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政用产学研”协同建设智慧式学习共同体探索与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03 09:44: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实施方案第七项重点工程“协同创新工程”,要求通过推动企业进校园开展智慧教育实验,建立“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智慧教育协同创新模式,从而构建全社会支持智慧教育发展协同创新新范式。职业教育需要在改革中发展。而教育改革需要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本项目作为这一重点工程的具体实施与应用研究,采用“政用产学研”协同模式,重点突出学生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工程;智慧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蒋宇航.“政用产学研”协同建设智慧式学习共同体探索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93):56-59.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Learning Community By "Government, Customer, Enterprise, College And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 Yu-hang

(Guangzhou Tourism Business Vocational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AbstrAct:The seventh key projec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roject” of implementation plan calls for promoting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smart education experiments in  campus, establish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nsortium  of “government, customer, enterprise, college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orm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 of smart education with Guangzhou characteristics, to build new paradig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or the whole society to support development of smart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o develop in reform, and education reform needs to be student-centered, with goal of developing creativity of students. A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he project, it adopts collaborative mode of “government, customer, enterprise, college and research institute” to highlight activities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ir growth.

       Keywords:Government, customer, enterprise, college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roject; Intelligent education

        2019年,广州市政府根据教育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教育部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相关文件精神,按照“世界前列、全国一流、广州特色、示范引领”的广州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以推进广州教育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

       通过与IT校企合作,联合研制信息化支撑协作学习共同体智慧管理系统;通过与用人企业合作进行内容建设,引导学生在系统平台上开展专业辅助学习;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多方参与支撑推动学习共同体的运行,并在运行实施中发展;通过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企业配合支持,探索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及具有广州特色的智慧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形成职业学校学生、教师、企业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1]。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本的指导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表征)的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在传统教学中,作为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起对现实世界的意义[2]。

       由于学习者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 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因此,就需要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使个人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倡小组学习和协作学习,即使是在集中授课形式下的课堂教学,也提倡在教室中创建“学习社区”。

       在教学模式上,建构主义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尽量创设能够表征知识的结构,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尽可能将学习者嵌入到和现实相关的情境中。开发围绕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最为建构主义教学所采用。

\

二 协作学习共同体智慧管理系统

       在本项目研究中,协作学习共同体指的是一个由学生及协作学习者(包括教师、专家、同伴等)共同构成的,以“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等)、合作” 为核心,线上线下混合沟通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及相互促进的学习社区。

        一个活动系统需要包括以下六个要素:主体、客体、工具、规则、活动分工和活动成果。

        本社区的活动主体有多种构成,学生、教师及企业专家。在社区中,教师和企业专家均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学生是打破年级和专业限制的泛在,高年级学生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协作者,不同专业的学生也是互为学习的协作者。所有人都是开放、交互和协作的,社区的协作资源十分丰富。因此,社区的第一个运行机制,就是以学生为系统的管理和操作主体,老师把关和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学习材料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产生于主体与客体的作用过程之中,即学生与学习材料的结合过程中。本智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了突出其创新性与有效性,特意选择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课程为学习的客体[3]。
本社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活动工具。由于借助信息技术,不仅实现了学习客体(材料)的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呈现,还能智能化地推动社区的学习活动。本协作学习共同体智慧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具体实在的信息化工具,具有如下特点:

(一) 良好的交互性

       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智能化的交互方式,生动的交互形式,便于学生与计算机之间传递和交换信息。

(二) 智能化的信息处理能力

       根据共同体成员在社区的活动痕迹,自动提炼出有意义的活动数据作为评价信息,并综合SPARK评价(自我评价及同伴互评)机制,形成可以进行排名比赛的依据。

(三) 陈列式的信息反馈

       系统的信息反馈,采用具有陈列性的形式呈现,使社区成为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的展示窗口,同时也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本学习共同体智慧管理系统应具有如下几个功能模块:

      1.社区管理模块。

      2.活动任务发布模块。

      3.活动成果接收模块。

      4.活动过程管理模块。

      5.任务结果及竞赛名次发布模块。

       在各模块中,艺术化的展示性是环境教育的功能体现,也是系统的重要的品质考虑。

三 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的学习组织

       当管理系统搭建好,一般而言,内容建设就是社区最终得以开展有效活动的基础。而本社区的学习资源, 不强调要预先较为丰富与完整地准备好,而是把资源积累作为活动过程的结果,是活动得以开展的条件,资源是随社区的活动不断丰富充实。

        这也是本系统建设的重要特色之一,社区的运行不是在线上准备好了资源让学生学习,而是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自己的兴趣引导,不断分享资料,从而充实社区资源。因此,社区资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材料, 也是学生学习的结果。

       因此,本智慧学习共同体的第二条运行机制,就是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学习材料是兴趣式地组织起来。即使是由被任务指派去搜寻的,也是结合自己的兴趣引导去搜寻。就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材料不仅可以用有趣的形式组织起来,内容也可以完全独立于课堂教学材料之外,不必是系统化的,甚至是碎片化的。即使是与课程、与教材相关,也是因为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因为课程教学的需要。

