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智能课堂平台的高等数学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0 14:43: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教育以此为契机,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移动智能终端以及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对教育体系、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对智能课堂平台进行构建,并以此为基础,对课程内容架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效果评价机制进行更新和优化,使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形成。本文就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智能课堂平台;高等数学;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张策.基于智能课堂平台的高等数学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54):181-184.

Reform and Practice Research of Mobil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Based on Intelligent Classroom Platform

ZHANG Ce

(Yantai Vocational College,Yantai,Shandong)

ABSTRACT:With development of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explores reform of education system,teaching mode and curriculum actively based on deep integration of mobile teaching platform,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class teaching,fully excavates teaching resources based on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and constructs intelligent classroom platform,updates and optimizes content structure,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and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mechanism,and forms mobile mixed teaching mode.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reform of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mobile mixed teaching mode.

KEY WORDS:Intelligent classroom platform;Advanced mathematics;Mobile mixed teaching mode

在高职院校学科体系中,高等数学是重要的基础之一,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素养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影响着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由于高职院校的特点,其学生素质和数学知识存在较大的差异,极大增加了数学课堂教学的难度。

一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学课堂教学也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微课等形式对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使教学方式更多元化。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过程中,对学生数学资源学习过程缺乏相关数据记录和分析,无法有效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有效调整、优化,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无法有效满足。

通过课堂教学、移动智能终端以及网络平台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推广和应用[1]。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对移动客户端学习软件的开发,使课堂内外教学和及时反馈互动得以实现。通过移动终端的学习软件,学生可以在课下对微视频课件等资源进行观看和学习,通过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及时对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问题及困惑进行指导,同时教师通过智能课堂平台的相关数据,如学生的微课点击率、学习课时、作业正确率等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等进行分析,引导帮助学生对自身学习体系进行主动构建,另外教师也通过智能课堂平台上学生学习情况,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 智能课堂应用实践探究

(一)智能课堂实施条件


智能课堂能够顺利实施需要拥有相应的实施条件,主要有:师资队伍、硬件、软件等。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教师自有教学资源以及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整合外部资源,对移动端智能课程平台进行搭建,同时保证教师和学生拥有适用的智能手机,能够实现对移动智能平台的优质资源的读取;另外在师资队伍方面,需要教师对智能课堂中各个功能模块能够熟练操作;教师能够对高等教学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并针对微课的碎片化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并对智能课堂资源及时更新;教师通过掌握线上、线下课堂的教学方式和能力,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积极的互动关系[2]。

(二)智能课堂教学实施

根据目前某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在智能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在智能课堂平台上创建教师工作室窗口,其中包括了:公告、教学设计、作业、题库和考试等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函数、连续、极限、不定积分、定积分、微分、导数等模块,教师针对每个模块中存在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微视频和PPT的制作。

相关管理人员根据班级情况进行模板的创建,并对相应的学生信息进行整理;在智能课堂平台上进行班级的创建,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软件APP进行智能课堂平台,通过注册登录进行相应的班级,可以参与一系列的线上教学活动;在学生移动终端软件中,设置有课件、作业、活动、社区、公告等几大模块,同时还有签到、头脑风暴提问、讨论以及测验环节[3]。

在单元授课环节中,教学流程主要包括预习、教学内容情景导入、探究、互动、练习、课堂教学知识总结以及课后作业等。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对课前、课中和课后所需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相关的视频或PPT课件进行制作,再上传至智能课堂平台;根据教学要求,对单元课程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活动、作业和测试题进行设计、制作,并及时在平台上发布,通过智能课堂平台的签到功能可以实现在线点名,与在线学生能够实现互动,对预习作业或测试进行讨论或点评;在智能课堂平台的教学设计模块中,学生通过课件选择,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教师通过预先生成的测试题目进行测试,通过智能课堂平台进行测试点评,并根据学生测试结果的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智能课堂后台所提供的作业分析数据,对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和改进。

\

 
如在“以定积分应用求旋转体体积”的知识教学中,智能课堂平台上将课程按照教学内容情景导入、知识讲授、点评、练习以及教学知识总结等环节[4]。通过课前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情况进行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可以通过智能课堂的签到功能进行了解;智能课堂平台显示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针对预习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利用制作的微视频进行几何体特征的实物演示,通过动画展示旋转体形成过程,使学生对旋转体概念加深认识;通过实物图片以及相应的数学软件对旋转体形成过程进行模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促进学生对旋转体体积元素的表达式以及体积公式进行主动思考和推导,最后学生通过相关的知识测试检验线上学习的效果,教师同时也能根据学生测试结果,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指令等,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论题的讨论;通过师生点评、重点总结等,使本节知识点得到不断强化,并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利用智能课堂平台在线测试,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实时监测,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设计。

