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基于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分析,阐释了课程考核在中医药各院校和专业的应用现状及特点,并提出“加强中医药本科教学信息化的课程考核的探索与实践”“加强针对不同专业中医药本科教学差异性课程考核的探索与实践”“加强开展中医药本科教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之策略。文章将为课程考核在中医药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课程考核;中医药本科生;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评价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张月月,王君明,张艳丽,等 . 信息化背景下课程考核在中医药本科教学的应用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6):158-161.
Application of Course Assessment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ZHAnG Yueyue, WAnG Junming, ZHAnG Yanli, SHen Jiduo, SHI Bo, SHAO Peilu( College of Pharmacy,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Hen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trieval and analysis of the CNKI database,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urse assessment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and major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ropos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trengthening the course assessment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Chinese medicine” , “Strengthe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assessment of different course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different majors”, an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a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urse assessment i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informationization; course assessment; undergraduates of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es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of Chinese medicine; evaluation system
一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智能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教学带来全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各个学科,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现阶段,许多高校都在课程改革、教学设计、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1-17]。本文就课程考核在中医药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述评,并结合教育信息化背景提出应用策略,以期为课程考核在中医药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文献依据,推动其应用进程。
二 课程考核在中医药院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特点
(一) 课程考核在中医药院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以“课程”并含“考核”为篇名,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各中医药院校发表的教研论文进行检索, 检索时间截止至 2020 年 8 月 4 日,各中医药大学的检索应用情况为:成都中医药大学 7 篇,最早见于2006 年 12 月曹治清发表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的“中医药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及实践”;辽宁中医药大学 6 篇,最早见于 2007 年9 月王德山等发表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的“中西医结合基础机能实验学课程的考核方法研究与实施”;湖南中医药大学 6 篇,最早见于 2016 年 4 月刘迈兰等发表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的“《经络腧穴学》课程操作考核的改革与设想”;
浙江中医药大学 5 篇,最早见于 2008 年 9 月裘兴梅等发表在《中医教育》的“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程综合考核方法改革尝试”;天津中医药大学 5 篇,最早见于 2010年 7 月孙晓霞和孟静岩发表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的“关于中医课程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考核的设想”;广西中医药大学 5 篇,最早见于 2015 年1 月吴世敏发表在《山东工业技术》的“形成性考核在《人际沟通》课程 PBL 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 4 篇,最早见于 2008 年 7 月郝玉芳和韩丽沙发表在《中华护理教育》的“《护理科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及效果评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4篇,最早见于 2012 年 6 月王冬梅等发表在《黑龙江医药》的“医药院校物理实验课程考核制度改革研究与实践”;上海中医药大学 4 篇,最早见于 2013年 12 月金涛等发表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在成人教育《中药学》课程中进行考核评价改革的初探”;
甘肃中医药大学(含甘肃中医学院)4 篇,最早见于 2015 年 1 月颜春鲁等发表在《甘肃医药》的“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实验考核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建立及实践”;福建中医药大学(含福建中医学院)3篇,最早见于 2009 年 7 月许桂芝和路俊艳发表在《体育科学研究》的“体育课程“三评”考核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福建中医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山东中医药大学 3 篇,最早见于 2011 年8 月郑红和范文昌发表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的“《内经选读》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及改革思路与设想”;
