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新时代高校开展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通过对党的性质宗旨、党史国史、革命传统、理想信念、道德品行、法治思维教育提升学生党员组织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内容的时代化、形式的多元化, 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呈现出理想信念薄弱、功利色彩浓重、理论基础薄弱、政治生活流于形式等问题。基于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特点,通过党性教育路径、制度、内容、形式、政策等方面优化,形成党性教育合力,提升应用型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科学化和全面化,加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 学生党员 ; 党性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王辉 , 等 . 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效性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0,7(32):165-167.
一 引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特点 , 也是党员党性所在 [1]。党员党性教育是在不同的时期 , 运用党的方针、政策、理论 , 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原则 , 不断提升思想、组织、制度、纪律建设 , 增强内在素质 , 提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的认识, 使其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2]。
1980 年以来,国际高教界逐渐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的诸多高校纷纷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党员学生是应用型大学学生当中优秀群体,加强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对加强应用型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有着积极作用。然而,面对当前多变的社会环境、多元的社会思潮,部分学生党员出现了理想信念薄弱、政治信仰不坚定的情况。因此,如何提高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效性,提升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
二 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
(一) 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特点
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大学生源发生了较大变化,党员学生思想意识、行为表现呈现出一定特点。总体表现出自主性与从众性同在,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情感性和理智性相依。例如他们关注“大我”,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命运,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又注重“应用”,关心“实际”。乐于交流,表现欲强,关注事物结果导向;知行难统一,虽有意识,但无行动等等。
(二) 党性修养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淡薄
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当中的优秀骨干,应该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觉悟,坚定政治信仰,以科学理性的思想认识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充斥在学生周围,不断渗透学生思想,高校学生党员出现了精神之“钙”缺失、党员角色定位模糊, 理想信念淡薄现象 [3], 进而表现出与党员形象不符的行为,严重不利于学生党员的发展成长,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与奉献社会。
(2)功利色彩浓重
大学生党性修养,可以在党性教育的诸多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锻炼。将个人利益融于集体利益, 提升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将组织的价值理念和政治追求内化为今后的奋斗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过于注重“应用实际”,以功利化的认知态度来看待党员身份,呈现出浓重的功利化色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更注重志愿时间, 进行爱心捐款要求“榜上有名”,党员先进性还不如普通同学,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不强,缺乏党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3)理论基础薄弱
政治理论学习,能够了解事物发展规律,武装头脑,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学生党员大部分学习时间用以专业知识的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少得多,较难形成系统化的政治知识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学生党员缺乏政治意识,缺乏政治敏感性。部分党员学生思想认知不足,将政治理论学习当作政治任务,不读原著,重复笔记,不悟真理,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学习认知体系,也无法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从而使部分学生党员在思想认知和实践能力上表现出严重不足。
(4)政治生活流于表面
党内政治生活是强化党组织纪律,加强党的建设的保障机制。现阶段,部分学生党员参加党的政治生活积极性不足,党的活动与个人事务时间相冲突时,优先考虑自身事务。部分党员认为入党后就没有约束,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政治觉悟不足。党的基层组织政治生活是学生党员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能够系统全面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信仰。通过严肃党支部政治生活,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适当将政治生活融于自己的大学生活,融于自身的学习成长。
三 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党性修养问题成因分析
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党性修养问题的出现,可以分析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内因包括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行为实践等个体因素; 外因包括应用型大学党性教育、组织管理、社会环境影响等。个体因素 - 应用型大学党性教育 - 社会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学生党员开展党性修养的主要原因。
(一) 学生党员个体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信息唾手可得,深深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少数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实践明显不够关注,开展自我教育的理念不强, 自我抵抗干扰能力较弱,开展党性教育实践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不够。部分学生党员开展政治学习不够全面,流于表面,有些局限于某个角度、某个概念和名词,没有系统全面深入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是政治理论学习方式方法不科学。有些党员苦于时间有限、接触较少、会议学习等原因,没有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进行学习,例如可以通过学习强国 APP、各公众号、主题网站等线上线下进行学习。三是党性修养主动性有待提高。相较于生动有趣的娱乐信息, 部分学生党员认为政治理论学习吸引力不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多时候开展学习也是上级组织任务下来,完成任务式开展。综上所述, 学生党员个体因素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引导学生党员更好地开展党性教育值得深入思考。
(二) 应用型大学党性教育因素
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应用实际, 应用型理念已经深入学生心中。现阶段由于传统范式的教育理念,理想信念的引导和感召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学生党员在教育管理实践的滞后性,不能形成较好的党性教育长效机制。高校重发展,轻培养的模式使党性教育的关键环节出现脱节。在党员培养考察过程中,过于按照党员发展流程,忽略了教育在其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4]。党性教育内容和形式有待改善。内容上与当前时代发生的典型案例结合不够,不能很好地与大学生引起共鸣。教育形式上单一枯燥,课堂教学没有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相结合,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兴趣。此外,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素质和能力不足情况,缺乏与时俱进的培训学习;党务工作人员不足,面对当前繁重的党务任务,难以应对当前党务工作繁琐任务。
