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在办学模式、学生学习环境以及学生心理等方面表现出其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对在该模式下高校共青团的建设和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梳理了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从学生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认识和学习不充分的角度,分析和归纳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完善“四个自信”的深入学习为核心点,以“落实制度”“强化意识”“追寻情怀”为具体措施的问题解决思路,尝试构建了“五推五强”高校共青团建设模式,在解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体现出共青团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使命和担当。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四个自信;五推五强;中外合作办学
本文引用格式:陈超等.“五推五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新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9):105-107.
A“Five Push and Five Strong”
——A Study on the New Mode of the Wor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ino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CHEN Chao,HAO Xing-cai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chun,Jilin)
Abstract:While introducing advanced educational ideas from abroad,Chinese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lso shows its particularity in school running mode,students'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students'psychology,which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wor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is mode.This paper reviews the new problems faced by the wor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the context of Sino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of“road confidence”,“theoretical confidence”,“institutional confidence”and“cultural confidence”.On this basis,it puts forward the core point of improving“four self-confidence”in-depth learning,Taking“implementing the system”,“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and“pursuing the feelings”as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try to build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five push and five strong”College Communist Youth League.It also embodies th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o lead and unite the youth,organize and mobilize the youth,and contact and serve the youth.
Key words:college communist youth league;Four self-confidence;Five push and five strong;Chinese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中国将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在此背景下,教育领域的中外交流必将进一步深入。在各类交流形式中,国内外高校之间开展的合作办学项目,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开放融通的重要渠道。
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能够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和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中方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接受国际先进教育,这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国际视野。然而,中外合作办学在办学模式、学生学习环境以及学生心理等方面存在的特殊性,也对在该模式下高校共青团的建设和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存在问题
(一)办学形式特殊性对青年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侵蚀
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了国外优秀教育资源的同时,必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进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等。英文原版教材,使得团员青年在学习中,头脑必然要接受西方文化的直接思想冲击;外籍教师自身与国内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工作理念,授课中也会存在有意或无意把自己的价值观、宗教信仰等灌输给学生的情况。如何解决外部意识形态的渗透,是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共青团组织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重点。
(二)基层共青团工作因为空间和时间的变换不能有效开展
以吉林省某省属重点高校合作办学项目为例,该校该项目每年至少几十人在国外交流、交换学习,为时往往至少一个学期。大学生从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目标,学生因年纪尚轻、涉世不深、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很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团组织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克服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办法,将基层团建做到每一个有共青团员的地方,保证交换学生信仰的坚定性。
(三)项目内青年参与共青团各项学习和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
针对吉林省属几所高校的粗放调查发现,合作办学项目中部分有出国意向的学生和受到外来意识形态侵蚀的学生,对在校期间共青团的相关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等活动参加不积极不主动。因此,如何调动合作项目中团员青年积极学习党团的各项理论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向党团组织靠拢等思想转化问题,是当前合作办学背景下,共青团工作要解决的一项关键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二 问题产生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青年团员坚定“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共青团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处于该模式下的青年团员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对“四个自信”认识和学习不充分问题,表现如下:
(一)对“道路自信”认知的不充分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青年团员,认同祖国发展的成就,但是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采取的成就认识不够深刻。部分团员青年谈到发展成就时,不能自发的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密联系,而是首先谈到科技的进步、时代的进步等。
(二)对“理论自信”认知的不充分
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青年团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还部分停留在课本上,对专业课程中诸如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比较还不能正确区分,不能全面准确认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优越性。这即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青年学生在意识形态认知中的不自觉、不主动的表现。
(三)对“制度自信”认知的不充分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制度自信从国家层面来讲在横向的国别比较和纵向的历史比较中最能说明问题;从个人角度来讲,最直观的就是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感受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但是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习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学生较难做出比较。调查显示,往往高校中贫困学子更能感受到国家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提升对制度自信的认知。
(四)对“文化自信”认知的不充分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青年团员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形式多样,效果良好,也具备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文化的认知停留在外在形式的较多,在传统文化同当代文化的传承、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脉相通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还不够清晰;二是作为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在与国外的交流中,对于自觉展示中华文化、将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提升到对中国道路、制度、理论的正确认知上,自身能力还不够。
三 解决思路和办法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的共青团组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积极落实共青团中央和共青团吉林省委的安排和部署,找准着眼点和发力点,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通过落实制度、强化意识、追寻情怀等几个大点,寻找合作办学中的共青团工作新方法新思路。为此,本文提出了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五推五强”高校共青团建设模式。
(一)推进发展成就体验,增强道路自信
以基层团组织即团支部和学生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为主体,组织和带动团员青年认真学习发展成就资料,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积极体验改革发展成就,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在青年中开展调查研究,寻找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并以之为载体,赋予主题开展活动。举办如家乡变化展示、纪录片观看、主题研讨等系列活动,展示成就,坚定团员青年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二)推进特色理论学习,增强理论自信
上级团委应积极推动基层团组织开展“一学一做”、专题理论学习、专题报告会、学习教育测试等形式,认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做到“党有要求、团有行动”。例如,针对外方原版教材和外教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问题,可在学生中建立“学生外方课程观察员”制度。建立学生观察员制度,不仅能够加强对外方教材和外方课程的监督管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坚定了学生区分和辨别西方资产阶级错误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推进社会制度认知,增强制度自信
通过“两会一课”、“一学一做”、理论学习中心组、人大代表报告会、政协委员报告会、宪法宣传日、外方课程本土化改造等形式,帮助青年充分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增强制度自信。
(四)推进中华文化传播,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专题文化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走抗联路革命文化教育、青年志愿者社会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外方课程本土化改造等形式,积极推进中华文化传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五)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国外团员青年归属感
1.针对在国外交流的学生,建立流动团支部,选派政治立场坚定,有工作能力工作热情的学生担任团支部书记,同步国内团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2.上级团组织应积极采用网络信息平台发布、传递信息和开展活动。采用抖音等青年喜爱并关注的方式开展活动。
3.共青团师生应关心关爱在国外交流的青年学生,与他们分享国内、校内点点滴滴的事情,使异国他乡的学子产生强烈的情感归属感。而事实上,引导得力的情况下,国外的学生是可以成为站在展示祖国发展,维护祖国形象的最前列的人。
4.落实团的基本制度建设,做好出国学生的档案交接等工作。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是什么样的底色,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就是什么样的色彩。在我国进一步开放、中外文化碰撞日益加深的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青年学生,应该是共青团工作关注的重点。解决好办学形式特殊性对青年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侵蚀问题;解决好基层共青团工作因为空间和时间的变换不能有效开展的问题;解决好办学形式特殊性对青年参与共青团各项学习和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问题,是保证青年学生秉持马克思主义靓丽底色的关键,也是共青团工作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使命和担当。
参考文献
[1]刘宇龙.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国际交流学院加强党建工作的深入研究[R].吉林财经大学,2018.
[2]赵允鹏,尹常永,姜华.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党建工作研究:以红河国际学院为例创新基层党建工作“4C”工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04):105-108.
[3]刘桂云,胡炜佳,席贻龙.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演绎及其价值取向[J].教育现代化,2017,4(45):323-327.
[4]苗绘.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04):69-70.
[5]刘亚甜.中外合作办学中较好发挥共青团引领青年作用的对策探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布莱恩特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8):111-112.
[6]李杰,康银花,王方方.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J].文教资料,2019(01):130-131+96.
[7]范文博,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意识形态冲突研究[D].郑州大学,2012.
[8]王丽娜.四个自信在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风,2019(19):203.
[9]杨眉.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有效途径[J].智库时代,2019(33):175-1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62.html