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制度自信提升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4 13:48: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及接班人,必然要坚定制度自信。当今大学生在制度自信中存在制度认知模糊、对“制度自信”教育回应缺乏、以西方为样本质疑我国制度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内外环境的影响、高校制度自信教育的缺失等。对此,需要在发挥学校主抓、国家宣传、社会配合、学生转变的基础上,探索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制度自信;提升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王晓蕾,等.大学生制度自信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9):133-136.

A Study on the Way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System Confidence

WANG Xiao-lei,HU Xiao-hui

(1.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Qinhuangdao Hebei;2.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Abstract:System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s the futur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college students are bound to be firm in system self-confidence.Nowadays,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system self-confidence,such as vague system cognition,lack of response to"system self-confidence"education,and questioning the system of our country with the sample of the West.The main reason lies in the influ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nvironment,the lack of self-confidenc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system and so on.In this regard,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institutional self-confidence on the basis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chool's leadership,national propaganda,social cooperation and students'transformat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System confidence;Promotion path

一 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动者,是中国自信价值观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了解和认可程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和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走向和前途[1]。大学生制度自信的状况如何,如何更加有效地让大学生接受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前需要深入关注的问题。

二 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必要性

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首次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坚持“四个自信”的整体战略要求,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信源于正确的认知、良好的心态和当代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2]。而制度自信在其中具有更加独特的现实意义。

\

 
首先,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障。而所谓“制度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制度设计及其优越性的充分肯定[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必然性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理论,兼具科学性和优越性[4]。制度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强大动力,要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制度自觉和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0多年来,党在革命、建设及改革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制度自觉和自信,带领中华民族全体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及政治基础,也为道路自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青年群体是制度自信的核心主体,而大学生正值青年阶段,其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等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不仅有助于加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肯定,而且深化了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认知,促使其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其次,制度是对理论的实践,直接关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感知力。如果没有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就缺乏现实抓手,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符合中国和发展,也符合人民的需求。放眼世界,中国长期的稳定发展足以证明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在这套制度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也在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制度的优势已被实践及时间证明。增强大学生的制度感知及制度自信,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素养不断提升,深化理论认知与学习,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制度自信有助于提升制度情感,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也符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最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形成固定价值感的特殊阶段,在此阶段,大学生既容易接受新思想,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各方面的诱惑,发生思想上的动摇。因此,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制度自信,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不良思想及理论的影响。

三 大学生制度自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信仰和追求是制度自信的前提,对国家基本制度安排的客观认同


是制度自信的关键,对我国制度优越性的把握是制度自信的基础[5]。巩永丹(2015)以500名大学生为样本调研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认同现状,认为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内涵具有科学的认识[6]。但高校大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西方意识形态、错误思想的影响,往往容易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知模糊、对制度自信教育回应性低甚至以西方为参照质疑我国制度的现象。

第一,部分大学生对制度认知模糊。自信源于正确的认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来源于对我国制度优势清醒的认知。然而,一些大学生目前存在制度认知模糊的现象。首先,部分大学生对我国的制度发展历程认识不清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形成、确立及发展的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的巨大变化,制度也随之进行调整,部分学生对制度的变迁缺乏了解,总是用老眼光看问题。其次,部分大学生对我国制度内容认知不足,主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内涵及特点了解不足。最后,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策的相关内容缺乏认知甚至曲解,尚未意识到制度设计背后的深刻意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培育。

第二,部分大学生对于制度自信教育缺乏回应。高校培育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知与制度自信主要是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加深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制度的认知与理解,提升大学生的制度自信。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于制度自信培育缺乏回应,主要表现在高校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被定性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而学生大都专注于对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并认为思想政治理论对于其未来发展、提升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用较小,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付出时间不足,制度自信教育效果不佳。

第三,部分大学生以西方为样本质疑我国制度。大学生作为青年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及认知不仅能反映当前我国制度自信的现状,也能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及质量。一方面,中国在高速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涌现许多社会问题,如房价高、就业难等问题,这些都使部分大学生在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同时,质疑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道路及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享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果,对于中国崛起的原因,我党早已给出了明确的解释。部分大学生并未认识到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单纯地将西方发达国家治理模式作为样本与中国进行对比,并未看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上述问题的出现是多方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形势的影响及高校文化环境建设对制度自信教育的忽视。

