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工匠精神广义内涵,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特点提出了该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内涵。并给出了培育该专业的学生的工匠精神的方法与路径,实践证明该方法对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方法与路径;电气自动化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Electrical Automation
Wu Guo-zhong,Qin Yong-hong,Li Zhen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Jiangsu,Nanjing,China)
Abstract: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not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this major by analyzing the broad sense of Craftsman Spirit and combining with electrical automation major.The way and path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in this major is given.Experiences have shown that the way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raftsman Spirit.
Keywords:Craftsman Spirit;Vocational Education;Way and Path;Electrical Automation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今年初李克强总理把“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国人对“工匠精神”回归的呼吁,也变得尤为频繁和迫切。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无疑是最适宜“工匠精神”传播的孕育场。2016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发表题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至此,“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联系更加密切,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文化和重要内涵。
高职院校乃至全社会都很清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希望培养出的学生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对不同专业应该具有什么样具体的“工匠精神”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在学校中如何能有效的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是缺少具体的方法与途径。而要培育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清楚该专业的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
一职业院校学生以及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的“工匠精神”具体内涵
(一)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内涵
何谓“工匠精神”,常规解释就是: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2]。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工匠精神”具体内
把广义的“工匠精神”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进行对接融合,我们提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能够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及其相关行业内,对从事的控制系统开发、电气设备维护等职业精益求精,从系统的布线到工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都有着卓越的品质追求,从导线线头剥离的长短到到螺丝如何拧紧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与规范,对开发的控制系统、电气设备的品质和性能指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即为该专业的“工匠精神”。
二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法与路径
通过分析广义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概念、本质,再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和特色,提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内涵。了解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本质,再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全过程,从人才培养的师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以及教学环节中梳理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1、引培结合,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核心骨干教师。
工匠精神包含着执着、专注、完美和情怀,正是师者所需要的匠心[3]。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师队伍原本就具有双师资格的老师比例为95%以上,绝大部分老师都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行业背景。在其中选择一批核心骨干教师,通过在企业实习锻炼、开发项目和技术服务,进一步领会领悟工匠精神,掌握如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4]。引培结合,可以通过引进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生产一线的技能大师、技术能手,来给学生授课,通过老师的一言一行、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5][6],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出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理解工匠精神内涵和实质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和师资保障。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相关课程模块,培育工匠精神。
现行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没有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也无相应的课程安排和要求。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专业导论、劳动实习以及顶岗实习等课程和模块,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专业情感和职业情怀,撒下培育工匠精神的第一粒种子[7],实践证明,通过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体系,增加培养工匠精神的课程模块和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而且培育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3、转变观念,通过对理论专业课程的改革,在日常课程中注入“工匠精神”培训因子,培育工匠精神。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一直认为理论专业课程的传授不好直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观念的转变和实践,发现在上课学习期间譬如一丝不苟地上课学习、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一丝不苟地打扫卫生等等都能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切细微环节,都可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资源[9]。可见在理论教学中不是缺少学习以及培育工匠精神的资源,而是缺少利用资源的有心人。只要转变观念和理念,理论课堂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场所。
4加强教学策略,在实训课程中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引导,培育工匠精神。
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和环节就是技能实训。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的技能以及操作技巧。在实训时,加强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很好的提升培育工匠精神的效果。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与职业活动,把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要求提炼、渗透到实训环节与实训要求中去,比如对学生要求不能迟到、早退,穿规定的工作服,实训器材、工具的摆放位置以及管理,控制系统的接线质量、线头裸露的长短、螺丝拧紧到什么角度最为合理、班组协作完成实训项目以及对项目不断完善、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技能的工匠精神。
5、加强对授课中培育工匠精神的环节的考核,把工匠精神的培育引入到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中。
为了引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培育工匠精神的教学任务落实到平常的实际教学中,更好的督促老师高质量的完成这项光荣的使命,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把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引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10]。建立指标观测点,通过教学评估效果直接反映该环节的教师执行情况,从而可以激励执行到位的老师,帮助那些执行不到位的老师。
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养成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提高学习工匠精神的积极性,必须加强对授课中培育工匠精神的环节的考核,对学生做的比较好的部分予以表扬和纳入平时分的考核中,对学生做的不到位的部分予以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还可以通过减少平时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学习的积极性。
6、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对接企业文化来培育工匠精神。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单靠高职院校的努力是无法完全实现的。“工匠精神”的培养,要靠长期工作实践积累,还要靠企业文化的熏陶。而在现代企业中特别是现代制造业中,为了有高质量的产品需要有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产业工人才能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的开放性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在教室里讲技术训练、在作业本上做顶岗实习,这类人才的培养只有“接地气”[11],让专业与行业企业近距离对接,学生才会有真知真学,学生的职业信念、专业情感、学习动因、知识能力储备等离不开实践课堂。将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全面合作,将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融入到真实的生产和工作化环境中,不仅是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有效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的重要途径,也是通过实践育人培养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同时更是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对接从而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点。产教深度融合,学生的“工匠精神”得以校企双重培育,促进校企双方合作共赢。
三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我校一流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经过多年的专业实践与探索,持续的专业建设,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加大了对学生专业实践的探索与工匠精神的培育。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学生在敬业乐群、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该专业学生近3年获得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0多项、挑战杯特等奖1项、全国“发明杯”一等奖10多项、授权专利100多项。而且学生就业单位好、就业质量高、工作收入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职业素养好、能吃苦、工作踏实、追求精益求精的品牌和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实践证明通过在校期间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锻造,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成才率能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徐伟.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教育教学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7(2):63-66.
[2]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3]冯磊.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及途径[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3):155-159.
[4]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7:72-75.
[5]成海涛.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J].职教论坛,2016,22:79-82.
[6]韩英丽,马超群.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工匠精神培育[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6):91—94.
[7]周如俊.职业教育更需要培养工匠精神[J].江苏教育2016,5:32-33.
[8]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12:94-96.
[9]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66-71.
[10]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3):53-56.
[11]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2016,16:21-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