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H大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SWOT- AHP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4-17 10:49: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我国招收体育特长生的高校众多,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教师选择 H 大学体育特长生为研究对象,构建 SWOT-AHP 模型,分别进行 SWOT 分析、AHP 层次分析,并经过计算得出该校当前应采取的战略为发挥自身优势、规避外部威胁的进取型战略,要做好顶层治理工作,完善教学管理体系,重视体育特长生身心发展,提高其实践与应用能力,同时建立外部监督评价机制、完善内部激励机制等。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培养;SWOT 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

为了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培养高文化素养、高竞技水平的体育人才,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招收体育特长生。 截至 2018 年,全国已有 279 所高校建有高水平运动队,培养了大批体育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 众多高校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目前正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如体育特长生学业难以推进、“学训冲突” 以及就业阻力大等问题。

H 大学属于国家“985 工程”高校,2002 年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以来, 在体育特长生培养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和令人满意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阻碍。 下面通过 SWOT 分析法对该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进行定性的解构、分析, 再使用 AHP 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研究, 判断该校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战略发展方向, 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该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提出一些对策或建议,希冀能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有所助益。

一、H 大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 SWOT 分析

(一)内部优势分析

1.专业优势突出,师资力量强大。 H 大学的体育特长生由该校 G 学院、体育部共同管理。 该校 G 学院拥有多个省级教学与科研基地,是该领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院。体育特长生所在专业既是省级品牌专业,也是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突出的专业优势与强大的师资力量, 为该校体育特长生的学业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强大的发展动力。

2.高水平的教练团队。 目前,H 大学体育部的教师队伍中,18 人拥有硕士学位,2 人博士在读, 更有 7 名国家级裁判员。同时,体育部教师在科研方面不断创新,先后完成了国家、地 方和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 30 多项,获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高水平的教练团队是体育特长生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重要保障。

3.体育特长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较高。 根据教育部所颁发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办法以及结合本校自身情况,H 大学经过严格筛选,每年从全国各地招收身体素质过硬、竞技水平较高的体育特长生。 健壮的体魄与过硬的身体素质, 与以往进行体育训练、 比赛时所磨砺出的坚强的心理素质与较强的抗压能力,为体育特长生的运动技能与学业发展提供了心理层面的保障。

\
 
(二)内部劣势分析

1.辅导员数量少,无法全面兼顾。 目前,H 大学体育特长生在校生 120 余名,而辅导员只有一名。 辅导员既需要监督、促进体育特长生的日常学习, 还要处理体育特长生训练所受的伤病, 关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问题, 一个辅导员难以顾及。 特别是每年四五月份,大四年级学生进入毕业季,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工作、学生活动也最为繁忙,一个辅导员可谓应接不暇。

2.部分体育特长生对于文化课学习重视度不够。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体育特长生对文化课学习消极倦怠, 存在无故旷课、上课玩手机、考试态度不端正等问题。 近一半的体育特长生当初选择练习体育是为了实现大学梦想, 其中又有约42%的人认为本科成绩对就业影响不大。 不重学业质量而只重学历的心态[1],是当前体育特长生不重视文化课程学习的主要原因。

3.体育特长生难以较好地平衡学业与训练双重压力。 H大学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时间一般都集中在下午,因此,文化课程学习尽可能安排在上午或者晚间。 经过一天的学习与训练, 体育特长生比普通文化生承担着更多的体力消耗与精神压力。 特别是复习考试与体育比赛交叉重合时, 学业与训练的冲突尤为明显,二者之间难以较好平衡,容易顾此失彼。

(三)外部机会分析

1.国家高度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2017 年,教育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实施意见》。当今时代,要通过体育去发展政治,彰显制度自信,提升中国形象;促进经济,助力供给侧改革、扩大就业; 提高社会凝聚力,传递正能量、提升国民幸福感。 进入新时代,国家针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制度与政策必将跃上新的台阶。

2.社会对高体育技能水平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需求量大。当前,在众多市场机会驱动下,体育行业发展十分迅速,而体育行业目前的人才市场需求与现有的人才水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社会上同时具备高体育技能水平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十分紧缺。 而 H 大学培养的体育特长生正是这部分“双重人才”,因此,当下社会对于高体育技能水平和高文化素质 人才的大量需求对于 H 大学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发展契机。

3.用人单位对于 H 大学毕业生较为欢迎。 H 大学作为国内一流高校,社会知名度、认可度高,毕业生在就业时较为受欢迎。 根据 H 大学 G 学院毕业生发展去向的统计分析,2012 年到 2016 年,H 大学体育特长生毕业去向中选择直接就业的人数占比 57%。 这部分校友分布在各个行业,包括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单位。 在对已毕业校友进行的访谈中我们也得知,多数 H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竞争时凭借母校优势与自身实力受到雇主青睐。

(四)外部威胁分析

1.国内招收体育特长生的高校众多,体育特长生就业竞争压力大。 2011 年以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按2%-5% 的同比增长率逐年上升,近 7 年间毕业生人数累计达到 5075 万人。 我国目前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多达 279 所。 招收体育特长生的高校众多, 加之体育特长生毕业生人数随毕业生总基数不断增加而增加,H 大学体育特长生面临着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

