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其精神实质,不但能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还能为自己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可以从激发合作学习兴趣、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传授合作学习的方法三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享成果的快乐。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能力;培养路径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学会合作,达到对知识的共同获取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是学校教师教给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不仅仅要“传道受业解惑”,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及认知社会的能力等综合素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改善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一线教师有责任承担起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使命。
一、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师生、生生沟通交流,建立合作学习共同体。一般生生合作以前后座位4-6人为一小组,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成员之间的辩论,生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最终达成共识。它改变了以往学生独立思考出现思维局限的情形,使得组内每个成员参与其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组内后进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团结精神、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所以说,合作学习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路径
(一)巧妙设置情境,激发合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动力所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只有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主动投身学习当中。所以教师要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相和》一文可这样导入新课:先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紧接着问学生:“听完这首歌,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同学1:合作的重要性,我们要学会合作。
同学2:只要大家合作,任何困难都不会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同学3:一个国家拥有合作精神,才能发展,才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
师:大家说得非常精彩!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合作的故事,希望大家在这节课也能够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让我们共同走进文本《将相和》。
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有了浓厚的合作欲望。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
(二)采取多种渠道,提高合作意识
课堂教学中,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比较薄弱。在合作中,会出现很多情况:部分学生成了看客,老是处于被动状态,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积极参与其中,合作学习成了优等生展示自己的舞台;部分学生没有目标,总认为只要组内能回答出教师的问题就可以了。针对这种情形,科任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分配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参与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整体合作意识。
其次,设计问题时,尽量设计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完成的问题,而且问题要具有合作性,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从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们积极合作,取长补短。尤其是学困生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以正面表扬为主,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合作学习带来的胜利果实,增强合作意识。
(三)有效指导思路,传授合作方法
首先,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前提,通过自己的思考,会对课本知识有所感悟,在合作交流时不至于人云亦云。
其次,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合作交流时,要学会倾听,不要中途打断他人的发言;在倾听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总结他人的优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再次,让学生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当中,有些同学明白问题的所在,但是很难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此时,教师或合作伙伴要耐心引导,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写在笔记本上,加以整理后有条不紊地进行组织梳理,然后进行口头表达。学会表达,不仅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享成果的快乐,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成良.班级管理中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探究[J].甘肃教育,2018(23).
[2]褚宏启.合作共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管理,201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