(三) 社会环境因素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合理、不恰当的认识, 拜金主义充斥着社会大环境。追求利益最大化观念影响学生党员的价值追求。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主流意识提出挑战,拓宽信息获得途径, 也改变了大家的思维方式。实用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观念通过新媒体传播,很容易影响意志不坚定、理想信念缺失、党性修养不足的学生党员。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要深刻认识社会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面对社会不良观念,如何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值得深思。
四 加强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效性探索
加强党性教育实效性,可以从社会环境、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等维度开展。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以及不良社会思潮的涌现,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实效性除了学生党员个体以及应用型大学的责任和义务,更涉及到社会大环境的责任和使命。为更好地开展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需要从社会大环境、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自身认识等多方面,打造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合力。
(一) 完善应用型大学党性教育制度体系
加强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完善制度体系是保障。面对新时代的 90 后,00 后大学生,传统的党性教育制度在新形势下已然表现出不足。需要构建党性教育长效机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将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制度建设纳入学校顶层设计,细化党性教育制度。加强党性教育过程管理, 重点关注党性教育的过程运行。在大学生入党的全过程,加强党的理论知识教育培养,注重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培训考核。培养出的学生党员具备坚定理想信念,良好道德情操,高尚思想品行,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创新应用型大学党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党性教育内容和载体,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 90 后学生的学习。他们乐于接触新鲜事物, 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敢于表达内心想法。应用型大学党性教育多以课堂授课形式开展学习,内容相对枯燥,较难吸引学生兴趣,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加强教育。一方面,结合时代发展内容和特点,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内容,不断丰富党性教育内涵。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新闻、体育、娱乐等方面充满兴趣,在开展党性教育时可以摘取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另一方面,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党性教育。学生一旦有了兴趣,自然而然会越学越投入,越学越想学,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大大提高。可以借助新媒体途径,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扎实开展党性教育。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加强党性锻炼。
(三) 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党性教育的实际效果。可以发现,具有良好素质和能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视频教学,课堂都是“人山人海”,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然而,也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课堂授课形式单一,缺乏课堂互动交流,使得原本枯燥的内容更加乏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与时俱进,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通过将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与思想政理理论课程内容相结合,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与思想政治理论授课形式相结合,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优化思政课授课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四) 提升应用型大学学生觉员自我教育能力
新时期开展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如果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或者外在机制,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5]。要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自我教育能力尤为关键。其一,要将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深深融入爱国之情。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爱国情感浓厚。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政治理论精神,领会党治国理政的优秀经验,将学习收获运用到自身的学习生活中。通过提升自身政治理论修养,完善个人道德品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性教育实效性。其二, 要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奉献社会相结合。大学生党员是今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党员要积极学好专业本领,掌握扎实技能,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奉献社会, 更好地体现出党性教育的效果。第三,要积极开展自我批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不断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也是加强自我教育的途径。经常性地开展自我检讨、自我反省,及时纠正,在学习和改进中不断提升 [7]。
五 结论
大学生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一群有朝气、有梦想的青年。加强应用型大学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8]。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剧,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完善阶段” 的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 [9]。再加上新媒体网络的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面对严峻挑战。应用型大学基于自身发展特点,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具备党员身份的应用型人才。在开展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时,应用型大学需要立足社会、应用型大学、学生的理论视角,从党性教育制度、内容、形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体系,切实提升党性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水华 . 中国共产党党章演进史述略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3:25-30.
[2]何源章 . 加强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 [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1(2):48-50.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 [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3.
[4]邱超 . 现代企业计划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17):125.
[5]杨碧珍 . 自我教育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归宿 [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8,3(4):122-124.
[6]杨德祥 . 浅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意义及途径[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5(20):74-76.
[7]辛向阳 .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理论建构 [J]. 理论探讨 ,2019,5:22-26.
[8]张云平 . 理想信念是特区精神的钙中之钙 [J]. 今日海南 ,2017,12:28.
[9]任佳丽 . 浅谈不良思潮影响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 2018,20(5):68-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