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岗前培训作为高校新教师入职前的第一课,对于新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具有重要作用。江苏省岗前培训内容分为网络培训、校本培训和个人自学三部分。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和高校新教师群体的变化,校本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不断凸显。本文在调研了江苏省四所高校的基础上,对校本培训在组织机构、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和效果反馈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可行的校本培训路径。
关键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校本培训;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任欢欢.新时期江苏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中校本培训现状及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20,7(53):103-106.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ath of School-based Training in New Teachers’Pre-job Training in Jiangsu Province
REN Huan-huan
(Office of Human Resources,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Jiangsu)
Abstract:Pre-job training,as the first lesson for college teachers,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ccessful role transformation of new teachers.Pre-job training in Jiangsu province consists of network training,school-based training and self-study.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hange of new teachers,the problems in school-based training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Based on a survey of four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organization,curriculum setting,assessment methods and effect feedback of school-based training,and puts forward a feasible school-based training path based on work practice.
Key words:College teachers;Pre-job training;School-based training;Path
一引言
国家教委于1997年出台《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课时设置、考核方法、培训时间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自此,我国高校开始实施教师岗前培训制度。《细则》和《纲要》的实施,为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教师群体的变化,岗前培训工作中校本培训环节各种问题开始不断凸显,尤其是授课方式和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围绕师德,着重构建高水平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推进,各高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高校教师数量不断攀升,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48.75万人,专任教师167.28万人[1]。如何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要求,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当前江苏省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校本培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如何构建一套有效的校本培训体系。
二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基本要求
目前,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使用的指导文件是1997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根据《细则》和《纲要》精神,各高校结合省教育厅具体要求和学校特色,组织实施教师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教育、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等。培训采取省网络培训、校本培训、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对象参加网络培训的四门课总学时不得少于110学时。学员在完成规定学时后,需参加省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全部合格者,发放培训合格证。岗前培训的考试成绩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岗前培训考试合格证是申请教师资格、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之一。我国新教师培训内容演变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重视实用阶段、适应阶段、发展阶段和创生阶段。目前,新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关注新教师成长规律,贴近教育发展需要,满足教师成长内在需要。
三 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现状
作为岗前培训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校本培训对新教师能否顺利走上教学岗位起着关键作用。本文调研了江苏省四所高校教师校本培训情况,四所高校在省教育厅的政策指导下,结合高校特色开展校本培训。培训时间比较集中,培训内容涵盖师德规范、意识形态教育、校情校史介绍、教学技能培训等内容。有高校对培训课程进行细化,采取了“必修+选修”相结合的模式,必修模块主要围绕立德树人、教学规范和教学改革动态等内容,选修模块围绕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学术等内容,设置若干个工作坊,每位教师根据所属学科和自身兴趣进行选修。培训考核方面,有高校要求教师撰写校本培训心得,学校根据教师校本培训参与情况及心得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效果反馈方面,有高校启用了“课立方”教学辅助软件,教师通过软件填写调查问卷、提交试讲PPT并反馈建议。
通过对省内4所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调研发现,各高校根据校情,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有的高校考虑到培训群体的差异性,设计了不同的课程,但大部分高校仍是采取“一刀切”的培训形式。新教师们只是从宏观上了解了培训的内容,从微观角度来讲,没有将培训内容与新教师的专业特色有机结合,达到专业和培训齐头并进的作用。以其中一所高校为例,校本培训以“政治教育”、“仪式教育”、“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等教育模式为中心。在政治教育环节,以“四有好老师”为主要内容,邀请校党委书记为新教师做讲座。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邀请校重要职能部门领导做专题讲座。在仪式教育环节,以教师节为契机,让全体新教师在校师德模范和从教30年老教师的见证下进行庄严宣誓,培养新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此环节,部分高校专门制定了新教师入职宣誓誓词,誓词结合校训和四有好老师的内涵而制定,能够培养新教师的爱校情怀。在素质教育环节,邀请校外专家为新教师开设“大学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新媒体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组织与课堂教学艺术”等业务能力提升讲座。系列讲座主要为了拓宽新教师的教育视野,把握最新教学技术,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在实践教育环节,主要是让新教师们熟悉当地文化,引领新教师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从更深层次来讲,新教师们可以根据当地发展特色,结合所学专业,学以致用,用专业助力当地发展,在社会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除了培训内容外,该校还为新教师们精心挑选了经典书籍,并专门制作了《教师个人成长纪念册》,引导广大新教师将个人发展同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共同进步。该培训模式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培训中普遍采取的形式,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四 高校教师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江苏省内4所高校新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调研发现,培训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如果仅仅为了完成培训而培训,培训内容则会枯燥无趣,更谈不上培训效果。任何培训都应首先考虑参训对象,从参训对象的特点入手,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设计培训内容,做好培训反馈。同时做好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各项工作,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做好新教师校本培训。高校新教师普遍都是90后,以应届博士毕业生为主,专业知识储备丰富,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但普遍教学经验不足,没有学者风范。有些新教师心中有数,但不知道该如何讲给学生听,因此存在直接照读PPT的现象[2-6]。从学校层面来讲,主要是做好顶层设计和培训规划,相关部门,尤其是各相关学院应是承担培训的主力军。从目前校本培训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
