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思政进课堂的中药药剂学专论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0 09:17: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药药剂学专论是中药学专业中药药剂学方向研究生的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将思政教育和传统教学充分有效地融合,渗透于教学内容中,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促进他们人文素养的培育,培养其中医药思维、专业的实验技能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激发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尤为重要。本文以中药药剂学专论为例,探索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药药剂学专论;课程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贾永艳,等.基于思政进课堂的中药药剂学专论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44):63-65.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Based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ntrance into Classroom

JIA Yong-yan,YANG Jie,ZHU Xia-li,TIAN Xiao-zhi,ZHU Zhi-jun

(College of Pharmacy of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Henan)

Abstract:The monograp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is a very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whi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how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reform,fully and effective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infiltrate into the teaching content,promote students’scientific literacy,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humanistic literacy,cultivate their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ofessional experimental skills and noble professional conduct,stimulate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Taking the monograp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crete measure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Key words: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Monograp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Curriculum Reform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讲座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阐明了教育的重要性。“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中药药剂学专论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3]。深入挖掘“中药制剂专论”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是当前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4]。

二 中药药剂学专论实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中药药剂学专论课程简介


中药药剂学专论作为中药学专业中药药剂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以及国家执业中药师考试重点内容,不仅与中药学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紧密联系,而且与中药制药的生产实践、临床用药密切相关[5],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桥梁与纽带。中药药剂学专论的任务是研究将中药原料药制成适宜的剂型,达到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的质量要求,从而满足临床治疗疾病的需求。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继承和整理中医药学中有关中药药剂的理论、制备技术与经验。由于历史原因,中药药剂学的相关知识多记载于《伤寒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历代中医药典籍中,需要从中进行发掘整理,使之系统化、科学化,为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奠定基础。②学习借鉴当代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加速实现中药制剂现代化。运用制剂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辅料,研究和开发中药新制剂、新剂型,促进中药制药行业的发展。③加强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研究。研究中药或方剂药效物质的提取、精制、浓缩、干燥,以及制剂成型、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等理论和技术,揭示中药药剂的内在规律,逐步完善本学科的理论体系,使中药药剂学成为一门既具有中医药特色,又有先进理论和技术的科学。④积极开发中药制剂的新辅料,满足中药制剂的需要。把中药药剂学称作“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名至实归。

\

 
(二)中药药剂学专论课程思政资源

现以杨明、傅超美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药药剂学专论》第2版教材为例加以阐述。中药药剂学专论是中药药剂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在所学本科阶段的中药药剂学课程的基础上,掌握药物制剂新剂型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现代药剂学的新工艺技术和理论;熟悉国内外中药药剂学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完成上述要求,为从事新制剂、新剂型的开发研究,中药药剂学相关理论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授课老师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课程研究范围广,涉及到中药前处理技术如中药提取、分离、精制方法与技术;制剂新技术如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包合技术、脂质体技术、微囊化等新技术及其应用;缓释、控释与速释制剂;靶向制剂与口服定位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系统统;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等,教师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三 中药药剂学专论课程思政实施思路

梳理中药药剂学专论授课章节特点,从中药前处理技术(包括粉碎技术、提取技术、分离纯化技术)、中药制剂新技术、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中药注射剂的发展状况、中药制剂设计、中药制剂质量评价与控制等方面,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解到教学中,形成课程思政。教学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编制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通过PBL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新型中药学人才。


\
 

四 融入思政元素的中药药剂学专论教学改革实践

(一)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将PBL教学、案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7,8]等教学方法引入日常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中,对课前、课中及课后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及组织实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增强[9]。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认知更深刻,加强团队合作,提升综合素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课前布置讨论课题、文献资料,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教师就疑点难点答疑,通过具体案例讲解相关知识在生产科研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课后根据各章节内容特点,为学生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10]。真正做到传道受业解惑,“授之以渔”,使学生灵活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二)培养以思政化为基础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和专业认同感

“中医药是一座伟大的宝库”,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探索学习,青蒿素的发现得益于晋代医药学家葛洪《肘后备急方》。疟疾是一种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特别是在战争时期疟疾造成的非战斗性减员,屠呦呦课题组筛选出包括青蒿在内的600余种中草药抗疟方剂,受《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绞取汁尽服之,截疟”的启发,发现抗疟的化学成分青蒿素,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中医药的骄傲,也是努力贯彻党的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政策的胜利。传统剂型“丸、散、膏、丹”中的“膏”,在中医外治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外用膏药,古称薄贴,其中黑膏药的制备工艺在唐宋时逐渐完善,明清时已经成为普遍的用药剂型,清代吴师机的《理瀹骈文》记载内容丰富,是膏药专著,膏药的作用也有医家进行总结,如古医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这为膏药的临床应用、探索膏药的作用机理、开发更多的中药外用制剂奠定基础。剂型是中药药剂学的重要名词术语,剂型的选择也是中药新制剂研发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剂型与起效快慢的关系经现代生物药剂学研究证实,口服剂型生物利用度高低顺序为:溶液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等,该结论与经典医籍中的论述“丸者缓也、散者散亦、汤者荡亦”高度契合,并且汤剂历经千年,仍然是目前中医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剂型,并能够随症加减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从而坚定青年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心。

(三)辩证思维,勇于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中药制剂不断涌现,一方面为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报道也接踵而至,应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又应怎样解决呢?我们以中药注射剂一章为例。中药注射剂是中药饮片经提取、精制而制成的供注入机体的无菌制剂,按组成成分分为有效成分注射剂、有效部位注射剂、复方提取物注射剂等。中药注射剂疗效确切、作用迅速,工艺复杂,成分较多,制订质量标准较困难,某些中药注射剂药效不稳定,有的刺激性较大。教师先讲解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程,列举不同时期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柴胡注射液”、安宫牛黄丸进行改革而来的“清开灵注射液”、有效成分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液”、中药提取物注射剂“鱼腥草注射液”等,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多的注射剂品种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查找出现不良反应、制剂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列举改进举措。强化“不应过度强化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要科学认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从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临床应用等环节入手,克服中药注射剂的不足,提升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这一观点。


\
 


五 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了更地发展祖国医药,在当前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该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努力完善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落实好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同学们目睹当代中国的蓬勃发展,感受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亦可激发同学们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习近平总书记自信!传承!发展!中医药迈入新时代的号召下,将思政教育与中药药剂学相结合,争取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祖国医药发展奋斗终身的中药药剂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09.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刘红宁,王玉蓉,陈丽华,等.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5,10(3):305-314.
[4]王栋,张新娜,唐建祥,等.将思政教育融入工程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4):98-99.
[5]严国俊,沈爱琴.《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浅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7(09):2328.
[6]顾梅.关于PBL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甘肃教育,2015(16):122.
[7]郭东艳,程江雪,王露,等.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以《中药药剂学》课程为例[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9,33(04):71-74.
[8] 路玲,刘婧,关志宇,等.《中药药剂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09):2237-2239.
[9]王晶,赵重博,郭东艳,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05):116-119+122.
[10]周宁,李凯,贾永艳,等.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24):191-1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3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