三 移动数学平台教学模式改革总体思路

(一)课程要素梳理


在进行智能课堂平台课程设计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自身特点,对于偏向于理论知识或侧重实践技能训练的不同教学内容,应利用不同的教学要素进行不同方式地呈现;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应按照空间划分为线下实体课程教学和线上虚拟空间网络教学,需要针对两部分进行对课程中各要素的构思和设计,对适用于移动教学平台的课程要素进行总结,对最适宜的信息化呈现形式进行确定,对呈现时长、难易度、教学效果监控等细节进行把控[5]。

(二)移动教学平台构建

通过相关课程要素的梳理、设计和制作,对完整的课程移动教学平台进行构建。师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该平台上完成移动式线上空间教学活动,通过线上教学与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有效互动、互相促进、互助补充的良好教学模式[6]。教师利用智能课堂平台,通过课前推送、课堂教学互动、课后学生平台自主学习以及平台互动的方式,使移动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动和培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形成学生的个性化、移动学习方式。

(三)数据分析技术利用

通过数据分析技术的综合利用,对智能课堂教学平台的课程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课程内容设计要素的呈现形式、呈现时长、难易度、教学效果等进行优化,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7]。针对反馈、概率预算、个性化这三个改善学习的核心要素,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学生主观感受、使用概率、客观学习效果数据等进行定期分析,作为各课程使用策略优化的重要依据,使课程设计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予以有效激发,使教学的良性循环得以实现[8]。

四 基于智能课堂平台的高等数学移动混合式教学具体实施要点

在高校现有的教学体系范围内,高等数学课程具备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特征,而且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特征。本科生对于高等数学课程在初期接触时,很难做到充分理解高等数学公式以及数学定理的内涵,甚至还会造成本科生混淆某些数学基础公式与定理内容。对于高等数学课程为了达到简化课程学习难度的效果,那么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搭建智能式的高等数学课堂平台,确保展现直观的高等数学科目基础知识,帮助本科生实现正确理解高等数学知识的目的。在此前提下,对于高等数学课程应当不断探索建立在智能平台基础上的移动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其中主要涉及如下的高等数学课程实施要点:

(一)营造趣味性的高等数学课堂情境

高等数学课堂如果充满了压抑与枯燥的氛围,则会造成本科生失去探索高等数学科目知识的热情,甚至导致本科生产生厌倦高等数学学习的心理状态。为了避免本科生产生惧怕或者厌倦高等数学课程的不良心理趋势,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当为同学们营造更加有趣的高等数学课堂氛围,通过营造高等数学课堂情境的方式来鼓励本科生展开深入的思索,并且获得全新的高等数学学习感受。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搭建数学课程的学习平台,鼓励同学们对于高等数学的科目知识展开独立的思索。

智能化的高等数学课堂平台不能缺少网络科技手段用于提供保障,数学教师目前可以选择运用在线实施高等数学教学的方式来引导本科生学习数学知识,确保师生能做到共同分享高等数学科目的视频学习资料。在网络学习平台的辅助下,学生可以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并且进入高等数学的习题库进行专项练习,或者进入课件库来搜索数学课件内容。在网络学习平台的评论区内,同学们可以自由抒发学习高等数学科目知识的心得,从而达到了师生共同分享高等数学学习感受的目的,创造了全新的高等数学学习体验。

(二)紧密结合线下与线上的数学课程教学

高等数学的线下教学主要涉及课余时间里的数学科目知识探讨,在实施线下的高等数学授课过程中,师生针对高等数学问题可以展开充分的课后探讨,督促同学们深入思索高等数学问题。与线下实施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高等数学课程的线上教学侧重于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制作并且观看高等数学科目基础知识相关的视频,运用动态视频演示的方法来加深同学们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印象,从而实现良好的高等数学课程授课效果。

在目前的现状下,很多高校的数学教师正在尝试融合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两种数学教学手段,通过运用动态视频演示的方式来展示直观的高等数学科目知识要点,便于本科生对于上述的数学基础要点进行思索与体会。在线下教学的实施环节中,师生之间可以自由探讨高等数学科目的学习感受,拉近师生之间的沟通距离,营造融洽的线下学习氛围。

