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东北地区民办高校办学机制战略选择及政策建议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4 16:11: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发展给民办高校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民办高校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迅速崛起。由于东北地区民办教育起步较晚,生源呈下降趋势,教育规模偏低,办学层次低于平均水平。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办学经验不足,在办学资金、办学特色、生存竞争等方面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民办高校要想取得优势,就必须要依靠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和育人水平,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根据市场变化的需求,灵活、自主地调整适合学生发展的专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发挥灵活性、自主性办学机制的优势,做出与民办高校发展相适应的战略选择,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生存空间,实现健康、有序、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东北地区;民办高校;办学机制;战略选择;政策建议

本文引用格式:孙淼等.东北地区民办高校办学机制战略选择及政策建议[J].教育现代化,2020,7(43):104-107.

The Strategic Choice and Policy Suggestions of the Running Mechanism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SUN Miao,TIAN Tia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Civil Engineering,Changchun,Jilin)

Absrtact: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o private universities.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lso rapidly rising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Due to the late start of private education in northeast China,the number of students is declining,the scale of education is low,and the level of running schools is lower than the average.Due to the weakness of teachers and lack of experience in running schools,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till facing certain difficulties in running schools in terms of funds,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urvival competition.Faced with such a fierc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rely on the strong support of government polic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the level of education,and update the concept of talent cultivation.According to the changing needs of the market,flexibly and autonomously adjust the majors suitable for students'development.Take the road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ility and autonomy in running schools,make strategic choice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universities,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expand living space and realize healthy,orderl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northeast China;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chool-running mechanism;strategic choice;policy recommendations

一 东北地区民办高校发展背景

(一)东北地区民办高校历史背景


东北地区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在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中华社会大学(1982年)创办11年后,东北地区才成立了第一所民办高校黑龙江东方学院(1993年)。随后,东北地区民办高校经历了从起步到快速发展再到缓慢增长的阶段。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东北地区民办高校总数68所,其中65所正常招生,有3所已停止招生[1]。东北地区民办高校经历了25年从无到有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专业设置较为齐全、办学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教育群体。

\

 
(二)东北地区民办高校政策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占份额逐年增高。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民办高校的发展,给予民办高校更多的关注和政策上的支持,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在民办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标志着民办教育步入了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法制化轨道。

1982年,宪法首次明确规定,鼓励集体经济、企事业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创办各种教育事业。

1987年,颁布了第一个社会力量办学的教育条例《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

1997年,颁布了第一部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2002年,颁布了第一部民办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三)东北地区民办高校发展背景

从数量上来看,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全国民办高校有735所,东北地区有68所,占全国民办高校总数的9.25%,其中专业设置覆盖了4/5的学科种类,本科层次占东北地区民办高校总数的69.13%,高于全国本科层次平均水平。

从东北三省的分布区域来看,在68所院校中,辽宁省有33所,几乎占据总数的1/2,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旗鼓相当,各占1/4左右,其中吉林省有18所,黑龙江省有17所。

从设置时间进度来看,东北地区民办高校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993年至1998年为第一阶段,整个东北地区仅有一所民办高校。

1999年至2002年为第二阶段,在这五年中东北地区民办高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每年新增院校平均为5-6所。截至2002年底,民办高校总数为23所。

2003年至2005年为第三阶段,民办高校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期,近三年的时间,新增民办高校达32所。截至2005年底,民办高校总数为55所。

2008年至2018年为第四阶段,民办高校发展进入了稳定转型期。在这11年期间,新增民办高校13所。截至2018年底,东北地区民办高校总数为68所。

二 东北地区民办高校发展现状

(一)东北地区高考人数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老年化进程的到来和人口流失现象的增多,东北三省人口均呈现负增长趋势。据2017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在东北三省中,辽宁省总人口数量减少的最少,为8.9万人。

吉林省减少的最多,为15.6万人。黑龙江居中,总人口数量减少为12.2万人。在各地总人口数量减少的同时,高考报名人数也在逐年减少。2017年东北地区总高考人数比2012年下降了10%[2]。

(二)东北地区民办高校教育规模

高校的教育规模是一个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是否充足的体现。下面我们以2017年的在校生人数为例,分析东北三省民办高校教育的规模。

辽宁省: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22.9万人,占辽宁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22.9%。

吉林省: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14.91万人,占吉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23.2%。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11.15万人,占黑龙江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17.3%。

(三)东北地区民办高校办学层次

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分为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其占比情况反映了不同地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状况。根据2017年国家教育部网站公布数据显示,东北地区本科层次民办高校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辽宁省:本科层次民办高校23所,专科层次10所,分别占辽宁地区民办高校总数的69.68%和30.32%。

