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公共卫生安全事关全人类的安全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临床知识,而且需要掌握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分析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以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卫生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提高医学生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等问题,难以实现深度学习。本文探讨了基于微课+PBL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卫生学》课堂教学的意义,以及实现过程,切实提高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公共安全意识。
关键词:公共卫生;微课;PBL;混合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杨长伟,等.微课+PBL混合教学在《卫生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44):105-107.
Exploration of Micro Lecture+PBL mixed Teaching in Hyginene
YANG Chang-wei,JU Jing-ju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Wenzhou Zhejiang)
Abstract:Public health security is crucial to people’s health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stability around the world.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not only solid clinical knowledge,but also public health knowledge,with the developments in modern medicin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edical mode.《Hyginene》is a synthetic subject synchronizing the environmental health,occupational health,nutrition and food security.Therefore,it is good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to carry out hyginene education.In previous practice,we found that the teaching quality was restricted by strained teaching time,relative much more contents and updated fast.In this regard,this article covers both the importance and the actual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Micro lecture+PBL mixed teaching methods in Hygene.
Key words:Public health security;Micro lecture;PBL;Mixed teaching
一 引言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阴云依然笼罩在整个世界之上,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新型冠状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提出重大挑战,同时也对我们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社会经济、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生活方式变化,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需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成为制约健康的重要因素[1]。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在2018年中国整合医学大会中提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要做到有效控制,就要求医学模式根本变化,从生物医学这种单纯的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整合医学的方向发展”。
《卫生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环境卫生、食品与安全、职业卫生等,是预防医学各专业课的缩影,对培养新一代综合性医生人才具有重要作用[2]。
二 卫生学教学现状
《卫生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门独立课程,授课对象为全校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重点讲授生活环境、食物、职业环境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其中,食物与健康部分的研究核心在于探讨膳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据此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等。该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自然科学属性,而且具有相当程度地社会科学属性,即社会实践性较强。营养与免疫、感染风险及疾病结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道,COVID-19疾病的临床病程在老年人和部分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患者中更为严重,如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患者。因此,均衡营养与合理膳食对于维持机体健康,有效预防感染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时数等原因,教师主要偏重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略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意识。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缺乏和学习策略单一;学生对于课堂普遍反映枯燥乏味,知识点繁杂,与临床知识脱节[3]。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沉闷、缺乏思考,经过多次与学生讨论和互动综合分析了一下原因:首先,教学内容繁杂,如前所述,《卫生学》教学内容涉及环境卫生,职业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等预防医学的多门主干课程,课堂内容只能提纲挈领,重点不清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也面临诸多困难。此外,与临床及实践内容脱节,《卫生学》课堂教学中普遍中知识传授,轻思维培养,难以在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公共卫生思维。综上,为切实加强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管理能力及新型传染病防治复合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技术,切实解决教学时数有限的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交叉融通。
在课堂之外,在线教育风起云涌,随着以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为代表的国外在线微视频学习资源的出现与流行,以及大规模开放的慕课(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在校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更多元,更为大学教育提供新的机遇与挑战[4]。如何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培养终身学习的学习者,已成为目前高等教学改革的一个难题。
三 微课+PBL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教学模式,即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围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能力培养,将两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5]。从教学组成来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广泛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便携设备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进行在线讨论、小组学习等,有利于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同时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建立的培养。从教学过程来看,混合教学覆盖了课前导学、课堂知识内化、课后复习巩固,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正在塑造师生之间的新型学习共同体。
