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课程思政新理念的高职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1 10:06: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新理念,不仅能够彰显出教学本身的独特魅力,更能够拓宽学生的思想“视野”,提高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德育、智育、思想政治水平的综合提升。课程思政新理念背景下,对高职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总体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思想政治修养为核心,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打通思想政治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作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智育水平的综合提升。课程思政新理念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新要求表现在提高核心价值导向、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作用、推动“学会”到“吸收”的转型。课程思政新理念下,高职语文教学要能够提出适应性的教学策略,如采取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题化教学、合理选用教学内容、举办以课程思政为基础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和创设思政+语文的教学情景。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新要求

本文引用格式:刘海霞等.基于课程思政新理念的高职语文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9):71-73.

Research on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New Idea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LIU Hai-xia1,ZHENG Jing2

(1.Shaoyang Polytechnic,Shaoyang,Hunan;2.Zhonghe Street Primary School,Shuangqing District,Shaoyang,Hunan)

Abstract:Carrying out the new ide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not only show the unique charm of teaching itself,but also broaden the students'ideological“vision”and improve the students'interest in the course itself,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course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idea,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work,the request overall is to enhance teachers'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lture as the core,through the precept of the teacher,through thought politics and the relevance between course teaching,so as to effect th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and the level of intellectual education.The new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o improve the orientation of core values,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shap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learning”to“absorbing”.Under the new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able to put forward adaptive teaching strategies,such as combining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with case analysis,carrying out thematic teaching,rationally selecting teaching content,and holding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activities based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the cre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Chinese teaching situation.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teaching strategies;the new requirements

一 课程思政新理念概述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正式提出于2014年,在此之后赢得了我国教育界的极大关注。从其表层来看,课程思政是由“课程”与“思政”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课程是实施的载体,思政是实施的核心,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课程教学中。笔者认为,课程思政的意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从微观角度来看,课程思政就是将学科中有关思想政治的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并将其体现于课堂之上,以具体教学内容为背景,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的引导;从宏观角度来看,课程思政是与“大德育”相连接的,即不仅单纯的从课堂上去注重学生的德育能力与思想政治水平,更能够从生活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等内容构成的环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

 
二 课程思政新理念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一)提高核心价值导向


课程思政新理念注重通过发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因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德育进行积极的引导,这就需要在高职语文的教学中,通过发掘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核心价值导向。具体来说,高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地发掘教学内容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内容,或者是在教学内容中采用各种方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起关联,从而以适应性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将这些内容呈现在课程教学中,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本身的核心价值导向能力。当然,就具体教学来,要提高课程的核心价值导向,一方面要提高教学本身的思想政治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要发挥出高职语文教研室的作用,通过群策群力,来有效挖掘高职语文教材中的核心价值因素,并积极探索有着高度适应性的教学方式。

(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作用

就高职语文教学内容来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主要通过教材中的各类型文章展现出来。而思想政治的内容,不仅有着时代因素,也有着历史因素,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前思想政治内容的肥沃土壤,更是其植根的基础之一。可以说,高职语文教材本身与思想政治等内容有着极高的联系性,而这种联系性就是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思政教学的基础与优势。因此,在高职语文的教学中,应当着力以古典诗词、散文、近代以来的爱国文章等为基础,通过发掘其中爱国主义、奉献等的思想政治因素,来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价值观、思想政治等的塑造作用。本质上,学生价值观、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既需要实践作为基础,又需要思政理论与彰显思政因素的文学作品作为“土壤”,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厚植在肥沃的土壤中,才能不断的促进思想政治观念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并作用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强,使学生自觉的成为时代发展中需要的人。

