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针灸学》实训课加强对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2 15:10: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灸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中医学专业后期临床主干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针灸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加强,且学生对实训课积极性很高,因此有效利用实训课,课内、课外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针灸学;实训课;过程性学习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刘芳芳,等.《针灸学》实训课加强对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35):190-192.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trengthening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Process Learning i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LIU Fang-fang,WU Jun-yan,ZHANG Wei-dong,QIAO Yun-ying,HOU Yu-duo,MENG Shu-ming,CHEN Qian-dui

(The Third Clinical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yuan Shanxi)

Abstract: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a late clinical main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hich requires students to master solid 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any years,it is found that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use of knowledge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and students have a high enthusiasm for the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Therefore,effective use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the combination of in class and out of class to strengthen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process learning,and cultivate students’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Acupuncture;Practice course;Process learning evaluation

一 针灸学课程基本情况

针灸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中医学专业后期临床主干课程之一,是中医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中西医、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针灸基础理论、针灸技术和针灸治疗三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针灸方法防治常见疾病。

本课程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图表、实际操作,以及录像、幻灯、电影、多媒体或CAI课件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由于本门课程既包括针灸基本理论,也包括针灸技能和临床应用,因此,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针灸基础理论的实训课包括划经、点穴。划经点穴实训教学是理论课的具体验证和延续。老师选定一个点穴模特,在模特身上进行经络循行部位的描记、腧穴的实体定位等,要一边讲解一边演示,而且老师讲解完后学生组对自由进行练习模仿,可以使其迅速形成鲜明直观的感性认识[1]。古人所谓“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真正掌握经络的循行和腧穴的定位,无论书本上描述得如何详细,还须具体到人体上亲自摸穴、揣穴,才能完成从抽象的理论到具体感知的转变[2]。针灸技术的实践课包括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等操作内容,带教教师先示范后,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教师多指导,课堂随机抽查针灸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我校定期在校、学院、班级等内部开展针灸技能大赛,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融入到竞赛活动中,以赛促学,是提高学生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针灸治疗的实训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临床实际,模拟临床标准化病人将针灸治疗效果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讲授过程中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操作。

\

 
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在实训课能放得开,敢说敢干,且通过近两年来的针灸学课程反馈发现学生希望加大实训课教学时数,且实训课是对原有理论知识的巩固,比初学学习兴趣更高。学生更喜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课,能有效巩固理论课学习的内容,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补充学生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初次接触知识、理论内容不形象、保持课堂秩序等缺陷,有效利用实训课能巩固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氛围活跃等优点,在实训课中强化学生过程性考核能够更有效利用实训课的时间,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培养学习兴趣。

多年教学及考试后成绩分析经验发现,学生多选题、问答题、病案分析题等题目灵活且考查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情况的题型学生失分较多,且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及灵活运用能力差,基于此类问题,应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实训课教学抓起,应从考核方式及方法上,从形成性、过程性评价的反馈、改进上下功夫,没有好的考风就没有好的学风,所以,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教学内容,严把各个教学过程的关键节点至关重要,对于培养合格的,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中医人才有着决定性作用。

三加强实训课考核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评价促学习,反馈促改进

结合审核评估过程中以评促建,研究《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前期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与分析,对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行预测,分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分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训课过程性考核。实训课教学场地在实训室,教学分组完成,形式可多样化,采用课内、课外考核相结合。采用课堂随机当堂考核与课后作业实训报告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课内互动与课外互动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课内考核:每次实训课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当堂随机考核由教师与分组学生共同完成,考核、反馈、思考、改进相结合;实训课结束时,组织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考核,评价,反馈。一是评价学生综合掌握知识技能操作的能力,二是对前期考核、反馈、改进的单要素情况进行再评价,再反馈,再改进。

课内考核采用提问、讨论、推理等自主互动组织形式进行实训课教学安排,《针灸学》实训课课内考核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当堂随机考核由教师与分组学生共同完成,考核、反馈、思考、改进相结合;教学及考核内容的安排上,从经络腧穴的点穴、划经基础知识到刺灸方法的技能练习,再到针灸治疗疾病的临床思维的培养训练。分层次、分结构、分内容层层递进,从专业课的基础理论到实践技能操作及临床分析问题的思维训练与考核,以学生为中心,在考核过程中点对点准确把握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便于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把握教学进度,实时调整教学方案,同时,课内考核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兴趣培养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

 
实训课结束时,采用模拟标准化病人的实训课考核模式对学生中医临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辨证取穴、辨症取穴、对位取穴能力巩固和强化。注重学生实训课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考核学生动手能力,丰富过程性学习评价的手段,以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广泛调动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

2.课外考核:评价、反馈实训报告,使学生在画图、画穴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课外互动考核,采用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做出实训报告,使学生在画图、画穴过程中加深对实训课程腧穴、经络、针灸技术、内科证治的理解。中医思维的养成是一个“润物细无声”、内化的过程[3],而且学习过程的培养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实验报告书写中划经点穴过程要求学生画出经脉循行,加深记忆。针刺操作的过程中记录本次课操作过程中自己的收获与不足,更好地总结,更好地改正。针灸治疗报告书写过程中综合选穴、用穴辨证等进行综合评判。老师收回实训报告,评分并反馈。

《针灸学》教学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各项刺灸操作技能熟练,并具备运用针灸技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医学生[4]。针灸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理论与临床的桥梁课程[5,6],仅仅以卷面的形式,无法测量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7]。

《针灸学》实训课程过程性考核针对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设计课内、课外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符合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机制,针灸学且评价的结果当堂小组反馈给学生,做到及时纠正、及时反馈,及时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进程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操作,进行梳理,指出纰漏不断改进。

《针灸学》实训过程中,针对专业课的过程性实训考核,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思考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尽早体验到了从“针灸学生”向“针灸医生”的角色转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体会到了获得知识的满足感、职业责任感和医生的自豪感,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8]。培养了学习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推动了学习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洁,沈梅红.浅谈点穴实训课的教与学[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7):52.
[2]何芙蓉,郑美凤,吴强.“理论-实训-临床”循序渐进式针灸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73-874.
[3]戴俭宇,王颖.以学生为中心的针灸学实训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9(9):68-69.
[4]陈盼碧,冯玲娟,崔瑾等.针灸技能实训教学领域“四步教学法”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116-117.
[5]霍新慧,赵华.浅谈少数民族学生针灸实训教学中运用“模拟病例”的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46.
[6]华金双,邵素菊,于冬冬.基于教师标准化病人思想构建针灸治疗实训教学模式的思考[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40(1):58-60.
[7]霍新慧.针灸实训综合考核模式的构建和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4):63-64.
[8]霍新慧,智勇,古丽加娜·努尔包拉提.《针灸学》“三综合一体化”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2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