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下的中外合作工业设计模块化“产学研”教学体系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17 10:04:57 文章来源:SCI论文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Teaching System Exploration of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Industrial Design Modularization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BA

ZHANG Ting, WANG Ming-jia, CHEN Jian-du

(Zhaoqing College, Zhaoqing, Guangdo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y country is at a critical stage of transformation, and it is also facing the problem of relatively scarce high-tech talents.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government has introduced corresponding policies to guid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endowed with new historical missions and connot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it is also a key component of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Its core goal is to train professionals with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Students must not only have high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lso requires a wealth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as well as a constantly improving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l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is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benefit sharing", "base co-construc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so as to build a new pattern of talent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n achieve common
development,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 Driven by the policies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of industrial design talents in Zhaoqing C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in Zhaoqing, combined with the Sino-German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l and distinctive education methods of the Sino-German Design Institute of Zhaoqing University, the industrial design of the surrounding cities of Zhaoqing The company conducted interviews and researches, and proposed a modularized "industry-research-research"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industrial desig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leap of Zhaoqing Industrial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KEY WORDS: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dustrial design;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专业更加重视,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的专业之一。经过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发展,国内工业设计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制造业占领全球主要市场。以广州美术学院带领的工业设计“产学研”模式使国内工业设计发展迅速,企业的需求发展对工业设计教育有一定的推动作用[1];学术界与政府对工业设计观念的介绍、传播与推广更是在工业设计理念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一 肇庆工业设计现状

目前我国产学研教育模式多种多样,但仍存在校企合作稳定性不强、合作机制不完善,人才投放比例分配不合理,专业教学模式单一[2]和教研团队如何树立科研意识[3]等诸多问题。在国家稳定发展和广东地区战略性发展的大背景下,肇庆市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进而促进广东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加快产业的转移、加快体制机制的构建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在推动珠三角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也有局限性,主要体现体制上的被动性,而肇庆工业设计“产学研”的发展与其他粤港澳地区高校的产学研发展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需结合当地企业发展状况和工业设计学科特色,校企进行深度认识和合作,开创良好的创新局面[4]。

二 国际化工业设计教学模式

肇庆学院中德设计学院成立于2016年,于2017年开始招生,与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建立了合作培养的教学模式,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制造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建立具有国际化培养方式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本专业培养过程注重于几个核心主题:人、产品和服务;跨文化素质(西方与亚洲);方法与策略;理性和可持续的未来发展以及技术与创新,通过中外合作的工业设计教育,使学生深耕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关注其他能力的培养,进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工业设计人才[5]。

三 国际化工业设计“产学研”模式的提出

本节根据中外合作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制定工业设计“产学研”项目课程的团队建设与项目规划。

(一) 中外“产学研”团队建设

以中外工业设计合作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生态圈--中德设计学院,主要承担工业设计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以知识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以德国外教项目化创新课程与多学科整合工作坊形式为实践,建立中德合作办学工业设计教学生态圈,聚焦设计创新和应用的创新,通过对中外文化的研究、探索用户需求、关注肇庆生态环境、规划技术与服务形式等。

(二) 工业设计“产学研”项目规划

由于中外合作的特殊性以及肇庆工业设计的发展的局限性,项目在选择规划上需要有实际的成果转化与企业专业人员的指导。所以“产学研”的课程定为大三专业课程,学生通过完成企业的项目,企业进行投资孵化与销售,期间包含了基础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法教学、产品材料教学与加工、产品开发等一系列产品生产流程,周期为一个学期。
四 肇庆周边城市的工业设计特色企业调研此次项目上选取了云浮大理石的调研,在2019年7 月中旬,中方专任教师带领部分学生到云浮河口为期5日的大理石的设计加工调研。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中德设计学院之后与云浮河口大陆石业进行“产学研”中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一) 云浮大理石行业发展概况

云浮是一个因石而兴因石而名的城市,石材加工是当地的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四百多年的石材产业, 面对新时代新时期,为了抓住机遇,迎接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命题,目前云浮石材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1.市场化程度高。由于石材资源的开采日渐枯歇且种类不多,当地的绝大部分石材荒料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且石材加工专业,形成自身加工特色优势,不仅服务于国内市场,在国际的影响力也较高。
2.产业集群明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通过调研发现,云浮石材产业链十分完备,从采矿到运输、再到加工、销售、回收都一应俱全,而且产业集聚现象也十分明显,分为“前店后厂”的一体化企业。以生产加工功能为主的产业园区以及纯销售原材料与加工后产品的工厂。而发展较小的作坊,通过石材产生的碎石, 形成了碎石加工供应链。

