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生力军,“工匠精神”和“课程思政”的并线融合教育是破解国家高职人才培育难题的重要突破口 , 其重要载体是学徒制教学。文章讲述了“工匠精神”和“思政课程”在高职院校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协同塑造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性。学徒制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摇篮,课程思政是培养服务于国家社会有用工匠人才的强力保障,文章展示了如何通过统筹教学内容、注重仪式感、建设工匠空间等方法与手段,将“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融入到学徒班教学中,实现教育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同时说明了建立建全教学体系,形成文件制度,才能保障学徒制教学, 确保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程思政;学徒班;高职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覃家金,宁雪梅 .“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并线融合教育在高职学徒制课程建设中的几点思考——以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数控技术学徒班为例 [J]. 教育现代化,2020,7(100):164-167.
Reflec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Craftsman Spirit”and“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in the Construction of Apprenticeship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the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Apprenticeship Class of Talent International College Guangxi as an Example
QIN Jiajin, NING Xuemei *
(Talent International College Guangxi, Qinzhou Guangxi)
Abstract: As the new for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integration of“craftsman spirit”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ational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ts important carrier is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craftsman spirit" and“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operation of“craftsman spirit”and“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to create an all-round education pattern. Apprenticeship is the cradle of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useful craftsman talents serving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This paper shows how to integrate the“craftsman spirit”and“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to th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rough the methods and means of overall plann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ense of ceremony, and constructing the craftsman space only by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forming the document system can we guarantee th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and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Key words: craftsman spir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pprenticeship;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6 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已成当前职业教育重要课题之一 [1]。为此,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并线融合的方式,对数控技术学徒班实践路径进行一些探究,现就相关工匠精神及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 “工匠精神”和“思政课程”培育问题
(一) 职业工匠精神培养的缺失。首先,因国家扩招政策持续开放,部分高职院校招生艰难, 生源质量下滑,为求生存,将工作重心置于招生和升本等工作上,无暇思索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工匠人才的问题;其次,学生对职业工匠认同感低, 缺乏钻研精神 [2]。
(二)人文教育的缺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文教育重在塑造人格,修行品德,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不少学校往往片面追求教育效果的立竿见影,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而废弃人文教育 [3]。
(三)思政课程开展形式单一。多年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为主,如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学分比例很重,但收效甚微。观其主因是教学理念陈旧,内容抽象无物、脱离实际、枯燥无味。
二 “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同等重要
(一) 工匠精神和课程思政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为了实现强国战略目标,中国迫切需要从“制造大国”挺进“制造强国”[4]。要想从“粗制滥造量产意识”观念转变为“品质第一意识”观念, 需要千千万万德技并重的高级技工匠师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匠师的培养离不开工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同样作为重要的国家教育战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武器,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基地,培养对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高校各课程教学中需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5]。工匠精神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并线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塑造全方位育人格局[6]。
(二)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放在同等位置,同向同行。课程思政采取比较潜隐的形式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工匠精神同样是主流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形态的浓缩体现,因此说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放在同等位置是正确的。坚持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实质是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始终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及任务。
三 学徒制是工匠人才培养的强力保障
日本“ 秋山木工” 的创办者秋山利辉认为, 一流的产品的前提是一流的品质,而一流的品质就是工匠精神,学徒制是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一流人才的摇篮,学徒在摇篮里修身炼技 [7]。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德才兼备有用人才,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融合,以润物无声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培育目标,坚守以知识技能学习为主,爱国教育、人文教育为辅两大教育主线,保障工匠精神培育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四 “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教育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学徒与企业员工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作为企业员工关注点更多在于产品生产,学徒依然是学生的身份,不但要学习技能,还有必要接受相应的工匠精神、人文精神等思政教育活动。
(一)定期学习相关工匠教育视频并作观后讨论。秉持“修身正己,尊师重道,道技合一,精益求精,创新求实,经世致用”理念,开展相应的工匠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在学徒大纲和教学计划中统筹安排工匠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以观看视频或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工匠精神主题教育,如每周二下午观看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并做讨论,或者解读《工匠精神读本》《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精益制造 028:工匠精神》等工匠读本并作读后感。
