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环节,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质量,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受到高等师范院校以及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但是,教育实习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教育实习中存在的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前期准备不足、教育实习基地不稳定及自主实习监督有待加强三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合理安排实习时间、端正教育实习观念、加强实习前期准备及建立形式多样的实习基地,以期为高师院校做好教育实习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教育实习;实习生;从教技能;自主实习
高校教育实习是高师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质量,关系到祖国教育质量的提高。专业化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活跃的学术思想,更要突出教师教育的特色,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养成[1]。高师教育实习是对师范生进行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和教学技能教育的有效实践环节,是培养他们从业能力的必要措施、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2],也是提高和检验师范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实习对师范生职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通过教育实习可以达到锻炼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各种活动能力的目的,为其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奠定基础,因此教育实习受到高等师范院校以及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但是,教育实习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对安徽师范大学2015届、2016届及2017届完成教育实习的生物专业本科生展开问卷调查,针对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工作提供参考。
一 高师教育实习现状调查
笔者根据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指导教师、实习学生意见后编制了《教育实习无记名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当前我校教育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案进行提问。本次调查对象为安徽师范大学2015、2016及2017三届生物专业本科生,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62份,收回问卷162份,其中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达99%。在接受调查的实习生中,45%的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对自己从教技能的提高有很大帮助,37%的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对自己从教技能有一定作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有15%的实习生认为为期60天的实习对自己从教技能的提高“没什么作用”。而教育实习对就业方面的作用则显然小于对从教技能的帮助,仅24%的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对其就业有很大的作用,接近一半(49%)的学生认为有一定作用,高达21%的实习生认为实习对自己的就业没有任何帮助。这些都足以说明高师教育实习并不乐观,不论是效果方面还是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有待改进。
二现行高师生物科学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
教育实习既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实践性最强的环节,是培养和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最重要环节。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实习集中在大四展开,在每年的9-10月份,实习生修完专业基础课及相关的教育课程如教学论、微格教学训练教程等课程。实习共8周,分为2大阶段:第1阶段是校内培训期,即实习准备期,时间2周,任务为强化教育实习及对实习生进行教学指导;第2阶段为校外实习阶段,时间6周,包括2周的熟悉环境、2周的班主任实习及2周的代课教师实习。调查显示有51%的实习生认为影响实习效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实习时间过短,其次是实习时机不当(31%)是导致实习效果不好的另一主要原因。另外,实习时间与考研(13%)、找工作(3%)、考公务员(2%)冲突造,成有不少实习生为了积极备考而对教育实习敷衍了事。
(二)教育实习前期准备不足
在进入实习学校前,我校首先对实习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多层次多方面从意识上加强实习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在从教技能方面,各个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展开微格教室培训,提高学生的从教技能,随后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后方能参加随后的中学实习。
1.实习生实习态度问题。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无论是主观态度,还是实际操作,常常存在一些问题[3]。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实习生中仅有71%的实习生了解教育实习的意义,也就是说有不少的实习生不清楚自己为期8周的实习有何意义。而所有接受调查的实习生中,对实习很重视的仅占52%,甚至部分学生(13%)认为教育实习只是走过场(表1)。实习生态度不端正,受到“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使得教育实习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4]。
2.实习指导力度亟待加强。虽然各院校指导教师,在实习中仅担任2周实习前的教学指导,但却在教育实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实习指导教师担负着指导实习生实习前的从教技能培训和考核工作,每个实习生经其指导老师考核合格之后方能参加其后的中学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其对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对实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指导教师应加强与实习生的沟通以及实习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实习生完成角色的转变和心态的调整,在具体实践环节,强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从而保证教育实习的效果,尽可能缩小其与预期目标之间的距离[3]。在实习指导教师中“负责”的占73%。部分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未能给实习生以有效的指导。这些可以说明部分实习指导老师在考核期间并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和检测学生实习能力-从教技能的作用。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造成高达53%的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最应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前期准备,实习生对实习足够重视、前期准备充分的学生仅占27%,准备一般的为53%,而21%的实习生认为实习前期准备不足,仍需要加强(表1)。
3.实习生从教技能有待提高。实习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教技能有待提高。关于我校学生与同等院校竞争力的比较见表2。42%的实习生认为我校学生的整体实力与省内其他本科师范院校竞争力相比有所下降,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53%的实习生认为是从教技能不行。至于解决措施,47%且由于学生人数过多以及教室设备限制等原因,很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多的机会可以很好地锻炼自身从教技能。