       因此,本智慧学习共同体的第三条运行机制,就是以竞赛的形式组织学习。因其竞争性与规则性,往往是容易吸引人关注,成为社区的兴趣中心。因此,社区的学习资源也就是社区活动的记录。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积累:

(一) 任务设计

       协作学习共同体以共同的任务为中心展开活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任务不需要有很高的难度,或与课程需要密切相关,可凭学生的兴趣自主设计并发布驱动,重要的是有驱动力。而若是一个竞赛任务,往往具有更高的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4]。

(二) 活动过程

       应在社区内留有足够的活动痕迹。除了客观的痕迹,如点击率等,还应该要有主观的痕迹。如,学习感受分享;点评、评价等。

(三) 活动结果

       活动结果应具有展示性及比较性。假如是做几道习题的任务,结果是可比较的。但结果的呈现形式不应只是简单的一个分数,而应该是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形象化展示。

四 角色互换网络协作学习活动机制

       为了顺利运作社区,在普遍成员的基础上,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三支运作团队。包括:社区管理团队、活动任务/竞赛设计团队、主观型活动成果评价团队。团队成员间分工明确不仅有利于社区的动作,也有
利于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发挥个人专长。但若这几支团队之间缺乏动态性,并不利于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热情,以及适应他们全面发展的需求。所以,除了管理团队应相对稳定,以便传承形成传统外,其余两支运作团队,适当的替换变化更能带来活力[5]。

       因此,本智慧学习共同体的第四条运行机制,就是应用角色互换协作学习模型,在适当的时候将已分配好组员的角色进行互换,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加深对自己与他人的认识,及促使社区内各位成员更积极地参与协作。由于这是一个混合型的学习社区,某一专业的学生也完全可以作另一专业学生的老师,角色互换不仅可行,而且是必要的。

五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依据现状展开探究,主要有教学环境、教学投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影响五个方面。只有对五项内容全面了解与掌握,才能通过实施“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帮助人才明确创业发展目标与方向,避免因基础工作效果不理想而影响整体质量与效率。

       教学环境的考评评价,是以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等内容为主要依据,需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考核与评价,才能突出协同育人模式影响性,并为后续模式实施提供便利条件。

       教学投资的考评评价,是以投资成本、导师数量、育人基地等内容为主要依据,也是“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后续实施奠定良好基础,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学效果的考评评价,是以创业率、成功率等内容为主要依据,并以具体的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实施方案或方式,才可确保整体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的考评评价,是以资源共享、育人方案等内容为主要依据,要确保教学过程完整性、全面性,发挥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实施必要性与影响性。

      教学影响的考评评价,是以人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内容为主要依据,使“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有依据性、目的性地实施,真正展现出自身优势与特点,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对人才多元化培养与教学, 促进人才个性化发展。

       此外,还需结合现状分析“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只有详细掌握其影响因素,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各项问题,避免影响“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实施效果的发挥。同时,从人才创业发展的角度探究,鼓励人才自主创业,还需人才自身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能把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在实践中合理地应用,获取到实践创业资源,针对各类资源的汇集、综合应用等,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从人才自主创业的角度探究,学校能给予大力的支持,无论是创业渠道,还是创业资源,都能为人才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并鼓励人才自主创业,使人才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自身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等均受到积极影响,逐渐建立起“双向流动”机制,人才自身综合能力的增强,可在现代化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中更加稳定,满足各领域的用人需求,突出“校企融合,双元育人”的职业教育新特色。

\
                                               
六 结 语

       本项目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信息化手段,“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智慧型学习共同体。综合发挥企业、学校老师、学生的作用,形成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本学习共同体是课堂的辅助,不是代替课堂,也不是系统化的学习,而是以问题为目标,以兴趣为中主,以竞赛为抓手。学习打破年级界限,打破学科界限。自主分享的模式,双任务驱动,角色互换,自己出题,以及自己选择对手。学习的竞争性不在难度而在参与度、活跃度。通过4条有效的建设与运行机制,不仅建设了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智慧学习社区,在不断组织学习活动的过程积累中,丰富了社区资源。

        本共同体的建设成果和运行特点,还在于与人工智能STEM教育及创客教育相结合。因此,合作建设共同 体的企业不仅有IT企业,还有机器人产品支撑企业。学生在线下学习组装机器人,在线上通过营造专业学习氛围,对过程体会的点赞、阶段作品的评价,拓展内容的学习竞赛等互动积累,虽然不甚系统,甚至有碎片化的倾向,但起到了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的作用,使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智能长项的机会,真正体现了“校企融合,双元育人”的职业教育新特色。

参考文献

[1]胡盛强,刘晓斌.小组学习模式下基于SPARK评价机制的组员贡献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6):207-208.
[2]郄瑞丽.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2):109-111.
[3]张颀.INC网络协作学习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6):101-102.
[4]高继梅.项目导向的混合式协作学习路径设计[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3):30-31.
[5]王作亮.建构课堂学习共同体 提升师范生实践智慧[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58-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1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