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自从实行高校推免研究生招生工作政策改革以来,部分农林类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招生生源质量与数量都呈现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个情况,农林类高校在规避风险、增强生源质量和提高生源数量等方面做出了强效努力,希望通过丰富推免生招生的形式与内涵、高效利用网络媒体宣传平台、加强高校间互助互信等方式有效扼制推免窘境,实现长久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农林类高校;推免情势;推免举措
本文引用格式:赵晨 . 对新政策以来农林类高校推免形势的分析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2):115-119.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 of Pushing and exempt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nce the New Policy
——Tak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O Che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of the policy on the promotion and exemption of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m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impa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enrollment students are showing a downward trend.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to avoid risk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t is hoped that by enriching the form and connotation of promoting and exempting students, making efficient use of network media propaganda platform, and strengthening mutual trust amo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ilemma of pushing and avoiding can be effectively curbed, and the long-term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an be realiz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motion and exemption situation; promotion and exemption measures
一引言
教育部于 2014 年、2015 年分别下达《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教学厅〔2014〕5 号)与《关于下达 2016 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名额的通知》(教学司〔2015〕21 号) 两个文件,文件对高校推免工作进行了新的政策改革,包括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可自主选择志愿、各高校不再设置留校限额、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推免进程中的相关信息公开化、优化考生填报系统及相关工作程序等。
为严格执行新政规定,全国多所农林类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研究生推免工作的相关文件进行了调整更新。南京农业大学对推荐阶段的研究生推荐免试工作章程和接受阶段的研究生推荐免试招生简章都做了相应调整,包括规定拟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人数约占硕士生招生规模的50% 左右,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类型包括学术学位硕士生、专业学位硕士生以及本科起点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取消对推免本校学生的指标偏向等。新政策在提高学校推免工作公平性和规范性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对农林类高校研究生招生录取、培养发展、学科建设等工作产生了影响。
二 新推免政策产生的影响
(一) 积极意义
针对高校推荐免试工作中的弊端,教育部出台新政,其积极意义包括:
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可自主选择报考单位和专业。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高校将本校优秀生源作为遴选推荐生资格条件的限制,充分尊重并维护了考生报考选择的主动权,减少了干涉学生推免选择的不良行为。
下达推免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增强本科生教育的活力和本科生学习的动力, 提高了推荐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后从事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保证了研究生推免工作的自主性、公正性。
推免工作两个关键环节权责分开。推免工作中的推荐工作和接收工作分为互不交叉的两个阶 段,具有推免资格的考生通过“推免服务系统” 进行网上申请,招生单位将推免环节相关信息在 “推免服务系统”中公示公开。极大地提高了招生单位推免工作的效率,保证推免各环节工作流程 的公平公正性,更好的保护了考生利益,极大地限制了违反规章制度录取推免生的行为,基本杜 绝了工作流程的不规范行为 [1]。
(二) 消极影响
1.数据分析
