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怀化学院学生体质监测存在的问题以及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运动处方教学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表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运动处方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
关键词:健康促进;个性化;体质监测
本文引用格式:蒲曾林,等.学校体育健康促进视角下的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促进路径的研究——以怀化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1):176-179.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Personalized Constitution Health Promo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 Promotion
——A Case Study of Huaihua College
PU Zeng-lin,SU Jin-tao
(Huaihua College,Huaihua Hunan)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roblems in which college students physique monitoring and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and individualized exercise prescription teaching cases of in-depth research,suggests that implementing personalize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eaching and individualized exercise prescription teaching,can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s and potential,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promote the develop of lifetime sports thought.
Key words:Health promotion;Personalized;Constitution monitoring
一 引言
从1985年开始,我国几次对全国范围内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进行调查,体质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虽然青少年学生的营养和发育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例如弹跳、速度、耐和力量力等)却持续下降。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下半年连续发生的几起青少年学生中长跑粹死事件,致使湖北、陕西、深圳等地的多所学校取消了校运动会的中长跑项目,伴随着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逐年下降的趋势[1]这类事件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的关注。学校是接受运动技能学习和运动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加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有利于扭转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也有利于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因此学校必须转变体育教学理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制订个性化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尊重和关注、体会学习和运动的乐趣,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技能,使学生亲身感受体育活动之于体质健康促进的效果,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自觉锻炼习惯[2]。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学校体育健康促进视角下的怀化学院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促进路径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怀化学院东区2017级非体育专业篮球和乒乓球各两个选项班的学生,进行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100%。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有关“大学生体质监测与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研究”的文献、百度百科及体育网站相关的文件、公开文献和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4.访谈法
对从事学生体质监测管理工作的体育学院教师进行调查,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
5.逻辑分析法
结合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结果与分析
1.概念界定
(1)个性化体质监测
白晓亮在《中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中认为:“个性化体质健康监测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是由‘两个方面’的‘多维度’的交叉而形成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是由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和教学主导——教师构成;‘多维度’可以理解为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而形成更符合不同学生个体的教学模式”[3]。
(2)学校“体育健康促进”
广义之说,是健康促进在学校体育的延伸,是以体育为手段,以学校体系为平台的一种健康促进策略,这是一个通过组织和政策支持等措施来针对学生进行干预,减少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并促使学生建立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策略,全面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促进学生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4]。
2.怀化学院学生体质监测管理现状
(1)怀化学院学生体质测试管理现状
2000年我国成立学生体质监测中心至2007年正式实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大学生体质监测管理已经开展了18年,由最初教育部到各高校抽查检测测试结果到如今各高校每年自主监测按时上报数据,创建了教育部统筹与高校自主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怀化学院在全面实施《标准》的过程中,成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机构”,教务处主管,怀化学院体育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具体落实,并根据学校工作实际,每学期都颁布《标准》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全校学生参加测试并上报数据。测试的目的本应根据试数据分析体质健康状况,进而讨论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措施[5],但是在实际测试工作环节中,上报数据后就认为整个测试工作已经完成。
通过调查统计,怀化学院2016年、2017年、2018年参与测试的学生分别为15050人、15130人、1537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98.44%、98.46%、98.41%;测试成绩平均分分别为71.43分、72.05分、70分;合格率分别为94.62%、95.69%、94.14%,总体来说,怀化学院学生测试参与率和合格率都较高,但优秀率不高,分别为0.09%、0.07%、0.05%,且呈下降趋势。
3.怀化学院学生体质测试管理存在问题
(1)管理部门任务和权限不明确
当前怀化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管理工作部门包括教务处、学生处、校医务室、体育学院以及设备采购商和供应商等构成的支持部门,虽然这些部门都有一定程度的参与,但因为没有明确的任务和权限,主要任务和权限都集中在进行具体落实测试工作的体育学院身上。
(2)测试工作宣传动员工作欠缺,部分学生应付思想严重
通过问卷调查,怀化学院学生体质测试前并没有进行宣传动员,每次测试只是由体育学院将测试安排表发到每个学院教务群和学生体育部长群,由他们分别下发通知,而测试安排表只包括测试时间以及对应的学院、测试项目、测试人员等内容,而对测试标准、测试方法以及测试要求并没有进行具体的说明和宣传,导致学生认识有偏差。而学校在执行《标准》时,没有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后续管理和应用,很多学院在学生年终评优、评先时,并没有依据学生体质健康的优、良、中、合格等级来进行评定,导致学生不够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据调查,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质测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抱有应付心理;在参加测试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穿牛仔裤、皮鞋、甚至有个别女生穿裙子等不适宜测试的着装,而大部分学生在测试前都没有进行热身活动,导致测试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有学生在跑步时摔跤等导致运动损伤安全隐患的现象。
(3)测试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测试数据准确率降低
通过问卷调查,怀化学院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具体由体育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承担。因测试教师少,参与测试学生人数多,为了完成测试任务,会安排体育专业的部分学生协助测试工作。在测试过程中部分教师测试员不清楚体测的意义何在,抱着完成工作任务的态度,缺乏服务意识,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完全交给学生测试员测试;由于学生测试员没有进过专门的培训,对测试要求和规范理解不深刻,导致在测试项目时,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如坐位体前屈项目测试时,出现单手推动游标和膝盖弯曲的现象;引体向上项目测试时,出现双臂放下时没有完全伸直,下巴低于单杠高度等现象;立定跳远项目测试时,普遍采用目测方法估量学生测试成绩等,导致测试获得数据准确性大大降低。
