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冰山模型探析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9 14:46: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劳动教育缺失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冰山模型,劳动教育对大学生产生“外显素质”和“内隐素质”两方面影响。劳动教育的开展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掌握劳动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冰山模型

本文引用格式:王晓斌.基于冰山模型探析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路径[J].教育现代化,2020,7(40):99-101.

Development Path Analysis of Labor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Iceberg Model

WANG Xiao-bin

(Marxism School,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ABSTRACT:Lack of labor education has become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Based on iceberg model,labor education has two effects on college students:explicit quality and implicit quality.Development of labor education can train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labor concept,master labor knowledge and skills,which is conductive to theire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Labor education,Iceberg model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与尊重,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弘扬劳动精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不肯吃苦、好吃懒做。类似现象的存在直接反映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迫在眉睫[1]。

一 劳动教育的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劳动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教育者通过道德教育引导受教育者热爱劳动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的教育”,该观点侧重于强调劳动教育归属于道德教育,把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看作劳动教育培养的结果;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提倡劳动教育是“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主张学生一边接受知识教育一边参与社会劳动,他还强调“对学生开展适当的劳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笔者认为,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应有其独立的地位,大学生劳动教育不等同于体力劳动,它是涵盖劳动观念、知识、技能在内的以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劳动教育包含劳动的理论知识教育、劳动观念引导、劳动习惯培养与劳动实践操作四方面内容,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 现阶段高等教育学生由于缺乏劳动教育而产生的误区

(一)学习就是开发智力,也是脑力上的劳动,所以不再需要其他方面的劳动教育


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学习是一种劳动是不可否认的,但它只是一种学习过程的劳动,而不是创造过程的劳动。素质教育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共同发展。而劳育,不仅需要学习过程的劳动,更需要的是创造性的劳动。高等教育中学生单一进行学习过程的劳动,极其容易导致学生对工农阶级造成歧视,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二) 进行劳动教育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现代教育要求学生要能够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能够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而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正是促进知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学校通过开展劳动教育,才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这也是高等学校要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高等院校缺乏劳动教育所造成的误区还有很多,比如劳动教育是小学生才要接受的教育、现代教育不需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足够的知识就够了等,这些误区会严重影响高等院校的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心态和方向。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了现代教育必须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够体现教育的价值所在,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世界和创造世界。所以各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由于缺乏劳动教育而为学生带来的误区,引导高校的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感受到知识的深处,感受到创造世界的力量。

三 基于冰山模型探析促进劳动教育发展的路径

步入新时代以来,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但由于高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社会环境在劳动意识上的导向不强,家庭劳动习惯培养不足,大学生劳动认知普遍存在偏差,这就导致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充满了阻力,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本文在美国心理学家David·C·McClelland(戴维·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的基础上,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路径分为外显路径和内隐路径,如图1所示。外显路径(冰山以上部分)主要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来实现,内隐路径(冰山以下部分)主要依托于对大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精神的影响来实现。因此,劳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应从高层设计、重点引导、综合协调三个维度展开。

(一)顶层设计:完善机制,加强高校劳动教育

第一,加强制度保障,将劳动教育纳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劳动教育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在责任划分、资源配备、人力保障、管理考核等方面积极构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推动劳动教育的价值回归,改变临时性、随意性、运动式等表层化的劳动教育形式。应将劳动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纳入学生培养方案,构建融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社会实践、项目活动等于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

第二,构建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劳动教育互动机制。父母在子女教育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大学阶段家长的教育参与度有所下降,但是家庭教育的模式会在大学中进行延续。特别是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承担了子女生活中很多方面的劳动,造成子女劳动能力的弱化,“父母到学校为孩子洗衣服”、“孩子将衣服定期寄回家中”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在高校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要将家庭资源纳入其中,在新生入学教育以及家校互动中,提升家长对劳动教育意义的认知与配合[3]。

第三,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能否切实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劳动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当前,对于劳动教育的轻视主要源于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评价失位所导致的“唯分数论”、“唯主科论”。如果将学生劳动教育考核的结果作为学生升学、就业以及各种人才选拔过程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将会在全社会逐步形成重视劳动教育的文化,使学生养成自觉劳动的意识。

第四,要想让高校的学生能够认真的学习劳动教育,就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和支持。勤工俭学是我国各个高校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提倡和推崇的。学生通过勤工俭学,不仅可以接受相应的劳动教育,学生也可以在进行劳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奖励和支持,这能够激励学生继续进行劳动教育,同时也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措施之一。所以,各教育部门应积极鼓励高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并适当的给予各高校相应的资金支持,帮助高校顺利开展勤工俭学,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教育。

(二)关键主导:深化高校劳育的关键引领作用

1.加快推进劳动教育的开展。高校应加快开展劳动教育相关活动的进程,提升教师劳育意识与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教育功能,构建高校劳动育人的课程体系,强化劳动教育的基础地位,赋予实践活动以实效内涵。此外,高校应正确区分体育锻炼和劳动教育,开设劳动实践课程,以劳动实践深化理论理解。

2.在理论和实践的全过程中融入劳动精神教育。进行劳动理论的系统研究,可以探索分年级分阶段的劳动教育,精准介入学生劳动教育。通过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场所;通过在形式多样的生产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有针对性的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劳动技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切身感受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快乐。

3.健全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高校评价学生成绩体系有德育成绩、课程成绩、体育成绩,美育融合在人文社科类教育课程中,而劳育没有独立的考评体系。而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对学生的劳育进行相应的考核。因此,强化对劳动教育效果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将劳动能力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努力做到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的知行合一。

(三)全面协调: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整合机制

学校不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孤岛,必须打破传统学校教育相对封闭的状态,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者教育一体化机制。

1.拓宽社会劳动教育的多元渠道。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劳动技能的培育与提升需要在实践中深化和升华。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安排低年级的大学生与公共福利单位合作,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劳动活动,培养其劳动奉献的意识;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应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共建合作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推进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性劳动教育的场地[4]。

2.巩固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地位。家庭是处在孩子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它可以为孩子进行劳动实践提供基本场所,同时,家庭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技能的训练也能帮助也有助于孩子在实践中提高劳动创造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地位相当”。因此,家长应与学校合作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可区别于学校课程的专项培训,灵活安排,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引导孩子掌握基本生活自理技能和劳动技能,如烧饭做菜、洗补衣服、种园修理等,从各方面丰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

3.发挥学生劳动教育的本体功能。“少年强则中国强”,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劳动意识,积极参与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将劳动观念内化于心,劳动行动外化于形。在课程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把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紧密结合,回归大学生应有的勤劳状态,以劳动实现人生的充盈,以劳为美,坚决摒弃懒惰等不良习惯;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摒弃唯待遇至上的价值取向,端正劳动态度与就业观念,积极享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5]。

四 结语

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而言,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许多偏差和误区。而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所以大学生必须要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贡献给祖国。

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端正道德品质,有助于扩充大学生的劳动知识储备,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魄,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发现生活中通过劳动所创造的美丽。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加快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9.
[2]]赵方.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66-67.
[3]刘瑶瑶.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9(Z1):58-62.
[4]冯刚,刘文博.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22-24.
[5]张宛儿,江文甲,陈凌文,等.基于冰山模型的商务经济学专业实践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7):86-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29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