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教育信息化2.0视角,以理念、技术和应用为维度对智慧课堂发展路径进行基础解析,主要厘清智慧教育理念、智慧教育技术、智慧教育应用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指出智慧课堂利用技术加持为教学提供个性化和精准化服务,为学习者提供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供给,是完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智慧能力的新途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智慧教育理念;智慧教育技术;智慧教育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潘竹.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智慧课堂发展路径[J].教育现代化,2020,7(51):5-7.
Development Path of Smart Clas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2.0
PAN Zhu
(Guangzhou Civil Aviation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2.0,this paper makes a basic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mart class from three dimensions:idea,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It mainly clarifies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some relevant concepts.With new technology,smart class provides personalized and precise service for teaching and high-quality learning experience,high-quality content adaptation and high-efficiency education for learners.It is a new way to comple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wisdom.
Key words: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2.0;Smart educ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
一 背景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孕育兴起不断投射在教育领域,重大科技创新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深刻影响着知识的获取方式、传授方式以及教与学的关系。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积极开展智慧教育,支持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动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2019年2月,教育部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再次强调“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推动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创新,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
没有教育信息化,何谈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2.0”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要组成,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智慧课堂
2006年,新加坡启动“智慧国家2015(Intelligent Nation 2015)”,促进新加坡公民搭乘“智慧教育”计划进行个性化学习与终身学习,保持国民及国家的整体竞争力;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持,任何物理对象、过程或系统都可被感知化、互联化和智慧化(Instrumented,interconnected and infused with intelligence)”;2011年,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启动《推进智能教育战略实施计划》,将智慧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2018年,教育部将“推进智慧教育创新示范”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并启动编制《雄安新区智慧教育规划》;2019年1月,教育部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遴选工作,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智慧教育获得了来自政策的顶层支持。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智慧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家制度的层面上,还将进一步催生智能时代的教育制度。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方式相比较,未来教育形态将不能同日而语。何为“智慧”?《现代汉语词典》[3]将其定义为“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而“智慧教育”的定义,从目的上而言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价值取向、较强行动能力、较好思维品质、较深创造潜能的人才。”[4]
“智慧课堂”自“智慧教育”衍生而来,是“智慧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其概念界定,科大讯飞吴晓如等提出“新一代智慧课堂,是指以先进的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通过构建‘云—台—端’整体架构,创设网络化、数据化、交互化、智能化学习环境,支持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内课外一体化、虚拟现实一体化的全场景教学应用;推动学科智慧教学模式创新,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促进学习者转识为智、智慧发展。”[5]可以确定的是:智慧课堂是教育信息化2.0新形势下智慧教育的基本诉求,是完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智慧能力的新途径。本文将基于教育信息化2.0视角,从理念、技术和应用三个维度对智慧课堂发展路径进行基础解析,主要厘清智慧教育理念、智慧教育技术、智慧教育应用等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智慧教育理念
一直以来,我们强调知识,并致力于将知识资源数字化、立体化。在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强调的是基于知识图谱、知识向智慧飞跃、启发创新创造的大资源观。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资源观发生深刻变革。在智慧教学环境中,借由智能技术助力,运用智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关注的是思维创新,启发的是智慧成长。创造性与智慧性,正是智慧课堂的价值追求之所在。因此,有人说智慧课堂是善于导入、走向生活、注重体验的课堂;是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课堂;是激发情趣、开放合作、积极探究的课堂;是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机智的课堂。[6]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人才观亦发生深刻变革。大学育人要提“均值”减“方差”,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转向创新驱动,以提高教育质量,适应创新型社会发展需要,与智慧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不谋而合。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当然在于“人”,核心则在于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和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2.0时代,传统教育理念被倒逼不断更新,使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共性走向个性。
