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引发了会计发展史上一场深刻的变革,财务机器人能够 360 天、每天 24 小时无间断、无差错地进行工作,大量会计工作被替代,会计行业、会计教育等随之发生变化,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文章对会计电算化与财务机器人进行简单对比,分析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改变策略,具体包括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分析型财务人才;开展模拟教学实验,提高管理能力;丰富教学环境,提升职场经验;完善考核方式,锻炼学生实践能力;适应时代变革,向管理会计靠近。
关键词:财务机器人;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 贺茉莉,方烨 . 财务机器人时代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与对策 [J]. 教育现代化,2020, 7(100):31-34.
Reform Countermeasures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Course in the Era of Financial Robot
HE Moli*, FANG Ye
(Dongguan Polytechnic, Dongguan Guangdong)
Abstract : Th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robot has triggered a profound 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accounting development. Financial robot can work for 360 days, 24 hours a day without interruption and error. A large number of accounting work has been replaced, accounting industry and accounting education have changed accordingly. As the core course of accounting major,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course must be reformed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his paper makes a simple comparison between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and financial robo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cours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changing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curriculum, including clarifying teaching objectives, paying attention to training analytical financial talents; carrying out simulation teaching experiments to improve management ability; enriching teaching environment, enhancing workplace experience; improving assessment methods, exercis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close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Key words: financial robot;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curriculum reform
2017 年 5 月,德勤率先推出财务机器人,随后毕马威、普华永道、安永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财务机器人及其解决方案 [1],除上述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外,众多大型企业和金融业企业也推出了财务机器人 [2],由此财务圈发生深刻变革,财务工作、会计专业教育等都随之发生深刻变化 [3], 首要改革的还是会计电算化,这是手工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借助计算机、用来代替纷繁复杂财务工作的一种财务软件,该软件能自动执行相关的财务核算工作,但是与财务机器人相比仍然具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在数据录入方面,会计电算化只是财务软件,使用其进行操作时仍然需要人工录入数据,软件方可执行后续的操作;而财务机器人能够实现数据的智能采集,比如采用文字识别或者语音录入,减少人工操作的复杂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在工作时间方面,会计电算化需要人工进行操作,而人是需要有休息时间的;财务机器人可实现财务工作的自动化,具有一年 365 天、每天 24 小时无间断工作的功能。再次,在出错率方面, 会计电算化需要人工输入相应原始内容, 一旦出现错误而未及时纠正,将导致后续账簿和报表出现偏差,无法保证 100% 的正确率;而财务机器人具有自动识别和自动纠错功能,根据原始的数据采集,出错率几乎为零。最后,在提供信息方面,与会计电算化相比,财务机器人提供的信息更为全面,财务机器人能够做到详细、适时地追踪企业财务核算的流程步骤,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财务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管控。总之,财务机器人是在虚拟环境下复制人机交互行为的,功能远胜于会计电算化。
由于财务机器人众多的优越性,未来大量财务工作不可避免地将由财务机器人替代,财务人员、会计教育等需要先摸清财务机器人带来的工作变化, 了解财务机器人给财务界带来的影响, 进而做出应对策略 [4-6]。
一 会计电算化课程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融会计理论和方法、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跨学科复合型应用课程。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以及目前开展的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也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7],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课程。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置主要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这两个方面,调研发现,大量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仍然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教学内容主要是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总账、固定资产、薪资、应收应付、采购、销售、库存和存货以及报表等模块的期初、月中、期末业务进行。在财务机器人时代,软件的操作将大量由机器人代替,而每个月每个模块的具体业务也将由财务机器人完成,财务人员需要掌握大量初始设置中参数的设置和参数含义以及月末业务处理中的数据分析等。这些应该是财务机器人时代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点。
(二) 教材以及教学条件欠缺
