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就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对思政教育融入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背景与意义作出论述,通过如何在教学环节中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论述,从而实现高职数学课堂上同时进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互渗透,即通过树立高职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从而增强他们的高职数学知识和能力,又在高职数学知识学习时做好思政理念的引导,使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职数学教育相融合,促进高职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课程思政;思政内涵
本文引用格式:王众,等.浅谈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现代化,2020,7(51):153-156.
一 引言
课程思政,是以全课程、全员全程育人格局的形式把各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进行,协同一致,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育任务的一种先进教育理念。在高职教学中,思想政治工作对在校学生的人才培养要具有方向引领作用,在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都要把思政理论课与之相结合,协同进行,不可偏废。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学生的高素质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要把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标准和方法。
高职数学是一门工具课,也是一门必修的基础学科。通过高职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初步概括抽象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灵活运用扎实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高职学生通过经典数学、近代数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及解题方法的学习,能够掌握当代数学的精要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这些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和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课程学习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职数学教学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提高,而高职数学的课程思政教学,对高职数学教学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课程思政,不是增设一门课,也不是新增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在无声润物中实现立德树人,因此,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高校思政课程,按照“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分为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两大类,其中,显性思政课程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隐性思政课程则包含综合素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教育课程。这样,既能牢牢把握思政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又能充分发挥其他所有课程育人的应有价值,这样,综合素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构建起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育体系,实现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效融合。“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有以下三个目标:一、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数学魅力,推进数学文化;二、牢固确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高职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三、培养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大国情怀。如何在高职数学教学上渗入思政教育,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二 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六大环节中的思政教育
课堂教学包括六大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学习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组织教学包括上课前的学生学习状态调整,也包括上课中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监控与调整。课前的组织教学有激发学习状态的作用,教师通过目光注视,师生问好,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承担了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教师对自己的着装,要有更严格的要求,一定要符合教师职业规范和日常行为守则,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饱满热情贯穿课堂。对于复习部分,要精心设计复习内容,复习要有目的,提问的问题要经过设计。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导入新课的话。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语,可以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导入语要新颖多样新颖往往能出奇制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语言精练,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才能吸引学生。
学习新课,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部分,时间和内容比重都是最大的。通过数学实践加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与坚强毅力,人类社会里诚信与坚强是必需的道德准则。少数学生在大学生涯中具有畏难情绪及不守诚信的表现,生活中与同学相处过程中不讲信用,学习中又怕吃苦不肯开动脑筋,写作业的时候抄袭了事,考试中也有学生作弊的现象,这些学生缺乏作为一名合格高职學生所应具备的优良品格。前苏联数学家辛钦说过“数学教学一定会慢慢地培养青年人树立起一系列具有道德色彩的特性,这种特性中包括正直和诚实”。高等数学中的运算、公式、公理、定理等都具有高度严谨的逻辑性,这样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可培养他们实事求是、推理严谨、言必有据、条理化的思维习惯和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例如在学习微积分基本公式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证明依据,知道每一步的推导都有据可依,不得胡编乱造。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在销售饮料时如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确定获取最大利润的方案设计,创建学生能感受到的身边真实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数据来源的真实性、活动流程的严谨性,不随意更改自己在活动中采集的材料和获得的真实数据,不弄虚作假。在数学课程中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在数学知识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容不下丝毫马虎,更不能弄虚作假,并把这种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品质潜移默化地运用到生活中,自己对最后产生的结果负责,这对他们的人生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数学内容培养高职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恩格斯说过“现实世界的辩证法在数学概念和公式中能得到自己的反映,学生到处都能遇到辩证法这些规律的表现。”在高等数学里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很多数学知识都体现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矛盾双方既对立又有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无限和有限、间断和连续、曲线和直线、精确和近似、积分和微分、发散和收敛、已知和未知、变量和常量等概念。刘徽在割圆术中表示:随着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的越来越多,其周长和面积越来越逼近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他采用这种“化曲为直”的数学极限思想,通过从“观察有限分割”到“想象无限细分”,由图形分割拼合的变化趋势来想象它们的终极状态,不仅求出了圆的真实周长和真实面积,而且在整个分析过程中还投射出“变与不变”、“曲与直”、“有限与无限”、“近似与精确”、“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新课教授这一环节,教师要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体验、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这些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潜在动力积极融入课堂,从而专注听讲、观察、思考、提问、讨论与创造,实现态度与情感、认知与行为的认同,在课程思政的潜移默化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要培养学生建立知识架构的能力,要对课堂教学梳理归纳,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印象。课堂小结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其外在形式与内在的联系,明晰所学知识的层次架构,建立知识体系和必要的框架结构。教师在课堂结尾时,要对一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用简洁的表格、图示、语言或文字进行重点的归纳总结。这种小结,不是按照教学时间顺序简单读一下各纲目的标题,而是目的明确、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具有很现实重要作用,能准确抓住每个知识点的实质和整体知识的系统性,有助于学生知识重点和知识系统的掌握[1]。