国家出台新推免制度的改革举措,对如南京农业大学一样的农林类高等院校的招生和培养过程有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自由选择志愿和专业的举措下,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其他“高名气”、“高声望”、“牌子硬”的高校就读,本校优质生源数量有所下降,具有高水平学科、未来就业发展前景良好的院系或学科点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使得农林类高校很多传统优势学科人才流失 [2]。
由图 1 数据可发现,在 2019 年新举措之前, 如南京农业大学一般的农林类高校接收本校推免生源数量普遍以超过平均 20% 的下降率逐年降低。同时,整合近几年数据发现,农林类高校接收原“985”“211”高校优质生源的数量呈同比递减趋势,本校优质生源有所流失。
图 2 中几所一流大学是近几年由本校推免进入的人数居高的几所外单位高校。由该统计数据可发现,具有推免资格的本校优秀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金字招牌”的一流高校。同时,对考生本科专业及保研专业进行比对,并对相应学科进行统计发现,大多考生对学科排名的青睐度远低于对高校“品牌”的青睐度。被更高名气的外单位录取的本校优质生源数量及质量逐年递增。
图 3 统计了南京农业大学具有代表性的六个学院近几年留本校推免生人数的变化。其中,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园艺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都有 A 类一级学科,拥有优质的师资团队资源、精良的基础设备、先进的实验条件;动物医学学院、工学院分别拥有 B 类一级学科,且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开阔的就业发展前景;动物科技学院拥有强大的师资团队、前沿的科研设备,不断向一级学科建设努力。但从表 3 的统计结果中可发现,拥有优势学科的学院,无论其是否拥有一级学科、也无论其是否拥有强大师资队伍,留本校的各学院生源基本都是逐年减少。有的学院甚至是在新政伊始时,留本校的推免生数量急速下降,并之后逐年持续下降, 由此导致传统优势学科生源质量不再优渥,学院各方面发展受阻。
2.危机的现状
(1)留住本校优质推免生难度大。
录取农林类高校推免生的外单位,基本上都是综合实力强、“牌子硬”的老牌高校和科研院所, 而随着这部分被外单位录取的本校优质生源数量及质量的逐年递增,本校留校生源呈逐年降低之势。一方面,说明很多农林类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竞争实力强,更易被老牌优势单位吸纳;另一方面,一流学校吸收农林类高校优秀生源,增加了农林类高校留住本校优秀生源的难度。
(2)吸引外校优质生源难度大。
通过大量数据统计,我们发现,被农林类高校录取的外校生源大都来自非原“211、985”高校,这部分普通高校的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比例占超过大多数农林类院校录取硕士推免研究生总量的 80%,而每年教育部分配给这类普通高校的推荐免试研究生指标却只占全国高校总指标数的25% 左右,从而导致农林类高校无法吸引太多普通高校的推免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造成推免生单方向的流失。农林类高校吸引外校优质生源难度不断加大。
三 南京农业大学应对新政的几项举措
(一) 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及导师团队建设
学科的发展与吸引力是提高生源质量及数量的基石,优质的导师团队是提高生源质量的支柱。近两年,借助“双一流”建设的有利时机,南京农业大学不断加强交叉学科建设、不断发挥现有学科优势,把特色优势学科做大、做优、做强, 努力推动后起学科发展。同时,不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每年通过严格的导师增列工作把控导师队伍质量,并且每年对导师进行严格的招生资格审核,制定较完备的审核奖惩措施,以提高导师团队实力。
从 2018、2019 连续两年推免数据来看,拥有 A+ 类学科及 A 类学科的学院推免生源比较以往在生源数量上下降速率明显减缓,有的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 不断加强学科、导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联系
南京农业大学作为一所旨在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农林类高水平大学的高校,很早就意识到,学科、导师、学生之间学术研究的延续性至关重要。学校大力支持本科阶段的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学术修养,很多推免生本科期间就有很多机会,跟着学科带头人进行科学研究、参与优秀导师团队的科研项目。学校、学院和导师非常希望能够留住这批有研究经历的优质生源。
因此,加强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科研、学术交流,尤其是对于有基地班、实验班的学院,导师提早和学生联系并锁定,吸纳他们加入自己的科研团队,有效保留了这部分优质生源。
(三) 不断扩大招生宣传和推免生在校发展空间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在常规招生宣传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开展了一系列招生推广工作, 包括加大招生宣传、提高推免生奖助、增加国外游学实训实习机会,以此留住本校生源、吸引外校优质生源:
(1)发展并鼓励学院进行招生宣传工作的设计研究。联系具有代表性的学院,如食品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以视频播放、沙画介绍、报道通知、推文发布、动漫动画、访谈记录等形式宣传本学院,研究生院为学院提供更为广泛的宣传平台及渠道,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加大农林类高校的特色宣传,争取到了推免现状一定程度上的好转。
(2)利用新媒体。在微信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申请“南农大研招”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及时推送招生相关的实时动态及最新信息, 通过学生之间、推广平台之间“网网”相传,与全国各大高校推免阶段的学生零距离接触,领广大学生充分了解农林类高校的科研实力,对“农”、“林”二字有所改观。
