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乐团建设的共性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5 15:42: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积极开展乐团活动并构建完善的乐团建设模式能够辅助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效果,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高校应高度重视乐团建设模式的构建,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四川省23所高校乐团实地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深度挖掘其中的共性问题,并针对乐团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高校乐团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乐团;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袁子珺,等.高校乐团建设的共性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44):99-101.

A Study on the Commonality of College Orchestra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Sichuan Province

YUAN Zi-jun,LONG Xing-ru,LIU Meng-nan,SHI Hui,LUO Wan-rong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Sichuan)

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ively perform orchestra activities and build perfect band construction patterns,which can assis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nhance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training work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Therefore,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orchestra building construction patterns,to create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personnel training work.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eld survey results of 23 university orchestras in Sichuan province,deeply explores the common problems among them,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rchestras,hop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orchestras.

Key words:College education;Orchestra;Construction

一引言

高校乐团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团的建设与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1]。因而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构架完善的乐团建设模式,真正发挥出高校乐团的作用,对高校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普通高校由于受到生源、编制、制度等问题的制约,教学与管理面临种种困难,乐团水平难以提高。本课题组旨在通过调查四川省各大高校的乐团建设现状,深度挖掘其中的共性问题,从而提出科学合理、新颖可行的高校乐团建设策略,为奋力推进高校乐团的跨越式发展提升提供建议。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2019年5-10月,本课题组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在内的23所川内高校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二)方法

本课题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关于高校乐团建设与管理模式的调查问卷》对23所川内高校的乐团团长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调研内容由乐团基本情况、乐团的管理、乐团的建设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乐团的管理又下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乐团常务、乐团成员管理、乐团的教学、乐团财务管理,每个部分含5-6个问题。

本课题组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深度挖掘高校乐团建设的共性问题,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策略,为更好地推动高校乐团建设的稳步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 调查结果

1.乐团常务


乐团的管理部门和学校提供的软硬件设施直接影响着乐团的发展情况。为探究当下高校乐团的基本情况,深度挖掘其中的共性问题,本课题组针对高校乐团常务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四川省23所高校中,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团委)进行管理的有10所,占43.5%,由艺术团进行管理的有5所(21.7%),由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社联)进行管理的有4所(17.4%),其他管理部门4所(17.4%)。

\

 
经调查发现,由于普通高校发展乐团的目的在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而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因此大部分高校乐团都是由校团委牵头组织管理。少部分高校设有单独的艺术团,具体的排练和管理由其负责。

但仍有不少高校将乐团当作普通社团,将其交由社联进行统一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有效支持不高,投入不足是这些高校乐团发展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同时,大部分乐团(15所,占65.2%)的排练场地都是与其他部门合用,少部分学校(8所,占

34.8%)拥有专用的乐团排练室。要提高乐团统一合排的效率,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时间提前自主训练,而与其他部门共用排练场地,则大幅减少了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训练的时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乐团的排练效率、拖慢了乐团排练进度。

2.乐团管理情况

在成员管理方面,虽然大部分高校都有良好的激励管理制度,但主要还是依靠乐团成员自身的兴趣和表演欲望作为支撑。在表演、比赛前夕,乐团成员的排练效率和排练积极性以及执行力都大幅提升,而表演、比赛一结束,则又迅速回落至原有状态。可见,表演、比赛对推进乐团的跨越式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活动频率低至一年1-2次,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表演需求和表演欲望,无法有效激励成员投入到乐团的发展建设中来。

在经费管理方面,绝大部分高校乐团的开支都是按需审批,少部分依靠赞助,极少部分不提供经费。良好的办学条件是乐团稳步发展的根本保障,乐器的日常保养、维修、演出活动的开支、专业教师的聘请,都需要学校的专项经费支持。经费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制约乐团的发展,使其在大型比赛中难有建树。

3.乐团建设情况

从招生情况上看,大部分高校由于没有招收艺术类特长生,故乐团人数偏少,人员流动大,存在部分声部(如钢琴)人数过多,而某些声部又招不到人的情况,对管理与教学造成了很大影响,极大地考验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音乐造诣。

从乐团教学上看,23所高校中,有14所高校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没方向、没目标、低效率”成了大部分高校乐团的发展建设现状。

四 讨论

(一)高校乐团建设意义


高校乐团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乐团的作用能够辅助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效果[2]。

对学生而言,高校乐团的建设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对学校而言,发展高校乐团可以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打造校园品牌,增强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辅助学校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对社会而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乐团建设的推进可以协助高校优化人才培养工作,为社会输送兼备专业技能与文化修养的复合型人才。

