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追求也不断提升,社会对音乐艺术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要求,高校音乐教师有必要对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构建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音乐艺术人才。本文重点研究现阶段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积极意义和构建原则,并进一步深入探讨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希望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安小梅.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20,7(47):88-90,97.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Musicology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 Xiao-mei
(Huzhou University,Huzhou Zhejiang)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people's material life quality and spiritual pursuit are also constantly improving.The society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music art talents.It is necessary for music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reform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music major,build the practice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music major,and further 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music major students.The society has trained excellent music art talent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is stage,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and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Music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further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Music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op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work of art educ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Musicology major;Practical teaching;Existing problems;Strategies
一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有了更高要求,而高校音乐学专业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优秀音乐艺术人才的重任。如何为社会培养出具备深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高超的音乐技能的音乐艺术人才,成了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师必须对传统的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入更多创新性的元素,进一步构建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和谐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二 现阶段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规范,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高校音乐学专业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现阶段很多高校在音乐学专业的设置课程上,比较重视音乐学的基础理论教育,只是对一些必修课程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另外,大部分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缺少实施计划,实践时间较为随意,并且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实习内容缺少创新性,实践的形式不甚明确,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二)音乐实践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师教学理念落后,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常常是“一对一”的小课形式,容易缺少大课气氛和整体艺术氛围,学生缺少“全真”的实践教学环境,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音乐技能和教学实践技能,教学效果不好。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音乐专业教学的“师范性”特色,在“一对一”的小课及小组课中合理融入艺术实践及教育教学实践的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更新音乐实践课程的理念,实现音乐实践教学“因材施教”,进而满足社会对音乐艺术人才的需求。
(三)音乐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目前音乐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主要评价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导致很多教师忽视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满足社会对音乐艺术人才的需求。此外,评价对象单一,主要是对学生的表现,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缺少考核,不能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起到指导、监督作用,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很难提升。
三 构建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转变音乐教学观念
高校音乐学专业传统教学观念落后,过于注重音乐学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构建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作用之一就是增加了课内与课外音乐实践教学,慢慢形成多元化的音乐学专业教学结构,实现了音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进而有效转变音乐教学观念,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因为如果学生自己厌烦音乐,从不主动学习音乐,那么其逐渐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能力。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音乐学专业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来灌输音乐理论知识,再加上过分强调理论成绩,导致学生失去音乐学习兴趣,很难去自主学习,不利于其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专业学习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和音乐素养,让学生主动去感受音乐之美,进而增强其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三)有助于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教师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要有音乐技能训练、审美感知和人的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构建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通过实践活动,熟练音乐技能,有助于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教学环节来亲身感受音乐,进一步深入理解艺术美的本质内涵,并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反复练习,进而掌握演奏、演唱、创作等各项音乐艺术技能。
四 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音乐的天赋不同,其音乐理论基础也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在构建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时,应体现音乐学专业的核心知识,并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来因材施教,进而发挥学生的优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外,音乐理论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有指导作用,在音乐理论教学中,教师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才艺表演、音乐表演比赛等,进而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二)注重相似专业课程的学习,形成课程群合力
音乐学重视理论研究,注重音乐理论、音乐史论、音乐教学理论等内容,但理论是离不开实践检验的,这就需要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应以培养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为目标,注重相似专业课程的学习,形成音乐理论课程群。该课程群既要处理好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还应结合音乐学专业方向的需求,对音乐理论不同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促使不同课程之间在内容、技能、指导艺术实践上形成合力,进而形成相互渗透、各具特色的课程群体,促使学生掌握该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核心能力。