(3)举办暑期夏令营。充分调动各学院,组织暑期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通过专家报告、师生研讨、实验室参观、课题组体验等活动项目 [3], 让学校能够选拔出科研能力强、学术基础扎实、具有潜力的优质生源。同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农林类高校的学科实力、师资力量、校园魅力,改变学生对农林类高校的普遍偏见,吸引有意向的学生积极报考。
(4)提高奖学金等待遇。大幅度提高推荐免试生源入学的奖学金额度,2018 年创造性提出“来自原‘985、211’高校的推免生,且录取为我校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含直博生)可申请减免 3 年学费”的重大举措,解决掉了部分生活困难的优质生源在校期间因生活和学习支出而产生的困扰,吸引到了大批优质生源,极大的保障了 2019 年推免生源的质量和数量。
(5)增加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很多推免考生较看重出国学习交流机会,南京农业大学不多创新,以暑期夏令营访学、优秀学术论文答辩等短期访学形式,为学生们提供大量出国深造的机会、增加学生与国外优秀导师和优秀学术团队学术交流沟通的渠道,吸引了一批对出国放学有极大兴趣的优质生源。
四 其他高校应对举措
各大高校为应对新形势下的推免政策,提高本校生源数量及质量,保障培养质量和学科发展延续,各自采取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例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的“农理学科拉通、学科大类推荐”推免生选拔机制改革 [4];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利用暑期,举办接收推免生夏令营及开放日活动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政策给某些高等院校,尤其是给农林类高校带来的冲击,但想要填补这种空缺仍需更多的努力。
五 对于推免工作的几点设想
我们需要重新正确认识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改革措施的实质,并在此背景下发扬制度改革的正面作用、规避其负面作用,为在新形势下探索建立公平全面的推免生考核评价选拔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正确把握研究生招生工作改革的方向、顺利开展改革实践提供现实依据 [5,6]。结合农林类高校实际情况及办学特色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一) 丰富推免生生源招生的内涵与形式,提高现有招生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鼓励本校学术专家外出汇报的同时,积极努力向全社会广大师生推荐宣扬本学校、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扩大学校、学科的影响力。鼓励专家多与学生接触,通过专家与学生在会上及会后的直接沟通交流,多角度展现学校内涵及学科特色,吸引学生来农林类高校实地学习,提高推免生生源数量。
学校层面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之相应的经费支持体系,充分调动专家、学科带头人积极性与主动性,吸引更多优秀导师参与到推免生招生工作的宣传与推广工作中,在扩大农林类影响力的同时提高学科队伍的热度,达到学校与学生双赢的状态。
(二) 有效利用网络媒体宣传平台,完善招生宣传措施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将招生宣传权限赋予学院和导师的同时,校级和院级招生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招生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对生源集中地密集区域的宣讲工作。
充分利用网络这种考生获取招生学校信息的重要渠道,未来将不光依赖于本校研究生院网站, 还应鼓励各个学院建立自己独具特色的招生宣传平台,将自媒体和移动客户端充分结合起来,实时更新学校招生动态及本校各类活动的实时新闻动态,动员全校师生关注动态并推送网站消息, 分享本校学习与生活的点滴。推广方向着重突出导师队伍、学科特色、研究条件、就业发展等方向, 吸引更多学生关注。
(三) 加强农林类高校间互助互信,加强不同类别高校间农林类学科组间交流互通,增进高校、学科的彼此交流协作
全国各省基本都有部属或省属级农林类高校, 这些高校在学科设置、培养方向上有很多相通相似之处,但由于各省市的地域差异,高校彼此间又有着各自的办学特色,各大农林类高校交流通信的机会并不多。各类农林类高校若能进一步加深交流合作,尤其是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学生工作等方面,不断加强互通,不断增进学校、学院、学科组间的互动交流,对于保留住本校优质生源、吸引同类别农林类优质生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非农林类但拥有农林类学科的高校,与农林类高校间的互通就更加少了,若能通过导师团队或优质学科点作为衔接,加强各类高校间农林类专业合作互通,等能开辟更大程度上推免坦途。推荐免试作为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方式之一,将会直接影响研究生生源数量及质量,进而影响研究生培养发展,从而影响学科的长远发展。农林类高校推免工作任重而道远,需八方齐动,相互协助, 砥砺前行,实现高校与考生共赢!
参考文献
[1]仲文晶 . 浅析我国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现状 [J]. 才智 ,2014(31):168.
[2]赵文鹤 , 何艺玲 , 王亚栋 . 我国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J]. 中国林业教育 ,2016,34(03):44-47.
[3]唐红春 . 浅谈吸引优秀研究生生源的招生宣传举措 [J]. 南方论刊 ,2014(02):106-107.
[4]张静 , 戴开军 , 布都会 , 等 . 以学科大类为平台的推免生选拔机制探索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2(12):61-63.
[5]邓珂 , 卿海群 . 地方性高校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的特点与方法研究 [J]. 教育现代化,2015(11):39-41.
[6]董颖 . 多学科视角下高校研究生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J]. 教育现代化,2017,4(1):114-1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