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采用统计和调研的方法,分析东南大学研究生党支部工作的模式和现状,重点研究东南大学研究生党支部的划分、组织生活与党日活动的分类以及最佳党日活动获奖类型。最后以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综合党支部的组织创新模式分析了研究生党支部工作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研究生党支部的工作开展必须结合研究生自身情况和专业特点,调动党员积极性,并且注重优秀传统的传承,从而保证支部的活力和可持续。
关键词:研究生党支部;工作模式;党日活动;创新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和调整,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党员队伍日渐壮大,研究生党建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研究生党员队伍培养的高效性、适应性及党员参与的广泛性与积极性,仍是高校开展组织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龙头”,研究生党建工作具有引导教育目标、服务教育过程、保障教育方向的重要作用[1]。
谭杰[2]认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研究生党员以及研究生党支部等出现新的特点,观念创新、载体创新和机制创新是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对策。王馥君和杨东华[3]针对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分析当前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拓展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路,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载体,增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刘洪超和张倩[4]以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三个探索:探索研究生“支部建在师门”制度,探索创新理论学习践行机制,探索建立灵活的基层党支部运行机制。王荣[5]根据现阶段理工科高校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结合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理工科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理工科高校应努力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构建提升党员素质平台,健全支部内部管理,完善支部管理职能,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影响力。沈菲菲[6]认为新形势下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提出依托学科专业平台,创新研究生党支部教育管理模式。虽然不少高校及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工作模式的创新任重道远。
在借鉴已有文献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采用调研和统计的方法,分析东南大学研究生党支部的划分、组织生活与党日活动的分类以及最佳党日活动获奖类型,继而总结归纳东南大学研究生党支部现有工作的模式和现状。最后以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党日活动为例对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并从管理人员角度提出新的创新模式。
一东南大学研究生党支部工作的模式和现状
(一)党支部划分
东南大学研究生党支部共计383个,其中工科专业300个,主要是依据班级、课题组、年级、专业/系等方向来划分,其中以年级为单位建立的党支部最多共计139个,占36%,以专业/系为依据建立的共130个,占34%,然后是以班级、课题组,分别占25%、3%(如图1所示)。而对工科而言,专业人数较多,因此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的最多,其次是年级和专业,文理科则全部是以年级和专业进行划分。这主要考虑到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团体的特殊性,以及东南大学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学生分散性较大,班级的概念趋于弱化,更多的时间在教研室、实验室中度过,更加注重专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是与本科党支部最大区别之一。
(二)党日活动类型
对2012~2015学年的东南大学研工部组织评选的3次的“最佳党日活动”的申报的158个项目进行统计与归类,整体上可以把党日活动类型大致分成学习十八大精神(A)、历史传承(B)、志愿服务(C)、紧密结合专业学术的相关研究与应用(D)、个人成长及党性修养(E)、迎青奥(F)、东南大学校庆(G)、中国梦(H)、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I)等主题(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2012-2015的3年中,以个人成长及党性修养为主题的当日活动最多,共计38个,且每年的数量基本相同;其次是以志愿服务、历史传承为主题的活动,分别为34和18个,这说明研究生更注重个人的成长需求、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内在修养,与本科生党支部具有较大差异而具有鲜明时代主题的“学习十八大精神”、“中国梦”、“学习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在每年的活动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此外,部分党支部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开展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党日活动,可以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党员的积极性以及提升了活动的实际效应。
(三)最佳党日活动类型
对东南大学2012~2015学年的“最佳党日活动”评选出的70个党日活动进行统计与归类(如表1),其中评选的依据主要是活动主题、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新颖性、参与的广泛性以及影响的持续性等。
从获奖活动的整体来看,获奖最多的是以个人成长与党性修养为主题的活动,共计19个,其次是以志愿服务为主体的,然后是具有鲜明时代主题及现实意义的活动(如学习十八大精神,中国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从每年获奖的情况来看,获奖最多的则是以当年国家指导性的学习方针以及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党日活动,且开展的广泛性也最大,说明在党日活动的参与的广泛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而与专业研究相结合的主题活动,则受到了研究生的广泛认可,这可以在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可以较好地提升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结果讨论