(三)注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着眼点。这就需要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师在提升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另外,高校还应该搭建音乐理论课程教师交流平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便为艺术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注重实践教学的开放性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时代,人们可从不同渠道来获取信息。高校的音乐学教师应运用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即运用前沿的音乐教学方式或者虚拟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学习音乐,进而掌握音乐艺术人才所必需的音乐技能和应用能力。
五 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目标
合理的实践教学目标是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发展的前提与保障,是工作落实的导向标。所以,高校应该结合学生实际需求、音乐学专业的特点和社会对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的培养需求,来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师可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制定一个大目标,再进一步细分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更有助于音乐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音乐学专业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复合型音乐艺术人才为最终的落脚点。
(二)合理设置多元化的实践课程
音乐学专业多元化的实践课程的设置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对音乐学专业特点的深刻理解。音乐学专业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其与文学、美术、影视、舞蹈等有紧密联系。高校应当结合时代对应用型音乐人才的需求来合理设置多元化的实践课程。
1.音乐文化类课程
该类课程包括民族音乐学、世界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等。在这类课程的讲解中,一方面教师应注重从文化脉络中来介绍音乐;另一方面注重挖掘音乐中的文化内涵。
2.综合类理论课程
该类课程包括多学科综合和本专业内综合,其中多学科综合包括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电化技术等,本专业内综合包括歌剧导赏、钢琴音乐文献研读、亚洲民族音乐赏析、20世纪音乐概述等。在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文化素质来支撑,文化素质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鉴赏力的巨大动力。
3.音乐创造类课程
该类课程包括歌曲作法、音乐创编、计算机音乐、基础和声、曲式、复调、配器法等。在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原则,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且分阶段开设。
针对以上各类课程,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在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安排音乐文化类课程;综合类理论课程适宜安排在教育实习之前;音乐创造类课程安排在综合类理论课程之后,可并行或分阶段开设。
(三)提升实践教学课程的质量
1.完善实践教学建设
大一阶段:引入实践教学。首先安排学生课堂见习课,促使学生接触音乐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专业实践团队,如合唱团、室内乐团、民乐团、艺术团等促使学生感知实践教学。
大二阶段:加强实践教学。运用“3+1”实践教学模式,也就是3周理论课堂教学+1周艺术实践。
大三阶段:深化实践教学。一方面,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去校外社区、农村、中小学等进行文艺表演,一方面去校外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另一方面,在上、下两学期各安排2周的“音乐采风”课,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编创能力。
大四阶段:强化实践教学。在上学期组织学生去相关学校进行实习,锻练和强化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下学期组织学生举办各类音乐会,进一步强化其艺术实践能力。
2.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音乐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上学生无法理解的音乐理论内容制作成直观的、形象的图片或视频,并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内容融入PPT中,还要讲解音乐背后的创作故事,运用探索式、合作式教学方式,注重师生交流,鼓励学生思考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另外,教师还要建立音乐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一些视频上传至该平台,学生可在该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
3.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
对于理论课堂,教师切勿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让学生对该堂课进行理论总结,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音乐技法的解析等,这样有助于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努力去解决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讨论的结果。这种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来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另外,音乐教师还应多运用校园音乐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巩固音乐专业知识和提升自己的音乐实践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岗位需求。
(四)建立完善的音乐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传统的音乐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成绩,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音乐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进行评价,这就需要具有多种考核方式。为了培养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高校不能只看考试结果,应从不同的评价指标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考核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运用能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对于理论性课程来说,教师除了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指标外,还应考察学生的课堂平时表现,进而深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学生的课堂平时表现成绩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综合得出;对于专业技能课程来说,教师除了考核学生的演奏技能之外,还要学生针对演奏心得写一篇论文,这样学生就可以全新理解音乐理论结构,全面考核学生的音乐综合修养。另外,高校还应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行考核,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因为只有保障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音乐实践教学。
六 结语
总的来说,现阶段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还无法满足时代对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的需求,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高校有必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和新课程体系,构建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创新音乐实践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好音乐实践机会,进而大大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音乐应用型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鑫.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器乐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7(14):115-116.
[2]盖亚男,钱芳.流行音乐公选课在地方综合类高校中的应用探讨[J].北方音乐,2017,37(16):90-91.
[3]任阳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18):136.
[4]罗挺.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法中的声乐多样化表演教学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5,5(11):147-148.
[5]林雯.“新国标”引领下的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福建茶叶,2018,40(12):336.
[6]吴洁“.一带一路”下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J].当代音乐,2019(04):44-45.
[7]曹佩佩.关于音乐学专业提高文论写作能力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19):135+141.
[8]刘浩东,杨洁.音乐教学设计与面向对象方法的可视化建模[J].教育现代化,2017,4(15):101-103.
[9]顾慧雯.奥尔夫音乐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25):63-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