河南中医药大学(含河南中医学院)3 篇,最早见于 2011 年 12 月王蕾等发表在《中医药管理杂志》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考核方法及评分标准的探讨”;陕西中医药大学(含陕西中医学院)3 篇,最早见于 2014 年 1 月段丽芳等发表在《基础医学教育》的“病理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南京中医药大学 1 篇,见于 2002 年 12 月陈明发表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的“加强课程考核工作初探”;广州中医药大学 1 篇,见于2012 年 8 月吴智兵和曾征伦发表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的“中医临床基础课程考核方法思考”;
山西中医学院 1 篇,见于 2014 年 10 月王军等发表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的“德尔菲法构建中医学专业基础模块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云南中医学院 1 篇,见于 2016 年 8 月罗黠等发表在《科技视界》的“制图课程中课堂教学和考核改革的尝试”;贵州中医药大学 1 篇,见于 2019 年 2 月叶江海等发表在《广东化工》的“中药化学实验课程与考核方法改革探讨”;长春中医药大学 1 篇,见于 2019 年 6 月胡亚男等发表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的“内经选读课程多维考核评价模式改革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 0 篇;河北中医学院 0 篇。
(二) 课程考核在中医药院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从对以上检索到的各中医药院校课程考核应用情况的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教研论文数量(数量相同时按发表时间早的排名靠前)排名前五的院校依次为成都中医药大学(7 篇)、辽宁中医药大学(6 篇)、湖南中医药大学(6 篇)、浙江中医药大学(5 篇)和天津中医药大学(5 篇);
⑵在中医药院校中,最早发文介绍课程考核排名前五的院校依次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002 年 12 月)、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年 1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 年 9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年 7 月)和浙江中医药大学(2008 年 9 月)。
三 课程考核在中医药本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特点
(一) 课程考核在中医药本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以篇名“课程”并含“考核”且同时含“具体某一中医药课程名”为检索条件,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发表的各中医药本科课程教研论文进行检索, 检索时间截止至 2020 年 8 月 4 日,检索结果如下:内经(含内经选读)4 篇,最早见于 2011 年 8 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郑红等);中药学 4 篇,最早见于 2013年 12 月(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海颖等); 天然药物化学 2 篇,最早见于 2017 年 10 月(广西中医药大学廖彭莹等);针灸学 2 篇,最早见于 2018 年 7 月(湖南中医药大学贲定严等);中医诊断学 2 篇,最早见于 2017 年 10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捷等);中医药统计学 1 篇,见于 2006 年 12 月(成都中医药大学曹治清);中西医结合基础机能实验学 1 篇,见于2007 年 9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王德山等);护理学基础实践 1 篇,见于 2008 年 9 月(浙江中医药大学裘兴梅等);中医各家学说 1 篇,见于 2011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谷建军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赵艳);中医临床基础 1 篇,见于 2012 年 8 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吴智兵和曾征伦);中药制剂分析 1 篇,见于 2013年 6 月(成都中医药大学张梅等);中医外科学 1 篇,见于 2013 年 9 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郭静等);医学微生物学 1 篇,见于 2015 年 1 月(甘肃中医学院颜春鲁等);药理实验 1 篇,见于 2015 年 5 月(福建中医药大学南丽红等);经络腧穴学 1 篇,见于 2016年 4 月(湖南中医药大学刘迈兰等);推拿手法学 1篇,见于 2016 年 12 月(浙江中医药大学许丽等);中医基础理论 1 篇,见于 2018 年 7 月(甘肃中医药大学余磊等);物理药剂学 1 篇,见于 2018 年 9 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陈新梅等);中药化学实验 1 篇,见于2019 年 2 月(贵州中医药大学叶江海等);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古文、中医经典、中药药理等中医药重要课程均为 0 篇。
(二) 课程考核在中医药本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从对以上检索到的课程考核在中医药本科教学中应用情况的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⑴ 教研论文数量排名前五的课程为内经(含内经选读)、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⑵ 在中医药院校中,最早发文介绍课程考核的排名前五的课程依次为中医药统计学(2006 年 12 月)、中西医结合基础机能实验学(2007 年 9 月)、护理学基础实践(2008 年 9 月)、中医各家学说(2011 年 6 月)、内经(含内经选读)(2011 年 8 月);⑶课程考核已渗透应用到中医药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但尚存在覆盖不全面、研究数量有限、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
四 课程考核在中医药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智能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手段 [1]。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 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大学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11]。如此一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课程考核评价则变得更为复杂,传统的主要依据一张试卷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课程考核。结合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基于对课程考核在中医药本科生中的应用现状及特点的分析,提出以下策略:
(一) 加强中医药本科教学信息化的课程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当代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高效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中医药本科教学的课程考核也不例外。例如,针对具有线上 - 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许多中医药重要课程,既要体现教学内容和体现形式上的信息化,更要体现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加强中医药本科教学信息化的课程考核的探索与实践,从而为信息化背景下中医药本科教学质量助力保障。
