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统计软件在各高等学校中越来越受重视,但统计软件教学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基于实际统计软件教学实践和“以学生为主体,以做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本文探索了统计软件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全面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统计软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 邵明振,屈小芳 , 张瑜 . 统计软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进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6):90-92,96.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sing” in Statistical SoftwareSHAO Mingzhen, QU Xiaofang, ZHAnG Yu(Henan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Kaifeng Henan)
Abstract:Statistical softwar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statistical software. Based on the actual teaching practice of statistical software and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nd practising as the main line”, this article explores som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sing” in statistical software, and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bility for students’ futu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 statistical softwar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sing”;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一 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1]。近年来,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使统计数据的搜集、保存、处理、分析、传递、展示等过程不断现代化,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日益扩大了经典的和前沿的统计方法的应用领域和范围,统计知识和能力像听、说、读、写一样成为了现代人必备的素养。
如今,计算机统计软件已经成为统计科学中重要组成部分,统计软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也不断发展,大数据、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都离不开统计软件平台,统计软件在多个学科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校统计学和其它一些专业对学生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统计软件应用课程是各专业实践应用的一门工具学科,对于高校各个专业来说都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还要注重实践教学。
为了培养 21 世纪应用实践型的人才,高校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大学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统计软件教学方式要结合统计软件应用的特点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统计软件应用能力的提升可以为学生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统计软件应用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科的特点,结合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学科专业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统计软件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改进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用于统计软件应用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分享交流, 也希望专家、同仁多提宝贵建议。
二 当前统计软件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统计学特别是统计软件应用在各高等学校中越来越受重视,由于统计软件工具性的特点, 统计软件在经济管理、理、工、农、医、教育学、体育类等专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统计软件应用课程也成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重要环节组成部分 , 但是目前统计软件应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还比较薄弱。目前高校不少统计软件应用课程结合了专业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和完善,但是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形成完备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当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统计学科普遍侧重统计理论和方法,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灵活应用涉及较少,教学内容没有针对统计软件实际操作的特点,学生统计理论和方法应用能力的提升受到一定的影响。
再者,对于统计软件知识的教学多采用传统课堂讲授,缺乏互动和反馈,学生实践机会不多,学生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多高校建设了高标准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大大便利了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教学, 教学方式也向侧重理论教学向“教、学、做”一体转变。但是,部分学校教师在统计软件应用的授课过程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以教师讲授“满堂灌” 为主,教学手段仍然是黑板加粉笔或者更高级的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加 PPT,教学方法创新较少,老师讲授的时间长,而学生练习的时间少 [2]。
老师虽然讲课很辛苦,但学生被动地听甚至走神不听效果并不好,等到要求学生实际应用的时候,往往眼高手低, 无从下手,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这种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主,没有结合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应用能力提升,根本原因是统计课程的教学缺少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理念的支撑,统计软件教学缺乏针对实践能力研究设计新的教学环节,存在缺陷。
另外,一些高校统计软件学习仅仅依附于其它专业课程,限制了统计软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目前高校统计学专业或者非统计学专业对于统计软件的学习基本上基于一些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附带进行教学和学习,甚至于要求学生课外自学学习, 大大限制了统计软件学习应用的效果,学生在缺少数据、缺少演示、甚至缺少软件的情况下很难达到预期的统计软件熟练操作效果。
三 统计软件的教改实践
为解决上述问题 , 在教学实践积累的基础上 , 对统计软件应用课程大胆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改实践,对教学内容重新架构 , 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 , 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 , 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加以克服,具体教改措施与实践如下。
( 一 ) 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内容
结合统计学或者其它各专业学科确定统计软件课程内容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课程内容应按照统计学专业或者其它统计应用学科的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标准和专业理论内容与实践项目进行有机整合,强调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专业兴趣,增强专业科研潜力和就业竞争力。课程内容要难易适中,繁简得当,统计学专业的内容一般更多更广些,非统计学专业的一般内容更浅显易懂,并结合体现专业内容特征。课程内容同时也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既不能只强调理论方法没有具体案例应用操作,也不能全是介绍软件操作步骤而没有理论方法基础。案例的选择应当以统计软件或者专业课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生活和当前社会实际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和专业特点来选择。要适应学生的理论方法知识和具有的统计软件操作水平,同时贴合专业特色。
由于和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接近,容易触发学生体验上的共鸣 , 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进入案例情景中去 [3],从而促进学生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案例的选择要注意和专业相结合,教学案例应具备专业特色,从而有利于学生把统计软件工具和专业知识方向结合起来,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好能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和公司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设置案例。总之,统计软件课程内容的构建要结合专业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二) 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包
