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插画设计实训教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引入是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进行文化传承的实践与探索, 也是在新时代进行课程改革的特色与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符号的主要特征,继而探讨了插画设计课程实训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插画设计;实训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刘玲 .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插画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9):132-135.
Practical Teaching Resear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Illustration Design Course
LIU Ling
(Xiangxi Minz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shou Hunan)
Abstract: Introdu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illustration design is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art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haracteristic and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new era. The paper analyzes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t symbols firstly, and discusses main measures of integration of illustration design course training teaching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llustration design; practical teaching
一 引言
开展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体验,在实践过程中促进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以及巩固。如何在插画设计课程实训教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进行有效利用,以实现对我国优质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同时优化课程教学效果, 值得我们深思。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的艺术特点
非遗通常具有十分明显的民间艺术性,其取材范围广泛,覆盖面宽泛,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娱乐性、全民性以及实用性,其中所包含的工艺、结构以及图案等都极具研究价值。非遗文化符号属于对民族情感记忆的一种浓缩,是对人类长期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感悟的精神汇聚。在不同地域,非遗文化符号会形成不同美的形式和语言,汇聚成独特的民间艺术。结合符号学理论,可以将非遗文化符号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 色彩符号
郴州安仁米塑属于湖南省的非遗项目,从色彩工艺上讲主要以红、黄、绿为主,其色彩明亮,具有非常鲜明的对比性。红色属于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喜庆色彩,而安仁米塑作为一种节日用品,在喜庆的氛围之下关注于对红色的利用。所以,在对米塑进行制作和染色的过程中,红色占据了主导地位, 并以绿色和黄色为辅助。虽然色彩点染较为随意, 但却能渗透出自然生态化的美感,虚实、强弱十分明显而和谐,更能烘托出节日热烈而吉祥的氛围。非遗文化色彩符号通常利用高色相和高明度手法凸显作品的特色,充分反映出本民族在色彩与审美方面的理解 [1]。
(二) 图像符号
非遗文化中的图像符号一般通过“形象相似” 形态对已经具有一定意义的事物进行表现,这属于一种十分直接而原始的表达方式,具有“易读”特征。大布江拼布在造型方面则主要采取几何分割形式完成构图,几何图形符号通过对比例、长度以及角度关系的分割,对事物的抽象意义进行表现。比如, 在拼布作品中,其装饰纹样经常利用鱼形抽象组合、波浪纹图案符号以及曲线纹图案符号等。
(三) 象征符号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象征符号具有一定普适性。其所涉及到的各种象征符号均可作为插画设计当中的视觉表现元素,通过抽象性的形象、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视觉感受,为现代插画设计开辟了全新的表现方式。象征符号对于信息传递与视觉艺术所形成的表现作用具有生动性与巧妙性,而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能使其优势得以重现与突出,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与引用。因此,创作人员应该在特定环境之下对原符号文化形成深刻理解,将符号精髓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以达成融会贯通的效果,真正呈现出其内心真实世界,这是对精神世界及自我意识的完美升华。
三 插画设计课程实训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
(一)“中华元素新主张”插画作业
理解主题的主要目的在于探寻其所表达的方向, 同时分析素材以缕清思路。插画设计教学应该充分符合设计专业主题先行的特性,确保主题的独特性、清晰性、明确性,将其具有差异的进行表现。而在首次插画设计课程当中,通常不应该以商业主题为起始。商业主题主要是迎合市场需求对画面组织形式进行编排,具备特有的视觉特征与画面要求。对于并未学习过插画设计的学生来讲,如果从商业主题开始进行引导,非常容易使其陷入一种视觉表现上的固定模式,对其打开自身对插画设计的认识与表现方法极为不利。因此,在教学初期,应该为学生提供具有开阔性与全面性特征的插画概念和表现形式,重点培养学生画面组织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2]。