第一,国内外形势对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影响导致了大学生制度自信不足。国内外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宏观因素。一方面,当前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都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实现了全球共享,国外大量理念和思想传入中国。在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相比于资本主义国家较少,且中国的快速发展令西方世界恐慌。会有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存在排斥或贬低的情况,并且运用西方理论范式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出现误读与扭曲[7]。而大学生对于我国的国情及发展历程并不十分了解,容易受到西方错误思想的迷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误解,降低了制度自信。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我国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难以避免地出现了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被放大,公众容易忽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红利而只关注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二,高校文化环境建设忽视制度自信教育。高校文化环境作为高校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意志、心理健康等具有重要影响[8]。长期以来,由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社会中逐渐形成了“重技能,轻理论”的价值标准[9]。尤其是近年来就业局势日渐严峻,使大学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侧重于学习数理化、计算机等应用型学科,忽略了对政治等理论学科的学习。另外,大学生处于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时代,享受社会主义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并未经历社会主义革命及改革的历程,对社会主义本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主要来自书本,对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主要来源于影像资料,加之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逻辑性强,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知不够全面。且“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学生们很少会关注国家的重大事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我国理论体系、治国方针及一些政策的了解和认同感[10]。传统的说理式教育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一形式的课堂及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难以深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甚至部分思想政治老师并未彻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学校也未将培育大学生制度自信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上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四大学生制度自信提升路径

要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培养。增强高校大学生制度自信需要建立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从理论引领、舆论引导和实践养成多个维度来激发大学生的制度自信[11]。

(一)学校层面的路径

第一,将课堂作为制度自信培育的桥头堡,提升大学生的制度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接受制度知识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载体,在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认知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12]。因此应充分发挥高校优势,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首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注重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明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结合“中国梦”开展教育,寻求个人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契合点,促进大学生从中深刻理解我国制度对自身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及制度认同。其次,转变教师授课理念,加强教学方式创新。承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主要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思政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加强创新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说理式教学,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对话,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锻炼大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同时丰富理论知识,增加自身的认知水平。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性对待中外制度之间的差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全显现的,需要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体现出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进行了理论分析。实践同样证明西方的政治制度无法在中国土地上成长,中国的国情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在中国发展的过程在不断得到完善。

第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本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促使我们在心理上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及制度的自信,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文化自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创造活力[13]。一方面,突出校园精神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仅要促进大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更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校园文化的基础,在大学教育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提升制度情感及制度自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制度自信氛围。增强制度自信,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单纯的理论说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活动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同时结合网络平台,将传统的活动方式与新兴活动方式相结合,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做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国家和社会层面

加强制度自信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仅依靠任何一方都不足以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国家和社会亦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充分发挥媒体力量,加强制度宣传。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较大,受西方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制度认同感较低。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不仅接受文化教育,更接受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影响了大学生制度自信的提升。因此,加强制度宣传,净化社会环境对于提升大学生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利用各类媒体开展高校制度自信教育。在制度自信教育中,加强政治传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弘扬主旋律。其次,重视新媒体的舆论导向。媒体是党的喉舌,对于社会中存在的突发事件及其他问题,应及时正确引导舆论,引导学生在看到问题的同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不因问题的出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质疑和否定。

\

 
第二,坚定社会主义,加强顶层设计。首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问题是根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保障。其次,加强顶层设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制度,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但在法律等顶层设计层面仍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保障政治的民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学生层面

提升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关键在于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转变。学生制度自信的缺乏是由于缺少实践。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加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将制度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大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党团活动,通过接触党员与团员,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另一方面,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活动。我国举办的大型项目都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当代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不仅可以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也能通过志愿者行动表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另外,参加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可以帮助大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不断成长,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完成个体的社会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制度,树立制度自信。

参考文献

[1]管金标.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6):98-101.
[2]陈晓燕.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践行“制度自信”的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4(5):40-43+39.
[3]田克勤,张泽强.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2013(5):4-9.
[4]张宇.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5]张艳娥.论制度自信内涵的三层维度[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3,15(8):19-22.
[6]巩永丹.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认同的调查分析——以某省属高校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7(5):16-19.
[7]杨林香.大学生“制度自信”的支撑要素及制约因素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109-113.
[8]耿品.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路径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6.
[9]任贝贝.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4.
[10]张鑫.试探究提升当代大学生“理论自信”的途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7):31-32.
[11]张海东,翟翠玲.新形势下大学生“制度自信”的构建维度[J].安顺学院学报,2015,17(6):37-38+54.
[12]肖贵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思想论析[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2):37-45.
[13]陈东梅.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0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