党日活动的展开不仅可以真实反映党支部的实际情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党支部的建设与党员党性修养,对于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根据东南大学研究生党支部党日活动的实施情况,可以反映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工作在兼顾主题与形式的多样性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政治意识、自身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同时又反映出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党员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广泛性欠缺。这主要是由于研究生党员群体的特殊性,特别是当代青年,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更高,更加注重自身成长需求,奉献精神有所降低,在集体活动或者公众服务中不能缺乏积极性,导致一些优秀活动不能得到很好地实施;且研究生党员由于专业方向和课题组设置的原因较为分散,党支部设置的局限性和班级等概念的弱化,在组织活动时,支部凝聚力不够且没有传承性[7],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在举办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契合时代主题的同时要兼顾学生自身需求,从而提高积极性与参与度,从而可以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体现当代青年党员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思想的先进性。
缺乏创新性。较多支部组织以志愿服务、传承历史使命、学习革命先烈等为主体的活动,这些活动开展较为容易,但是形式单一,内容老套,甚至有些墨守成规不能很好提现党员的先进性以及专业优势,从而也严重影响了党员参与的积极性,这主要是研究生本身的积极性不高,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升,而忽略了团体活动,而且东南大学工科特色明显,学生做事较为专一,注重专业,活跃度低[8],因此不能很好地凝集大众的力量集思广益,从而在为了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开展具体工作。
传承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很多党支部是按照班级和专业进行划分,各支部的独立程度较高,且管理部分对党支部的综合管理程度有限,导致支部开展的优秀活动和一些传统,没有与低一级的党支部做好交接和文案整理工作,不能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扬,很多支部只能针对时代主题和常规活动的开展模式进行,使得一些创新的优秀的传统不能很好地继承,这也间接的导致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方面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和提升。
二 创新模式分析-以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土木工程学院是东南大学的一个大型学院,学生人数较多,且专业方向较多,因此在研究生管理,特别是党支部管理中具有较大的难度,为了很好地建设研究生党支部,解决支部建设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学院党委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立足现实,大胆创新,2013年提出并实践了一种新的党支部工作与管理模式-成立综合党支部。
综合党支部集聚了学院各年级较为积极和优秀的党员,在学院研究生党建中起到先进带头作用,可以启发带动其他党支部,引导他们主动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得在开展党建工作的时候积极性更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该支部上承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下启发研究生各个班级支部,有效地支撑起了基层的党建工作。这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党员积聚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最好的想法和传统可以得到有效的传承,扩大影响力和保证支部的可持续性,另外,可以更好地发挥优秀党员的先进性,为培养优秀的党员干部提供一个平台。
2年多来,土木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党建成果显著,最值得一提的是由综合党支部牵头组织的“暖巢”系列活动,的主题就是关怀和帮助东南大学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活动中,发挥全院研究生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巧妙地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在看望帮助老教师的同时,提出了帮助活动不便的老师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这个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在2014年10月7日中央新闻频道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宣传,产生巨大的反响。同时,该活动在综合党支部的带领和推动下,得到很好的传承与接力。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东南大学研究生党支部的划分、主要党日活动的分类、最佳党日活动类型以及土木工程学院的创新模式研究与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研究生党支部主要以年级、专业和班级进行划分,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支部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对开展组织生活和党日活动具有明显的促进意义。
(2)党支部除了正常的组织生活和发展党员外,党日活动的举办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以、志愿服务及传统的纪念红色节日为主题,而结合自身专业开展具有专业特点的活动具有很好的创新性,也提高了党员的积极性,效果更为显著,因此最佳党日评选中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的活动成为了热点,获得了高度评价。
(3)土木工程学院结合研究生的特点以及学院的实际情况,创新的提出了集中积极地、优秀的党员组成综合党支部,这不仅加强了学生党员与党委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可以在党员中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和促进支部的建设和发展。
(4)由于高校研究生党员的特殊性,特别是工科学生的特点建议高校在研究生党员管理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院系之间的差别,高效的组建基层党支部,开展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提高党员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吴胜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2]谭杰.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6):119-121.
[3]王馥君,杨东华.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J].科教导刊,2012(28):21-22.
[4]刘洪超,张倩.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以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J].新西部旬刊,2012(12):25-26.
[5]王荣.新形势下理工科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5(5):149-152.
[6]沈菲菲.依托学科专业平台,创新研究生党支部教育管理模式[J].教育观察月刊,2016,5(13):34-35.
[7]李涛.创新高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途径探索——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1):87-90.
[8]陶秋香,邓满兰.工科学生特点与管理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2007(16):95-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