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隐性课程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19 10:49: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计算机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以培养未来优秀工程师为目标,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从理论、实践和应用等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术科研能力、应用技术能力、个人素养和融入社会能力。同时,重视开发隐性课程,充分认识隐性课程在课程体系改革中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卓越工程师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隐性课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English title: Hidde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Excellence Engineers Education
Jiang Gui-hong

(School of Computer,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dong,Zibo,China)

English abstract: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engineers plan,is to develop the future top engineers as the goal,the course system of building computer class specialized talents cultivation,from theory,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several aspects,such a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engineering design ability,the ability of academic research,application technical ability and integration ability,improve the students'cognitive level an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At the same time,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dden curriculum,fully understand the role of hidden curriculum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excellence engineers in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

Key words:hidden curriculum;Excellence engineers;Education training plan;Human environment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针对计算机专业来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无论是硬件的设计与制造,还是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处理的对象也呈现出大数据化、人工智能化和多媒体化需求的新特征,对计算机专业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在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既要改革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即显性课程),也要重视隐性课程——就是那些没有列在教学计划中的、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所有学校文化要素的课程。这类课程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自从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61所首批试点高校的卓越计划的试点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卓越工程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隐性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人文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在卓越计划中引入隐性课程研究的必要性

        卓越计划强调以培养“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未来优秀工程师为目标。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一个积极探索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体现在以改革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的同时,将隐性课程建设纳入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多学科视野和人文情怀等都是及其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水平重要方法。

         隐性课程涉及到学校文化要素和氛围的多个方面和各种行为。在物质层面上,如网络环境、城市环境、校园环境、课堂教学环境、文化生活环境等;在行为层面上,如教师和同学的言行举止、人际交往等;在制度层面上,如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的运行方式等;在观念层面上,如价值取向、道德情感、教学风格、教学理念、行为模式等。相关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授课方法也会体现出隐性课程的渗透性和内在综合性。例如,一个讲授Java程序设计的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边讲课、边编程、边运行的方式,也可以直接运行已经准备好的代码。不同的教学方式,就会对学生的编程习惯和兴趣造成不同的影响。前一种方式会让学生觉得老师能力强、水平高,容易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 隐性课程在计算机专业卓越教育计划中的体现

        隐性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高校教师是实现卓越计划目标的最终实践者和执行者,专业教师队伍的配备是实现隐性课程体系建设目标的关键之一。这就要求在隐性课程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从各个方面优化学校的整体育人环境,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一)隐性课程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展现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本专业教学与实践体系是由教师配置、课程设置、学生组织、立体化教材建设、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等要素组成的。以上各种要素中都含有较为丰富的隐性课程建设内容,具体来说,包括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人文素养、各种课程的网络平台设计风格、选用教材的内容剪裁和语言风格、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关系、多媒体教室的设备配置、校园建筑风格、师生关系等的不同层面的大学教育中的隐性课程。

        教学活动按其实施场所可以划分为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教学活动。前者是教师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标准,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教师把握课堂节奏的能力、教师本人得到学生的认可程度、课堂授课手段、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教学班的学习风气等都隐含着许多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心智。例如,教师在演示一个程序的过程中,除了要描述正确的算法外,还应该注意程序的缩进格式、PPT文档的颜色配置模式等都会对学生的操作习惯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课堂上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课外教学活动,学院应按照计算机专业卓越计划的需求和岗位群的特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择高新技术企业单位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事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或专家来进行兼职指导或讲座,可以让学生在从事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隐含于其中的职业素养教育的影响,并带来一些非预期的学习和实践经验。

(二)隐性课程在人际关系中的展现

         隐性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双重的。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卓越计划中的学生来说,人际交往一般局限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社团队员的关系、舍友关系等几方面,建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同学、舍友、学长、社团的接触中了解学校历史文化、专业差异、社团文化,也可以在此过程中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塑造自我观念,并针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做出选择和判断。也可以从老师、学长那里了解考研信息、就业背景和本专业的前沿技术信息。而宿舍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作息习惯可以影响整个宿舍卫生和学习环境,进而影响宿舍成员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

三 计算机专业隐性课程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个卓越工程师除了具有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能力、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之外,还要具有处事理智、意志坚强、心理健康、善于审美、道德高尚等职业素养与人文情怀,这恰是在隐性课程的作用下形成的。计算机专业的卓越教育,还需要在净化网络环境、抵制网络暴力方面负有一份专业的责任。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因素中的隐性课程

        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中的隐性课程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情感教育的氛围。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重新认识教材的范围。以纸质教材为核心,包括各种联机丛书、课程录像、微课视频以及网络信息化平台资源都可纳入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范围。这些资源中蕴涵了丰富的人文、德育和审美等方面的隐性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并帮助学生有选择性地吸收。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方法也是如此,营造课堂
气氛活跃的讨论课多些,学生通过积极发言就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讲课过程中启发性的内容多,就会养成学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教师善于给学生留下解决问题与思考问题的空间,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自己解决,若讲解内容细致入微,学生动脑的机会就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学风建设是规范学生群体行为的重要方式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积极进取的学风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学习进步和素养培养的环境和制度的保障。提升管理水平,建设优良班风,不断进行管理制度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具有包容豁达、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人格特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

 
(三)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隐性课程的自学指导

        学校的各类课程网络平台都具有的高度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隐性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步骤、方式等都与显性课程教育有着较大区别。学院和专业教师团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计划地选择学习一些人文、法律、经济、计算机前沿技术方面的资料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还可以约定时间利用QQ群平台或微信群进行讨论。也可以通过成立社团、组织竞赛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描述水平。

四 结语

      在计算机专业的卓越计划教育实践中,强化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要从课堂教学、实验操作、企业参观、社团活动、网络平台建设、宿舍管理等各种环节中注重隐性课程的实施。在建构课程教学体系过程中,需要提出隐性课程建设的目标,该目标要和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岗位群的需求相结合,与学生自身发展对知识的自主性需求相结合,也应该与卓越计划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李彩萍,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史光孝.外语隐性课程的审视与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10,3.
[3]陈忠勇,陈欢.论新建本科院校隐性课程的开发[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4]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http://www.gov.cn,2010-06-23.
[5]欧阳菲.培养视角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47):5-6.
[6]肖拥军,李小华,等“.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12.
[7]郑大锋,陈砺,等.基于化工卓越工程师的本科实践阶段培养方案探索[J].高教论坛,2016,6:23-26.
[8]黄丛亮,梁林,辛成运,韩东太.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案例补充课堂教学的新思考——以《空气调节》课程改革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3):71-72+75.
[9]周志坚,周晓华,张天瑜,易晓峰,蔡靖,王应吉.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下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44):64-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