(三)教育实习基地不稳定、自主实习监督有待加强
1.教育实习基地不稳定。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现状来看,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缺乏稳固的教育实习基地。可以看出有25%的实习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对实习生并不热情(表3),从而造成实习生虽整个实习阶段待在实习学校,却未真正进行教育实习,只是为实习学校打杂、跑跑或根本就无所事事,从而造成实习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从教技能并无真实改善。笔者针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上课节数设置了相关问题,调查结果见表3。有5%的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从未上过课,将近一半的实习生只上过1-4个课时,33%的实习生上过5-8节课,也就是达到学院要求,而上课时间超过8个课时的实习生人数仅占总体人数17%。上课次数过少对于实习生来说极易造成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可能将直接导致实习效果较差。实习学校的不积极配合使得实习生没有课上,被忽略、冷落的事情时有发生,使实习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2.自主实习监督力度有待加强。自主实习作为我校集体实习的一种补充形式,该种实习方式是让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点进行实习。实习生对自主实习观点的调查显示,仅16%的学生认为自主实习可以更好地提高从教技能,将近半数(46%)的实习生认为应该对其加强监管,33%的实习生认同自主实习只是流于形式,还有少数的实习生(2%)认为自主实习应该取消。目前我校的自主实习考核监管几乎不存在,实习生只要拿到盖有实习学校公章的证明,打上实习成绩就算完成实习任务。为一部分不认真对待实习或为了考研想节约时间的学生造假制造可能,造成实习往往流于形式。
三解决措施
通过教育实习,师范生得到了实习指导教师等重要他人的社会支持,提升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进而可促进对教师职业的承诺[5]。我校教育实习长期存在的这些负面问题为实习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区区数周“放羊”式的、“蜻蜓点水”式的师范教育实习使一些热爱教育事业的实习生的热情荡然无存[6]。这不仅不利于高师对教育人才的培养,更加不利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笔者就以上四点问题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从教技能,关于何时实习、实习时间多久适宜这2个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仅8%的实习生认同目前的从大四展开教育实习,20%的实习生赞同将教育实习提前到大一开始,而大部分的实习生(72%)则认为教育实习的最佳时机是大二或大三。此外,8周的实习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延长教育实习总时间,56%的师范生赞同将实习时间改为3个月,20%的学生认同将实习时间延长至一学期,仅22%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实习时间正好。延长实习时间,丰富实习内容,使学生有相对较长的时间在学校进行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与此同时,可以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连续与阶段相结合的教育实习方式,分散教育实习时间,以充足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整体从教技能,全面提高高师教育实习的质量。由此,结合调查结果以及现实因素建议高师教育实习考虑从大二或大三开始,并将实习时间适当延长到12周左右。
(二)端正教育实习观念,加强实习前期准备
首先,从思想上实习生应端正实习态度,充分认识到教育实习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意识到自己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师行业站稳脚跟,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而教育实习是检验和提高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重要途径。使实习生从根本上重视教育实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应着手提高高师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基本技能。重视课本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是师范类院校不可小觑的弊端。第三,建立实习考核机制。目前实习考核由指导教师直接评定,由于指导教师并未参与学生校外实习过程,评分因素存在较大的片面性,无法起到真正检验的作用。占大比例的实习生(43%)认为由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对自己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会更加的科学和公正。因此笔者建议学院采用此种成绩评定方式,同时建议学院通过在实习结束后实习生针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等进行打分的方式来促使师生互相监督,以提高双方的实习积极性。
(三)建立形式多样的实习基地
由于近几年师范生扩招导致学生数量激增,从而导致实习基地匮乏。目前,我校的实习基地中25%的实习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对实习生并不欢迎,说明我校的实习基地建设并不是很好。传统的实习形式,单一的实习基地建设有待改进。由此,建议我校可以尝试通过探索多样化的教育实习形式来解决实习基地问题。调查显示:仅27%的实习生愿意采用由学校安排到指定中学集体实习形式,高达44%的实习生更愿意采用支教实习方式,也有少数同学认为可以采用回原籍实习(5%)和分散实习(3%)的形式。
因此笔者建议我校可以多与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构建更加牢固的实习基地,使实习生真正学到东西,又对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起到支援。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水平的不同,因地制宜,互相借鉴,科学合理地采取不同的教育实习形式,从而创造出高效能的教育实习效果,提高教育实习质量。此外我校可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巩固教育实习基地,强化校校合作平台上的教育实习,加强高校与实习单位沟通与合作,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与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学校建立长期的挂钩关系,这是确保教育实习的连续性和高质量的必要措施,也是发挥实习学校作用的必要条件[7,8]。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实习经费投入,改善实习条件,从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加强实习前期准备、建立形式多样的实习基地多方面提高我校教育实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魏丽洁,田广增,汤伟.高师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36-37.
[2]倪志坚.打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实习制度[J].中国科技信息,2005,(8):180.
[3]李晓黎.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81-282.
[4]吴玲,王绍明.关于教育实习工作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5):118-119.
[5]张晓辉,闾邱意淳,赵宏玉,等.教育实习对师范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基于典型个案的质性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6):52-58.
[6]宋卫民.试论高等师范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5,(10):19-21.
[7]李志敏.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5):122-123.
[8]李康满,朱贤友,尹友明.校校合作平台上的教育实习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47):116-1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