四 智慧教育技术
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高教版)连续四年将“重设学习空间”作为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这意味着作为物理学习空间的传统教室,要承担智慧课堂信息化载体的重要功能,必须面临智慧化升级重设,走出一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融会贯通之路。
理想的智慧学习空间里,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用任何设备、以任何形式获取所需学习资源。甚至可以被感知其地理位置、所在环境等学习情境,继而作出智能反应,提供智能反馈。亦可基于学习者学习轨迹和学习大数据,作出智能分析和科学评估,继而分配最为适配的学习任务。创新多维的供给环境将促进个性化、自主化、深度学习的发生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学习者思维品质、创造能力、行动能力的激发与培养。
技术的发展为理念的实践与应用提供了条件和动力。物联网、大数据、泛在网络、智慧教育云平台等技术以及各种智能学习终端是实施智慧课堂的技术关键词。作为智慧的桥梁,物联网连接了人与设备、人与环境,它通过传感器、电子标签、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完成大数据获取;AI、VR技术从根本上实现了学习交互与沉浸教学,解决了传统教育无法触及的真实体验和模拟操作;智能平台作为智慧教室核心硬件,支持通讯服务、数据服务、课堂控制服务等,亦能对数据进行存储、运输和挖掘;智能云服务教务管理、资源管理,课程应用、互动管理等教学活动全流程;端应用工具如教师端、学生端、管理端等教学管理终端,以及用于感知和采集环境信息的智能环境终端。
技术的发展也从宏观上和微观上给教育教学系统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宏观上,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统筹与教学管理将更加科学客观,环境与设备管控将更加智能高效,危机预防与安全管理将更加准确有效;微观上,赋予了个性化的能力去实现精准的教学、评价、策略调整与教师能力发展。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智慧学习时空环境,我们关注设备的移动性、灵活性和多设备使用,我们更关注学习者智慧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技术是无限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技术与环境的配置都应该围绕提升教育质量和提高教学生产力为目的,以尊重师生、课程及学习体验为原则,还原教育本质,循序渐进,而不是盲从于潮流或竞技,本末倒置地追求技术堆砌。
五智慧教育应用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依托自上而下的重大战略,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正在发生。教育领域的智能化脚步越来越快,全社会教育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共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从教者和决策者已经意识到了善用科技加持,创办智慧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模式、创建新型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9年1月,广东省教育厅出台《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指南(试行)》,从空间环境、设施设备、应用系统、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等六个方面细化了智慧教室的建设内容,为广东省中小学的智慧教室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参考标准;2018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砺儒·新师范创新学习空间建成,设有创新创业教室、跨校区互动教室、通识课程教室和精品课程录制教室。教室可实现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满足师生自行携带设备便捷接入。同时,可实现6个小组的多屏互动教学场景,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融合,为教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开展新型教学活动(跨区、跨班授课等),细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提供技术手段,从而实现丰富的智慧教学模式;近年来,腾讯通过“未来+教育”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从底层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应用引擎到优质内容平台搭建起智慧教育的信息化高速公路。其中,基于“犀牛鸟产学合同协同育人计划”,腾讯充分发挥其优越技术积累,结合高校丰富教学经验与优质教学内容,已共建课程超150门,涉及敏捷研发、人工智能实践、云计算等理论与实践内容。
智慧教育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的教育。将知识课堂转变为智慧课堂,首先体现在教学模式上,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应用为驱动、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对教育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整合。在教学流程上,实践课前云平台备课,发布预习、作业、任务以及分层教学辅导资料等;课中即时提问、随堂测试、随机挑人、抢答、学生演示等多种交互模式;课后学情分析、个性推送、复习巩固,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差异化教学、个性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及游戏化学习等多种泛型共存。
智慧教育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采集学习者个体数据、整体数据与学习过程数据,为教学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与支持,促进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方式、任意步调的学习,提供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供给,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六 结语
以往,受限于国情和技术,未来教育多是美好理想。今天,随着教育信息化由1.0迈入2.0时代,智能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领域的逐渐成熟,智慧教育已经在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虽然,目前智慧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研究结合小范围试点的起步阶段,但是我们已经有理由期待开启每一位学习者智慧钥匙的智慧课堂,真正的、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和“精准教学”早日实现,这正意味着智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度融合,意味着未来教育新生态与核心价值之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 16/s 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9-04-06.
[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9-02/23/c_1124154407.html,2019-04-0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759.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5):5-13.
[5]吴晓如,刘邦奇,袁婷婷.新一代智慧课堂:概念、平台及体系架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9(3):81-88.
[6]刘军.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新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7(7):14-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