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民办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新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5 10:18: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办好育人工作和开展教育工作,需要得到家庭的协助和互动,这样才能全面发挥育人作用。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当代大学生受到大数据、互联网等方面的影响,其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特别是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如果在管理上或者教育上过于松懈,其会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为了能够寻求出民办高校家校合作育人的路径,文章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究以寻求出新的发展路径,从而全面提高家校育人合作的实效性和高效性,提升民办高校的知名度,以达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民办高校;家校合作;育人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叶之培.民办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20,7(37):124-127+132.

New Cultivation Path of Family School Cooper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E Zhi-pei

(Wuh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Hubei)

ABSTRACT:Family is the first school for students to receive education.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needs assistance and interaction of family to give full play to role of cultivation.Entering new era,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en facing serious threaten and challenges under influence of big data,the Internet and other aspects.Especially for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f anagement or education is too relaxed,it may affect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eriously.Therefore,to find out path of family 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article seeks new development path through a series of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to improv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family school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comprehensively,enhance popularity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achieve educational purpose of cultivating more socialist successors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KEY WORDS: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amily school cooperation;Cultivation path

“如果只有学校的教育而缺少家庭的教育,其很难担任起培养优秀品质人格的艰巨任务”。同时我国相关部门也对当前民办高校提出了重要的指示:“学校需要构建大学生家庭沟通机制,在学校和家长的配合下共畅完满生涯”。但是,当前有些民办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源问题,而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传授知识和经验,以及能力的培养上,却忽视了家庭教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即便有些高校应建立了家校合作育人模式,但是其话题和探究的重点一般都是放在之后的职业生涯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上,很多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导致这些传统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合作的效果。探索建构家校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下提出了多条行之有效的育人合作创新路径,以在合作育人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一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融入家校共育教育理念

从社会层面来看,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在校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与校外环境具有重要关联,同时也与其从小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家庭是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第一步,对于其人格发展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解决其童年问题,在进入大学这个宽松环境后,会暴露出更多问题。这个就需要家庭与学校充分交流,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教育层面来看,目前的学校教育不是全封闭式的管理环境,信息化技术等造成学生学习手段、思维方式等出现重大变化,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学生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复杂,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困难,解决现实问题亟需要家庭教育的重要支持。从管理层面来看,家长参与可以分担学校管理的责任,有效改善问题学生家校双方比较容易产生的紧张关系。与此同时,家长可以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可以借助亲子教育活动及时得到信息反馈,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结局方案,提升学校管理的实效性。除此之外,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有利于拓展高校的办学影响力,对于高校实习实践具有积极影响。现阶段,有些民办高校协同育人工作具有时间性和阶段性等特征。例如:有些民办高校在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时一般选择在新生报到或者毕业生即将就业时与家长联系,或者当学生发生一些突发的事件后与家长取得联系,甚至有些学校并没有与家长取得过联系。这种“重两头、轻中间”的特征,使得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就无法对家校共育工作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导致在内容上和时间上都发生较大的冲突。因此,家长和民办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对育人发挥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借助网络对育人工作进行宣传,通过举办多样式的育人活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沟通后,将学生在学校的成绩或者各种表现等告知给家长,对于一些经常旷课或者心理具有疾病的学生及时与家长取得沟通,全面遏制和制止学生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从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民办学校相对于211和985等院校来讲,其优势较小。因此,民办学校在与家长的沟通后,应该鼓励家长帮助学生进行继续深造学习。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全面的指导。这样的方式能够让一些家长认识到家校合作在交流和育人上所发挥的作用,进而积极的投入到日常的育人工作中,全面提升家长和民办学校的家校合作育人的重要性,从而全面推动民办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2]。