“微课”(Mico lecture),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其核心理念在于教学内容精简、主题突出、教学视频短小精悍,对大学课程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6]。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经过合理的选材和知识重构,微课可为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提供优质适合的导学资源。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式方法,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医学教授Barrows创立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构建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数少的矛盾,为同学们搭建优质导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深度学习;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互动的平台,借助微课程主题新颖,画面优美,有效拓展学习策略,提升学生心流体验;同时,该教学模式还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8]。
在《卫生学》的课堂教学中,构建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的研究理论,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秀导学资源的建立,对微课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策略进行实际操作和理论总结,以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应用模式;2.提升学生心流体验,使学习者在进行活动时完全投入到情境之中,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思维,并且自我肯定,使潜能得到激发,最终达到高峰体验和深度喜悦的状态。促进知识的深度学习和内化;3.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又提高了学生循证获取和评价证据的能力,最终让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 微课+PBL混合教学在《卫生学》教学中的实现
《卫生学》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等,是预防医学各专业课的缩影,对培养新一代综合性医生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混合教学模式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但也为现代教学提出了许多挑战:线上-线下占多大比例才合适?如何设计制作优秀的导学资源?以及如何进行考核评价?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
混合教学模式在《卫生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离不开优质的导学资源。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6,8,9],本研究建立基于微课+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微课+PBL混合教学的基本思路即将教学过程分为开发优质导学资源,支持学生课前学习,课内PBL教学进行知识内化及课后巩固练习。现以营养与食品安全为例,具体阐述该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营养与食品安全射击两大部分内容的教学:合理膳食与均衡营养侧重营养对机体健康的促进及保护作用;食品安全部分侧重食品中的各种污染物及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优质导学资源开发
优质导学资源是混合教学实现的必须前提,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点进行拆分、重构,聘请专业微课制作公司或利用现代信息软件精心录制知识定位清晰、形象易懂、画面优美的微课视频并编辑发布。以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和最新科学研究为导向,如肠道菌群、体重管理、营养与慢病、食品安全等,融合课程知识点,开发、收集、整合一批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建立基于微课的优质导学资源,主要形式包括微课,在线测试等。利用雨课堂平台做好学习视频推送,记录学习过程,与学生及时互动,在线测评反思,在线智能评价等。使老师可以通过网上资源随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统计分析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及时修正。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互联网的优势,在慕课平台或微课平台上推荐相关营养学课程,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或信息技术,有效搜集信息进行学习。
(二)PBL教学法课堂知识内化
卫生学以预防医学理论为基础,探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其中食物与健康部分重点阐述食物中有益成分和有害成分对健康的影响,据此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等。该部分内容与同学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若一味地“照本宣科”显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如何让医学生能够将繁杂的知识点与临床应用有效联结,提升学生心流体验,使学习者在进行活动时完全投入到情境之中,促进知识的深度学习和内化[10]。在课堂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根据具体案例提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例如,营养与糖尿病这一章节,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及糖尿病的膳食防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第一幕首先给出案例:40岁男性教师,去年被诊断为糖尿病,身高170cm,体重85kg,基本膳食情况,请评估其营养状况,并给予膳食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如糖尿病发病与哪些饮食因素相关?病人基本营养状况如何评估?该病人是否需要补充胰岛素?如何进行糖尿病病人的食谱编制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找寻各问题之间的关联,进而形成小组汇报,课堂交流。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提炼课程知识点等。
针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思路,如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也与糖尿病发病有关,可通过小专题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利用互联网知识进行探索,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课后巩固及多元评价体系
结合学校现有平台情况,教学评价综合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练习题和反馈-应用训练”多层次环节进行形成性评价,旨在促进学习。教师可对教学内容及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调整;同学们可进一步明确课程重点难点,进一步提高学习动力。
特别在当前形势下,深化《卫生学》课堂教学改革,在临床医学授课中,强调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整合,树立大医学概念。综上所述,在各项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把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挥微课堂短小精悍的特点,将以PBL教学法为轴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混合课堂理念应用于卫生学教学中,能够切实有效的解决卫生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培育教学改革成果。
参考文献
[1]王陇德.“健康中国2030”的机遇与挑战[J].理论与现代化,2018,05:19-21.
[2]吴伟,尹智华,关鹏,等.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现况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1:3-4+29.
[3]严紫艳,梁玉凤,刘奔波,等.临床医学类学生对卫生学课程认知情况及教学满意度调查[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39(04):594-598.
[4]韩淑芬,李新莉.“互联网+”背景下PBL/CBL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4:29-30.
[5]汪刚.基于“A+课堂派”的混合教学实践研究——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59):209-211.
[6]何静辉,商留珂,吕会茹,等.“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9):65-67.
[7]Nunes S,Oliveira T A,Oliveira A.Problem Based Learning-A Brief Review[J].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s,2017,1863(1):1-5.
[8]宁丽,李富业,葛华,等.PBL教学方法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卫生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161-162.
[9]朱彦锋,冷言冰,张薇薇,等.PBL教学法结合网络课程平台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1):46-48.
[10]唐思思.浅谈《卫生学》中食物与健康部分的教学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103-1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