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装备课程信息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20 20:59: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有效推进院校课程信息化改革,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提升军队院校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当前装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旧、教学效率低、训练成本高、考核评价难的问题,从教学思路、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装备课程进行了信息化改革,实践表明改革效果显著,为后续搞好军事课程信息化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装备课程;信息化改革;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李辉,李尚生,刘涛 . 装备课程信息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4):94-97.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quipment Course Information Reform
LI Hui, LI Shangsheng, LIU Tao(Naval Aviation University Coastal Defense College, Yantai Shandong)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informat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old teaching methods, low teaching efficiency, high training cost and difficult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the current equipment course teaching,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ut the information-based reform of the equipment course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ideas,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process.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is significant,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military course information-based reform.

Keywords: equipment course; information reform; practice

一 引言

在传统装备实操教学中,主要由教员带着学员在装备旁讲解操作,课堂人多实操机会少,而装备操作步骤多、参数调整设置多,很多学员看一遍记不住操作步骤,因此教学容量小、效率低;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先学后用”的方式,依靠教员“满堂灌”,学员学习兴趣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另外,实装训练成本高,学员操作不当容易导致装备损坏与故障;最后,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欠合理,对于实操考核缺乏高效、有针对性的手段 [1]。

为了打破传统装备实操教学的弊端,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针对军校学员的特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实战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理虚实结合法 [2]。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资源和平台,将讲解示范、虚拟训练、实装操作和考核评价融入教学过程,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评”,充分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员逐个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学中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将课堂变成一个基于任务的信息化学习系统,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提升学员岗位任职能力。

二 课程信息化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信息化改革在院校建设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美国的院校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形成了以“E-learning” 为核心,以“课程 / 学习管理系统”与“教师专业发展 / 支持与培训”为两翼的发展态势。俄罗斯的大学课程信息化改革工作与 2017 年由教科部组织,对网络课和经典的教室授课进行了比较性分析,到 2018 年大学一半的课程将由传统的课堂授课转变成网络授课。日本的信息技术战略部制定了课程信息化建设计划,计划要求大学教育部门研究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并且制定了具体的教育信息化前景方案 [3-5]。

\
近十年以来,国内的高校通过各种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及信息化课程教学大赛,对大学老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等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研究国内大学信息化条件建设和教学信息化现状,还是存在以教师为中心,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高校老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对课堂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还是能力欠缺,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输灌为主。

而且有的学校虽说信息化资源建设不错,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经济能力的制约,这些良好的硬件资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8]。

因此,对现有的装备课程进行信息化改革, 灵活应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和贴近部队、贴近实战的教学方法,对推进信息化手段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提高院校教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提升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三 装备课程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 , 装备课程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装备课教员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在思想上的认识还不到位

装备教员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程度还没有充分认清,他们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教育信息化,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信息手段的简单运用,而没有从信息手段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结合的角度去看待教育信息化。另外,教员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也不及时,还停留在传统的板书、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中,受传统的思想禁锢比较深。

(二) 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多元化需求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信息化课堂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学手段多样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针对性、多样性和系统性不强, 没有充分的考虑学员的理论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能力的高低等个体特性,教学目标的设定也比较固定和单一,没有满足学员的多元化需求。

(三) 教员对课堂信息化的运用和驾驭能力有待加强

教员对课堂信息化的运用和驾驭能力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员为中心,以教员的主动传授和输灌为主,学员都是被动接受教员教授的知识和内容,不能培养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和我们倡导的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冲突。二是对信息化课堂的理解走入另外一个极端,过分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学员在知识的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课堂实践等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学多学少、学习什么全凭个人爱好和兴趣,没有突出教员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和引导作用。

(四) 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课前自学的效果

信息化课程教学要求学员在上课之前要根据教员列出的学习单和预习要点进行课前自学,并在自学完后进行自测,以考察自学的效果。而现在部分教员虽然在课前布置了自学任务,但是对自学的内容要求不明确、不具体,而且对学员自学的效果不进行测试,这样教员就无法掌握学员课前自学了什么内容、学的怎么样。这就导致在后面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员就无法根据学员自学的效果来对课堂要讲授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五) 信息化课程教学条件滞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在装备课程开展信息化的课堂教学,首先就需要我们建设技术先进、内容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环境。现在虽说各个高校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大多建设的信息资源质量还不是很高、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单一、信息化平台的功能有限、资源建设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通用性不强。为了体现信息化建设成果,盲目追求硬件条件的建设或者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关注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和课堂教学的融合。

四 装备课程信息化改革的探索实践

基于上述课程信息化改革理念,我们从教学思路、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某门装备课程进行了信息化改革。

(一) 教学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装备教学中,教学方法旧、教学效率低、训练成本高、考核评价难的问题,本次课采用了任务驱动、情景教学和理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作战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情景、完成任务。

二) 教学组织教学组织分为课前自学、课上导学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员主体、教员主导的教学理念。其中,课前自学包括:明确学习任务、下载学习资料、预习相关知识并进行平台在线自测;课上导学包括:任务设置、讲解示范、讨论互动、虚拟训练、实装操作、综合实战和考核评价;课后拓展包括:自学装备操作、拓展战术知识、论坛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答疑、在线完成作业。


(三) 教学手段
1.装备保障模拟训练系统平台

构建装备保障模拟训练系统平台,该平台仿照部队装备操作岗位设置,可以开展装备个人专业训练及多人多专业协同操作训练。通过服务器、计算机、网络设备、控制台等硬件设备,及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岗位操作训练仿真软件、结构原理教学及基本理论知识软件、导弹在线考试系统软件等软件系统构建的训练模拟系统平台,实现各专业模拟岗位操作训练、自主学习、在线考试。这也为后续其他装备提供训练模拟系统平台,如下图所示。