作业是检验教学效果、学生强化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按照课程标准和要求,精心设计,布置作业,确保作业质量和批改水平。布置的作业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典型性,体现因材施教和分层优化。布置作业要适量,不得布置大量抄写、机械重复的作业。教师要引导并督促学生按规范要求,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教师要有优秀的道德品行,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课堂教学时,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现的得体的谈吐气质、言谈举止,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才学底蕴,都会让学生对其产生真诚的尊重、崇敬与信赖,学生们自然也会亲其师信其道,达到最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做高尚师德的践行者,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锤炼品格的引路人,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思政教育。
三 结合数学课程特点深刻挖掘思政内涵
要实施“课程思政”,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帮其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深刻挖掘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用浅显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正确的思维方法、道德品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潜心研究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提升自己开展课堂思政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把课程内容背后的德育内涵并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思政素养的提高中。
平时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课程理论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够,很多学生感觉数学就像是一座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抽象得难以理解难以触碰,于是他们慢慢地对高等数学失去兴趣,并感觉越来越枯燥乏味。实际上高等数学虽然是很抽象,但是它的内容却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它来源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实际又回归应用于生活实际。近年来,高等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在当今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管理科学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最紧迫的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核污染问题这四大危机也需要借助于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相应的难题。另外,高等数学也与艺术密切相关,例如透视画与射影几何相关,音乐之声与傅立叶分析相关。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此外,数学不仅被用于各领域,也直接活跃在生产技术的第一线,比如,先进民航飞机的全数字化开发过程、数字式电视系统等都回用到数学模型,数学在世界范围显示出了第一生产力的本性,这已被大量的生活实例所证明。所以,“课程思政”中的思政教育,完全可以结合具体数学课程内容灵活恰当地进行。
实施“课程思政”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灵活运用的原则,这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而不是苍白地说教和生硬地灌输。现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置,要根据“95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模式化的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政治性过强的内容学生没有经验体会、抽象的思政内容不适应“95后”大学生的接受心理,“课程思政”实施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学生打成一片的亲和力,以及运用新媒体的能力,这样,能够在方式、手段和语言上与学生同频,由独白变为互动交流,由灌输变为探讨,由理论讲解变为体验教育,这样,用“95后”的语言和接受方式,在专业课讲授中无形地融入思政元素,这样自然会达到满意的效果[2]。
四基于“互联网+”模式下挖掘数学教学思政内涵
互联网是一个广阔而崭新的事物。由于其自身的技术特性,互联网得到了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技术特性在于:一、网络化,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以被纳入网中,实现即时的互联互通;二、数字化,任何信息都可以被转化成数字进行加工处理;三、互动性,打破了单向传播的传统方式,实现了双向互通;四、海量化,带宽和容量特别大,这样的存储港湾和快速通道可以使信息洪流畅通无阻、信息秒达。五、高速化,超高的传输速度和极强的处理能力,使时间和距离几乎变得瞬间为零。
任何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都是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若利用不当,就会产生巨大麻烦和隐患。互联网也是如此,它既给人们带来了传播先进理念和优秀文化的极大便利,也被一些用心不良的组织和个人用来散布各种精神鸦片和文化垃圾;既为人们思丰富了想观念,也为许多不良信息的大肆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3]。
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比较自主,但他们年龄也正处于成年与未成年左右,对待新鲜事物无论好坏都十分好奇且敢于尝试,特别是中国高职学生,经过高考那座独木桥后,在强压后突然得到的轻松,很容易使一些大学生走上错误道路。所以,面对互联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的当务之急。
在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学习和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利用信息技术的视频、声像、动画等,创设情境,通过情景再现、气氛渲染,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事物,充分调动他们渴望新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既打破了传统教学受时空和各种现实情况的制约,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描述,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学生也可以自由自在地遨游在互联网的海洋中,去获取他想要的东西。网络能使教师摆脱固有思维的束缚,并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空间,学生真正体会到在知识天空中翱翔的感觉,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所以,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加以正确分析,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五 开展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好评价体系建设,在评价过程中积极融入思政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思政教育。高职数学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要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虽然近些年评价体系在不断完善,但很少涉及到思政方面的内容,一些高职学校虽然将学生课堂表现、迟到早退等信息纳入到评价当中,在具体实施中的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数学教学的思想指导下,高职数学教学应切实做好思政的内容建设,积极做好评价工作,一方面在评价过程中要进一步将迟到早退、课堂表现等内容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并明确迟到早退、课堂表现在学生评价的分值和占比,使评价体系更为健全;另一方面要加强高职数学评价教学指导工作,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思政内容的评价要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在学期数学课程开始前,就将思政内容在评价中的分值、比重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考核评价完成以后要把涉及到思政部分的分数进行明细公示,通过这种方式真正引起学生对思政评价体系的重视,提升学生对数学思政的认识,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的价值[4]。
实行教学效果师生双向打分制度,考查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和课堂满意度,同时,也要加大对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比重,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政知识和意识的内化,以及价值认同。坚定执行关于严守课堂政治纪律的规定,进一步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运用不打招呼听课、集中观摩公开课等手段,强化评价过程管理,确立常态化、动态化、滚动式评价模式。
将师德师风和思想引领的评价放在教师评优评首位,突出教师的水平和实际贡献,特别是考虑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方面的重大贡献,是否做到道德情操、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5]。在教师资格认证、职称评聘等工作中,实行岗位动态管理,不断完善职称评聘的标准和制度,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这样,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实施细则及长效机制,加强教师思政教育和管理服务。
总之,“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培养具有高思政素养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应该成为高职数学教学的一种模式,所以,作为一名高职数学教师,也要具有强烈的思政意识,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始终。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思想实际,以科学渗透代替简单灌输,讲究策略性、系统性,整合各方资源,完善课程体系,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6]。
参考文献
[1]夏梦颖,周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7):287-289.
[2]互联网标题:《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_百度文库》.
[3]互联网标题:《如何认识互联网发展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_百度文库》.
[4]谢振旺.“课程思政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2018(14):43-43.
[5]张彩宁.浅谈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数学教学——以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48):286-287.
[6]王琦,等.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9):9-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