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主要是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和相关学院负责。各部门在培训过程中认真完成培训任务,但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学校层面的培训比较到位,教师通过培训,对师德规范、校情校史、教育法规等内容有了基本了解,但本学科层面的培训仍存在缺位的现象,各专业学院应在校本培训中加大对教师的专项培训。
(二)培训周期
从根本上讲,大部分校本培训仍属于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有的高校是2-3天的集训,有的高校是在周末进行培训,培训周期均不长,基本上仍是终结性的培训模式,未达到校本培训应有的效果。
(三)课程设置
受培训时间的限制,校本培训课程拓展性普遍不足,缺乏实践性。培训方式较为单一,以传统授课为主。课程中共性的内容偏多,个性的内容较少,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不佳,培训内容更新慢,重复使用率较高。
(四)考核方式
岗前培训作为一种行政性的、非学历的教师研修模式,教师普遍关心的如何通过岗前培训考试,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对校本培训的重视不够,校本培训考核对教师没有任何约束力,高校除了签到点名外,普遍没有制定具体的考核方式。
(五)效果反馈
高校各部门事务性的工作较多,培训结束,此项工作就结束了,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太多精力关注培训效果。每年校本培训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如果能在校本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或者意见反馈,并根据调查结果调整和改进培训课程,将会大幅提升培训效果。
五 校本培训路径探析
校本培训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关键一环,承担着新教师能否顺利走上教学岗位的重任。一项对上海市属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的研究表明,岗前培训课程中的户外综合素质拓展、教学微课培训、文艺培训等内容,对本科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7-9]。因此,各高校应在指导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
(一)强化师德,提升思想站位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的基础性工作,其中立德树人是根本,师德是灵魂。校本培训作为新教师上岗前的第一课,整个培训课程应以师德为主线,通过教育法律法规的讲解、师德模范事迹的宣传、入职宣誓等活动培养教师的责任担当,激励教师以“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规划,健全培训机制
培训课程应体现其实用性。从新教师的现实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校本培训课程。教师群体主要是90后,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因此,应打破以往的培训模式,科学规划培训课程。培训前,对参加校本培训教师的学科专业进行统计,了解学科分布,有针对性地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同时,借助新媒体,建立自主学习平台,节约培训时间的同时提高培训效果。在面授课程中,采取集中授课、专家讲座、教学沙龙、工作坊等方式,打破单向的讲授方式,加强互动。除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外,重点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让新教师们了解教学新理念、教法新模式和教技新成果,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说课或授课比赛等方式,让新教师熟悉教学技巧,夯实教学基本功。培训结束,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调研,了解培训效果,建立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三位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
(三)加强考核,激发培训热情
校本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新教师走上教学岗位打好基础,而不是简单地应对考试。新教师对校本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是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高校在校本培训的考核中采取比较柔性的政策,培训过程中虽有点名签到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签到单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单纯靠外力督促无法达到培训效果,可在校本培训环节,设置培训学时,学时修满视为合格。新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根源还是在于培训课程。若培训方式新颖,培训课程实用性强,新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考核作为助推新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外力,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科学合理地设置校本培训课程。
(四)夯实基础,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校本培训对新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教师多为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听课多年,但讲课经验明显不足。高校在校本培训中,邀请的多为知名专家学者或教学名师授课,可以为新教师走上讲台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指点迷津,少走弯路。校本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新教师们在熟悉教师、熟悉教法、熟悉讲台、熟悉学校各项政策的前提下,制定符合个人实情的职业发展规划,如:五年规划、十年规划和人生规划等。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对个人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同时也可以助力高校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大学建设[10-14]。
六 结论
校本培训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中最关键的一环,各高校应多措并举开展新教师校本培训,在培养良好师德,提高新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同时,增强新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助力青年教师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2019-7-24).
[2]储凡静.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的发展瓶颈和改革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3(04):73-76.
[3]杜娟,庞海芍,高翔.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实践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33(02):74-80+110-111.
[4]杜娟,王颖.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及实施效果研究——基于北京理工大学的个案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4):118-124.
[5]侯娟.高校新入职教师发展困惑及解决途径[J].高教论坛,2018(08):111-114.
[6]李平,等.浅谈新时代高校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09):69.
[7]吕航.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04):135-136.
[8]刘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定位与提高实效[J].教育评论,2011(06):57-59.
[9]廖薇.浅谈上海市属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9,6(04):99-101.
[10]毛乃佳,林凤.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评估体系的构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01):118-122.
[11]宋友荔,张丹.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革新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27):69-71.
[12]熊湘,等.改革开放以来新教师培训内容的演变及反思[J].教育现代化,2019,6(08):81-84.
[13]尹伟,郑晓梅.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06):100-105+137.
[14]赵观石.对地方高校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06):39-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