\
2.学校梦课平台、教学资源云

学员课前自学和课后拓展的资源平台。利用平台和资源云学员课前可以下载任务单和资料,预习知识点、观看视频和进行在线自测,为本次课做好充分准备。教员可以查阅学员的自测成绩,了解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优化课上分组。课后学员可以自主完成并提交作业、互动讨论,教员可以在线答疑等。

实装操作训练平台学员课上训练使用的实装平台。该平台的装备和部队主战装备一致,学员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分号手、分阶段、分任务的实装操作训练。

4.多媒体投影及多视频显示系统

教员课上讲解示范的展示平台。采用一套投影设备和多套视频实时显示系统。投影屏幕演示实装面板及操作,视频显示系统演示多媒体课件、视频或模拟、仿真系统。实现“理、虚、实”结合教学, 使台下所有学员都能清楚看到教员的操作演示,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5.多媒体课件、视频

多媒体课件包括该装备的功能组成、结构原理、性能指标、使用维护等内容。视频内容包括该装备的工作过程、实战录像、技术准备录像等。另外, 还有装备的实装照片、电路原理图、工作过程三维动画演示等。这些多种媒体资源的应用,可以呈现情景、引发共鸣,使教学形象、直观,教学内容的表现更具有吸引力、也更易于理解。

(四) 教学过程

1.课前自学

在课前自学阶段,学员通过教学资源云下载任务单和学习资料,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提前熟悉相关装备原理和操作知识。登录梦课平台,预习知识点、观看操作视频,自学设备相关操作;并完成在线自测;教员通过自测结果掌握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课上分组。

2.课上导学

在课上导学阶段,依托装备保障模拟训练平台展开教学。教室中配备的多媒体投影及视频显示系统,一个屏幕演示装备实装操作,其他屏幕演示软件虚拟操作或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实现“理论讲解、虚拟示范、实操演示”三位一体。

3.课后拓展

课后,学员按照任务单的要求,复习相关装备原理和操作知识;并依据教师要求拓展相关知识。并登录网络平台,进行讨论交流和答疑,在线完成并提交作业。

最后,结合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共 5 项评价指标,最终为每位学员提供一份《学习综合评价表》,实现考核评价的信息化、综合化和过程化。

通过课前和课后理论测试结果表明,经过理虚实一体化的学习,提升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员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学生对于理论内容的掌握有了大幅度提升,达成了设定的知识目标。

\
实操考核结果说明,经过虚实结合的实操训练, 学员都有上手操作的机会和体验,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装备的操作流程及实操动作技能,达成了设定的技能目标。

最后,通过全系统、全过程、实战化的锻炼, 提升了学员岗位任职能力,毕业后不需培训就可上岗操作;同时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培养了学员的战场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达成了设定的素质目标。

五 装备课程信息化改革的应用效果

(一)“理虚实”一体化,创新了课程教学模式

该课程的信息化改革成果可以满足院校教学和相关部队训练,有效解决院校装备少、实操频度高、装备损耗大的问题。系统的重复使用性,可以提高学员的操作熟练程度,大大缩短教学时间,使学员尽快掌握装备实操技能。同时,将传统教学中的“先学后用”转变为“边学边用、学用合一”,实现了“理论讲解 - 虚拟操作 - 实装训练”三者的有机融合, 形成了科学的实操与实训教学体系,实现了从教员主体向以学员为主体的转变,丰富了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二) 多种信息化手段综合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仿真训练系统、教学演示软件、模拟实验系统、三维模型、慕课、实装平台、多媒体网络教室等信息化手段,实现装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得课程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同时,该课程改革成果使装备技术保障培训教材的内容形象直观,使学员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实操技能和教学效率, 降低了装备实操授课对实际装备的损耗,减少场地占用面积,大大降低了教学保障费用。而且用仿真训练代替时装教学,既不会造成事故损失,又不会受到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是保证教学训练安全的有效手段。

(三) 整合课程资源,建立高效灵活的信息化课程开发模式

形成了“机关引导、学校为主、部队参与”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突出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多样性,突破原有的课程资源壁垒,形成课程资源建设“校校合作、区域合作、军地合作”的基本格局,实现课程资源开发不重复、无盲区,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资源的影响范围。

课程信息化改革之后,和前两年课程学习效果比较,经过理虚实一体化的学习,提升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员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学生对于理论内容的掌握有了大幅度提升,达成了设定的知识目标;经过虚实结合的实操训练,学员都有上手操作的机会和体验,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某型装备的指挥和操作流程及实操动作技能,达成了设定的技能目标;最后,通过到部队进行全系统、全过程、实战化的锻炼,提升了学员岗位任职能力,毕业后不需培训就可上岗操作;同时分工协作、互相配合, 培养了学员的战场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达成了设定的素质目标。

参考文献
[1]袁胜智,李静,周源 .“导弹综合测试”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J]. 教育教学论坛,2019(25): 101- 102.
[2]刘海亮 .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研究 [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6): 73-75.
[3]高涵,唐智彬 . 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初探 [J]. 中国高教研究,2013,(9): 107-110.
[4]楼程富 .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 [J]. 高等农业教育,2010,(11): 21-23.
[5]华云娟 . 职业院校体育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的研究 [J]. 学校体育学,2014,4(15): 79-80.
[6]常向东,赵丽新 . 高校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5): 74-76.
[7]庄前玲,张迪 .“MOOC”对高职高专护理核心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启示 [J]. 护理研究,2016,30 (3):969-971.
[8]周绍亮,陈康柱,陈琳娜 . 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课程改革与创新刍议 [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3):92-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61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