(二) 加强针对不同专业中医药本科教学差异性课程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中医药本科教学常存在不同专业学习同一门课程的情况,尽管一些专业存在中医药的宏观共性, 但由于专业基础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同一课程不同的中医药专业不仅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要区别对待, 而且在课程考核评价上也要围绕不同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差异而有所区别。加强针对不同专业中医药本科教学差异性课程考核的探索与实践,从而为促进同一课程不同专业的中医药本科教学质量助力保障。
(三) 加强开展中医药本科教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通过本文上述文献调研,我们可以明确课程考核在中医药本科生教学中已有较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进展。然而,迄今为止,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估标准进行质量把控。鉴于此,作者提出“加强开展中医药本科教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之策略,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客观、有效、可行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为科学评价中医药本科生课程考核提供评价工具。
五 结语
文章基于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分析,阐明了课程考核在中医药各院校和专业的应用现状及特点:
(1)教研论文数量排名前五的院校依次为成都中医药大学(7 篇)、辽宁中医药大学(6 篇)、湖南中医药大学(6 篇)、浙江中医药大学(5 篇)和天津中医药大学(5 篇);
(2)在中医药院校中,最早发文介绍课程考核排名前五的院校依次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002 年 12 月)、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年1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 年 9 月)、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年 7 月)和浙江中医药大学(2008 年9 月);教研论文数量排名前五的课程为内经(含内经选读)、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
(3)在中医药院校中,最早发文介绍课程考核的排名前五的课程依次为中医药统计学(2006 年 12 月)、中西医结合基础机能实验学(2007 年 9 月)、护理学基础实践(2008 年 9 月)、中医各家学说(2011 年 6 月)、内经(含内经选读)(2011 年 8 月);
(4)课程考核已渗透应用到中医药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 但尚存在覆盖不全面、研究数量有限、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结合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基于对课程考核在中医药本科生中的应用现状及特点的分析,文章提出“加强中医药本科教学信息化的课程考核的探索与实践”“加强针对不同专业中医药本科教学差异性课程考核的探索与实践”“加强开展中医药本科教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之策略。文章为课程考核在中医药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屈晓超 , 卞灿 , 任力 , 等 . 信息化背景下“生物信息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 ( 电子版 ), 2020,10(3):29-34.
[2]金晨 . 混合式教学中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 [J]. 高教学刊 , 2019, (25):130-132.
[3]谢毓湘 , 栾悉道 , 魏迎梅 , 等 .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以“媒体数据分析与处理”课程为例 [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 2020, 43(2):61-65.
[4]蔡荣林 , 胡玲 , 陈卫华 , 等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针灸学》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探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18, 29(8):1991-1994.
[5]李旭蕊 , 李丽 , 刘宇 . 高校“药剂学”课程改革探索 [J]. 新课程研究 , 2020, (6):44-45.
[6]刘铁钢 , 于河 , 刘果 , 等 . 温病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J]. 中医教育 , 2018, 37(5):44-46,50.
[7]温雅 , 曲夷 , 王洪海 , 等 . 伤寒论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20, 18(6):14-16.
[8]路玲 , 刘婧 , 关志宇 , 等 .《中药药剂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19, 30(9):2237-2239.
[9]熊俊 , 江月霞 , 王艳苓 , 等 . 关于针灸 PBL 教学设计与实施若干问题探讨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15, 26(7):1736-1738.
[10]郭辉 , 钱俊青 . 基于文献引导的探究式生药资源利用工艺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19, 30(11):2746-2747.
[11]余龙江 , 鲁明波 . 信息化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与实践 [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 ( 电子版 ), 2016, 6(1):8-12.
[12]李晖 , 张志佳 , 桑海峰 , 等 . 基于考核导向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教育现代化, 2020, 7(55):46-49.
[13]匡代洪 , 杨方源 , 严超 , 等 . 优化课程过程考核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成绩 [J]. 教育现代化 , 2020, 7(52):67-69.
[14]银玉容 , 朱能武 , 施召才 , 等 . 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
《环境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 2019, 6(97):77-79.
[15]张建军 , 陈卫华 , 艾云龙 , 等 . 工程教育认证 +“双一流”背景下《材料物理性能》课程考核方式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 2019, 6(82):74-75.
[16]李晨 , 徐萌 . 理工科高校背景下《影视广告创作》多样化课程考核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 2020, 7(26):143-145.
[17]李华祥 , 高亚军 , 杨振泉 , 等 . 应用多教学手段提高“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质量 [J]. 教育现代化 , 2019, 6(98):85-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