\

 
(三)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联想

高等数学的学科基础知识本身源自于日常生活,因此本科生如果要达到透彻理解高等数学科目基础理论的目标,那么必须做到紧密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善于运用生活化的思路来解答高等数学问题,探索全新的高等数学学习模式。在目前的高等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应当鼓励本科生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内涵,运用所学的高等数学基础原理来解决真实的日常生活问题。

运用生活化的思路来解决高等数学课程学习中的难题,该举措可以保证本科生不再感觉到高等数学课堂充满了枯燥与乏味的氛围,逐渐培养本科生深入探索高等数学科目知识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本科生深入思索并且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运用本科生目前所学的高等数学基础原理来进行解答。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搭建微信沟通平台的方式来探讨高等数学问题,方便师生随时进行沟通。

五基于智能课堂平台的高等数学移动混合式教学实例

定积分的高等数学知识属于基础性的高等数学原理,其中主要包含计算与表达各种几何量的定积分数学公式教学,并且包含数学元素法的数学基础原理内容。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搭建智能学习平台的方式来讲解数学定积分的基础定理内容,师生对于数学积分元素共同进行课堂探讨。师生在深入探讨数学积分元素的基础上,本科生对于数学积分元素的课程基础内容将会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并且充满了深入学习数学积分基础知识的兴趣。

经过以上的数学课堂思索与探讨,本科生就可以做到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数学基础知识。教师应当运用视频演示的方法来展示定积分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且要求同学们对比分析各种不同的数学积分式,探讨各个数学积分式之间的差异性与共同特征。学生经过详细的对比与归纳,对于教师给出的数学积分式进行求和与分割计算,求出其中的近似值,从而达到了透彻理解并且充分掌握数学定积分式基础原理的目的。具体在实施上述的定积分基础知识教学中,主要涉及如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要点:

首先是数学教师应当将本科生作为高等数学课的主体。高等数学课本身具有较大的课堂知识学习难度,因此造成很多本科生习惯于跟随数学教师的课堂思路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无法做到独立思索高等数学科目的基础定理内容。为了转变本科生目前学习高等数学的方式与思路,那么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本科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且给予本科生充足的数学课堂自由探索时间。数学教师对于本科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应当给予尊重,鼓励本科生运用独立的数学思维来思考数学知识,展开各个学习组之间的深入交流。本科生在自主探索高等数学基础定理的实践环节中,将会获得更好的数学课堂体验。

其次是运用网络媒体手段来简化高等数学科目的学习难度。高等数学的科目知识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造成很多本科生呈现出惧怕高等数学课堂学习的心理状态,上述现状不利于本科生深入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甚至还会阻碍本科生发挥自身的数学学习潜能。为此,教师应当确保本科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具有学好高等数学知识的潜力,帮助同学们树立学习高等数学的信心。在网络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可以观看动态化的数学课堂视频,进而达到了加深数学课堂印象的效果,对于本科生学习高等数学基础内容的难度也能够有效予以简化。

第三是师生之间应当展开充分的互动与沟通。智能学习平台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增进师生沟通,确保数学教师与本科生能够在任何时间段进行沟通,同时也保证了数学教师能做到随时解答本科生的数学学习难题,纠正同学们在探索数学知识时出现的误区。在目前的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师生可以借助微信平台或者其他的网络沟通方式来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探讨自主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感受。本科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于网络习题库中的数学练习题进行自主的选择。

六结语

目前根据新课改的教育政策指导,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指明了新方向,加强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及融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基于智能课堂平台的移动混合式课程教学的实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9]。同时此教学模式仍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应用探索,通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不断应用推进中,使课程要素设计、数据分析等技术得以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旭.基于云课堂的五年制高职数学移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34+36.
[2]罗得文.基于多平台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22):63-65.
[3]卢甜甜.泛在学习理念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4):58-60+63.
[4]郭建敏,康淑瑰,郭彩霞,等.基于混合式课堂教学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4):69-72.
[5]郭楠,宋超,王月明.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7(11):75+77.
[6]常在斌,卫军超,代雪珍.移动互联网下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8(01):153-154.
[7]刘彩云.微课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6):106-107.
[8]蒋宜蓉,郭又铭,乔涵丽.基于微信的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49):83-84.
[9]韩登利.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8(29):222-224+1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3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