好教材能让学生节约大量时间,事半功倍地带你去探索知识、有效地掌握知识。调研发现, 不少高职院校在教材的选择上随意性较强,且经常一学期一变,这样不利于教师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而且教材的选择与其他专业课教材的选择各自为营,不利于知识的整合,甚至有些院校还用到本科类的教材,这类教材以程序编写为主,实际操作为辅,没有系统的编程理念,专门的编程训练,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可想而知,学生的兴趣也随之弱化,既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悖。即使有好的教材,若没有好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如机房配备不足等, 也不能支撑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的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的操作也只是纸上谈兵。大数据时代,教材的选择也要与时俱进,至少要配备有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网络资源随时随地能解决问题和困惑的视频或者教学资源,甚至是活页式教材,用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配备足够的机房设备以及机房管理人员,加强机房管理,改善教学条件,增加教学设施, 为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且单一
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会计电算化原理和会计电算化实务两部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 很多高职院校仍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 没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没有抓住学生的能动性, 也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会助长学生的依赖性、惰性,使得学生丧失自学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机会,不利于学生成长。
(四)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一些院校虽然在教材的选择上兼顾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相关性,但在实施教学中通常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才进行实践教学, 从而出现了断层现象 [8],更有甚者是理论教学后的第二周才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训练, 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同步。学生经常抱怨基本理论全忘光了,因而对实践操作也无从下手。另外,实践项目单一化也制约了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目前实践项目大多数是来自工业制造企业,而其他行业,如商业流通企业、金融业、政府会计等等的实践项目还有待开发。实践项目的内容也相对简单,经济业务不全面,特别是综合性实践项目(如集团公司)欠缺。实践项目也基本上局限在会计核算上了。实践项目的仿真性较差,实践多以校内实训为主,缺乏顶岗实习, 学生缺乏对岗位的切身体验和对行业的感性认识。
(五) 课程考核标准单一
目前通行的课程考核标准是学生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分标准。这是现实比较公认的考核方式,目前很多院校众多课程仍然采用这考核方式。但是这种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考核的标准比较单一,缺少多样性; 另一方面仍只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 不能检测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
(六) 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全面
会计电算化软件大多需要数据库的支撑,其跨学科复合性决定了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一方面要有丰富的会计知识,另一方面要有基本的相关数据库的计算机知识。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精通掌握这两门学科的人才少之又少。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多由从事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承担,他们往往无法把会计软件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数据库问题讲解清楚。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他们可以很清楚地讲解如何运用数据库的方法,但是会计方面的知识较欠缺。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的教师,不仅具有会计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方面的运用能力,这样才能胜任这份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得出,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条件欠缺、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课程考核标准单一、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等特点。引领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全国会计职业技能竞赛中电算化部分已经适应财务机器人时代潮流,率先进行了改革,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业内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变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调研情况以及教学经验,提出如下对策:
(一) 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分析型财务人才
高校应该在充分结合时代发展进步的背景下, 适时改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目前,财务机器人已经在一些企业运用, 今后企业会将财务机器人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届时仅仅注重培养财务会计技能的会计人才将面临失业风险和被代替的可能,所以高校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会计理论的宏观把握,使学生熟练企业的整个财务流程,减少财务工作中的具体操作,注重事前预测、事后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管理会计方面的能力。实践教学应以综合业务流程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决策能力、分析能力、整体思考推断能力以及宏观控制能力,发展财务机器人不能替代的工作能力。
(二) 开展模拟教学实验,提高管理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教会学生如何去使用财务软件去完成实验任务, 更应该注重将课堂中的理论积极用于实践,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会计素养。现阶段财务机器人能够轻松替代基础会计人员的工作,完成会计报表及核算方面的一系列任务。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公司财务的决策分析、运营管理等工作,财务机器人的应用目前主要用于基础财务阶段,暂时不能替代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因此,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学生培养方面,以提高学生管理能力、财务处理全局能力为目标,在实践课中融入严格仿真的模拟教学实验,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管理能力。