(三)“学会”到“吸收”的转型

课程思政新理念的提出,对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上,要实现从“学会”到“吸收”的转型。本质上,学会只是学生对知识掌握过程中的一个最为浅层的程度,在这个维度中,学生或许能够做到对课堂教学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并有一定的运用能力,但是远远达不到内化的水平。但是,对于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实施来说,需要学生能够将课程中的思政因素连带课程本身进行吸收,内化为自己认知中的一部分,并能够指导自身的实践。因此,这就需要高职语文在教学中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课程思政中的因素进行充分的吸收,不断的巩固、提升与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促进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这不仅是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更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个目标。

三 课程思政新思想下高职语文教学策略

(一)采取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课程思政新思想下,高职语文教学也应当不断的与时俱进,通过采用适应性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以及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高职语文课本内容与思想政治教学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尤其是彰显着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等内容,在具体教学中应当将其充分的展示出来,用教材中所体现的高尚精神与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但是,就高职语文教学经验来看,单纯的理论教学所起到的效果相对不足,更不能彰显出思想政治本身的魅力,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材理论内容与案例,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度,以及发挥出教学内容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力。就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来说,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互联网资源海量性的特点,在备课的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所体现出的精神进行案例的选取,尤其是与当前联系密切的案例,或者与学生关联性比较强的案例,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进行补充,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而且还能够通过案例更好地阐述课程背后的思政内容,综合作用于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

(二)开展专题化教学

顾名思义,专题教学就是以语文课本为核心,将教学内容进行“同题集中”,这样虽然打乱了正常教材的顺序,但是却能够有效的延伸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更好地发挥出教学本身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也应当继续发挥专题教学的优势,按照不同教学文章中所体现出的精神进行分类,如划分为“爱国主义专题”“民族精神专题”“时代精神专题”等,然后按照所划分的专题对学生进行课堂讲解,这样不仅符合课程思政的理念,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精确地把握住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高职语文教师要围绕这些专题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拓宽教学面,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基础支撑。此外,高职语文教师还可以发挥自主学习、任务教学法等的优势,将不同专题分给不同的小组,由不同的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与展示,教师只需要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与指导,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够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自觉的受到高尚精神的感染。

(三)合理选用教学内容

在高职语文教材中,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够精确的体现出与思政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师要能够事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掌握,然后选取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进行思政课程的实施,以此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思政教学效果。对于不能够精确展示出思政内容的教学文章,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法,首先是通过课堂知识的延伸来建立教学与思政之间的联系,其次是通过发挥教学文章中的细节性内容的作用,建立与思政之间的联系。在高职语文的课程思政过程中,并不是将思政内容做为课程教学的主线,而是将思政内容潜移默化的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因此来发挥出对学生的熏陶与感染的作用。此外,教学内容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教学方法,因此,教师也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选择适应性的教学方法,以此来确保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以课程思政为基础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在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好课堂作用,还有能够结合具体的节日等内容,开展能够展现出思政本身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这不仅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运用能力,深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如高职语文教研室可以定期组织有关爱国主义诗歌的朗诵比赛、彰显出时代因素和民族因素的文学创作比赛,并将优秀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如在学校的微信平台、校报等渠道进行展示,这样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将理论内容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水平。

\
 
四 结束语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新理念,不仅能够彰显出教学本身的独特魅力,更能够拓宽学生的思想“视野”,提高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德育、智育、思想政治水平的综合提升。在高职院校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新理念,核心在于以思政内容来提高教师、学生、课堂、教材融合性,作用和用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高职语文教学来说,贯彻课程思政新理念的关键在于,不断培养与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与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传道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斌.高职类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浅探[J].汉字文化,2019(12):17-18.
[2]刘泽江.“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9,22(02):42-45.
[3]李晓锦.“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语文的德育功能[A].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4]魏翔宇.高校思政新教育手段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8):168-169.
[5]李秀媚.工匠精神:高职语文教师的职业坚守[J].教育现代化,2016,3(24):100-101.
[6]张丽丽.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8):196-197.
[7]钟慧琼.高校思政新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8(23):187-188.
[8]刘惠珍,廖佳.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3(S2):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