(4)测试后续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健康评估和体质健康干预环节
通过问卷调查,怀化学院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测试前和测试中都有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保障机制,但测试后续工作几乎流于形式,只是将学生体质测试评价结果和等级上报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中,既没有给学生进行公布、查询,更没有对应的问题分析和建议反馈;虽然每年都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但体质测试主管部门只关心学生及格率、良好率及优秀率;有多少学生不及格,为什么不及格,没有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学生也不知道测试后数据如何,是哪部分需要加强、该如何去锻炼,更没有任何部门进行监督。也没能将测试结果作为学生个人体质健康的评定,对学生进行健康评估,并制定相对应的运动处方,以至于部分体质较差的学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反馈以及改善体质的办法,这就失去了体质测试的意义;体质监测存在测试与反馈脱节,测试与健康评估、健康干预脱节的问题[6]。
三 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促进路径的实证研究
(一)个性化教学的案例分析
1.个性化教学的案例分析
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以及发展潜能,采取灵活、适合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教学[7]。在体育课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活力,使得学生通过体育技术的学习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发展自己的个性。该个性化教学以2017级篮球和乒乓球各两个选项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对照实验授课,随机指定一个篮球班和一个乒乓球班进行个性化教学,另一个篮球班和乒乓球球进行传统式教学,两者上课内容相同,其区别在于上课组织形式不同。
乒乓球个性化教学班学习正手快攻技术的案例分析:教师讲解示范——组织学生练习顺序为学生集体徒手练习——分组练习——老师集体纠错总结——学生分组练习的方法。具体练习方法如下:学生集体徒手挥拍练习——学生两两分组面对面地进行徒手挥拍练习,一人练习,另外一个人对练习者的动作进行观察,然后对其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两人交换练习,教师巡回观察练习并进行纠错——学生两两配合台上练习,一人练习,一人给练习者发球并且观察他的练习动作是否正确,两人交换练习,然后对其的动作进行评价与错误动作的纠正,教师巡回观察练习并进行纠错——学生四人一组,两人进行正手快攻练习,另外两人一个人观察一个练习者(进行摄像),根据摄像资料对其的练习动作进行评价与纠正,四人交换练习,教师巡回观察练习并进行纠错——教师集体纠错并总结——学生分组练习。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学生集体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方法。
2.个性化教学案例实施效果的评价分析
个性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经过对比试验后,分别对个性化教学班和传统教学班各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认为个性化教学实施效果评价在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增强体质、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方面效果显著的比例分别为35.6%、32.2%、33.3%、27.8%、24.4%,没有效果的分别为:6.6%、5.6%、4.5%、10.0%、11.1%,而传统教学实施效果评价在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增强体质、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方面认为效果显著的比例分别为13.3%、8.9%、13.3%、4.4%、4.4%,没有效果的分别为:65.6%、64.4%、42.3%、67.8%、67.8%。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个性化教学对教学效果、学习兴趣的提高、增强体质、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等几方面比传统教学有较大帮助。学生相互纠错的前提是必须较熟练的掌握该项运动技能,从而促使他们自主的去学习并理解该项技能的技术;分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练习时间增多,同时不会因技能水平的差异,导致枯燥无味,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该项技能的学习。教师及时的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清楚地意识自己存在的问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地了解该项运动的各项技术以及运用。个性化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地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成为该项目的爱好者,自身的特长得到发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促进其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
(二)个性化运动处方教学的案例分析
1.个性化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个性化运动处方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制定的针对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安排合适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度的身体锻炼计划为基本手段,是教师将因材施教与学生自调、自评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个性化教学班运动处方教学的案例分析:分组进行有氧运动20分钟(运动项目:慢跑、有氧操、球类运动,课外此项可安排爬山、游泳等)——拉伸运动——力量练习(运动项目:男生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负重提踵等,女生仰卧起坐、负重提踵、站立后摆腿等),运动强度可达本人最大强度的60%-70%;此套练习内容简单,难度适中,便于学生课后练习。而且在布置教学任务时针对大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告诉学生此套练习内容如果每周能够坚持锻炼4-5次,对身高和腹部减脂效果非常明显,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坚持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而且小组学习利于课外锻炼中互相督促与坚持。而传统教学班的身体素质锻炼方式和练习内容较少,手段单一,学生在进行练习时出工不出力,甚至有部分女生以身体不适为由来逃避练习。
2.个性化运动处方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分析
经过一学期试验后,对个性化处方教学班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锻炼,而且效果较明显。实验班学生认为个性化处方教学实施效果评价在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增强体质、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方面效果显著的比例分别为33.3%、35.6%、35.6%、26.7%、25.5%,没有效果的分别为:3.4%7.7%、2.2%、11.1%、10.0%,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个性化处方教学是非常认可的;其原因是个性化运动处方教学从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目的等运动动机方面来激励学生,调动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再加上他人的督促,学生基本上能按照运动处方的要求和步骤完成每天的运动内容,使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了促进,也进一步说明了个性化运动处方教学促进了学生的体质健康。
四 结论
当前怀化学院学生体质监测存在重组织实施轻质量监管、重体质测试轻风险防控、重数据获得轻健康评估和干预促进等问题[8],为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通过对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运动处方教学的案例分析表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运动处方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重视了学生能力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及运动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杨清华.论健康促进与学校体育健康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4(07):163-165.
[2]余岚.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一基于体育教学改革的视角[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3]白晓亮.中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02):251+253.
[4]颜昶,徐丽平.导入“健康促进”理念之学校体育改革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7):71-73.
[5]余岚.职业实用性视角下的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5):232-233.
[6]窦丽,陈华卫.大学体质监测后续工作的创新途径[J].湖北体育科技,20117(11):1011-1013+949.
[7]张金宏.“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索.新余学院学报,2016,(6):147-149.
[8]张强,陈诗强.校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的重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7,31(03),47-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