(三) 丰富教学环境,提升职场经验
财会专业的最终培养目标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技能和水平。虽然多数高校由于经费和场地等诸多原因导致教学设施配备不能与时俱进,但可以适当改善教学环境的布置和设施,更新电脑的软件和操作系统, 使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逐渐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改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模拟实验室完整地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模拟企业的经营环境之下充当各个角色和完成不同的任务, 不断熟悉今后的职场环境,积累职业经验,进一步提高其管理会计能力。
(四) 完善考核方式,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会计电算化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财务流程的能力,高校应该以此为基点,不断加强对学生平时训练的考核,完善考核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判断能力。尤其是在财务机器人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背景下,财会类学生更应注重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综合财务分析能力,形成个人强大的竞争优势。而对会计电算化、综合会计实训等这类实践课程,尽可能提高其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例如,平时成绩占 70%,严格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平时考核方式上,应该尽可能采用小组综合模拟的实验方式,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管理分析能力;最终以全班展示的方式考核其成果,鞭策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及实践,这样70% 的平时成绩可以落实到每一次小组作业和小组实践或实验环节上。另外,高校应该积极完善更新上机考试系统,这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考查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水平。
(五) 适应时代变革,向管理会计靠近
大智移云时代,大量的财务工作能被财务机器人所替代,因此,与财务工作紧密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都需要考虑财务机器人时代的会计工作特点,而不能限于具体的会计业务处理、会计流程设置,等等,会计人员做的是财务机器人不能处理的工作,例如,财务软件中参数的设置、数据经过财务处理后的数据分析、数据预测,以及具体业务发生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等,这些都可以归结于管理会计部分的内容,是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需要靠拢的方向。
(六) 对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实践课程应跨课程、
跨专业进行设置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学生在实践中高度仿真工作场景,进行岗位模拟训练,这样才能达到学生一毕业就上岗的效果。这需要高校在实践课程设置中进行综合实训,打破常规,需要跨课程、跨专业进行设置。例如,要把预测问题的培养与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结合,了解市场情况,合理预测下一年度的成本、费用和利润;要把财务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与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结合,以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同时,进行决策和控制。学生经历这样的综合实践课程,才能达到一毕业即上岗的效果。
(七) 加强师资培养
建议加强专任教师培养,尤其是像会计电算化这种实操型、综合型的课程。众多职业院校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又进入高校担任教师岗位的,他们没有经过实践工作的洗礼,不了解具体的财务工作中电算化软件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碰到的实际问题, 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并且缺乏全面的理论基础。需要在担任教师岗位后,由学校安排其派驻企业进行实践,并且需要对其从理论上进行查漏补缺。财务机器人时代,财会课程教师需要真正参与到企业具体的财务工作中,与财务机器人搭档后才能真正了解财务课程需要的变革并将变革应用于教学,使财会课程的教学紧跟时代潮流。
三 结语
在财务机器人应用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地位受到挑战,面对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存在的设置不尽合理、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实验设施不够齐全、课程考核评价欠佳等问题, 应该紧密结合时代进步规律,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不断完善电算化模拟实验教学环节,不断增加投入、完善实验室硬件和软件的配备,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考核评价方案,提高财会类学生的综合财务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古华 . 基于与职业相衔接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J]. 教育现代化,2019,6(A4):158-160.
[2]王滢 . 浅谈财务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型的趋势 [J]. 金融经济,2018(10):199-200.
[3]税明慧 . 新时代下的会计职能转变: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 [J]. 中国农业会计,2019(04):34-36.
[4]王林波 .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转型和创新 [J]. 商业会计,2018(19):95-97.
[5]商思争,陈建芸,戴华江,等 . 会计机器人时代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地位探讨 [J]. 财会月刊,2018
(05):132-136.
[6]崔代宇,李旭杰 . 财务机器人应用下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变对策 [J]. 广东蚕业,2018,52(07):63-64.
[7]黄士嘉 . 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探析 [J]. 教育与职业,2013(17):142-143.
[8]刘颖 . 会计电算化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 广西教育,2010(30):99-1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