对于“中华元素新主张”的设计主题,应该先引导学生分析都有哪些元素属于“中华元素”,因此需要进行分类,通过其可使用性层面划分成中华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以及传统建筑等类别。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比较适合初学者进行插画设计的素材包括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传统节日以及山海经图说等, 这些素材都具有十分清晰的画面感。而传统建筑中, 主要包括与城市、旅游以及文化 IP 等相结合的主题, 传统建筑具有十分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更容易和地区饮食习惯、区域文化等进行有效融合。这些都属于在初学阶段比较容易进行操作的主题,对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进行分析、应用以及操作。在民间文化当中,就素材选取便利性方面来说,应该选择具有明显视觉图像特征的非遗种类元素,例如剪纸、社火脸谱以及刺绣等。
(二) 宝鸡地区非遗元素为素材的拣选过程
我们以宝鸡地区非遗为例,选择其中视觉图像具有更强丰富性特征的种类加以应用,主要包括凤翔木板年画、千阳刺绣以及宝鸡剪纸等。插画的画面内容要具有良好的丰富性,其中所蕴含的元素都有其具体的出处。因此,要有丰富的元素供设计者选用。非遗图像中包含许多素材细节, 因此在组织画面方面有利于填充式选择,能够依据实际需求对形进行改造,继而构成具有趣味性的细节。然而, 素材属于画面构成上的原料,必须要经过细致的拣选、改造才能进行时应用,真正成为画面的组成部分 [3]。
(三) 通过主题方向选用素材
对以角色造型为主题的插画创作来讲,对木板年画的选用是其中一种表达方式,而对刺绣素材的选用则属于另一种,二者之间在画面效果上会展现出非常大的差异。比如,图 1 和图 2 是两名学生的插画设计作业,其中图 1 对于人物造型塑造以木板年画作为主要素材,对传统素材当中的细节进行简化处理,并将画面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几何化处理, 这样便能有效表现出审美情趣上的时代性。而图 2 的素材来源为千阳刺绣,将五毒形象作为原型,对动物形象进行拟人化处理,将现代人身体与经过改造的五毒面部相结合,从画面感受上来说具有良好的表现力与想象力。
图1 学生插画设计作业 图2 学生插画设计作业
(四) 通过画面需求改造素材
素材是设计者未经加工处理的原始材料,并不是最终所呈现的画面。而将素材改造成为所需画面中的一部分,是我们对素材加以改造的第一步,在获得改造以后的原型之后,便可以开始进行深入创作,继而变为自己思维中的完整画面。图 3 是针对宝鸡剪纸素材进行初步改造所获得的原型,在获得新画面以前,已然从原有素材中实现了脱离,具有一定特有的元素。这一步属于十分重要的变化,也是对素材进行消化的过程。
图3 针对宝鸡剪纸素材进行初步改造所获得的原型
(五) 素材重组构成全新画面
将经过改造之后的元素依据自己设定的主题方向进行组织,以获得全新画面,这也是形成完整作品的最后一步,是实现原有素材华丽转变的关键一步。图 4 和图 5 均是将千阳刺绣为基本素材的插画设计作品,二者在素材改造阶段的差别,使最终两幅画面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图 4 对素材当中的植物纹样进行提取,随后进行简化与几何化处理,最终获得具有装饰性效果的画面风格。图 5 是对素材当中的动物纹样进行提取,随后跟现代玩偶造型设计之间进行融合,产出全新形式的画面审美 [4]。
图 4 插画设计作品 图5 插画设计作品
(六) 时代审美要求下的画面组织规律
在插画设计中,对于画面组织规律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展现:①远观具备明确的趋势和动态,或是大结构构图,这是画面影响力最为主要的来源;②近观具有明确而独特的造型,这属于插画画面给人们带来惊喜的主要手段和方向,也是作品吸引力的重要来源;③在对画面中细节进行长时间细致观察之后,会对前两个维度形成辅助作用,同时兼具造型化特征,而不是对各种元素简单的填充。值得强调的是,插画设计的塑造过程非常重要,是插画作品所渗透魅力的主要来源,其中每个细节的展现都将会让人从视觉上感到有趣,使人们对画面形成良好的审美愉悦感。
若想在时代审美要求之下优化插画作品画面的组织规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选择与主题及素材具有更高匹配度的画面组织方法;②将主体造型作为画面吸引力最为主要的来源;③将画面细节作为插画的特点与优势。虽然在画面组织过程中需要分成上述三步,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并不应该将其界限划分得过于清楚。在实践过程中,要经过多次修订与检验,才能真正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优质插画作品 [5]。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插画设计课程实训教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有利于我国优质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优化插画设计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强大助力。
参考文献
[1]杜静怡 , 徐旸 . 插画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23):100-101.
[2]张海霞 . 以非遗图像为素材的插画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J]. 福建茶叶 ,2019,41(06):96-97.
[3]冯煜薇 . 插画设计课程中认知与表达的教学方法探究 [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09):138-139.
[4]陈冉冉 . 农副产品品牌形象中的插画教学探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9,6(91):272-273.
[5]程凯乐 , 张康夫 . 诺尼·霍格罗金插画艺术语言分析——以《还能挤下一个人》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19,6(75):284-286+2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