对于优化和转变现有的模式化课堂教学评估体系,防止某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流于绝对化(巴班斯基,1978),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推断性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有效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教学是双边的互动过程。课堂不应该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应该是学生听取,思考,尝试,熟练,应用的场所。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吸引学生专注为目的。

        然而,现行的评价方法采取结构主义的能力切分法,把教师的综合表现切分成若干微技能的细节并分项进行主观简单粗暴的量化,忽视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情况,评价所得的并非评价的初始期望,当然也就失去了测量效度[10-13]。

        当观察聚焦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时,观察者忽视了这些表现背后的复杂变量,孰优孰劣的评价完全是评价者主观判断的结果。这种主观评价的量化结果也有很大的信度问题。

          测量和评价的重点应是教师协调平衡能力的总体效果,而不是教案设计或其他任何细节本身。这种协调和平衡的能力直接地表现为课堂的综合控制能力,会在瞬时之间清楚地反映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上。学生的课堂表现才是测量和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着眼点所在,也就是测量和评价的效度所在。

         把测量和评价的着眼点定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上,是因为教育和教学的一切行为的有效性,最终都以学生的表现为最终出口。这一有效性的指标高低取决于学生专注学习的程度。这就像是开一场音乐会,其成功程度并不取决于设计,既非作曲家的作品,亦非演奏的乐师,而是取决于听众享受的程度。所以,如果学生能够专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就发生了。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元认知策略,教学设计对他的影响其实并不大。

         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用什么教学方法,如何设计教案,如何管理课堂等等,都不是重要的。谁能使学生专注,谁能使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发生,谁就是好老师,好班主任,谁就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

          根据上述讨论,课堂观察应该面向学生,而不是面向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即时观察学生的情况。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通过其课堂控制能力的客观指标来测量:

      ①维持课堂秩序所用时间。反映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②维持课堂秩序的次数。反映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③教师讲课和学生课堂活动的切换次数,反映教师每次收放之后的召集能力。

      ④学生视线的时刻跟踪对像。反映学生专注的程度。

      ⑤学生对探究反射冲动的抑制。反映教师教学行为的吸引力。

      ⑥学生对教师指令的反应时间。反映教师的号召力。

      ⑦学生对教师指令的反应齐整度。反映全班学生的步调的一致性。

      ⑧学生看教师时的视角。反映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学生情感的过滤方向。

      ⑨堂上练习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相关紧密度。反映教学能力评估的效度。

     ⑩教师讲授时间与学生练习时间的百分比,反映学习主体的地位。

      ⑾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⑿其他学生对被提问学生答题时的关注度[14-16]。反映提问难度的合适性和与学生利益关切性。

         以上的12个评价标准,建立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最优化的即场观察基础上,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背后所隐含的课堂内外和课堂前后的影响,而不是学生在一节课所掌握的学习内容。这种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集中反映在学生的专注度上面[16-19]。

         高校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师范生的全面观测,并且将目光集聚于学生身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习评价结果的客观与公正。指导教师应当将以上评价标准,设立为评价指标,并且纳入到对师范生的实习评价考察中,从而确保评价标准能够为评价提供助力,实现课堂教学能力测量的效度与信度。指导教师应当将评价工作以学生为出发点,全面考察师范生的学生,他们若是在课堂上较为灵活,且学习兴趣较高,那么就说明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较强,学生得到了较好的教学体验,这时候,指导教师应当给予高分,反之,则给予低分。指导教师在给出实习评价时,不应当夹杂私情,而是应当以客观公正的目光去看待师范生的实习成果,并且注重到师范生的实习过程,建立以学生为主的评价机制。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实习评价,师范生在展开实习工作时,应当将学生置于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切工作都围绕学生展开,并且竭力点燃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并且让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课堂中来,打造较高质量的教学课堂。课堂教学能力测量的效度与信度是较为重要的两个指标,指导教师应当将效度与信度视为重要内容,并且以这两项指标为基础,展开对师范生课堂表现的调查,并且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列为重点观察内容。指导教师应当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手法,对师范生的实习工作展开评价,以此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与公正,并且推进师范生的实习工作。在这样的原则之下,师范生会更加积极的进入实习工作。

\

 
         综上所述,课堂观察的角度应该面向学生,而不是面向教师。测量的指标应该是客观的计数,而不是主观的感觉判断。测量的目的是看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专注度,而不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微技能。教育实习是全面的、综合的教师素质与操作能力的显示窗口。这种综合能力的测量方法也应该是综合性的而不是结构切分性的,其测量效度和测量结果的信度,以及对各教师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必须用数据量表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教学论方法论的若干迫切问题[J].苏维埃教育学,1978,(9):47.
[2]刘卫红,谢蕾.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课堂评估[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69-70.
[3]裴娣娜.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J].教育研究,2008,(1):17-22+29.
[4]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5]柳叶青尤国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信度和效度研究[J].基础教育2013(01):46-51
[6]袁军,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信度和效度[J].科学教育研究,2006,(9):41-43.
[7]柳叶清,尤国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信度和效度研究[J].基础教育2013,(3):46-51.
[8]郑亮.试论课堂教学的过程化管理及评价[J].大家,2012.(15):170-171.
[9]吕立杰;赵同友;;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反思与研究性功能转向——兼谈课堂学习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134-139.
[10]司雯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0.
[11]顾潇.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激励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
[12]杨森.在传统与变革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3]乔娟娟.新评价思想影响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
[14]王萍.促进学习的英语课堂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5]任鹏.山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课教学评价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
[16]王英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7]钱薇旭.吉林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8]石迎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维度与标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9]苗祥文.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