吉林省:本科层次民办高校12所,专科层次6所,分别占吉林地区民办高校总数的66.66%和33.34%。

黑龙江省:本科层次民办高校12所,专科层次5所,分别占黑龙江地区民办高校总数的70.58%和29.42%。

中国:本科院校1243所,专科院校1388所,所占比重分别为47.25%和52.75%。

(四)东北地区民办高校专业设置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共分为12大学科类别,在学科下设置352个基本专业和154个特色专业。东北地区民办高校选取多元类别的方式,选择范围涉及到比较热门的八大学科类别。东北地区民办高校各个学科类别的数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为:理工类、综合类、财经类、医药类、艺术类、语言类、工科类和师范类。前两大类学科的设置比较普遍。

\

 
三 东北地区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从办学机制来看,公办高校的优势地位一直未变,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具有明显的劣势。

(一)经费方面

公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于地方财政拨款。而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自于投资人的投入和学费收入,主要还是以学养学模式,没有地方财政作为保障。由于股份制融资以及校友、社会爱心人士、慈善机构的捐赠融资渠道受限,导致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极大的影响了学校的扩大发展。

(二)师资方面

公办高校的教师拥有事业单位编制,教师福利待遇有保障[3],而民办高校的教师来源多为退休教师或缺乏经验的新毕业大学生,有经验、年富力强的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中青年教师严重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偏低。他们几乎没有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更没有令人羡慕的国家事业单位编制,教师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其中兼职教师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后续发展。

(三)生源方面

公办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高,优质生源都优先被公办高校录取。民办高校位于录取的尾端,只有未被公办院校录取的学生,才会选择更低分数线的民办高校。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总体生源呈萎缩趋势。生源变少引起学费收入减少,给民办高校的存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四)办学经验

公办高校成立较早、已形成规模,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条件优越,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都很高。民办高校起步较晚,还需累积一定的办学经验,由于个别高校急功近利的做法造成的负面影响,使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识存在偏见,降低学校的信任度,还有毕业生就业状况和未来职业发展堪忧的情况,也给民办高校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带来了负面效应,给每年的招生工作带来了阻力。

四 东北地区民办高校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及政策建议

(一)战略选择

1.民办高校战略指导思想


东北地区民办高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民办教育各项工作的进展,加强工作研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建设,提升师资素养[4],提高教师队伍育人水平,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不断提升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2.民办高校战略选择

为实现东北地区民办高校健康、持久、稳固的发展[5],高校应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民办高校发展的战略分析与战略选择,即充分利用民办高校内部的优势资源、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牢牢抓住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避免外部威胁的打击。

从人才培养战略来看,民办高校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增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为应用型人才提供实践的机会。

从发展战略来看,民办高校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握教育发展动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加大师资引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定位战略来看,民办高校要选择特色办学的战略。民办高校在借鉴公办高校与国外私立大学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变化的需求,灵活、自主地调整适合学生发展的专业,将其设置成为特色专业。民办高校要始终坚持走特色化办学的道路,抓住当前机遇,应对未来挑战。

(二)政策建议

1.健全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为规范民办高校管理,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确立了民办高校在教育体系中的法律地位。然而,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于民办高校的办学审批、产权归属、教师的五险一金、财产权益、资产清算等问题对应的条款较为笼统,尚缺乏具体法规作为依据。为进一步规范民办高校的办学和管理,政府要不断完善法治建设,健全法律保障体系,确保民办高校、校内专任教师、在校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有法可依。

2.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落实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平等的法律地位,规范办学秩序。然而,近年来政府先后启动了名校工程、211工程、985工程,各省高校还通过合并的方式扩大资源,谋求发展,主要竞争对手实力的增强无疑拉大了与民办高校之间的距离,给民办高校带来了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式。为了改变民办高校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地位,政府首先要改变陈旧的办学观念,真正落实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的平等法律地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向国际化、市场化发展。

3.给予民办高校政策扶持

长期以来,民办高校的发展一直受办学经费的困扰。民办高校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投资者资金投入和学费收入,不享受国家财政拨款。为解决资金短缺给高校发展带来的局限性,政府要给予民办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通过转让和出租闲置国有资产,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无偿赠地等方式扶持民办高校的发展[6-7]。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东北地区民办高校在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深入分析与民办高校发展方向相匹配的战略选择,进而进行战略定位和战略实施,切实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满足社会对民办教育的需求[8-9]。

参考文献

[1]张卫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中政府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30.
[2]于晨.民办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29):45-46.
[3]王淑波,赵中岳,李新刚.吉林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87-90.
[4]孙碧群.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5(21):50-51.[5]赖寒.基于目标管理的民办高校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9):57-58..
[6]朱志.我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4):19-20
[7]钱国英.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困境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5(32):50-53.
[8]王洪岩.新时期民办院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成因及消解[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0):147-148.
[9]顾小移.浅析目前民办高校如何做好基层教学管理工作[J].科教导刊,2014(08):17-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