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围绕工程教育认证的三个核心理念,依据学校本科教育定位,以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切入点,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兼备的通信人才为目标,施行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基于“成果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以毕业要求为主线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基于IPD方法论思想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采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监控管理,从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个维度进行达成度评价,建立了“监控-评价-反馈-改进”多闭环循环持续改进机制,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关键词:工程认证;复杂工程问题;持续改进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王丽娜,等.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J].教育现代化,2020,7(36):53-55.
Training Reform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alents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WANG Li-na,ZHANG Hai-ju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Abstract:Focusing on the three core concept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according to the ori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taking the needs of indust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taking the training of communication talents with both knowledge,ability and quality as the goal,the training reform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alents in our university is implemented.Based on the"results oriented"teaching design,with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s the main line to build a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based on the IPD methodology to cultivate students'ability to solve"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using PDCA cycle for quality monitoring management,evaluation of achievement degree is form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school,employer and student,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chanism of"monitoring,evaluation,feedback and improvement"is established,which provides a good guarantee for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is major
Key words: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chanism
一引言
在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背景下,国家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既需要熟练掌握各种通信技术,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1]。教育部一直强调工程教育的重要性,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取得了积极、显著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可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OBE)”、“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2]。《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对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证标准的12项毕业要求中有8项与复杂工程问题相关,且这8项毕业要求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包含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知识、素质、分析/研究方法以及能力要求等。如何将《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精神贯彻到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中,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为此,本专业做了一系列教学改进工作,并达到了很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二基于OBE理念确保教育目标与教育结果的一致性
基于我国“互联网+”和新经济背景、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以及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等厘清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以学生能力获得为中心,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构建为达成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以学生能做什么为关注点,毕业要求注重学生具备什么能力。以毕业要求为主线,将毕业要求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明确课程对毕业要求能力培养的贡献,按照“路-场-系统/网络”递进的业务能力层次逻辑,进一步构建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突破传统专业知识结构,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增设了《数据科学》等必修课及程序类课程,并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优化,弱化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联系性,强化课程之间的关联性[3]。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毕业生最终同时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和非技术性能力,达到教育目标与教育结果的一致性。
三 引入IPD方法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开设《工程导论》课,培养学生考虑社会环境非技术因素的系统性思维方式。通过课内与课外的学习,补充经济决策相关知识,以使学生具备采用经济回报的思维方式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在科技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等提供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引入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方法论,以工程项目为驱动,例如“两轮平衡车的开 发”,其开发流程分为七个阶段,如图1所示,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和能力要求见表1。在这种理实一体化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非技术因素与技术成果冲突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法[4]。
四引入PDCA循环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的评估是持续改进的基础,采用PDCA(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循环,施行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管理。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是专业人才培养PDCA循环的输入条件,影响培养目标P环节的制定,在培养目标C环节,融入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评价的要求;在毕业要求C和D环节融入对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要求,体现为采集状态数据、毕业总成绩分析和每学期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的C环节,融入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的贡献度评价。从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包括在校生和毕业生)三个维度分别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达成度进行综合评价,建立的达成度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评价以事实为依据,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总体来说,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量、质并举。在进行评价方法设计时,要注意三个主体两两之间的协同作用,如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协同,相互印证学习成绩和学生自我评价是否一致,体现培养方案实际是否合理;学校评价和企业/用人单位评价的协同,相互印证,体现校企互动,在学生培养中注重实用性要求和产出导向;学生自我评价和企业/用人单位评价结果的协同,相互印证,体现企业/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诉求是否一致,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了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5]。在以三个主体进行相互印证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基础上,借助三维达成度评价模型找出培养差距和问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改进,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基于质量评价结果形成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多闭环循环持续改进,如图3所示。目前,本专业制定的持续改进机制已全面实施,并在毕业生的达成度评价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五 结束语
工程教育的三个核心理念引领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面对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发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是时代所需[6,7]。本专业在对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但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业务能力水平,还要具有较高的精神素养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就业调查数据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反馈的调查数据显示,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力,其具备的知识体系和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蒋宗礼.聚焦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27-30.
[2]杨毅刚,孟斌,王伟楠.如何破解工程教育中有关“复杂工程问题”的难点——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72-78.
[3]杨毅刚,王伟楠,孟斌.以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改进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63-67.
[4]王丽娜,王建萍.精神素质与能力培养并重的融合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8,5(32):126-129.
[5]王红军.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OBE理念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解析[J].教育现代化,2017,4(49):162-166.
[6]易资兴,王晓芳.“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电气类专业校企合作新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51):99-100.
[7]王丽娜.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新形势下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价值工程,2017,463(36):198-2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