\

 
二明确家校统一目标,开展各项指导工作

家长与教师是家校合作的重要主体,提升家校合作认同感是家校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开展家校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具有必要性,家庭与学校作为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家庭与学校教育具有各自优越性,其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只有形成完整合力才能实现共赢效果。二者教育优势主要表现其目标一致性,都想实现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要明确家校合作的具体目标。家庭教育贯穿在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是相衔接的过程,其二者缺一不可,在学生成长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教育的重要优越性就是教育活动的计划性,教育方法的科学性,以及特定的教学场所,家庭教育的优势主要是长期亲子共同生活,让孩子在物质、精神层面对家庭产生重要依赖性,继而提升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在构建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挥出作用。一方面确定共同的立场和理念;另一方面对育人的方式和育人的内容进行创新后,找出接近点。但是在实际的育人工作中,很多家长受到自身水平和知识的限制,其在价值观念上和教育观念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功利性较强、短视性较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大学生的长久发展都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在育人方面有所创新,秉承着包容性和开放性特征,在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后,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民办高校还应该加大对相关教育资源的资金投入,在与家长开展合作时,能够进行灵活的指导。真正的家校合作是双向互动过程,要相互理解与尊重。学校与家庭之间要强化交流,教育与家长要增强互动性,实现换位思考;双方要真心交流,真正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于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合作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要营造轻松包容的氛围,为家校合作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去。高校在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时,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分层原则,不管是工作实际、工作方法、工作内同等,要突出关键问题、主要矛盾,理清学校整体工作,真正提升家校合作的工作质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借助互联网平台远程与家长提供一些任务或者通过网络对家长的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等进行培训,从而在相互沟通下建立良好的家校互联机制。另外,民办高校还可以定期的举办一些活动,例如:“家校共话协同育人”座谈会,以通过关注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在座谈会中吸取家长的意见或者建议,从而全面提升办学的满意度,同时还能够在家长和学院的共同教育下培养出更多有崇高抱负的有为青年[3]。

三夯实家校合作,提供基础保障

(一)借助新媒体和投入基础保障,搭建家校合作沟通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化的发展工程,要实现家庭与学校的通力合作,形成完整的教育机制。如何构成教育合力,需要二者的相互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与家庭具有各自的作用,相辅相成。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家庭与学校的相互补充,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开展的重要前提,为其知名发展方面。鉴于此,高校政治教育要建构完整的教育合力机制,创造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以前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再加上学生生源分布比较广,家长与学校的交流受到客观因素的局限,开展起来十分困难,形式不够多元化,实效性不强。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写信、电话沟通,受到地域、空间的限制,沟通起来比较困难。

随着新媒体的应运而生,新媒体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学校应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创新育人机制。这与民办高校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民办高校在传统的育人上受到时间、资源和前期准备、经济实力工作等方面的影响,其很难与高校学生家庭去的无缝隙的沟通和交流,这时借助新媒体交流平台,能够对学校中各项信息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交流平台中进行公布,从而实现双方之间的互通和交流。同时,民办高校还应该以院系、各个专业为组,主动收集家长和学生的一些信息,协助网络和大数据对加强信息资料库等予以完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同时,在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时家长和民办高校还可以借助校园网、QQ和微博微信等开展合作交流工作,通过借助新媒体平台能够保障家校共育工作得到长久、稳定的发展。例如:对于即将毕业的毕业生而言,民办高校应该在群内发布一些有用的面试技巧或者提供一些比较好的企事业单位,在与家长取得联系后能够共同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参考,从而坚定学生的就业信心。又如:民办高校举办一些义工活动或者知识竞赛等,在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下,鼓励学生自己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还能够积累更多的知识技能,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塑造良好的人格,以全面发挥出育人的作用[4]。

另外,高校在了解学生家长的诉求后,还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际或者实践基地,在为高校学生尽一份职责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对民办高校的育人机制产生不同的见解,从而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知名度。高校作为重要的育人机构,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影响,要求其要积极引导家校合作,让家庭成为教育活动中的重要辅助。高校教师是专业化人才,在客观上具备重要优势,要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家校合作的主体是平等交流的对话者,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教师处于优势主导地位。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相对来讲家庭教育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科学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与家长开展平等教育,增强其互动性。教师要积极创新传统与家长交流的敢为,注重平等教育。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家长逐渐产生距离感。同时,学生与青年辅导员的相处,因为年龄相仿比较容易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所以,教师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做好传播媒介的作用,积极向家长传递学生在学校的信息,实现与家长之间的有效交流,便于家长及时掌握自己孩子的发展动态。

