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推行,传统教学方式与方法受到了冲击。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师进行教育与教学的出发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努力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模式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逐渐走进课堂。同时,语文课也越来越受重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是取得教学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以学生为本
随着核心素养的深入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被提上了教学日程,这对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日益显现。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好的方法呢?新课改告诉我们,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方法。
(一)对学情要知底
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和学习情况,教师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喜欢采用“质疑—探究—释疑—提升”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面对一篇课文,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提出问题,可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无质量,何以出现如此被动的教学局面?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足。对基础薄弱的班级采用探究法教学,无疑为学生的学习设计人为障碍。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在教学环节中取消质疑、探究两个环节,直接从释疑环节开始,变质疑型为引导型。
(二)对教学要求要明确
所有的方式、方法、手段都是奔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去的,目标不同,要求不同,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也不同,目标大,要求高,难度系数相应增大,这时手段方法应相应地“高明”一些。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将“高要求”分级处理,逐级提升。总之,一切教学方法都应围绕学生的学法而设计,抛开学法指导,教法意义将不复存在。
二、构建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实践证明,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提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所在。教学结构支配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教学任务在具体的结构环节中得以呈现,结构决定质量,结构科学,设计合理的课堂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事先要有预见性,课前精心备课,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事先设定教学流程,对课堂结构,环节逐一论证推敲,以求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我们执教者必须以核心素养为主导,构建核心素养课堂,在课堂结构上进行一番精心巧妙的设计, 使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能“一枝一叶总关情”,形成一个完美整体。如巧妙导课,引起学生兴趣。导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教师导课时要抓住作品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旨趣的词语和句子,披文入情,一开始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结构完整不在简单复杂与否,环节齐全不在多寡与否,手段恰当不在单一多样与否,关键看能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能力。不知变通的教学结构模式要摒弃,追求形式美观的结构环节是我们所倡导的,但必须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提升学生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都要为它服务。
三、优化评价方法
(一)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改变以往主体单一的局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在许多学校都在实施,但是授课教师自己往往作为被动的评价对象,其积极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影响到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同时,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接受者,他们的意见、心声,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进、对于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其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能不考虑。家长的评价由于受到专业知识、水平的限制,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只能起辅助性的作用,比如参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作业的完成情况的反馈等方面的评价。
(二)改变单一的评价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大多数学校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考试和分数评定的量化评价办法。仅仅依靠一个分数,很难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而且语文学习有很多方面是无法量化的。对于难以量化评价的语文素养,要采取质性评价的方式,质性评价主要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形象思维能力、学习方法与习惯、合作交流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水平。
构建核心素养课堂必须依托科学的教学模式,没有模式的课堂是放任自流的课堂,但模式不能变为程式。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模式时,应当不断进行研究与创新,以真正使教学工作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陈瑞.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J].文理导航旬刊,2013(Z1).
[2]王家才.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活力[J].吉林教育,201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