一体化教学资源包要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积累构建数字化资源,包括一体化教材配套的案例和实践项目、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视频、习题库、考核标准等 [4]。教学资源包要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内容要求相一致, 体现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在统计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包内容形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但最终目的要适合“教、学、做”的一体化特点,既有适合学生网上学习预习的微课视频,也要有教师上课针对重点难点讲解或者软件操作的课件;既有规范化的考核标准,也有学生加强训练的案例、习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三) 和互联网“微课”教学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教学也开始迅速发展,“微课”便是互联网教学的广为采用的互联网教学形式的一种。通过互联网“微课”教学,可以做到课前网上预习,面授答疑解惑, 课堂练习,课后完成网上作业并网络复习。“微课程” 的概念最早在 2008 年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教学设计师 Penrose 提出,也就是现在的“微课”,他把“微课程”的概念比喻为“知识脉冲”,经过实践和研究表明,通过配合一定程度的作业和适当的线上线下讨论结合,微课程的学习效果受到了普遍的认可 [5]。
结合互联网“微课”进行课前预习,然后课堂面授对重点、难点进行答疑解惑,集中训练操作,课后进一步通过完成作业进行强化训练并网络复习下次课内容,整个教学环节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单调乏味并结合了当今时代强大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按照操作步骤或操作文档、以及操作数据、微视频等资源自行完成操作,教师起着督促、指导、帮助、答疑解惑的作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 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培养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完成一次课时练习后,教师对操作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集中讲解, 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教学效果得到了质的提升。
(四) 构建统计软件应用的能力评价体系
构建三维一体的能力评价体系对统计软件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意义重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就是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外,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即使在课堂内,也要保证学生软件操作训练的时间超过 50%,老师指引学生完成学习步骤和过程,同时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操作训练解疑释惑。
学生之所以能够自愿自觉地进行操作训练一是来自于学习统计软件的兴趣,同时教师的考核评价手段也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保障。平时教师的口头鼓励和表扬是具有效果的,但以成绩的形式评估学习效果仍是目前最主流有效的方法,考核评价的重点就是学生软件操作的规范性和软件最后的结果正确与否。对于平时没有完成软件操作训练任务的学生可采取延缓成绩评价的办法,鼓励其迎难而上,完成操作训练作业。
要让学生看到解决难题的希望或对成功抱有希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6]。从教学实践观察,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听讲和认真操作训练,基本上能够完成上课布置的课下作业。因此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分成平时实践考核、期末综合考核的考核方案,从而形成了平时实训考核、期末综合实训考核和理论方法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三项考核比例为期末考核占 60%, 其中机考与理论考试分比值为 6:4,平时单项实训占 40%,以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来进行评定。
(五) 提高学生实践和服务社会以及创新能力
与大学生的一些课外项目、竞赛活动相结合(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大学生市场调查大赛等实践活动相结合),做到“课、赛、研”同步 [7]。积极探索相关课外竞赛与常规教学课程的承接,不断积累建设“课赛融通”的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实践、“课赛融通”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具体的实践调查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使统计软件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由于统计软件应用是一门工具和技能,需要和其它学科或者方向结合应用中才能发挥其价值和促进其发展提高,因此接受其它专业统计知识统计软件方面的咨询和应用合作,建立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合作以及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交流平台,既在实践中达到了应用的目的,也提高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了自身价值。由于平时不断的实践应用,对于统计软件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要充分培养和挖掘其统计软件方面的创新能力,从而为我国统计软件方面培养和积累人才,为我国统计软件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六) 加强软、硬件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建设
为了便于统计软件课程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统计软件教学实验室或者教室的建设是必要的保障和支撑。实验室和教室要按照标准计算机教室设施配备,电脑按五人一组布置,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项目团队开展工作和指导教师的现场辅导,同时电脑要安装教学和实践所必需的统计软件。为了便于完成课下作业,学生最好都有可以上网的个人笔记本电脑。
四 结语
2018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通知》强调要进一步提升本科生教育质量,淘汰“水课”打 造“金课”。一方面高校教师面对社会环境、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水平等巨大变化,人才培养定位要因社会需要变化而变,全面规划整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 [8]。
另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课堂已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渠道,“满堂灌”,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现在的学生,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出现学风差、课堂氛围不好、教学效果差的结果, 需要我们根据社会发展和学情变化,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实现大学教育从以“教师” 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实现从“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到“教、学、做一体”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转变。
统计软件教学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技能,还要结合统计学专业或者其它专业特点进行相应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通过搭建良好的软硬件平台和环境,探索统计软件课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进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师团队培养、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等,结合专业需求和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贾俊平,何晓群,全勇进,等 . 统计学(第七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2.
[2]张涛 , 任伟 , 张绍鹍 , 等 .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课程的教学实施 [J]. 教育现代化 ,2019,6(43):174-176.
[3]罗晨 .“运筹学”的理论、案例、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0(44):266-267.
[4]黄有全 . 教学做一体化空间资源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J]. 山东工业技 ,2013(10):48-49.
[5]张同斌,刘琳 . 基于微课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3(13):81-86.
[6]梁晶晶,马翩翩 .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数据结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66-70.
[7]李春勤 , 孔祥新 , 胡明义 , 等 .“课赛研同步、教学做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J]. 教育现代化 ,2019,6(67):42-43.
[8]成党伟 , 钟生海 . 基于课内外一体化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 高教学刊 ,2020(22):122-1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