(二) 云浮石材行业的转型

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倡大力创新设计,云浮大理石市场经济出现了转型,部分企业主动适应对自身发展战略做出了调整,有意通过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打造企业的未来走向。①大型企业大陆石业主动和科研能力较高的搞笑和科研机构合作,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作为背胶的重要材料,同时引入国外先进的雕刻技术,既降低人工成本变动带来的成本升高等负面影响,又能向更高精尖的技术要求进攻。②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则通过与规模较大的废料回收商合作,经回收商处理成环保产品,如瓷砖与艺术展品。③对于竞争力下降,山城艺术中心选择了截然相反的发展道路:放弃模仿,从中国特色出发,创建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结合山水古代文化衍生一系列家居设计,打造石雕文化艺术中心。

通过调研得知,在互联网与同行竞争压力下,传统大理石企业应加快转型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大理石材料与加工工艺销售在市场上已饱和;除非有新的加工技术研发或者新的材料开取,否则只能通过创新设计吸引消费者的购买。

\

五 模块化工业设计“产学研”教学的提出

肇庆学院中德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课程分为基础模块、技能与实践模块、理论模块以及设计项目模块等进行。这些模块包括研究与艺术、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表达方式、模型与三维打印制作、设计史与设计理论、材料与制造艺术等内容。

(一) 模块化教学融入“产学研”

模块化教学是针对专业课程的项目,通过针对不同项目,项目贯穿专业理论模块、设计项目模块、技能实践模块等整个学期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中外校企合作的工业设计“产学研”项目选择与云浮河口大陆石业合作,通过大理石工业设计制定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企业专家教学,材料教学与设计孵化等。

(二) 模块化工业设计“产学研”教学目的

1.让理论结合实践,进而建立系统的工业设计系统框架。遵循理论先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原则,在项目课程中基于理论不断的摸索适合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式,能够结合实际选择合理且高效的工具与方法,能够自主独立的解决一系列设计问题,这是课程设计的核心。
2.锻炼学生的设计表现技能、动手能力、美学鉴赏与创造能力。
3.熟悉相关产品的法规、政策、规范和标准。
4.了解项目产品的开发流程与运用。

(三) 校院协同,构建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首先,将学院章程建设作为指导,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得到有效落实,持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第一,附院要对不定期听课评课机制进行长期不懈的开展,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提供专业的意见,强化教学与行业之间的有机联合,使得“课岗”更加契合实际情况。第二,在对学院教学质量进行定期与不定期评价时,要积极邀请行业专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确保评价具有客观公正性。其次,创建多元化的信息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从教师、系部、学院等多个角度积极推动终结性、课堂实时、阶段性评价,促使这些评价指标具有精准与多元化,从而对学生评价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的提升,激发教师的参与兴趣。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调控,同时还有助于他们专业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最后,借助于多元化措施强化质量监控工作,譬如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听课评课、社会评价等,逐步将用人单位与毕业实习评价转换成长效机制,推动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的中期发展与就业水平展开相应调查,将社会评价、促进、监督的功能进行充分的发挥,最终打造一条监督、反馈、优化的不断进步的质量控制之路,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升。

(四) 校院协同,构建“识岗—试岗—实岗”实践教学链

采用校园联合模式积极推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革新,进而构建基于“识岗-试岗-实岗”的实践教学连,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进阶。积极推动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融合。另外,对于教学队伍而言,需要从识岗、试岗以及实岗这几个不同环节,来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其中,识岗主要是以岗位体验、专业入学教育为核心来开展;试岗主要是以临床见习与实验实训角度来开展;实岗则是以有关顶岗与跟岗位实习为主要形式来开展。在此过程中,学院需要在传统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引入创新的教学的活动,如开设技能提高班、方向班、岗位体验班等。

六 结 语

中外合作的模块化工业设计“产学研”模块化教学不仅融入专业课程,也可通过课程的成果申请相关专利与申请创新创业项目,落实孵化与量产,出口国际。提早让学生接触企业项目,可增强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商业思维,打通国际视野。

参考文献

[1]李慧杰,秦良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业设计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45):80-82.
[2]谭浩,李文良,何人可,et al.面向设计教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云服务平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4):13-17.
[3]仇琛.产学研用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5).
[4]邱志荣.导入工业设计提升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的途径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2(11):27-29.
[5]王章豹,韩依洲,洪天求.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及其优劣势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
[6]宋星.产业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学研链条的延伸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09):19-22.
[7]娄雪,刘成立.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6):94-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