(二)课程思政内容要精心设计,统筹安排。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要做到润物无声,专业课程内容需与思政内容相关联,精心策划,引入自然。如介绍到数控机床等课程专业知识,可介绍别国技术封锁,从而引入相关爱国题材,激发爱国意识, 教育学生作为中国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具备“修身、齐家、治国、平定下”的家国情怀和大局观。课程思政的内容选择并非漫无目的,应统筹安排, 尽可能结合课程专业内容及当今社会热点。
(三)定期阅读中华优秀文化读本,以心理引导方式,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习惯是可以养成的,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培育良好的人文素养。笔者所教学徒班规定,每天上班前固定 30 分钟文化早餐时间,朗读具有人文底蕴的优美诗词或古圣先贤的故事。文化早餐贯穿教学始终,周而复始,不求速进,重在熏陶,但求成效。切实履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的理念,以显性方式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五 工匠精神培育的仪式感
(一)拜师仪式。成立学徒班之前,学徒集体着统一蓝色服装,遵循职业教育专属《三辞六礼》拜师礼完成拜师仪式。师生改口互相称谓,互赠礼贴。
(二)为学徒班授旗。《周礼》曰,“率都建旗”,学徒班作为一个组织,必须使用特定意义的象征符号凝神聚力,而旗帜充当了团队组织的精神化身,旗帜所到之处,皆有匠人精神。学徒班旗帜应印制有与“匠人精神”相关特定的文字图案,包含历史元素印记。拜师仪式完成后,为学徒班授旗。
( 三) 宣誓仪式。授旗仪式完成后, 学徒集体宣誓。宣誓作为工匠精神的载体,是向学生进行思想行为规范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宣誓, 可以振奋精神,增添学习动力,通过心理暗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齐诵誓词,这种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会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四)进阶授勋、走工匠蓝地毯仪式。学徒班设立进阶授勋等级,晋阶情况在学徒期内实时展示在进阶展示墙上,达成即可“出师”,寓意学业成绩合格。学业成绩合格者,在学徒期满特定时间, 举行工匠蓝地毯仪式。蓝色是现代匠人特有的色彩,工匠蓝地毯,代表对工匠群体的尊重,是工匠精神至高荣誉的象征,走上工匠蓝地毯,让被授予者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终身难忘。
六 建立考核与企业联动机制
(一)建立能上能下机制,开展中期考核置留制。不同于古代的逐出师门和终身不入,现代教育注重感化,采取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样,学徒班采取能上能下机制,允许可进可出,条件达成即可申请“出师”,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进入下一班次学徒班。笔者所在学校学业制度规定,课程作业考核成绩有超过 1/3 不合格者,课程成绩需重修,学徒班学业行至中途时,进行中期考核, 不合格者将留置下一批次学徒班。
(二)与合作企业建立关系。笔者所在学徒班与广东华茂、众茂五金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依照企业生产标准和流程开展学徒制教学, 由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方案 [8]。教学过程中企业定期派出师傅(指导老师)进校开展生产知识讲座,对现阶段生产技术热点问题进行解惑。合作企业高薪启用学徒班合格者并为其提供优质就业岗位。
七 建设工匠空间载体践行课程思政理念
(一)工匠空间是塑造工匠精神的载体。学徒们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匠人,而学习和塑造工匠精神,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隐性精神理念,要有固定载体,要有传承。因此,学徒班需专门开设有工匠训练基地、固定教学基地(内含佳作展示墙、大国工匠名人宣传栏、进阶展示墙)等实践主体和承载主体。
(二)定期展示学习成果。将大赛参赛的优秀作品或日常制作的有价值的作品制作成统一规格, 定期举办成果展,树立学生追求品质意识,形成尊重匠人、以匠人为荣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后进者。
八 学徒班考核原则
(一)以够用为原则,精选对接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如机床维护岗位精选的典型教学项目分为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软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进给伺服系统诊断与维修、主轴驱动系统诊断与维修、整机调试与维护等几大重点技能培养项目。重点练习掌握这几项目技能后,学生足以胜任机床维护岗位,达到触类旁通能力。
(二)专业教学内容设计与工匠成长认知过程相匹配。笔者所开设的机床维护岗位学徒制课程,遵循循序渐近、由易到难、理论到实践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数控机床维护岗位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块教学为例,首先,学徒应对常用电气元件的结构及原理有所了解;其次,进一步学习由电气元件组成的基本电路控制环节;再者,学习到由各基本电气环节组成的机床电路的组装与调试;最后,学习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这样的学习安排,遵循了知识认知的规律。
(三)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先行,实践随后。介于生源质量低,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轻理论,重实践。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要懂得理论先行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如果只偏重实践,学生的知识深度及能力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学徒班教学一般按“讲解—演示—模仿— 练习”四个步骤进行。根据高职学生学情特点, 讲解要做到深入浅出,演示要做到条理清晰,模仿要做到有模有样,练习要做到正确无误并有所创新。
(四)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实行 KPI 绩效考核, 注重过程性考核。笔者所在学徒班按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实行上下班打卡考勤制度,缺勤计入绩效考核结果中。教学过程按企业实际流程进行, 如零件工程图的设计与审核,首先开展设计组会议,讨论客户要求,分解任务;其次按照行业设计标准,使用绘图软件设计图纸;最后图纸上交审核验收。参加大赛或自愿参与机床维修等工作, 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同样作为 KPI 绩效考核分数。所有学习过程结果将作为过程考核成绩的依据,目的是让学生认同企业管理理念。
九 建立建全教学保障体系
工匠精神和思政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依靠职业教师,也不仅仅依靠企业导师,就能完成行之有效的教育,需要学校、企业等多层面的协力配合。
(一)学校要将工匠精神与思政融入到学徒课程标准体系建设中。学校要规划课程教学体系, 将工匠精神和思政的培育环节植入到学徒制培养方案中,从大纲制定到教案详细设计,都应体现工匠精神与思政内容。授课内容要标准化,即将教学内容量化、细化、流程化,利于学生按标准分步骤掌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提升追求一丝不苟的质量品质意识。
(二)企业要将工匠精神和思政融入学徒培养中。企业是现代学徒制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学过程中同样承担学徒制培育的重任。企业要以工匠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追求,制定相应政策,形成企业制度,这样才能形成企业追求品质的价值观,从而培养企业员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十 结语
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国家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职业高职教育肩负人才培育重要使命,任重道远, 高职院校教育应融合工匠精神和课程思政,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技合一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希望本文能为学徒制培育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周如俊 . 职业教育更需要培养“工匠精神”[J]. 江苏教育2016(20):32-33.
[2]何胜利,潘万贵 . 高职院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探索: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2):31-32.
[3]张燕芳 . 品德教学中立竿见影现象的批判与重构:倡导以公民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品德教育 [J]. 考试周刊,2015(64): 173-174.
[4]谭淑红 . 新时代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与路径 [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2):151-153.
[5]李素矿 . 高校立德树人重在知行合一 [N]. 光明日报,2014- 10-21(007).
[6]王朝晖,方从严 .“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4-77.
[7]于志晶 . 匠人精神及其培育: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 一流人才育成的 30 条法则》评介 [J]. 职业技术教育, 2016,37(12):47-50.
[8]孙兵 .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以长春市农业学校园林专业为例 [J]. 教育现代化,2019,6(52): 22-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