2.社会对体育特长生仍存在偏见。 由于晕轮效应,社会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体育特长生存在偏见。 目前体育特长生的高学历结构比例整体偏低[2],部分用人单位偏向于认为体育特长生整体素养不足、学习能力不如普通文化生,因而在招聘时将很多体育特长生毕业生拒之门外。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对体育特长生固有印象和思维的僵化, 很多体育特长生在校学习训练时还要承受来自外界舆论的压力。

3.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缺乏外部监督评价。 各高校在体育特长生的教学、训练方面自主性较强,培养方式与手段差别较大,培养效果参差不齐。这就要求高校每年在向社会输送体育人才的同时,从外部,即政府、社会等层面对高校体育特 长生的培养进行定期、持续的监督评价,但遗憾的是,目前并 未形成这种“双向反馈”的监督评价机制。 毕业生总数虽然众多,但仍无法填补高质量体育人才的巨大缺口,体育特长生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3]。

二、H 大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 SWOT-AHP 模型构建与战略选择

(一)构造层次结构图

在前文对 H 大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 SWOT 分析的基础上,构造 AHP 层次分析结构图。其中,体育特长生培养为目标层,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与外部威胁为准则层,具体细化的影响因素 S1-T3 为方案层。 (见附图 1)

\
 
(二)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系数并检验一致性

根据 AHP 分值衡量标度(见表 1), 使用德尔菲法, 选取了 H 大学教务处、G 学院以及体育部的 12 名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领导与教职员工对方案层的 S1-T3 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比较进行打分,构造判断矩阵。 (见表 1)

\

通过以上计算,得出 S、W、O、T 四个准则层的判断矩阵; 使用 MATLAB 软件, 计算得到每个矩阵各因素的权重系数,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见表 2-表 5)

\
\

(三)计算各因素力度,绘制战略四边形与战略类型-强

同样使用德尔菲法, 对方案层的每个因素进行估计强度的评分,分值范围为 1-5,绝对值越大,估计强度越大,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用正值表示,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用负值表示。

经过公式计算,最终得到各因素的作用力大小,也即各因素力度(力度=估计强度×权重系数)。 (见表 6)

\
 
通过计算,战略类型与强度坐标为(346.42°,0.4080), 位于坐标系的第四象限。从而可以得出,H 大学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应重点采取 ST 战略,即发挥自身优势,回避外部威胁。

三、H 大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顶层治理,中层呼应,底层受益

首先, 该校高层管理者应进一步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加强重视并主动牵头, 在人力和物力上予以最大程度的支持。如可以为体育特长生配备教师班主任,明确分工、协调管理, 有利于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同时, 完善教学管理体系,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教学针对性,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可以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加以调整。

(二)推进体育特长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协同健康发展

体育特长生一方面要处理学业与训练之间的平衡问题, 另一方面还要承受一部分社会偏见。 建议 H 大学体育部辅导员定期、不定期对体育特长生进行心理访谈,既要接受学生前来心理咨询的形式,也要发现问题主动找学生约谈。 这种“访谈制度”不但可以体现当代大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关怀学生心理发展,而且有利于体育特长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个人发展也有着长远的影响。

\
 
(三)提高体育特长生实践与应用能力

体育特长生毕业后不仅处于就业竞争压力大的环境,还需要面对用人单位与社会上对体育特长生能力不足的固有偏见。 因此,与普通文化生一样,H 大学体育特长生也应被要求在本科期间参与所在院系组织的专业实习。 通过实习, 一方面巩固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另一方面本科期间的实习经历也有助于增强体育特长生的工作与实践能力,为体育特长生日后的就业竞争提供实力资本,为其实际工作提供经验与帮助。

(四)建立“双向反馈”的外部监督评价机制

如前文分析,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体育特长生人才质量良莠不齐,体育特长生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 因此,建议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和教育部展开合作,定期对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进行关键指标的测评。H 大学根据测评结果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机制做出相应调整,不断改进,并定期向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反馈调整进度与改进成果,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密切合作[4],以达到内外机制相协调、培养机制设计良性循环的效果。

四、总结

通过 SWOT 分析,得出该校体育特长生内外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 根据 SWOT 分析结果构造 AHP 层次分析结构图、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系数、确定战略重心,最终得出该校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应采取发挥自身优势、 规避外部威胁的进取型发展战略,即既要发挥好顶层治理的牵头作用,也要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做好中层呼应;重视体育特长生身心素质的共同健康发展,提高体育特长生实践与应用能力;建立外部监督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教师选择 H 大学体育特长生为研究对象,对该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希望能为国内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提供一些思路, 有助于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体育人才。只有补齐人才短板,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更加稳健持久。

参考文献:
[1]杨迪.高中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与专项竞训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2017.
[2]罗志尧等.华南理工大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情况分析[J].体育学刊,2011(6):94.
[3]李昌浩.上海市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 学院,2010.
[4]虞重干,张军献.“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 体育科学,2006(6):79.

《H 大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SWOT- AHP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417/2019041710521558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7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