\

 
(二)提供家校合作的组织保障

1.组织建成三级家长委员会。家校合作中的重要组织形式主要是家长委员会,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在建立各专业部的家长委员会时需要结合学校的情况进行整合,从而建立起三级家长委员会。例如:民办高校通过举办“感恩活动”,利用暑期的时间让学生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在看到学生的变化后,及时与导员取得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另外,为了能够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导员还可以在重大校庆或者特殊的节日与家长取得联系,并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委员评选出最为优秀的家长,并协助导员联系到这些家长,从而在减轻导员的工作负担的基础上还能够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其中[5]。学校可以积极建构家长咨询委员会等机构,为家长参与学生管理积极建构平台,继而提升家校合作的针对性,拓展家校合作的发展空间;班级可以按照学生个体性成长特点,就其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究相关应对策略,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2.建立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化的工程,要想实现系统的最大化发展,就要充分确保各个要素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效果,开展协同合作交流,提升育人实效性。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与家庭的积极性,提升其合作效果,就要让其充分参与到教育过程中,真正实现深度教育合力,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适当增加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比例。教育部门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价值,真正将其纳入高校教育体系中,让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深化学生、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使命感,促进家校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注的关键,在家校合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要接受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理念,可能会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因为沟通不到位可能会出现不理解的问题,这种教育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媒介作用,实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努力化解双方的矛盾,确保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要向学生讲解自身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明白学校规章制度制定的原因,让学生对学校办学理念产生认同感,由学生传递给家长,让其明白学校这样做的目的。其次,可以专门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其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引入案例教学让其明白家庭的影响,并向家长传达正确的信息,让家长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家校合作的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家长家校合作的参与度,学生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媒介,其具有重要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作用。民办高校在开展家校合作时应该充分以培养健全的人、人格独立的人为原则,让学生通过家校共育工作正确面对自身的不足和出现的各种问题。

3.参与课堂学习。为了发挥家校合作平台的作用,民办高校应该将家长引导至教育教学中,从而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氛围。家长通过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学的魅力,感受到的学习的乐趣等,从而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让家长和学生能够得到近距离的交流,在深入体会到课堂的乐趣后,能够使育人机制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6]。

四 丰富家校合作共育内容

家长知识背景、工作阅历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其教育资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是家庭教育资源并不是可以直接套用的,要有针对性地筛选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内容,这就需要学校教育积极挖掘家庭教育资源,提升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将其作为家校合作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学校要积极与家长开展交流。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是一种潮流趋势。但是我国高校关于家校合作起步比较晚,高校要积极突破对传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否定局面,以此消除家长能力的心理顾虑,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特点,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建设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分析家长教育资源的特征,及时纠正教育中的消极资源。学校在制定相关计划时,要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充分体现家长的参与地位,要不断完善学校制度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建构家长的专门机构,深化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比例,充分发挥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优势,达到双赢效果,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

现阶段,民办高校在家校合作育人上不仅需要注重对知识的把握,还需要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通过家校合作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风品质。在家校合作中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适时的反馈,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另外,民办高校还应该将心理教育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等作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重要内容,并在新生入学时或者发现学生思想出现问题时,能够开展心理健康或者安全知识宣传的工作,从而在对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安全问题等进行排查和疏导后能够提供指导的意见;还需要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的规划等工作作为家校合作的内容,从而全面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家校合作育人机制中,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7]。

五结语

家庭与学校是推动学生成长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引导高校学生成才的重要动力,二者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学生教化过程中具有深远影响。如果没有以加家庭教育为基础的学校教育是不科学的,脱离了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是没有目标的。任何单纯的教育都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要求,难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在目前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家校合作,相互依托,实现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高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越性,应用自身的主导地位实现家校合力的形成。现阶段,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其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民办高校想要具有竞争优势和影响力,则需要创建创新的家校共育路径,这样才能通过家校合作以培养出更多有能力和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基于当前民办高校家校合作发展的落后性,民办高校应该构建创新的家校合作育人机制,通过树立家校合作育人的理念、统一育人机制目标、提供组织保障和家校共育平台、完善家校合作内容等以弥补民办高校在家校合作方面的不足,从而全方位的开展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唐景枫.基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35):98-99.
[2]戚旭娣,李苏.养成教育视角下开展家校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3):241-242.
[3]卢青青,李雅红.实施“智慧家校合作项目”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11):65-67.
[4]任汉芹.浅谈家校共育中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成为合作伙伴[J].亚太教育,2019(10):24.
[5]林卫红.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9(20):84-87.
[6]高晓娜.家校共育:标准、困境与突破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9(12):86-87.
[7]彭丹,朱锡斌.构建高校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意义及其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45):16-18+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