可见,构架完善的乐团建设模式,充分发挥高校乐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高位引领作用,对高校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要想真正发挥出学生乐团的重要作用,就必须结合乐团的建设情况对矛盾、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保障学生乐团活动的顺利实施[3]。

(二)高校乐团建设策略

1.深化思想认识,发挥领导作用,提高有效支持普通高校乐团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教育重任[4]。学校的关注程度和扶植力度是乐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校方应深化思想认识、发挥领导作用,同时各院系各部门应通力配合,才能提高对乐团的有效支持。

从政策扶持来看,对于普通综合性高校乐团,建设乐团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投入到艺术实践中,因而,当面向全体学生,举办具有“高频率、多元性、综合性”特点的艺术活动,使所有在校学生都有机会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

从师资方面来看,校方应聘请专业的各声部指导老师进行引导。专业的指导老师可以参与到乐团集体合排的演奏中,形成“示范演奏教学”,为学生起到带头作用,让学生少走甚至不走弯路,引导学生更快掌握演奏技巧。

\

 
由此可见,学校对乐团政策上的支持和师资力量上的重视是乐团良性发展的基础。校方深化对二者的思想认识,发挥领导作用,从而提高有效支持,对乐团的发展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革新管理体系,建设奖惩机制,完善硬件条件组织管理是乐团稳定教学秩序、提高训练质量的根本保障[6]。校方应设置各类职位,搭建乐团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以促进团员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良好团风。同时,普通高校乐团成员流动性大,高一届的学生毕业要离开,新加入的学生要重新磨合。一个长效管理体制的建设,是乐团发展的基础[7],对乐团的高效运作和经久不衰起着决定性的保障作用。

同时,建立奖惩机制,使团员获得应得福利的同时根据其参与的校内外演出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额外奖励。对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等态度不端正的团员给予相应惩罚。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吸引和鼓励广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乐团各类活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具有鞭策性的作用。

此外,完备的硬件条件是乐团良性发展的首要保障。乐器的配置、场地的需求、经费的保障等等因素是高校乐团能够顺利、稳定开展的重要因素,欠佳的办学条件将直接制约乐团的建设发展。在场地的安排管理上,最好提供专用的乐团排练室,如果排练室有限,则安排好各团的排练时间,错开排练,以提高排练室利用率。同时,按需配置谱架椅子等设备,对于钢琴、倍大等不方便学生携带的乐器,需由学校提供,并定期对乐器进行维护、保养、调音。

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备的奖惩机制、不断完善的硬件条件,是乐团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

3.科学规划安排,循序渐进训练,理论并重实践不同于专业乐团,普通乐团成员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开展学生乐团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实行梯队建设,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团员水平,对不同音乐水平、音乐潜力的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以增强教学设计的科学理性。

就规划安排而言,普通高校学生多是业余爱好,偏重于热门乐种的学习,一些冷门乐种可能没有学习者,因而乐团招收的乐种人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若乐团编制齐全,则可以组成小型室内管弦乐团;若编制不齐,则可以考虑以重奏组合为基本单位建设,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以将团员进行多元化组合,如弦乐组合、管乐组合等多种形式[8]。同时,校方应认识到业余乐团的管理特殊性。对于业余乐团,团队成员来自学校各文理科专业,上课时间各异,故应结合团员课余时间安排进行排练,将休息时间相同的成员安排到同一小组,统一开展活动,循序渐进训练,增强排练的针对性。

乐团是实践的艺术,理论与实践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快成长。

五总结

综上所述,乐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校应高度重视乐团建设模式的构建,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当下高校乐团普遍存在校方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乐团成员流动大等等问题,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本课题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高校构建乐团模式提供相应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姚谦.普通高校建设“零基础”学生管乐团模式探究[D].郑州大学,2016.
[2]刘孟楠,罗婉榕,王梦祝,等.高校乐团建设模式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9,39(02):141+146.
[3]田硕硕.浅谈高校民乐团中的古筝重奏建设[J].文教资料,2017(05):75-76.
[4]苏燕.对普通工科高校学生管乐团(队)建设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7(12):88-89.
[5]360百科:《乐队指挥》[EB],http://baike.so.com/doc/2503929-2645987.html,2012-09-24.
[6]詹呈智.论普通高校室内乐团的建设[J].北方音乐,2016,36(16):181-182.
[7]邓元双.地方高校乐团建设与管理探索[J].音乐时空,2015(18):164.
[8]郝亚静.《贝多芬管乐八重奏作品分析及演奏版本的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71.html
本文标签: 高校教育 ,乐团 ,建设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